理盲滥情与专业傲慢对照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之十大怪现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9:41:10
自从九月初在台客座的钱致榕教授说了一句「台湾社会从下到上都呈现出理盲而且滥情」之后,「理盲滥情」四字一时成为好用的熟语,国内的一切乱象似乎都可以由它解释;除了拿来指责旁人外,还可以当成退休的理由。
事实上,「理未易明」,古有明训;开创实验医学的法国生理学家伯纳也说过:「人的天性是形而上且自大的,他会认为与自己感觉相对应的心灵完美创造,与现实是一致的。因此,实验方法并不是人的本性。」医生作家努兰更进一步说:「理性是人类文明进步后辛苦挣来的东西,就像自由一样,需要随时警觉防卫,以免一不小心,就被更简单及传统的想法给吞噬了。」
因此,「理盲」是人的通病,中外皆然,不独国内如此;凭直觉感情用事,更是生物本能,不一定就是「滥情」。问题是,一般人看不清真相、想不出解释,顶多摇摇头、叹声气就罢了,影响不大;但如果是负责报导事实的记者,以及主导舆论的名嘴、政客也不求甚解,随便评论的话,才是乱象之源。
爱充内行、好为人师似乎是人的通病,无自知之明亦然。国内自解严以来,因言贾祸的顾忌少了,再加上传播方式的多样化,每个人都可轻易发表意见,众声喧哗早已成为常态。不管有理无理甚或只是歪理,都有人讲得头头是道,早把「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的先贤告诫给抛在脑后。更别说有人为反对而反对,或是为作秀赚钱而持异议,与有理无理已无关系。
遭到「理盲滥情」指责的媒体、政客与名嘴,也抛出一句「专业的傲慢」以为响应。这句话可是「深得人心」;从小到大,谁没受过「专家」的气?专业人士仗着知识及经验作后盾,说话大声有力,小老百姓一向只有听的分,不敢出言反驳。如今有人想出这么好用的一句话,自然也是大用特用,看哪个专家敢不反省:自己态度是否傲慢?
在国内,专家的权威早已被糟蹋得可以,部分原因其实是专家自己造成的。不少在本行专业着有成绩人士,信心过于饱满,以为跨一行也可以同样得心应手,而忘了虚心求教的必要,结果成绩不如预期,反遭诟病。这样的例子,从诺贝尔奖得主到国家院士,都找得到;结果不单是那些人自身令誉受损,连带还影响了其它专业人士受到的信任。
再来的问题,则是由媒体对专家的期待与实际有所落差所造成。以科学研究为专业者,讲求的是严谨,语多保守,与喜好耸动夸大报导的媒体,先天就有不兼容处。任何议题想要说个清楚,都不是三两句话的工夫,媒体报导若是断章取义,则陷专家于不义事小,导致民众不信任专业判断事大,记者笔下可不慎乎?
2009-10-28(中国时报【潘震泽】为生理学教授,科普作家)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之十大怪现状
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电视剧味同嚼蜡,文艺节目嘈杂繁乱,明星大腕们感觉良好地瞎摆谱儿,好像只有看看《百家讲坛》、《探索发现》什么的才能增长才智。初看《百家讲坛》感觉还算不错,慢慢地就有了“审美疲劳”,发现其中有十大怪现状。
其一,兜售古典,鼓吹复古。讲了明史讲清史,讲了三国讲红楼,讲了孔子讲孟子,讲了慈禧讲和绅,讲了汉武讲唐宗,真的没啥可讲了就说西天取经的和尚。真让人闹不明白这些学者眼睛非要长在后脑勺上,非要像阿Q那样信奉“老子祖上比你们富得多”?
其二,插播广告,金钱至上。《百家讲坛》本是全国观众的“大课堂”,但时不时地插播广告,而且都出现在讲课的 “关键环节”,让观众不得不在等待中白白浪费宝贵时间。真让人闹不明白这些人是在解惑授业,还是在“图财害命”?
其三,插科打诨,引喻失意。为了活跃气氛,学者偶尔调侃一下也无妨,但此风蔓延开来也十分烦人。比如,称某个古人是个帅哥,说某个古人的粉丝很多,说古代士兵在打电子游戏,等等。真让人闹不清楚这些学者的时空观念为啥如此混沌?
其四,诘倨聱牙,故弄玄虚。本来用白话就能讲明白,为了显摆自己博学多识,故意堆砌一些新词和生僻词语让人云天雾地。
其五,伴音森人,虚张声势。
其六,圈内炒作,相互吹捧。
其七,签名售书,图穷匕见。
其八,学科单一,文史一统。
其九,缺乏争鸣,观点偏颇。
其十,黔驴技穷,少见新人。
由于五至十条比较明显,故没有必要再费笔墨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