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科技创新的力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6:09:28
2010年09月21日
1993年制定、2007年修订的科技进步法,为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提供了法律保证。在此之前,我市于1991年在全国最早出台了科技进步条例,为推动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进入后危机时代,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愈加凸显。如何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的力量,为大连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这是不久前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中,人大代表自始至终在思考的问题。
思考一:      发展方式转变
“应对金融危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技创新被赋予了更高的历史使命,这对大连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这是代表们在检查中反复强调的观点。近年来,市政府始终把科技创新置于优先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特别是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以来,我市科技创新工作迈出了坚实步伐,为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有力支撑。副市长曲晓飞在检查中向代表们介绍,“十一五”期间,我市有755个项目列入国家和辽宁省科技计划,共获得3.5亿元资金支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32.3%、35.8%,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4%,一举扭转了我市传统工业布局不尽合理、科技含量偏低、经济效益不高的局面。
科技创新的力量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显而易见的。在重工·起重集团、东北特钢大连基地、中国一重集团大连加氢反应器制造公司、瓦轴集团,代表们目睹了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工业企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承敏在金州新区座谈时说,“在扩大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就是要把坚持扩大对外开放与建设自主创新体系结合起来”。正如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怀忠民在执法检查动员会上强调的那样,“大连的振兴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幅度提高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坚定不移地走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思考二:    竞争力、经济效益
代表们关心的不仅仅是科技创新产品本身,更加关注的是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研发产品的竞争力和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检查中,代表们了解到,我市围绕优势产业发展的需要,重点实施了10个重大自主创新专项,取得高档数控系统、高品质LED、燃料电池等一批重要科技成果,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列成果申请专利近50项,成功应用于北京奥运会,瓦轴集团自主研发的兆瓦级风电变桨轴承试验机填补了国内空白;创新了产学研合作模式,组建了风电、重大装备轴承等8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立国家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0家、省级企业博士后科研基地18家,投资6000万元建设的大连光电研发中心,示范效应已辐射到辽宁锦州等地,大连工业大学与獐子岛渔业集团等100余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累计增加工业产值30多亿元。
当看到科技创新带来的发展活力时,代表们颇有感触地说,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就要实现科技发展新突破。当前,我们要抓住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有利时机,加快申请并启动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科技工程,加快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进度和已有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步伐,提升一批重大战略性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快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型新产品。要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着眼点,加快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积极推动那些市场占有率高、竞争能力强、经济效益好、节能环保型产品的深入研发,并列入科技专项或重点攻关项目,全力扶持企业在上述领域做强做大,带动整个行业乃至全市经济尽快驶上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思考三:       有舍才有得
每检查到一处,代表们都要详细询问企业在科技创新上的投入情况,紧紧盯住企业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替企业打起了“小九九”。据了解,我市已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直接和间接融资为支撑的多元化、多渠道的全社会科技投入体系。2006年以来,全市财政科技投入累计达到59.7亿元,占地方财政支出的4.9%。
代表们对政府逐年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的举措表示赞同,但在了解到我市科技经费总量、市本级科技经费投入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相比仍处于中游水平,区市县财政科技投入规模和增长速度总体偏低的状况时,也显露出一些担忧。李舒明代表说,“政府每年投入的增长幅度都非常大,但是大项目、技术改造、园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占了大部分,真正用到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上仍显不够”。针对区市县本级科技经费投入基数过低的实际问题,代表们建议区市县本级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力度,尽快达到占当年财政预算支出的2.5%以上,以后则按规定以高于当年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比例逐年增加。代表们强调,要实现科技创新就要舍得投入,制定有效政策及配套措施,形成政府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直接和间接融资为支撑的多元化、多渠道的全社会科技投入体系,形成稳定的长效投入机制,同时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发展民间风险投资。
思考四:       人才!人才!
检查中,几乎所有参加执法检查的代表都看到了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座谈中,几乎所有参加执法检查的代表都建议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在东北特钢集团技术中心,一个由博士及在读博士12人、硕士60人、教授级高工10人、高级工程师91人、工程师152人、享受国家政府津贴9人、享受市政府津贴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5人、获得集团公司一级以上技术专家称号58人组成的团队带来的科研成果和经济效益令代表们惊叹。
刘存先代表说,“要加强科技人才基地建设,造就一批领军人才、科技创新的带头人,可以考虑提高对科技创新的奖励幅度,激发创新积极性”。王剑平代表说,“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除了要引进人才,还要利用我市大专院校积极培养人才”。刘中宝代表说,“不但要留住人才,还要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条件”。陈见阳代表说,“人才是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最重要要素”。在这一问题上,代表们有着基本的共识:一是制定更加优惠政策和措施引进和吸纳各方面科技型人才,尤其是要加快引进海外科技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及国内具有领军创业型复合型人才步伐。二是创造让各类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能充分发挥作用的生存环境、学术环境和工作环境,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三是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优化人才结构,努力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创建并造就一批能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
一路走下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完善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落实创新激励保障制度,建立科技资源共享的激励和运行机制也一直是代表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对这些所有问题的思考,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提高全社会对贯彻实施“一法一条例”重要意义的认识,进而推动我市自主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我市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