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姹紫嫣红”的背后——大学女超男现象的经济学解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22:27:58
“姹紫嫣红”的背后——大学女超男现象的经济学解读
(2009-11-11 07:04:32)转载
标签:杂谈
那一片“姹紫嫣红女儿国”的背后——大学生女超男现象的经济学解读
一直以来,大学生的入学性别比例,一直是男生占优势。但这种现象近来发生了逆转。传统的表演、医护类院校自然不必说了,接下来陆续被女生攻克的有:师范类院校、语言类院校、艺术院校、临床医学医院……综合性大学里,女生也开始超过男生。现在,女生正在向理工类院校挺进,留给男生的,除了军校、佛学院等少数阵地外,其它差不多已悉数被女生占领。
2006年复旦大学新生中女生占52.3%,是该校历史上女生比例首次超过男生。部分热门专业如新闻系的男女生人数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5:1变为近几年的1:5。上海外国语大学女生人数占全校人数的7成左右。在华东师大,以2008级中文系硕士生男女生比例接近2:13……这方面数据相当多,恕不一一列举。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有专家说,这主要是因为:现有基础教育体制更有利于女生脱颖而出。女生好静、勤奋,在当前以记忆为主的考试模式中更容易胜出。从生理和心理上来看,女孩比男孩早熟,所以女孩在高中学习的过程中比男孩要用功得多。还有专家说,这是女性独立自主意识加强的结果。
不坏也曾欣喜于这种变化,认同专家说的“归功于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进入大学学习已经不再是男孩的专利了”。
然而,不久前的一个事情,让不坏对这种现象产生了更深一层的解读。
我们那地方,经济发展还不错,被称为中国管道装备业基地,遍地都是搞管件、弯头的冲压厂。听名字就知道,这项产业是玩铁活的,普通工人,不需要太多技术,但需要一膀子好力气。
小姨夫从年轻就在这个行当中打拼,但前些年没怎么挣到钱,日子有点紧。这几年市场打开了,感觉挣钱容易了。表弟十八岁读高中的时候,自己不太愿意上学了,小姨夫就想,那就早点入行吧!读了大学也未必好找工作,就是找个工作,也未必比接手自己这一摊好过,反正自己这一摊也得有人接手,不如早点进来熟悉熟悉,历练历练,好过读书读成书呆子,下不得车间,更不懂技术。表弟就这样中止了学业。
去年,表妹也十八岁了。高考前夕,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小姨夫因心脏病去年了。小姨夫这一去世,小姨一家的生活又成问题了。小姨夫以前的积蓄不多,现在厂子刚刚有起色,人一没,不得不退股,虽然拿到一笔钱,小姨却不得不做长远打算。表弟显然还撑不起家,而且他马上结婚也需要一大笔钱。表妹上大学的梦瞬间渺茫起来。
小姨经过长时间思考,终于还是让表妹上了大学。理由是:小表妹十八岁,不上大学,下来也只能打打工,一月七八百块钱,既没了前途,也挣不下钱,不如咬咬牙,供她上完大学,退一万步说,即使她将来找不到好工作,但有了学历至少也能找个好夫婿……
谁能说小姨夫和小姨做的决定不对?!
结论:尽管很多地方看似发展起来了,但没有技术含量支撑的产业经济,只需要有一膀子好力气的男孩子,不需要男大学生。同时,女孩子读完大学后,同样没有充分的就业渠道,最终还是给男人当高学历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