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变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4:14:18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今天(17日)与尼尔森公司联合发布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调查主要结果。
最新调查显示,2010年三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4,比二季度下降了5点,在连续上升5个季度后首次出现回落。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回落主要原因是消费者意愿下降,不过整体信心水平仍然处于乐观区间,大多数消费者对国民经济运行状况表示满意,对未来走势表示乐观。从地区分布来看,中部地区消费者信心跃居首位,就业形势持续乐观是造成中部地区消费者信心充足的主要原因。其次分别为东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
本次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揭示,城市消费者信心指数平稳。其中一线城市与二线二季度持平,二、三线城市小幅上升,四线城市有所回落。在信心水平持续五个季度保持上升态势之后,农村消费者信心指数首次出现回落下降至106。按收入水平来看,收入水平越高的消费者其信心指数也较高,三季度只有高收入家庭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有所上升,而中等收入和低收入消费者信心分别比二季度下降了5和8点,为195和96。与三季度的调查相比,中国消费者现在最关注的事项仍然没有发生变化,收入保障始终是消费者的焦点所在。
另外,食品价格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根据统计报告,消费者对未来12个月内价格总水平走势持上涨态度的人比重明显增加,这与食品价格上涨关系密切。76%的消费者认为将会上升,比二季度显著上升6个百分点;19%的人认为保持不变,只有5%的人认为物价将降低。其中农村地区和一线城市消费者对于物价上涨的担忧最为强烈。
对于不同的商品走势,接近八成消费者认为未来12个月食品价格将上升,比二季度增长十个百分点。其中一线城市消费者认为食品价格将上升的比重最高,农村消费者紧随其后。与二、三、四线城市消费者相比,对于食品价格上升的隐忧最为强烈,值得一提的是62%的消费者预期未来12月房地产价格将上升,比二季度提高了8个百分点,略微下降的消费者比重下降至15%,比二季度减少8个百分点。
分城乡来看,农村地区消费者的房价上涨预期明显强于城市地区,消费者对物价上涨预期回升抑制了消费者的现实消费意愿,仅有41%的消费者认为目前是购买自己所需物品的好时机,比二季度下降11个百分点。尽管大部分消费者对于大宗物品的消费处于观望态度,但是并不影响他们对即将来的2011年的乐观态度,接近7成的消费者认为,未来一年之内,就业形势将会好或者非常好,比对当前就业形势的满意度高出16个百分点。
更早的报道
2009年4月22日中国日报网站中国在线消息:根据最新发布的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报告,中国消费者的信心指数虽然在过去六个月中下降了7个百分点,但仍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稳定乐观。   该项调查显示,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已从2008年9月的84点下跌到77,降至低谷。从国家和地区来看,俄罗斯消费者的信心受到打击最大,从上轮调查的104跌至75。从区域来看,拉丁美洲的消费者信心严重受挫,信心指数下滑了15点(从97下滑至82) ,欧洲和亚太区则分别下降了7点。
过去六个月,接连不断的坏消息让全球消费者屡受打击。总的来说,全球消费者经历了残酷的2008年年底,并为难熬的2009年上半年做好了准备。全球唯一例外的是中国。超过六成(65%)认为中国经济并没有进入衰退。
“中央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给中国的消费者打了一剂 ‘强心针’。虽然经济的增速有所放缓,今年二月份的零售额仍比去年同期上升了十五个百分点。尼尔森调查显示,有一大部分中国消费者认为,未来十二个月将会是重新投资股市和房地产的好时机。同时中国消费者对旅游可谓情有独钟,当手头上有余钱的时候他们首先想到是花在旅游上,”尼尔森大中华区总裁马祺(Mitch Barns)先生说。
随着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的下滑,消费者对就业保障程度的关注也达到了新高度。被调查的50个国家和地区中,有31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将就业前景列为他们最关注的问题。全球消费者对就业保障的关注度上升了九个百分点,达到了百分之二十二。“这也是尼尔森全球消费者信心调查从启动以来,中国消费者第一次将就业保障列为生活中最关注问题,”马祺说。
六个月前,全球消费者的主要关注焦点是:经济和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但是消费者的关注点随着经济形势恶化迅速改变。不仅是中国(29%),香港(33%)、印度(29%)、新加坡(32%)、越南(36%)、意大利(24%)、西班牙(34%)、匈牙利(31%)和墨西哥(29%)的消费者都将就业保障作为他们当前生活的关注焦点。
马祺评论说:“这些数据显示了当前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对就业保障的关注度不断上升。”
就业机会的不确定性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消费者对就业前景的信心。百分之七十六的中国消费者在这轮的调查中表示,未来十二个月的就业前景“不太好”或“差”,与2008年下半年(55%)相比上升了二十一个百分点。
除了受到就业前景的影响,个人财政状况可能出现相对不稳定的状况也是中国消费者信心下降的重要原因。约有一半的中国消费者认为自己将来十二个月的个人财政状况是“不太好”或者“差”,与上轮调查相比上升十五个百分点。
由于经济下滑,包括消费用品,汽车领域,旅游度假行业在内的许多商家、企业纷纷采取多种促销、打折的市场营销手段来吸引消费者。精明的中国消费者在个人经济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当然不会错失任何良机,近一半的受访中国消费者认为将来的十二个月会是购物的好时机。
虽然中国消费者开始重新考虑大件物品的消费,但日常消费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在当前经济情况下,受访中国消费者认为不得不削减的开支,依次为外出娱乐,家庭大宗物品购买。与此同时,中国消费者也表示会寻找性价比更高的房贷、保险和信用卡方案。虽然如此,与六个月前相比,取消旅游计划的消费者比例有所下降。仅有两成中国消费者会选择转用较为便宜的日用品品牌。
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在经济下行时期也逐渐发生转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理财重点放在了储蓄和偿还贷款/债务上。将近六成的消费者表示,在满足了日常必须开支后,将把余钱用于储蓄。中国消费者在有余钱的情况下,对旅游仍然十分热衷。同上轮调查相比,选择把余钱用于旅游度假的人数尽管有所下降,但仍位于榜单的第一名。在经济不明朗的情况下,外出娱乐对于中国消费者的吸引力则不那么大,只有三成的消费者生成会把余钱花在外出娱乐上。(中国日报记者  胡园园  编辑  张峰)

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高级研究员Nicholas Lardy周二在出席某亚太经济政策会议时表示,实际利率为负会导致中国经济严重扭曲并且不可持续,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可能会因此中断。
Lardy表示,实际利率为负导致消费在中国经济中所占的比率过低,同时也催生了房地产泡沫风险,要想打破这种局面,中国政府需要推进利率市场化。Lardy是在出席由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an Francisco)主办的会议时作出这番表态的。
Lardy表示,近期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月度房地产销售环比下降40%,因此房地产市场很可能已经出现深度回调;他认为,政策因素是推高房价的主导力量。
他表示,有储蓄习惯的中国居民将家庭存款用于投资房地产;目前中国房地产投资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远高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Lardy认为背后的直接原因在于,存款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导致中国居民出现财务压力。
Lardy表示,中国央行通过设置存款利率上限及贷款利率下限来压低实际利率,这样央行就可以按照非常低廉的利率冲销大规模外汇占款,从而起到扶持出口的作用。为阻止人民币升值,数年来中国央行已买进天量美元,为了在不引起通货膨胀的前提下冲销外汇占款,央行向商业银行发行央票,这样就可以避免新增外汇占款流入经济并引发通货膨胀。
Lardy解释道,低利率冲销做法的受害人就是商业银行,因为它们不得不接受低利率央票。因此,Lardy称,为避免商业银行倒闭,央行将存款利率上限设在通货膨胀率以下。
不过,他表示,这种做法导致房地产成为中国市场上的热门资产,泡沫风险由此而生。
Lardy还补充称,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打破这种僵局并实现利率市场化,他认为,这才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最重要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