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塔大全(五)【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9:53:32
中國古塔大全(五)
★★★還舊樓主2010年11月14日收集整理★★★            古塔,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之一,古塔为祖国城市山林增光添彩,塔被佛教界人士尊为佛塔。矗立在大江南北的古塔,被誉为中国古代杰出的高层建筑。塔,源于古印度兴建的年代,一说佛陀在世时王舍城有一位孤独长者就已开始,建造用以供养佛陀的头发、指甲来表达人们对佛陀的崇敬。一说是佛陀湟磐后才建造,用作安置佛骨舍利的塔,梵文音译“施堵坡”(Stupa)巴利文音译“塔婆”(Thupo),别音“兜婆”或称“浮屠”汉文意译为“聚”、“高显”“方坟”、“圆冢”、“灵庙”等,另有“舍 利塔”“七宝塔”等异称。
北京
81、北京应公长老寿塔

应公长老寿塔(俗称和尚塔)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岳各庄乡天开村北。塔建于元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砖结构,平面六角形,五层,高12米,密檐式。须弥座上砌三层莲花。塔身南向开拱门,门楣上端嵌铭文:“应公长老寿塔”。东南、西南两面又嵌铭文各一方。塔身正面设假门,其余各面置假窗,假窗上部有挂落。塔身上部为五层密檐,各层檐下均有仿木结构的砖制斗拱。此塔造型秀丽、挺拔,已被列为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82、北京云居寺清高僧墓塔

云居寺清高僧墓塔(三公塔)位于北京市房山区云居寺北塔北侧土台下。三塔排成一字形,坐西朝东,结构相同,均为清代所建。此三座砖石砌成的覆钵式塔高约6米。其下层均为方形基座,上层均为石雕须弥座,须弥座的束腰部分雕有双狮逐绣球。覆钵体塔身正面镶嵌塔铭。三座塔铭字迹风化,只有中间一塔铭可以辨认为“圆通广公和尚”。塔身上方由八角形砖雕须弥座承托十三重相轮和华盖。华盖上雕有龙饰。刹顶为华盖、宝珠。三座塔各供桌前面都雕有龙、狮、虎、豹、鹿等动物。        相传圆通三兄弟早年进入佛门,被静琬大法师派下山拉运砖瓦以建造寺院。但当三兄弟购齐物料朝云居寺方向赶运时却突遇大雨,被一条大河拦住了去路。为了不误归期,老二双手合十,口念真言,苇席浮桥出现眼前,使大车顺利过了河。后人为纪念其功绩,修建了三座形制相同的和尚塔,称为“三公塔”。
83、北京云居寺唐·金仙公主塔

云居寺唐.金仙公主塔位于北京市房山区云居寺石经山南台顶上。建于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04年),全部用石块砌筑。下面第一层塔身比例高大,上施密檐七级,塔刹已失。在第一层塔身正门上刻火焰形尖拱,两旁刻力士守门,刻工生动有力,保存了唐代的原物。
84、北京无碍禅师之塔

无碍禅师之塔位于北京市大兴区里河村西北灵言寺中。塔建于元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砖结构,平面六角形,高10余米,系无碍禅师之墓塔。底座较高大,塔顶已有损毁。由于寺塔周围地势较低,夏秋雨水倾注,水积若湖,形成塔影波光、晴云碧树的自然风光,为游人青睐。人们又把里河村与无碍禅师之塔合称为塔里河。
85、北京银山塔林

五塔全貌

七塔全貌

佑国佛觉大禅师塔

晦堂佑国佛觉大禅师塔

故懿行大师塔

圆通大禅师善公灵塔

故虚静禅师实公灵塔

砖石合砌覆钵式塔

密檐覆钵混合式塔

密檐式塔

覆钵式塔之一

覆钵式塔之二

覆钵式塔之三

覆钵式塔之四

转腰塔

转腰(镇妖)塔
银山塔林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海子村西南银山南麓的古延寿寺遗址上,现有十八座比较完整的佛塔。从现存佛塔的建筑年代看,分别属于唐、辽、金、元、明时期,其中以金、元代居多。从构筑材料看,则分别以砖、砖石和块石砌成。塔的造型奇异,大小不一,布局匀称,场面壮观,可称之为“佛塔博物馆”。
塔林中比较集中的有七座,其中五座为辽、金,两座为元代。五座辽、金佛塔分别为八角形十三层或六角形七层的密檐式塔,高都在20米左右,砖石砌筑,坐北朝南。其砖石砌成的八角形或六角形须弥塔座的各面都雕有精美的花饰图案。塔身均由莲花承托,塔身正面设有砖雕拱券门,侧面设有菱花格窗。塔身上方均设砖雕幅云及斗拱,施叠涩挑出短檐。各层短檐用筒瓦、勾头滴水,各角均设有垂脊、小兽,檐角下系风铃。塔刹均由莲花座承托宝珠。五塔之中以“佑国佛觉大禅师塔”最为突出,塔前的石雕供台更显其大禅师的不凡地位。五塔前左“晦堂佑国佛觉大禅师塔”的塔身转角处,与“佑国佛觉大禅师塔”相同,都有砖雕五层密檐塔承托塔檐。五塔前右“故懿行大师塔”的塔刹由宝珠和鎏金仰月组成。五塔后左“圆通大禅师善公灵塔”和五塔后右的“故虚静禅师实公灵塔”,均为六角形七层密檐式塔,塔左和塔右各设石碑两通。五塔之后的两座由砖石砌筑的覆钵式塔,塔台为方形石筑,由石砌方形须弥座承托塔身。塔身为砖砌覆钵体,塔刹由石制相轮和华盖组成,刹顶已失。
五塔东山坡上的砖砌密檐式塔和西南方向的砖砌密檐和覆钵相结合的混合式塔,都为元代建筑风格,造型也各有特色。五塔东南方及西侧、南侧之塔,均为石砌覆钵式塔。
银山塔林,现已成为重要自然风景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6、北京际醒祖师舍利塔

际醒祖师舍利塔藏于北京市怀柔区红螺寺内。际醒祖师塔是1993年4月2日,在清理、发掘塔院普同堂地洞时发现的,塔铭刻有“传临济正宗三十六世上彻下悟醒公老和尚塔”。塔内有一小石函,函内存有际醒祖师的舍利子。此塔的发现,对研究我国历代十三位净土宗祖师(际醒被称为第十二代祖师)的有关情况,具有重要价值。
87、北京冶仙塔

冶仙塔位于北京市密云县城北四公里的冶山主峰上。曾有一座砖塔,名冶仙塔,相传高僧季小唐在塔内修炼之时,夜晚塔顶处常有串串红灯照耀,是远近闻名的密云外八景之一,景名“冶塔仙灯”,在十年动乱中,这座珍贵的辽塔,于1967年以“破四旧”为名被炸毁。冶仙塔始建于辽代重熙八年(公元1039年),多次重修,但其结构一直保持辽代建筑风格。塔高12米,直径6米,平面八角形,三檐空心,塔身两层,每层各有拱形券门,可以出入,门洞朝南,周围有砖雕花饰。塔基、塔身、塔顶全部为砖雕仿木结构。密云县为抢救文物,投资500万元修复了冶仙塔,恢复了“冶塔仙灯”。
88、北京孙傅芳墓园内小塔

孙傅芳墓园内小塔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香山植物园内,是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89、北京白塔庵塔


白塔庵塔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路东中国画研究院内,塔高约25米,为覆钵式,塔基为单层须弥座,坐上是六层青石雕成的仰莲,塔身为青石砌成,四面均有佛龛,十三天由环行石料垒砌而成,塔刹有铜制华盖和宝瓶。此塔始建年代不详,四十年代这里尚有庵,因塔而名曰“白塔庵”。八十年代建中国画研究院时,将该塔圈入院内。此塔也称建文帝衣钵塔。相传明惠帝(年号建文)在“靖难之役”中逃出南京,削发为僧,晚年来到北京,圆寂后葬于山西,并在此建衣钵塔。
90、北京鹫峰和尚塔

鹫峰和尚塔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安河乡鹫峰山东南麓。塔建于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砖石结构,为覆钵式喇嘛塔,现高4.6米,座西朝东。塔基为单层须弥座,塔身修长。塔身正面嵌有汉白玉塔铭,铭曰:“传临济报恩第七世衍法堂上中兴第一代志定慰翁老和尚灵塔。”塔顶为十三天,采用花岗岩石制成。此塔形制古朴,除塔刹已残外,余皆保存完好。
91、北京迦陵禅师舍利塔

迦陵禅师舍利塔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大觉寺藏经院内。塔重建于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其形制与北京北海白塔相似,圆形的塔肚子,上端砌筑细长的相轮,塔顶安放金饰宝盖,底部八角白色须弥座,镌纹秀巧,表现出清代雕刻艺术的风格。
92、北京香山多宝琉璃塔

香山多宝琉璃塔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宗镜大召庙之南,是八角七层楼阁式琉璃塔。该塔通高40米, 塔建有廊柱环绕的木构附阶, 宽大舒展。塔建在绕以白石栏杆的基座正中,挺拔秀丽,为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建。
93、北京碧云寺金刚宝座塔


塔座1

塔座2

方形密檐式塔之一

方形密檐式塔之二

方形密檐式塔之三

圆形藏式塔之一

圆形藏式塔之二
碧云寺金刚宝座塔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香山东麓碧云寺内。塔建于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石结构,全部用汉白玉石建成,是仿照北京真觉寺金刚宝座塔的形制建造的。在汉白玉塔座上筑有五座方形石塔,和两座圆形藏式塔,中间大塔十三层,其余各为十一层,密檐式。高34.7米。有石阶可登上塔座,塔座正中开券洞。1925年,孙中山的衣冠封葬于此。塔座和塔身步满精美浮雕,有大小佛像、天王、力士、龙凤、狮象和云纹等,仿照西藏传统形式雕刻。此塔是全国金刚宝座塔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94、北京碧云寺屋顶小白塔

碧云寺屋顶小白塔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香山东麓碧云寺屋顶。寺创建于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屋顶装饰五座小白塔,其中一座在高耸的屋顶上面。其他四座按位置于屋角上面。塔的形制与北海白塔相似。这五座精致的小塔和起脊斗拱结合一起,较为特异。
95、北京颐和园多宝琉璃塔


局部
颐和园多宝琉璃塔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万寿山后山山坡上,是八角七层琉璃塔。塔的下三层为重檐楼阁式,上三层为密檐式,高16米。该塔色彩丰富,比例匀称,精巧玲珑,是琉璃塔中杰出的作品。清乾隆年间建。
96、北京真觉寺金刚宝座塔


小塔之一

小塔之二

小塔之三

小塔之四

小塔之五

塔基雕刻

小塔塔基
真觉寺金刚宝座塔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东侧。又称正觉寺塔或五塔寺塔, 为我国现存最早的金刚宝座塔。宝座南北长18.6米,东西宽15.73米,高7.7米。宝塔上有一琉璃罩亭及5座密檐塔,中塔高8米,四角小塔高7米。全塔饰有精美雕刻佛像500尊和各种雕刻图案, 其造型近似印度建筑,结构和雕刻手法则具有我国传统的民族风格。明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建。
97、北京五塔寺内院佛龛石塔

五塔寺内院佛龛石塔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石刻艺术博物馆院内西墙上(五塔寺内)。佛龛石塔全部以石雕成,每组为三塔二佛,共四组十二座石塔八尊坐佛。石塔的塔基和塔身均为方形。塔身正面设龛门,塔身山方出方檐,方檐雕有仰莲瓣,塔刹为莲花。
98、北京颐和园后山过街塔门

白塔——地

蓝塔——水

红塔——火

黑塔——风
颐和园后山过街塔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后山(原香岩宗印之阁内)。塔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四塔均高约15米,分别用白、蓝、红、黑四种颜色。按佛教解释,四种颜色代表佛教的“四智”,即为构成佛教世界的地、水、火、风四种元素。每座塔都由台基、穿堂、莲花塔座、塔身、相轮、仰盘、覆盘、宝顶等组成。圆肚形塔身,分上下两层、刻有佛教密宗“如来八宝”等装饰。塔顶为十三层相轮,四塔共装152只小铜铃,微风吹动,铃声清脆。
99、北京颐和园佛香阁铜亭上小铜塔

颐和园佛香阁铜亭上小铜塔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内佛香阁西。铜亭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是用铜铸造的佛殿,号称“金殿”。高7.55米,重41.4万斤,外观仿木结构式样,很象亭,故俗称“铜亭”。小塔形制与北海白塔相似,精致的小铜塔,在铜亭顶上较为特异。
100、北京密檐塔

密檐塔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王佐乡瓦窑村和栗园村之间。塔建于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砖结构,平面八角形,七层,高约15米,底部直径约5米,仿木结构密檐式塔。底座为须弥座,各层檐下有砖砌一斗三升斗拱,七层檐下为四面门四面窗,门下莲花座。座下为两层雕花砖,雕刻精美。再下层斗拱一层雕花砖。塔的所在地,原有大庆寿寺并有密檐式塔十多座,俗名乱塔寺。抗日战争时期,塔群遭日军拆毁,唯有此塔保存至今,已被列为丰台区文物保护单位。
歡迎進入個人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