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少妇趣谈——悲叹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0:59:45
但愿本篇能换来你的一点同情或是一声悲叹更或是两行眼泪……

1、凋零的鲜花
宣姜者,齐侯之女,卫宣公之夫人也。文姜的姐姐。
宣姜凄美的一生,就是从她那荒唐的婚姻开始。
公元前718年,年方十五岁的宣姜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
夏,卫国派来了使者,为太子向宣姜公主求婚。 卫太子姬伋的身上也流着姜家的血液。他的母亲名夷姜,曾经是卫宣公之父庄公的妃子,可是卫宣公却与这位庶母私通,生下了这个儿子,偷养在宫外。当宣公终于继位为王的时候,他便正式将夷姜纳入自己的后宫,并立夷姜与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姬伋这年不过十六七岁,和公主的美貌闻名于世一样,太子的俊美儒雅,也是诸国间有名的。
虽然身世方面有些小小问题,但是并不妨碍他的未来国君身份。
齐僖公当然立刻就答应了这桩十全十美的婚事。
嘿嘿,可惜卫国人材辈出啊,为太子求婚的使臣就是其中的表表者。回到国内,这个家伙就立即向国君卫宣公禀报:公主简直比花儿还诱人,主公啊,这样的绝色美女,你老人家不如自己摘了吧。当然,臣子我如此忠心,你可不要忘记喽。
——小储君要想当国王,还不知是哪年哪月的事呢,当不当得上也未见得,还是现成的国王马屁要拍好喽。
老色鬼姬晋想当年无权无势时,就敢在父王的眼皮子底下勾引庶母,德行之劣和色胆之大可想而知,如今一朝权在手,更是没了忌惮。立即就对没过门的儿媳妇口水直流,君臣两个一番密商,把骗亲的计划整得妥妥贴贴。
期待迎娶心上人的太子被派出使宋国,老头儿赶紧在淇水河边修了一座行宫,名为“新台”。
小公主盖着盖头,糊里糊涂地和老东西行了婚礼。
直到进入洞房,宣姜才发现,当初来相亲的俏郎君变成了一个胡子花白的老头儿。
《史记》卷三十七·卫康叔世家第七这样记载:右公子为太子取齐女,未入室,而宣公见所欲为太子妇者好,说而自取之,更为太子取他女。
《诗经 新台》,将这出悲剧如实地记载了下来。 新台有砒,河水淋渺:燕婉之求,“遵涤”不鲜!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通涤、“戚施”都用以形容宣公老丑狠恶的形貌,宣姜本是满怀才貌佳偶的愿望来到卫国的,却没有料到最后自己的归宿却是这样个老丑无德的家伙。宣姜这朵鲜花就这样插到了满是腐败味的老牛粪上…… 而悲剧还没有结束。
在别人的地盘上,她能怎么办呢?这样娇柔的一个女子,在异国他乡能怎么样呢?或许只能以泪洗面,或许只能认命,或许她只能看着俊美儒雅姬伋在心里面滴血吧。
就这样,公主成了意中人的后妈。
对于齐僖公来说,当然消息是让他愤怒了一阵子的。不过他毕竟是条政治老狐狸,女儿提前嫁给了国王,对自己的好处那更是大大地,所以他也就笑纳了这个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女婿。
但是,可怜的公主和太子呢?
老色鬼在自己的后宫里,挑了几个女人,送去给儿子,将其中的一个指定为太子妃。
太子失去了一见钟情的意中人,娶进门的是老爹姬晋的侍妾。你如果是一个男人,你会怎样?
根据史书上记载,从此以后,姬伋经常发呆,木讷无语。然而姬伋是个老实人,对父亲更是从小就敬若神明。他没有表示任何不满,默默地接受了这项屈辱的安排。
而女人最大的不幸,就是她即使被强 暴,都会怀孕生子。
宣姜很快就生下了两个儿子:姬寿与姬朔。
悲剧的高潮,就要在从前的情人间发生了。
女人可以不爱男人,却不可以不爱儿女。
而这两个血肉相连的儿子,更是宣姜全部的寄托和希望。十五年过去了,宣姜的儿子都长大了。
这一年宣姜刚刚三十岁,这朵美丽娇艳的鲜花还在凄美的绽放着,老色鬼也是真的老了。
看着衰老的卫宣公,宣姜无时无刻不在为老头死后,自己和孩子们的前途担忧。慢慢的,她心中对那个少年姬伋身影温柔的记忆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恐惧。
宣姜的长子姬寿,是一个清秀善良的少年,可是他的弟弟姬朔,却不是一个什么好货色。
终于有一天,姬朔向母亲告密,说大哥从来就没有忘记过夺妻之恨,甚至还发誓在继位之后,要将他母子铲除干净。
没有哪个母亲不相信儿子的。
宣姜大惊失色,带着姬朔去找老头丈夫,希望能够救得儿子一命。
老头根本不觉得,这件事的祸根在自己身上,他把姬伋的生母喊来,痛骂她教子无方。
姬伋的母亲夷姜,就在这天夜里自缢了。
《史记》上说的是:太子伋母死,宣公正夫人与朔共谗恶太子伋。宣公自以其夺太子妻也,心恶太子,欲废之。
接下来,老色鬼要斩草除根了。
宣姜没料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她根本不愿意有谁,更不愿意的是姬伋。
然而,宣姜的哀求已经起不了作用了,姬朔告的这一状,对老色鬼的影响更大:他已经老了,害怕自己会死在正值盛年的长子手里。
卫宣公派姬伋出使齐国,并让太子使用一面特别的旌旗:“四马白旌尾”。以此为标志,派杀手在路上准备暗杀。
宣姜得知了这个消息,连忙让自己的儿子姬寿去给大哥送信。
可是姬伋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亲爹,能对自己痛下杀手,坚持要出发。
姬寿决心为弟弟赎罪,在送行宴上,他将姬伋灌醉,自己代替他出发了。
杀手不分青红皂白,将姬寿杀死。
姬伋醒来,终于明白事实真相,连忙去追赶弟弟。
他赶到的时候,姬寿已经倒在血泊里。
姬伋痛骂杀手,叹道:“所当杀乃我也。”
醒过神来的杀手一不作二不休,把他也乱刀砍死。
宣姜闻听消息,顿时昏死过去。
《诗经 二子乘舟》记载着宣姜对姬伋和姬寿的思念。
死而复苏的宣姜,从此也象当年的姬伋一样,面无表情,木讷无语。
在整个事件中,唯一的胜利者就是姬朔。
这小子躲在暗处,狂笑不已:杀手们真是了不起啊,一下子铲除了我两个对手!
十九年,宣公卒,太子朔立,是为惠公。
卫国的贵族们不能接受这个坏蛋当王,发动了政变,姬朔被赶到了姥姥家。临走的时候,他压根就忘了他的母亲。
宣姜落在了卫国左公子的手里。
她请求左公子杀了她。但是卫国的贵族们并不想得罪齐国,饶了她。
齐国此时的国君是宣姜的哥哥襄公。
齐襄公想出了一个妙不可言的好办法:让的卫太子姬伋的同母弟弟——公子硕,迎娶宣姜,以完哥哥的心愿。既安慰亡灵,又巩固两国交好。
卫国贵族都觉得这真是一个好主意。
于是,被灌醉的公子硕和宣姜,被关进了新房。
虽然名为公主,实际上只不过国家间的联系工具,宣姜在茫然中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她不恨她的父亲,不恨卫宣公,不恨姬伋,不恨自己的儿子。怪只怪造物弄人……
而《列女传》记载的却与《史记》不同:卫之宣姜,谋危太子,欲立子寿,阴设力士,寿乃俱死,卫果危殆,五世不宁,乱由姜起。
到底谁记载的是真相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秋风起,百花调……
后来宣姜又生了三男二女:齐子、戴公申、文公毁、宋桓公夫人、许穆公夫人。
宣姜死于何年,没有记载。
一朵鲜花,凋谢在东周大地上。

2、花蝴蝶的坠落
虞姬:西楚霸王项羽的宠姬,名虞。秦末虞地(江苏吴县)人,有美色,善剑舞。公元前209年,项羽助项梁杀会稽太守,于吴中起义。虞姬爱慕项羽的勇猛,嫁与项羽为妾,经常随项羽出征。楚汉之战,羽困于垓下,兵孤粮尽,夜闻四面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他在饮酒中,对着虞姬唱起悲壮的《垓下歌》,虞姬拔剑自刎。宋词词牌《虞美人》据说得名于虞姬。事见《史记·项羽本纪》。
世无英雄,遂使虞姬成名。
说虞姬,先要从她的男人项羽说开去。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第一眼看到项羽威风凛凛地仿佛如天神驾驭神龙从天而来的时候,正应验了虞姬的少女梦想:我的梦中情人,他会驾着彩云从天边娶我的!虞姬爱上了项羽,从此,她就跟着项羽上刀山下火海,南征北战去了。
项羽,力大无穷、糊涂胆大、心狠手辣,大大小小百余战,从未输过,终于当上西楚霸王。
不过,这种好勇斗狠的武林高手,大不了做个军阀,却不能成为政治家。项羽本质上短视,一边鲁莽,一边充满妇人之仁。不该杀的人都杀了,杀子婴、杀义帝,咸阳屠城,火烧阿房宫,坑杀降卒20万。
可是该杀都没杀,把刘邦放虎归山,鸿门宴算是白摆了。既目光短浅又耳根子软,既刚愎自用又优柔寡断,哪里会有明天。而另一边,刘邦就是一个流氓,做事不问原则只有目的,比韦小宝还韦小宝。
逐鹿中原本来就是捣江湖,无耻者胜。这个道理,刘邦懂、吕雉懂,项羽不懂,虞姬也不懂。
广西大学图书馆有一本《垓下悲歌》,把项羽大大小小的战争描述得惟妙惟肖。这本书是我抢同学的来看,看得那叫做津津有味啊,比《高等数学》厚的《垓下悲歌》花了1天1夜解决掉了,中午没吃,晚饭错过,跑去南区小摊吃螺蛳粉,晚上在路灯上看到有人起来跑步…… 有兴趣的去借来读读,我只记得定陶之战。那是一个清爽怡人的早上,当秦军30w大军方阵黑压压踏上定陶前面的那片平地的时候,史上最惊心动魄的战争进入最后掐秒。30w大军慢慢向定陶逼进,突然一声马嘶,刺破了清晨的宁静,一身红色项羽带领的2w骑步兵斜斜的刺入秦军方阵,就像黑布撕开了一道口子……※%×……※%×(※()×※。。终于日暮西山,尘埃落定……嘿嘿,快去借书吧!!
年轻的时候,虞姬不过是只小小花蝴蝶,陪着心目中的英雄飞到东来飞到西。等到她成长清醒的时候,刘邦的势力已经坐大。不能怪她呀,她只不过是一个需要保护需要照顾的小女娃,本职工作就是安安心心地服侍好楚霸王。她的对立面正是吕雉,针砭篇的吕后哇。
项羽屡战屡胜,却无法改变在政治上的屡屡失策。汉五年,楚军被围困于垓下,处境凄凉。刘邦早早就找人在山里装上喇叭,一到晚上,就放广播:"你们已经被包围啦。放下武器立地成佛……我们会饶恕你们的……Onlyyou,能让我们苦苦相追……下雨啦,快收衣服呀!"众军士不堪骚扰和唠叨,自杀者众。
项羽与虞姬受不了了,开始唱歌。项羽难过地唱:"虽然我的力气很大呀,但老天对不起我呀,我的马怎么办呀,我的老婆怎么办呀。"——“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柰何,
虞兮虞兮柰若何!”
唱着唱着就泪就涌了出来。一个只受过歌舞训练的女子懂什么军事呢,只是看到老公这个蔫蔫的样子,虞姬才知军情突变,大势已去,也跟着唱起来:"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说起来也可怜,虞姬是跟项羽对歌呢,告诉项羽,你老婆我不用你麻烦了,我死了算!
大家都被他俩的深情对唱弄哭了。虞姬最后一曲天鹅绝唱,剑越舞越快,音符越走越高,淡蓝色的群衫扬了起来,秀长的黑发飘了起来,突的一个断弦,剑刎白项,血如泉涌,旁着断弦余音,一个平时水晶玻璃一样柔弱的小人儿,在关键处显现了她的英雄气慨,这一瞬间,代表了她从女孩走到了女人,从一个不知稼穑的歌舞姬,转变成一个为国为家用心的女中豪杰。
一只可爱的无忧无虑的小蝴蝶就这样坠落了。

3、饱受骨肉相离的少妇
蔡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
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后汉书》卷八十四列女传这样继续文姬。
蔡家是当地望族,广有良田,文姬之父是东汉著名学者蔡邕,母亲赵五娘也知书达理,遗憾的是,蔡邕四十五岁时赵五娘才生了文姬,作为独生子女,蔡文姬备受宠爱。
其实作为一个神童,蔡文姬足够写上十本《陈留女孩蔡文姬》,她爹也早该把她拎着四处开讲座,讲演如何调教女儿,开一个"成功学"的专修班了。10岁时,文姬就显现出了音乐方面的天赋。蔡邕在室外弹琴,室内文姬听到父亲的弦断之音,马上说,是第二根弦断了。蔡邕非常吃惊,又故意弄断了第四根弦,文姬马上分辨了出来。蔡邕开始教女儿学琴,两年之后,文姬琴艺便成,还赢到父亲最珍爱的焦尾琴。12岁时,文姬的书法已得蔡邕真传,既稳重端庄,又飘逸顿挫,人传说,蔡邕的字是神人传授的,传给文姬,再由文姬传给钟繇,钟繇传给卫夫人,卫夫人传给王羲之……14岁时,文姬的文学才华已光耀一方,诗书礼乐无不通晓,人但知有文姬,方知有蔡邕。既不用出书,又不用炒作,蔡文姬就靠着口口相授的口碑声名远扬。
16岁时,文姬嫁给河东世族卫仲道。卫仲道也是出色的大学子,夫妇两人恩爱非常,可惜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儿半女,而年纪轻轻的文姬就遭受丧夫之痛,才高气傲的她只好回娘家。后来父亲死于狱中,文姬被匈奴掠去。23岁,文姬被左贤王纳为王妃,居南匈奴12年,并育有二子。
文姬这个天才少妇已经够倒霉了。可是,事情还没有完哪。刚刚与左贤王相爱,刚刚过上安定的日子,有了心爱的孩子,得了势的曹操不晚不早,想起了她。曹操作为一个文学家,尊崇才女,并希望借此笼络人心,打造一个文化大国的形象。于是下足本钱,用"白璧一双,黄金千两"来换文姬,估计如果索要不成,就要派兵来抢了。匈奴除归还文姬外别无选择。文姬也没办法,既思念故国、渴望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又无法舍弃亲生骨肉,还有丈夫,生离便是死别。
唉,回,还是不回?蔡文姬就是在理智与情感的挣扎中,咬破了朱唇,哭肿了凤眼,一唱三叹写下了《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它们分别成为中国最杰出的诗歌之一,最杰出的流行歌之一。
蔡文姬风风光光坐着专列回到故乡陈留郡,但断壁残垣,已无栖身之所,还好,作为海外引进的有杰出贡献的特聘学者,政府不仅给解决住房问题、户口问题,还解决配偶问题--当真给她找了一个丈夫。
文姬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田校尉董祀,这年她三十五岁,这年是公元208年,这年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而董祀正是个大好青年,鼎盛年华,生得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自视甚高。开始还不太满意这段婚姻,不过就在婚后的第二年,董祀犯罪当死,她顾不得嫌隙,蓬首跳足地来到曹操的丞相府,当着众多宾客向曹求情。曹操立刻派人快马加鞭,追回文状,并宽宥其罪。
像这样的天才是不世出的。且看:操因问曰:“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操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文姬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
只有这样的少妇,也只有有这样经历的少妇,只有蔡文姬才能给世人留下感人泪下的《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

4、 被女人抛弃的少妇
刘兰芝:事见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创作时间大致是东汉献帝建安年间,作者不详。主要写刘兰芝嫁到焦家为焦母不容,而被遣回娘家,兄逼其改嫁。新婚之夜,兰芝投水自尽,焦仲卿亦殉情而死。从汉末到南朝,此诗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不断被加工,终成为汉代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
相信很多小姑娘在十岁出头的时候都立过誓:永不嫁人。课本上写的女人都被封建社会压迫,苦大仇深,那时的我读完《孔雀东南飞》,就陷入巨大的恐慌之中,觉得一旦结婚,分分钟会被人抛弃,而且一定会有个恶婆婆,逼着天天天不亮就起来扫地喂鸡做饭推磨,兴许手上还拿着鞭子。
关于刘兰芝的一些基本描述是这样的:"十三学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那时,刘兰芝就读的是庐江府礼仪学院,封闭式管理,主要是培训千娇百媚、知书达礼的好媳妇。大家知道,在一千多年前,全球的女性的终身职业就是找个好男人(其实现在也还是这样)。而礼仪学院里开设的除了文化课、艺术课以外,还要通过魔鬼测试才能毕业。魔鬼式训练是:一边织布、裁衣,一边有专人在旁辱骂,而小姑娘必须毕躬毕敬,满脸堆笑,手脚越骂越麻利。两个星期不哭不闹不寻死觅活的,就可以毕业了。那时候,毕不了业的小姐就像今天拿不到学位证书,没有计算机等级证,英语四六级证大学生一样,找不到婆家。
刘兰芝以举世无双的忍耐力,获得了特优生资格,毕业就嫁给庐江府小吏焦仲卿。从此,开始了作为劳动妇女的一生。每天鸡叫就起床,深宵才睡觉,几天都看不见太阳,都窝在机房里织布哪。刘玉芝三天织五匹布,还没有工资,一点也体现不出劳动价值。魔鬼训练只是一个月,而在焦家一干就得是一辈子。想眼中,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春流到冬冬流到夏?
幸好焦仲卿是个滥好人,看到妻子这么辛苦,也很心疼,在府里一下班就溜回家陪刘兰芝。但是,焦母却不同意了。她哪里是嫌兰芝无礼节,根本是嫌她勾引了儿子,让儿子沉溺爱情,斗志消沉,甘心做小吏,仕途无起色。拆散他们,为儿子求娶"东家贤女",就是拯救儿子!
刘兰芝就是这样被赶出了焦家,纵使焦仲卿求了又求。兰芝回到娘家,娘家不忿,她曾就读的那所礼仪学院更不忿:这样子搞,要我们以后的毕业生还怎么嫁啊?本着"毕业包分配、学成包结婚、离婚包改嫁"的三包原则,在礼仪学院的斡旋之下,县令来为三儿子求婚,太守来为五儿子求婚,一时间门前车马辚辚。就像俏皮的王尔德说的那样,"女人再嫁是因为讨厌原来的丈夫,男人再娶是因为太爱原来的妻子。"兰芝因为还爱着前夫,拒绝再嫁。但兰芝的哥哥一看,亲妹妹离了婚更有前途了,就催她改嫁。刘兰芝面对哥哥的嘴脸,又想起仲卿的模样,更忆起婆婆的恐怖。眼泪啊,简直如雨下……
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显然是在婚后才发展起来的,自怨自怜中,感情弥坚。两人一个"举身赴清池",一个"自挂东南枝",然后来了个“后记”
两家求合葬。
合葬华山傍,
东西植松柏,
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
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
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
夜夜达五更。
行人驻足听,
寡妇起彷徨。
多谢后世人,
戒之慎勿忘。
我有点同意这个说:这件事不可以怪做婆婆的。焦母只是遵循了当时的社会守则。王小波说,"我们国家五千年的文明史,有一条主线,那就是反婚外恋、反通奸,还反对一切男女关系,不管它正当不正当。"就历史而言,夫妇之伦,主要是从社会功能出发的,如果与爱情有染,就是做妻子的不守妇道之处了。只有在文学作品里,爱情才是被赞许的。扪心而问,即使今天,如果活生生地出现一个为了爱情,放弃房子、车子、票子、位子、儿子和一切的成年人摆在我们面前,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是:神经。因为爱情只是选修课,而社会关系才是一个人的精神纽结。所以,看"七出"里,没有哪条是跟做丈夫的有关系,全都是因为老婆不符合家族利益。抛弃女人的,常常不是男人,而是另一个有主宰能力的女人。
刘兰芝如是,晴雯如是。
退一步来看,辛晓琪《女人何苦为难女人》也能述说她们的心吧。

5、谈一场哀怨的政治恋爱
四大美人,西施、王昭君、貂禅、杨玉环,这四人中,只有王昭君和杨玉环是正史确切记载的,貂禅出自《三国演义》。而西施出自外史(非二十四史)。
西施这个名字最早来自《管子》:“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
墨翟《墨子·亲士》:“西施之沉,其美也。”
越王勾践献美人于吴王的传说最早来自《左传》和《国语》,以后《史记》也肯定了这个史实,但都没有把所献美女和西施联系起来。
第一个联系西施与越王向吴王所献美女的外史记载是东汉赵晔撰《吴越春秋》:十二年,越王谓大夫种曰:“孤闻吴王淫而好色,惑乱沉湎,不领政事,因此而谋,可乎?”种曰:“可破。夫吴王淫而好色,幸嚭佞以曳心,往献美女,其必受之。惟王选择美女二人而进
之。”越王曰:“善。”
乃使相者国中得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榖,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
三年学服而献于吴。
乃使相国范蠡进曰:“越王勾践窃有二遗女,越王胯下困迫,不敢稽留,瑾使范蠡献之。大王步以鄙陋寝容,愿纳以供箕帚之用。”
吴王大悦曰:越贡二女,乃勾践之尽忠吴之证也。
然而勾践的着招套不过伍子胥的法眼。
(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谋略家。名员,字子胥。入吴后,知公子光有大志,乃助其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得进用为“行人”,与谋国政。辅佐吴王阖闾修法制以任贤能,奖农商以实仓廪,治城郭以设守备。又举荐深通兵学的孙武为将,选练兵士,整军经武,使吴成为东南地区一强国。)
子胥谏曰:“不可,王勿受也。臣闻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昔桀易汤之灭,纣易文王而亡,大王受之,后必有殃。臣闻越王朝书不倦,晦诵竟夜,且聚敢死之士数万,是人步死,必得其愿;越王服诚行仁,听谏进贤,是人步死,必成其名;越王夏被毛裘,冬御絺綌,是人不死,必为对隙。臣闻贤士国之宝,美女国之咎:夏亡以妹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
吴王不听:遂受其女。
既然二十四史都没有记载西施的爱情故事,那么,让西施谈一场哀怨的政治恋爱也不算扭曲历史:
战国末年。群雄逐鹿,战火四起。
江南。
苎萝村。
三月的清晨,薄薄的白雾笼着整个小村,小河边的垂柳静而妖娆地站着。杏花蕊中滚动着晶莹的水珠,像姑娘朦胧的媚眼儿。
远远的有细碎的脚步声,一个袅袅婷婷的女子分花拂柳而来。她的身条儿比垂柳还要柔美,她的眼波儿比露珠还要晶莹。她放下手中的竹篮,用纤白的手指梳理着洁白的纱线。
“夷光(西施小名),今天这么早!”清脆的话声传来,柳枝后闪出一个苗条的身影,美若春花的脸上挂着娇娇的笑。
“是啊!”西施笑道,“旦儿,你这只小懒虫,睡到现在才起来吧。”
被叫做旦儿的少女偷偷地吐了吐舌头,放下手里的纱篮,和西施并肩浣起纱来。
太阳越升越高。
“西施、郑旦,你们都在这儿啊!”一个青年出现在河边。
“东戟哥,有什么事吗?”郑旦站起身笑盈盈地问道。
“我……我要参军了。”东戟低着头说。
“什么?”郑旦吃了一惊,“你们家就剩你一个壮丁了,你再走了,越老伯怎么办?”
“唉。”东戟叹了口气,“越国节节败退,大王有令,全国所有十五到五十的男人一律上战场抗敌救国。”
三个人都沉默了。
过了一会儿,西施说道:“东戟,你安心去吧,我们会替你照顾好越老伯的。”
郑旦也抢着说:“是啊,东戟,你一定要快点回来。”她宛若秋波的眼里流动着丝丝情意。东戟深深地看了一眼西施,毅然掉头而去。
第二天,东戟与村里其他年轻人一起,离开了苎萝村,踏上了漫漫征程,从此沓无音讯。
不久。
越国战败投降,越王勾践作为人质被吴王夫差带回吴国当马夫,越国大夫范蠡伴随其左右。勾践在吴国忍辱负重,表现出对吴王的一片忠诚。
三年后,夫差相信了勾践的忠心,决定放越王回国。相国伍子胥百般阻拦无效,暗中派人追杀勾践,均被机智的范蠡一一化解。
勾践安全回到越国后,立志复国,卧薪尝胆,励精图志,越国逐渐强盛起来。
又是三月,江南风景,花红柳绿,草长莺飞。
范蠡便装沿着碧清的小河信步而行。这半年来,他们一直在民间微服私访,探察民心。他走入一片杏花林中,花气熏人欲破禅,范蠡茫茫然迷失了方向。
远远看见河边有人,便走了过去。
见是位少女,范蠡轻声说道:“打扰姑娘了。”
少女起身回头,范蠡顿如强光耀眼般有短时间的眩晕。少女见他呆样,抿嘴一笑,顿如百
花齐放,风华绝代。
范蠡先回过神来,施了一礼道:“在下两人迷路于此,还望姑娘指点迷津。”
少女见他文绉绉的样子,又抿嘴一笑问:“你们想去哪里?”
范蠡一怔,只好说:“在下外出踏青,不想在此迷路,请姑娘指点回城的路。”
少女伸出纤纤细手指了方向,转身准备继续浣纱,却发出一声惊叫:“呀,我的纱!”
范蠡抬眼看去,原来说话时少女的纱顺水飘走了。看着少女皱眉的样子,范蠡毫不犹豫跳进了水中。当他全身湿淋淋地把纱递给少女时,少女用大大的眼睛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又抿嘴笑了笑,然后转身云一样地飘走了。
“姑娘,你叫什么名字?”见范蠡在发愣,勾践赶紧大声喊了一句。
“我叫……。”少女的声音远远地飘过来,林里的杏花纷纷往下掉。“我叫西施……”,那语气跟“我是紫霞。”一样。
此后,范蠡前后多次前往苎萝村还邀请勾践一同出游,与村民们尽皆相熟了。两人发现,苧萝村中出美女,村中其他少女虽不如西施出色,却也都是秀丽绝伦。西施的好友郑旦更是清丽无比,与西施的娇艳是春兰秋菊,各擅胜场。
在这些日子里,英俊而气质不凡的范蠡深得西施好感,两人感情逐渐升温,直到海誓山盟,卿卿我我。这让倾心于西施的勾践心中大为不快。
一日,勾践与范蠡在住所谈复国计划。
勾践说:“我有一个新的计划。美人计!”
范蠡有些发愣。
勾践笑笑,用手拨弄着柴薪堆上方吊着的苦胆说道:“吴王好色,如果我们以绝色美女献之,吴王必色心大动,荒废朝政,为越复国制造机会。”
范蠡心中大震:“大王的意思是?”
“西施、郑旦!”勾践一个字一个字地说。
“不!”范蠡本能地退了一步。
“范将军,复国大计为重啊。”勾践两眼直勾勾地盯着范蠡,范蠡痛苦地低下了头。
苧萝村。
西施静静地站在杏花林中,美丽绝伦的脸上满是悲肃。
勾践告诉她,范蠡失手杀死欲强凌越国女子的吴国大使伍良,吴王夫差率大军前来讨伐,越国陷入又一次遭灭亡的危机。
“只有你能救他,否则,我就只好把他交给吴王。我不能眼看着越国的百姓受战乱之苦。”勾践满脸悲伤。
“好,我答应。”西施艰难地说。有风吹过,长发飞扬。
杏花林中,落花如雨。
勾践脸上露出深沉的笑容。
站在勾践身后的范蠡痛苦地仰起了头,空中阴霾重重,丝毫不见阳光。
“我答应你,等越国复国之后,我就带你隐居山野,闲云野鹤终老一生。”西施上马车离开苧萝村时,范蠡拉着她的手说。
西施浅浅一笑,抬眼望向前路。风呼呼地吹着,残阳如血,古道上衰草依依,寒烟凄迷。
马车远去了,扬起一片黄沙。
范蠡呆呆地看着,有泪滑过脸庞。
西施身披轻纱出现在吴王夫差面前时,从夫差的眼神里,她知道,自己可以救范蠡救越国百姓了。
西施的绝世容颜柔言媚语让夫差神魂颠倒。与西施一同进吴宫的其他越国美女皆不在夫差眼中。
不久,夫差得知晋国王宫比吴国王宫豪华漂亮,心中十分不高兴,拒听伍子胥修水利工程造福社稷之良言,而接受奸臣桂坤的建议,大兴土木,专门为西施建造一座天下最豪华的宫殿。
宫殿落成,雕梁画栋,极尽奢华之能事,名为“馆娃宫”。
从此,夫差于馆娃宫中日夜笙歌不思朝政。伍子胥不断劝谏夫差,提醒他注意越国的动静。夫差每次都哈哈大笑道:“相国多虑了!”而后置之不理。伍子胥和王后对此一筹莫展,他们密谋暗杀西施,但每次行动都被一不明身份的黑衣人所阻。两人十分恼怒,却又不敢明目张胆地有所表示,只好暗中隐忍,等候机会。
西施日夜面对着荒淫的夫差,心中的苦处和对范蠡的思念只能与同在宫中的郑旦倾诉。两人常常抱头痛哭。
身在越国的范蠡亦日日夜夜思念西施。一次照例上吴国朝拜时,范蠡乘夫差大宴群臣之际,借口不胜酒力离去,潜入了馆娃宫。
这一举动没能逃过日夜监视西施的伍子胥和王后的眼睛。两人大喜过望,觉得除掉西施的时机到了。当西施和范蠡执手倾诉衷肠的时候,伍子胥带兵冲入了馆娃宫,并派人告之夫差。
夫差大怒,急急赶往馆娃宫。
范蠡被五花大绑扔在大殿中。西施静静地站在一旁,脸色惨白。伍子胥和王后脸上挂着胜利的笑容。
“范蠡,你好大胆子,竟敢勾引本王的爱妃!”夫差咬牙切齿地吼道。
“不是……”范蠡的声音显得有点底气不足。
“那你潜入馆娃宫做什么?”夫差发了狂一般,挥舞着手中的剑。
范蠡沉默了。西施闭了闭眼,觉得死亡迎面扑来。她深情地看了一眼范蠡,露出一丝笑意。至少他们可以同年同月同日死,做一对同命鸳鸯了。
“他是来找我的!”一个清脆的声音在殿门口响起。
众人一惊,尽皆回头。
一个身披白纱的绝色少女俏生生地站在门边,轻纱随风轻舞,飘飘欲仙。
“郑旦?”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郑旦走到范蠡身边,轻抚着他身上的伤痕说:“范将军,是我害了你。”她款款走到夫差面前,轻轻一笑说:“大王,是我思念家乡,想请范将军前来一叙家乡之事。因怕大王不准,所以偷偷约见。”
伍子胥和王后大惊,力劝夫差立斩范蠡和西施。
夫差半信半疑,但见范蠡一副光明磊落的样子,加上心爱的西施在旁边莺声雁语诉说想念故乡之情,带雨梨花的样子让夫差柔肠百结。他下令放了范蠡,还笑着对范蠡说:“以后范将军进宫皆可来馆娃宫陪爱妃叙叙家常,让爱妃开心。”
伍子胥据理力争,无奈夫差主意已决,他只好愤而拂袖而去。
西施进宫十年了。
吴国遇到了大蝗灾,范蠡觉得越国复国时机已到,让越国进贡大批煮过的谷种给吴国。接着,吴国与晋国因小事闹起了矛盾,范蠡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时机,让手下人扮作晋国军队侵扰吴国。夫差即命伍子胥率军征讨晋国。伍子胥劝谏,反被夫差削去兵权。
夫差携大臣桂坤亲自带兵出征,伍子胥再伏地劝谏,被夫差赐死。临死时,伍子胥请求刽子手将他的尸体挂在城楼上,他要亲眼看到越国军队攻进吴国。
夫差桂坤不善兵法,很快输得一塌糊涂。勾践趁机挥兵攻吴。夫差两头受夹,迅速溃败。危急时刻,桂坤提剑闯进夫差的账内要取他的人头献于勾践邀宠。幸好忠臣长风及时赶来杀死桂坤。夫差带伤逃回吴国,人去楼空的吴宫中,夫差高高举起了宝剑,对准西施美丽的胸脯。西施安详地闭上明眸。夫差的手在空中颤抖。
突然一截带血的剑尖从夫差的胸前露了出来。他艰难地回首:“郑旦,你?!”
郑旦手执寒光闪闪的宝剑,面无表情。
“其实,我根本不会杀西施,因为我爱……”夫差睁着大大的眼睛倒下了。郑旦一把拉起泪流满面的西施,往宫外跑去。
迎面碰上越国的军队。
“大王有令,带西施和郑旦两位姑娘回宫等候大王临幸。”一军士面无表情地说。
西施与郑旦对视一眼,苦笑不已。吴宫即将变成越宫,越王也即将成为又一个吴王。
西施再见到范蠡时,他比以前更加英姿勃发,一副春风得意的样子。
西施的心不断往下沉……
“范蠡,你还记得你答应过我什么吗?”西施绝望地问道,“如今吴国已灭,越国已复。”
范蠡顿了一下,避开了西施的目光,喃喃地说:““大王喜欢你。真的西施,其实我是很想和你在一起,
但是,即使走到天涯海角,大王也不会放过我们的。”他不无痛苦地说。
西施望着一脸痛苦的范蠡,突然奇怪地笑了。
“好吧。”她说,然后就再也不理范蠡。
第二天,船儿载着西施往越国驶去。
到了河中央,西施站在船头,一身布衣,依旧美丽绝世,风吹起她长长的秀发翩然飞舞,好象她整个人都要乘风而去。
风起云涌。
西施轻盈地落入了水中,越国兵士们一片忙乱。范蠡呆呆地站在船头,海天相接的地方,残阳如血,几只孤鹜斜斜地飞过。
兵士们怎么也找不到西施,她好象化成了水滴溶入了碧波中。范蠡知道,如果回去勾践不会放过自己,便掉转船头而去。从此隐居民间做生意,竟成为商家的始祖,世称陶朱公。这是后话。
“西施,西施。”
西施在熟悉的流水声中睁开眼睛,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恍若隔世的笑脸。
“东戟?怎么是你。”西施大为不解。
“其实我早就混进了吴宫,一直在你身边暗中保护你。”一身黑衣的东戟憨憨地笑道。
“十年?”
“十年!”
西施抬起脸,理了理鬓发,展开一个最灿烂的笑脸。
天晴了。
不远处,苎萝村静静地伫立着,垂柳依依,河水潺潺。

6、是谁葬送了她的青春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四大美人中落雁指的就是她。汉朝和亲政策葬送了她蔷薇般灿烂的青春。《汉书》 元帝记是这样描述昭君和亲事件的:竟宁元年春正月,匈奴乎韩邪单于来朝。诏曰:“匈奴郅支单于背叛礼义,既伏其辜,乎韩邪单于不忘恩德,乡慕礼义,复修朝贺之礼,愿保塞传之无穷,边垂长无兵革之事。其改元为竟宁,赐单于待诏掖庭王樯为阏氏。”
无论怎么说,外交关系用婚姻来维系听起来总觉得不保险。昭君的这次和亲算是最成功也算是最凄婉的一个吧。毕竟因为昭君,杜甫写了首《明妃曲》: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元曲家马致远写了本杂剧《汉宫秋》。昭君的名字,同“悲”、“怨”、“叹”系结在一起。
凄婉故事就从汉元帝建昭元年开始,下诏征集天下美女补充后宫,王昭君年当二八,仿如空谷幽兰,自然被选入宫。
从全国各地挑选人宫的美女数以千计,皇帝无法—一见面,首先由画工毛延寿各画肖像一幅呈奉御览。出身富贵人家,或京城有亲友支援的,莫不运用各种管道贿赂画工,惟独王昭君家境寒愫,更自恃美冠群芳,既无力贿赂,也不屑于欺瞒天子,使毛延寿心中十分不是滋味,不但把她画得十分平庸,等到汉元帝看到王昭君的画像时,并不留心,因此,五年过去了,她仍是个待诏的宫女身份。
五年的时间不算短,与现在读一个医学类大学本科时间一样。王昭君除了担负一些宫中的轻便工作之外,有太多的余暇来读书写字,唱歌跳舞,研习音律与绘画,不断充实自己,磨练自己。然而午夜梦回,不免倍感凄清与孤寂,花样的年华一寸一寸地消逝,不知究竟何时才有出头之日,又如何上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呢?
又是落叶迷径,秋虫哀鸣的深秋季节,冷雨敲窗,孤灯寒衾最易惹人遐思。想起西陵峡中的江水,更想起一家五日欢乐团聚的时光,愁思如麻。信手拿过琵琶,边弹边哼,唱不尽的是乡愁:
一更天,最心伤,爹娘爱我如珍宝,在家和乐世难寻;如今样样有,珍珠绮罗新,羊羔美酒享不尽,忆起家园泪满襟。
二更里,细思量,忍抛亲思三千里,爹娘年迈靠何人?宫中无音讯,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进京见朝廷。
三更里,夜半天。黄昏月夜苦忧煎,帐底孤单不成眠;相思情无已,薄命断姻缘,春夏秋冬人虚度,痴心一片亦堪怜。
四更里,苦难当,凄凄惨惨泪汪汪,妾身命苦人断肠;可恨毛延寿,画笔欺君王,未蒙召幸作凤凰,冷落宫中受凄凉。
五更里,梦难成,深宫内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虚抛掷,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亲,命里如此可奈何,自叹人生皆有定。
这就是有名的五更哀怨曲。满腔幽怨,无限感伤,混合着浓重的乡愁与一丝丝的憧憬。
王昭君无声无息地打发着漫漫的长夜和日复一日的白昼,意志消沉,“自叹人生皆有定。”
道家说:“有定”中包含着“无定”,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昭君命运的定数或许从呼韩邪单于向元帝要求和亲的时候改变了。
匈奴与汉朝的关系时好时坏,这年匈奴内乱,分为两支,那单于领导北匈奴,呼韩邪单于领导南匈奴。利用这个机会,汉朝西域都护甘延寿击败北匈奴,并将那支单于诛杀,南匈奴呼韩邪单于且喜且惧,连忙上书请求前来长安朝觐,以惊臣之礼。
呼韩邪携带大批皮毛及骏马作为贡品来到长安,对汉元帝执礼甚恭,汉元帝大为高兴,大排筵席,招待这位远道而来的“贵宾”,席中呼韩邪提出“愿为天朝之婿”的请求。汉元帝乐得以此羁系呼韩邪,更为高兴,兴之所至,决定在未把公主出嫁之前,先让他见见朝佳丽,唬一唬他,于是下旨由那些后宫未曾临幸的美女前来侑酒。
聪明的姑娘马上意识到这事的重要性,这是个引起皇帝注意的好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个个浓装淡抹,希望借此获得皇帝的青睐。
来了,宫女们一队队鱼贯而入,果然是花枝招展,娇娆婀娜,彩袖在桌上来去,香气在席间飘散。匈奴番王哪里见过如此多彩多姿的场面,不禁心醉神驰,浑然忘我。突然他看到了街角蔷薇,犹如那万绿丛中的一点红,是那么突出,他震惊于她的美艳。聪明的呼韩邪立即向汉元帝提出:“愿为天朝之婿,不一定硬要公主,就在这些美女中选一名可以。”汉元帝心想:原本要物色一位宗室郡主,如今要在待诏宫女中挑选,岂不是省却了许多麻烦。于是漫不经意地答:“你看中了那一位,那一位就归你。”呼韩邪太高兴了啦,喊道:“就是她!”汉元帝顺着他的手看去,但见一个风华绝代的美女盈盈为礼。汉元帝眼前的这位待诏宫女,云鬟雾鬓,光彩照人,两道黛眉轻颦微蹙,微露一丝幽怨。太美了,但皇帝金口玉牙,不能反悔。
筵席结束了,呼韩邪意兴遄飞地回到驿馆。准备择吉迎娶汉宫美人,汉元帝却心中快快地回到后宫,找出了待诏宫女图册,翻到王昭君的画像,只见画像与本人有天壤之别。刹那间,汉元帝把失去王昭君的懊悔心理,转化成对画工毛延寿的愤怒,当即传命有司彻底追查,才知道都是毛延寿的索贿不成,故意将王昭君的花容月貌,绘成泥塑木雕的平庸女人,于是将毛延寿以欺君之罪斩首,对这件事,后人自有评说:
曾闻汉主斩画师,何由画师定妍媸?
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
意思是毛延寿虽然胡作非为,而汉元帝也太过糊涂。昭君着五年如花似玉的青春就这样埋没了,是归罪于毛延寿的腐败还是汉元帝的贪恋美色呢?兼而有之吧。
无论如何,汉元帝心中对王昭君的歉疚、悔恨、怜惜与不忍割舍的情绪一齐涌上心头,他要设法加以弥补,于是诓称:“妆奁尚未齐备,后三日即行。”他既然已无法留住王昭君,他必须好好利用这宝贵的三天时间来享受王昭君,这就是才智平庸的小男人汉元帝的想法自然与历史上雄才大略的皇帝之间有显著区别。
汉元帝在未夫殿中召见王昭君,目睹一个冠绝古今的绝色美女,即将落入他人怀抱,心中那份窝囊劲就甭提了。他假惺惺地先说了许多安慰和鼓励的话,等到王昭君饱孕泪光的大眼睛,含情脉脉地向汉元帝凝视时,汉元帝终于无法自恃,疯狂般地离开御座,饿虎扑羊般地抱住王昭君,踉踉跄跄地走向殿角的暖阁,像一个虐待狂一样地把王昭君折磨了三天三夜。
临行之日,王昭君戎装打扮,妩媚中更见英爽之气,面向未央宫拜别了天子,带着一种异样的感情,看了最后一眼长安,带着她的琵琶上马而去。匈奴人马和朝廷派出的卫护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经过长安大街,沿途万人空巷,争睹昭君风采;眼看如此风情万种的美人儿,离开繁华的帝京,前往荒凉的胡地,陪伴一个垂垂老矣的匈奴单于,无不为之嗟叹不已。
王昭君出了长安北门,一路晓行夜宿,渐行渐远,黯然神伤,随行的乐师们,一路上弹奏着琵琶,以慰王昭君的离愁别恨,声声令人肝肠寸断,回望长安已经了无踪影,王昭君手弹琵琶,吟出一首“怨词”。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芭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中原正是春暖花开的三月,塞外犹是寒风凛冽的季节,真个是“马后桃花马前雪,教人如何不回头。”王昭君终于在漫漫长路中病倒了,只得暂时停止前进,养病期间,她想起了父母兄弟,也想到了曾和她缠绵三天三夜的大汉皇帝,于是挑灯披衣,儒泪和墨,向汉元帝写信:
臣妾有幸得备禁脔,谓身依日月,死有余芳,而失意丹青,远适异域。诚得捐躯报主,何敢自怜?惟惜国家黜陟,移于贱工,南望汉阙,徒增怆绝耳。有父母有兄弟,惟陛下少怜之!
出了雁门关,匈奴大队骑士、毡车、胡姬前来迎迓,抵达王庭之日,但见平沙雁落,黄尘滚滚,牛羊遍地,无边青草。一座座帐蓬中,张灯结彩,欢腾达旦,呼韩邪单于封她为宁胡阏氏(亦即安宁胡地的皇后),百般迁就,以博取她的欢心。然而胡笳悲鸣,骏马奔驰,饮腥食膻,异邦风月,使王昭君总是对故国充满思念之情。
王昭君出塞以后,汉元帝依照她的意思,把她的父母兄弟一齐接到长安,赐宅赐田,妥善安置。而呼韩邪自得汉廷绝色美人之后,心中大为高兴,整天置酒作乐,并遣使致送大批玉器,珠宝及骏马,以报答汉天子的特别恩遇,甚至上书愿保境安民,请罢边卒,以休天子之民。汉宣帝在看了郎中侯应上奏的“十不可”之后,谢绝了他的这一好意。
就在王昭君抵达匈奴王庭三个月后,汉元帝在思念与懊恼的前提下,恹恹病榻,拖到初夏时节,竟在榴花耀眼中崩逝。
第二年,即汉成帝建始元年,王昭君为呼韩邪单于生下一子,取名伊督智牙师,封为右日逐王,又过了一年,老迈的呼韩邪去世,这年王昭君二十四岁。
一个美艳的少妇,三年的异地生活,逐渐习惯了喝羊奶,住毡帐,骑马射猪,也学会了一些胡语。
大阏氏的长子雕陶莫皋继承了单于的职位,依照匈奴的礼俗,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年轻的单于对王昭君更加怜爱,夫妻生活还算和睦,昭君接连生下两个女儿,
长女叫云,次女叫当,后来分别嫁给匈奴贵族。
雕陶莫皋与王昭君过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这时是汉成帝鸿嘉元年,王昭君已经三十五岁,正是绚烂的盛年,不必再有婚姻的绊系,这个美艳成熟的少妇好整以暇地参予匈奴的政治活动,对于匈奴与汉廷的友好关系,着实产生了不少沟通与调和的作用!
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与妹妹见面,王昭君的两个女儿也曾到长安还入宫侍候过太皇太后,这位太皇太后就是汉元帝的皇后,她有个著名的侄子王莽,先谦躬下士博取虚名,后玩了一套所谓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夺取西汉政权,建立“新”。可惜匈奴单于认为“不是刘氏子孙,何以可为中国皇帝?”于是边疆迭起,祸乱无穷。
眼看自己创造的和平岁月毁于一旦,王昭君在幽怨凄清绝望中,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南五十里的黄河岸边,据说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黄,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葱一片,所以叫“青家”。
历来提到“青家”的诗句很多。如白居易的“不见青家上,行人为浇酒。”杜牧的“青家前头陇水流,燕支山下暮云秋。”
王昭君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明妃”,系西晋时,为避司马昭的讳,改称“昭君”为“明君”,后渐渐有“明妃”一说。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李白对昭君出塞,寄予无限的怜惜与感叹。另外还有: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家使人嗟。
“青家”墓碑上也刻有: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这首诗,包括“和亲果使边烽消,鹿阁何人许共论。”总算对王昭君出塞和亲,有了公允的论断。可是这样一个美人,这样娇人的青春,被和亲的政策重重的伤害了!

7、粉面出玉门鹤发回长安
解忧公主:公元前103年,汉武帝把楚王刘戊之女解忧公主嫁到乌孙。解忧公主先后嫁给岑辄国王、翁归靡国王和泥靡国王。她在乌孙国生活五十余年,所生的三男二女在本国和龟兹、莎车皆很显要,还有的当上国王或王后。她的侍女冯缭也受命在西域活动,扩大了汉朝的影响,巩固了这一联盟。解忧于公元前51年回到长安。
不要以为嫁到国外去这碗饭是好吃的,哪怕是八抬大轿,敲锣打鼓吹唢呐。对于王室的政治婚姻来说,尤其如此。毕竟,两国关系要靠男女关系来维系,总有些悬乎。
第一个走通西域的汉使张骞是个机灵人,劝汉武帝嫁个公主结交乌孙国王,这样就能斩断匈奴右臂了。于是,汉武帝以江都王刘建之女细君为公主,嫁给乌孙国王昆莫。匈奴听到消息很愤怒,要出兵来打,昆莫赶紧又娶匈奴公主为左夫人,而以细君公主为右夫人。张骞失算了。只可怜了细君公主,昆莫年纪又大,言语不通,她只好一边淌着泪一边弹着琵琶作诗:
“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昆莫还想要公主嫁给他的孙子、储君岑辄,公主不肯,报告武帝。武帝正要联乌孙灭匈奴,乃批示"从其国俗",也就是儿子、孙子可以娶庶母、庶祖母。公主便改嫁岑辄,生一女,很快就去世了。那些忧伤的年轻人呀,多愁善感,常常有浓重的怀乡病。所以公主不能会作诗,一作诗,人生就有悲剧色彩了。
岑辄即位为国王,又娶汉朝楚王刘戊之女解忧公主为右夫人,同时另娶匈奴公主为左夫人。这位解忧公主天性开朗,颇有政治家风范,带着一种兴高采烈地破蛹、迎接华丽新生的冲动。一到异邦,就兴致勃勃地学习外语,接受新文化。岑辄死,其堂弟翁归靡即位为国王,继娶解忧公主和匈奴公主,各自生了一堆孩子。这个国王人称肥王,可是偏偏跟解忧志同道合,感情很好。为此,匈奴公主吃醋了,还叫来娘家派兵和肥王打一仗呢,汉廷与乌孙国合作起来把匈奴打得满地找牙。
肥王一死,岑辄之子泥靡即位为国王,解忧公主无可奈何地嫁给这位新国王,又生了一个小王子。
结果,匈奴公主的儿子要解忧公主的儿子,两边经过一番较量、交涉,乌孙国一分为二,两家的儿子各自当个国王。
后来,解忧的两个儿子相继病死了,解忧公主已从当年粉白玉嫩的及笄少女,变为鸡皮鹤发的老太婆。如果给她做一份工作简历,她的每一格填满的是:别离。结婚,夫死。再婚,夫死。三婚,夫死。
战争。政变。宫廷内讧。。儿子登基。儿子。回乡,死亡。
解忧为了政治任务,结了三次婚。我把青春献给了你,祖国。五十多年后,她终于返回了长安。
历史上,还有一位公主,唐德宗的亲生女儿,咸安公主,同样地英勇献身。咸安公主在回鹘生活了二十一年,直至病逝,创造了历嫁祖孙三代、两姓、四位可汗的和亲记录。她先是嫁给长寿天亲可汗,可汗死后,改嫁其子忠贞可汗;忠贞被其弟毒死,再嫁其幼子奉诚可汗;奉诚死,其相骨咄禄继任,是为怀信可汗,又嫁怀信。在唐代和亲的公主中,她是最为成功的一个,不仅让回鹘与唐朝安好,还协助回鹘国势一度达到鼎盛。
可是,谁又能理解一个深受礼义道德熏陶的千金小姐,离家千里,嫁给爷孙三代,还要守三四次寡的困苦呢?时乖命蹇,这些公主们,不幸做了国家的药渣。就算是现在,很多非爱情为原因的婚姻还在继续,我们只能祈祷,我不属于其中的一个。因为一掉进去,爱情,青春,自由,什么都没有了,有的只是无穷无尽的痛苦跟长叹。

8、 被嫉妒死的少妇
萧观音:辽道宗耶律洪基懿德皇后,死后追谥宣懿。辽代女作家。她爱好音乐,善琵琶,工诗,能自制歌词。曾作《伏虎林应制》诗、《君臣同志华夷同风应制》诗等,被道宗誉为女中才子。后来,由于谏猎秋山被疏,作《回心院》词十首,抒发幽怨怅惘心情。太康初年,被耶律乙辛等人诬陷与伶官赵惟一私通,含冤而死。
《辽史》只有几句记载了这场冤案:大康元年,皇太子始预朝政,法度修明。乙辛不得逞,谋以事诬皇后。后既死,乙辛不自安,又欲害太子。《焚椒录》更为详细精彩的继续了这则冤案。
为了谋生,很多人写过,比如香江第一健笔黄霑,比如《2046》里的周慕云。如果有人告诉你,某某皇后写色情小说,你信不信?可皇帝就信了,而且要了她的命。这个比窦娥还冤的皇后是辽萧道宗的正宫娘娘,因为其姿容端丽绝代,被视为观世音降世,人称萧观音。此姝性情温顺,饱读诗书,琴瑟琵琶都堪称国手,很快就被封为皇后。
这个皇后了不起到什么程度?在整个辽代文学史上,萧观音认了第二,没人敢认第一,当然萧瑟瑟排第三了。一年,道宗到秋山狩猎,萧后应声吟道:"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灵怪大千都破胆,哪教猛虎不投降!"道宗大喜,第二天果然一箭射死一只老虎。
萧观音生性贤淑,时时劝诫老公不要忙于射猎,不要疏于政务。但小里小气的道宗以后便很少在此过夜了。萧后又寂寞又悲哀,开始作曲以自娱,也想挽回道宗对自己的宠爱。她作了一道《回心院》,词中尽是"扫深殿,待君宴"、"拂象床,待君王"、"换香枕,待君寝"、"铺翠被,待君睡"、"热熏炉,待君娱"……的香艳。词藻美丽,情真意切,惹人怜爱,只此一阕,便足以让萧观音成为大辽国第一诗人。
既知皇后有此写艳情小说的潜质,当传奇成为流言,别人的诬陷就有希望了。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
《回心院》的难度很大,只有伶宫赵惟一能够演奏,便常常进宫弹与皇后听。宫婢单登也善弹古筝琵琶,但和皇后比试了四天二十八套曲子,全部败北了;而且皇后又因她是叛贼的婢女要皇帝疏远她,遂怀恨在心。正好南院枢密史耶律乙辛也忌恨皇后,两人勾结起来,找人作了一首黄色小调。这首诗史称《十香词》,类似于《十八摸》,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就是一部身体写作的色情小说,算是同类作品里的佼佼者,情节有没有不重要,关键是细节生动。单登进宫请萧皇后帮她抄一篇,哄她说是大宋皇后的诗,还甜言蜜语地说:"她的诗,加上您的字,就堪称双绝了。"到底是女人,萧观音经不起哄,捏着鼻子帮她抄了一遍,为了劝诫,还作了一首道学气十足的怀古诗:
"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
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鸟入昭阳。"
耶律乙辛拿着这首诗给皇帝,说是皇后与赵惟一私通。皇帝大怒,拉皇后对质,还把皇后打昏了。
其时,皇帝还有点半信半疑:"咦,最后这首诗明明是在骂飞燕Y 乱误国呀,那皇后怎么还会私通呢?
"昧着良心的宰相张孝杰说:"这首诗正是证据,含了“赵惟一”三个字,说明皇后这篇身体写作的小说,男主角就是赵惟一呀。"道宗气得半死,立马赐死了皇后,赵惟一灭族。连当上了太子的萧观音的儿子都被耶律乙辛害死了。后来这些干了龌龊事的人都被杀了,死了的也被开棺戮尸。可是,观音姐姐已经不能复生了。 或许是上天嫉妒这位少妇的才情,早早的将她收了回去。
谁能想到,有时,不过一首色情诗,一篇,一篇私人日记,就能搅得满城腥风血雨,死伤无数,竖子成名,服务器瘫痪,MP贬值,全城谈性色变?

9、惊天泣地的少妇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作为与《天仙配》、《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齐名的“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传颂至今。千百年来,多数人认为,孟姜女哭的是秦始皇时期的万里长城。孟姜女的知名度是最高的,眼球经济在任何朝代都是有用的法则。况且她的出场费一定没那么高。想想看,哭三天三夜,容易吗?必定有非常好的嗓子。据当时的民工反映,孟姜女哭倒长城达七次之多:刚刚修补好,孟女士"哇"的一声"我的命好苦啊!"墙撑不住又垮了,劳民伤财得很,应该给她一份有益而环保的工作,让她做保护嗓子的代言人就很合适。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前身,在《左传》中记述了齐庄公伐莒,大将杞梁战死,梁妻拒不郊吊的事。而在刘向《说苑》卷四 立节又有这个结果:杞梁华舟曰:“去国归敌,非忠臣也;去长受赐,非正行也;且鸡鸣而期,日中而忘之,非信也。深入多杀者,臣之事也,莒国之利非吾所知也。”遂进斗,杀二十七人而死。其妻闻之而哭,城为之塌,而隅为之崩。此非所以起也。《列女传》卷之四 贞顺传颂到:杞梁战死,其妻收丧,齐庄道吊,避不敢当,哭夫于城,城为之崩,自以无亲,赴淄而薨。
孟姜女的名字最早见于唐末五代或宋初敦煌石室卷子中的一首小词:
“孟姜女,杞良妻,一去燕山更不归。
造得寒衣无人送,不免自家送征衣。”
到了唐代《同贤记》中,“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已经趋于完整了。
为什么孟姜女那么命苦?
话说秦始皇时期,广征百姓筑长城,书生范杞良为逃避徭役,逃入孟家后花园,躲藏在池边柳阴下。后来孟姜女跑来池塘里洗澡澡,范杞良不幸看见了。这就算放在今天也是一件严重的事情,孟姜女发现范杞良楞了,没去掩住脸而试图掩全身,结果小范就把她看了个一清二楚。
她马上就向小范求婚,小范看到美女自然也答应了。另一种版本说孟姜是洗手时被人撞见了,我以为此说不可信,因为秦朝风气没那么封建讨人厌,而春日女孩子下池沐浴更有一种祓禊的求偶意味,较符合孟姜追求幸福的热辣辣的性格。
两人成亲后,小范不幸被征兵去修长城了,孟姜只好哭哭啼啼地送走爱人。她一想到小范从此就要从南方到寒冷的北方露天作业了,很不放心,一口气地织了好几件温暖牌毛衣,然后又千辛万苦地送到陕北。
从湖南到陕北(一说是她是安徽人),远赛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且还是一个年轻美貌的小娘子独身行走,再加上孟姜又没什么盘缠(要有那么大一笔旅游费用的话,小范早就交点征税不去服役了),还能活着就太难能可贵了。憋了那么一肚子的委屈和骄傲,想向丈夫发发嗲,邀邀功时,丈夫却死了。长城啊长城,孟姜看到此,能不悲从心来吗?
孟姜扒开长城脚,看到丈夫的尸骸,放声嚎啕大哭,直哭得山川变色,天地动容。"轰"的一声,豆腐渣工程倒了一角。传说到这里"嘎"地止住了。
全球重述神话项目中国作家敲定苏童重写《孟姜女》,品字数被限制在10万-15万字之间,有望明年3月在伦敦国际书展期间推出。一起期待吧。

10、善良的蛇蝎美少妇
白素贞,白娘子:事见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的第28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峨嵋山上的青、白二蛇精,羡慕人间生活,化身少女小青、白素贞,至西湖游玩。书生许仙与白素贞相遇,互生爱慕,经小青撮合成亲。金山寺僧法海盅惑许仙,离间其夫妇,许仙听信谗言,弃家出走金山。白素贞至金山索夫,与法海发生争斗败走断桥。后来法海用强力拆散这对夫妻,把白素贞压在雷峰塔下。
小青请来神将,烧毁雷峰塔,救出白素贞。《白蛇传》是中国戏曲名剧,明人陈六龙编《雷峰塔传奇》,清人著有《义妖传》弹词。徐克电影《青蛇》 嘿嘿。
以前,有一件事一直认为理所当然。就是,天仙一定嫁给蠢蛋,富家千金一定嫁给穷光蛋,好女孩一定嫁给负心汉。在无产阶级的精心教育和培养之下,这才是正当的,这才是美的:只怪万恶的旧社会,硬生生地要把人家拆散!
还有白娘子与许仙。白蛇美艳惊人,聪明能干,痴心不改;许仙又笨又蠢容易上当又不负责任,一无所成。许仙把老婆出卖了,老婆还为他生、为他死、为他而战斗。
人家西方有灰姑娘的原型,而咱们,多的是"灰公子"的主题。男人渴望天上掉下个馅饼,想借着穷、蠢、憨厚,就换得一个如花似玉、有钱有权、血统高贵、主动送上门来的老婆。田螺姑娘那样的贤良淑德的漂亮女子,还有穷小子觉得不爽--嫌她不是名门仕族。
说到底,尽管中国历代男权主义赋予男性如此大的权利和法杖,他们还是觉得脚底发软、心里发虚,对自己的能力和命运毫无掌控能力,想一想,还是借女人上位吧,划算。至少可以少奋斗十几年。
白娘子修行了千年,变成一个美女,借给许仙一把伞,然后爱上了这个小伙子。报他前世救自己的恩。然后,兴兴头头地追求人家,把他从一个药店小伙计培训成为大药店老板,她里里外外一把抓,许仙就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个天仙一样的老婆为他打点一切。后来,他把白娘子变成原形,又傻乎乎地引法海来捉她。
而白娘子几次冒死救许仙,终被压在雷峰塔下。
牛郎和董永,除了没什么坏心眼以外(你知道,这只是因为他们尚无机会)。看不出他们的优点,基本上所有的主张和决定都是他们的女朋友来实施。
连爱,也是被动得很。而许仙,基本上集中了中国小文人的一切缺点:愚蠢、懦弱、现实、不忠、被动、无所事事,是一个成功的可耻人物。
遇见这些男人,赶快换掉手机号码,换QQ号码,换msn,改用hotmail,搬家,换工作,换掉公车路线,使用隐身稻草……

11、忧伤的灵感少妇
甄氏:魏文帝皇后甄洛。甄氏出身富户,嫁给袁绍之子袁熙为妇,后袁绍兵败,被俘,嫁与曹丕。甄氏与曹植相厚,但曹丕性猜忌,疏远其弟曹植,并立郭氏为后,立甄氏之子为太子,并逼死甄氏。曹植为之写下《感甄赋》,是为《洛神赋》。
在西方,其实也很讲究精神恋爱。最早有但丁的比阿特丽斯,后来又有骑士为了心目中女神的一个香吻,前赴后继,视死如归。那些爱人啊,就成了他们的灵感女神。当然,我们也有我们的灵感女神,比如倾倒曹氏三杰的甄氏。蓬莱文章建安骨,如果没有了一位才情卓绝的女子的光芒映照,那岂不是寡味如开水。
甄氏出身名门,才三岁,父亲就去世了。她性格静好,年纪小小就表现出非凡的智慧。及笄后,甄氏嫁给袁绍之子袁熙。丈夫出为幽州刺史,甄氏就一直留在婆婆刘氏身边,在这个贵族世家里虽然也寂寞,但过得如鱼得水。
可惜,袁绍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打得惨败。战乱之中,曹植在洛河神祠偶遇藏身于此的袁绍儿媳甄氏,惊为天人,送了她一匹白马逃返邺城,袁绍兵败,不久以后就死了,最终曹操借袁氏内讧完全消灭了袁绍的势力。
这样,甄氏和袁氏家族一起,顿时做了曹家砧板上的鱼肉。当时曹操的次子曹丕,年方18,城破后当即跃马径直到袁氏府舍。只见后堂一个中年妇人在独自垂泪,膝下有一个少妇跪着嘤嘤哭泣。那中年妇人是袁绍的妻子刘氏,少妇就是甄氏。甄氏虽满脸泪水,却依旧不掩国色。两人一见倾心。旁边的刘氏开始还心里扑扑乱跳,一看两人这情形就知道了,阿弥陀佛,不用担心会被杀死了。
后来曹操也过来了,四处找甄氏,结果随从们告诉他:您的儿子五官中郎曹丕已经把她带走了。曹操很郁闷,大叫一声:"啊,今年我打仗就是为了这个女人的呀。"总算找到了儿子和甄氏,一看甄氏,果然有沉鱼落雁之姿。曹植也在,曹丕也在,父子兄弟三人都在痴痴地望着人家。曹丕急切无奈,对曹操说:"儿一生别无他求,只有此人在侧,此生足矣!望父皇念儿虽壮年而无人相伴之分,予以成全!"话已至此,曹操不好拒绝,便使人做媒,让曹丕娶了甄氏为妻,刘氏不敢不从,甄氏也无异言。当下择取吉日成婚。
《三国志》卷五 魏书五 后妃传第五这样描述了这个场景:熙出在幽州,后留侍姑。及邺城破,绍妻及后共坐皇堂上。文帝入绍舍,见绍妻及后,后怖,以头伏姑膝上,绍妻两手自搏。文帝谓曰:“刘夫人云何如此?令新妇举头!”
姑乃捧后令仰,文帝就视,见其颜色非凡,称叹之。太祖闻其意,遂为迎取。
甄妃再嫁曹丕时,曹植暗中悲愤,曹丕也因此对曹植耿耿于怀。当曹操与曹丕为消灭群雄而奔忙的时候,只有曹植因为年龄小而有余闲,陪着这位嫂子吟诗弄赋,来一场毫无结果的精神恋爱。但是,曹丕本来就气量很小,他对于甄妃和曹植错综复杂的关系难以释怀,所以仅封她为妃,始终未能得到皇后地位。郭氏为谋夺后位,多方谗间,曹丕听信郭氏的话,将甄妃留置在邺城。不久说她心怀怨望,平白地将她赐死。最后,曹丕立郭氏为皇后,立了甄氏的儿子为太子曹叡,把曹叡交给郭后抚养。
《水煮三国》,把曹植跟甄氏的感情演化为办公室恋情,着实精彩。
甄妃死后,有一次曹植入朝到宫里,曹丕将甄妃使用过的一个盘金镶玉枕头赐给他。真不知是何居心。曹植睹物思人,回来时经过洛水,夜宿舟中,恍惚之间,遥见甄妃凌波御风而来。曹植伤心醒来,写下《感甄赋》,也就是《洛神赋》,把洛河中的水神当作甄妃的化身,抒发爱慕之意。著名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容耀秋菊,华茂春松"和"明眸善睐"就是这里来的,东晋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也是根据曹植的《洛神赋》画的。
一位女子,撩起了三位大诗人的爱意,卷入了数位政治家的斗争中,刺激了两位大师的灵感,留下了两篇绝世名篇。这篇赋也树立了文人理想的爱情形态:一种诗意的、飘缈的、虚幻的美,一种忧伤的美学。
甄氏虽然卷入了多重爱恋之中,但尚是端庄的、贞洁的、可远观不可亵玩的。她还是留下了一份清洁的精神。
曹植胸怀大志,可是一辈子都被曹丕父子排挤,郁郁而终。后人评价说:"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年赋洛神。"

12、 在自恋中的少妇
冯小青:自恋者上天堂
中国古代“影恋”最典型的例子是冯小青。她生于明末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扬州人。
明清小说中提到小青故事的不胜枚举。1927年,潘光旦出版《冯小青--一件影恋之研究》一书,由闻一多绘插图。作者不但以大量材料证明冯小青实有其人,而且用当时最先锋的霭理士性心理学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对冯小青的心理变态进行了研究。于冯小青的故事,潘先生引用的是常熟支如增所做的传记,说的是小青16岁时嫁与武林中一个姓冯的男子做妾,冯妻出于嫉妒,把小青幽闭在孤山别室,使她无法与丈夫相通,小青从此忧郁哀婉,“又时时喜与影语。斜阳花际,烟空水清,辄临池自照,絮絮如问答,窥之即止,但见眉痕惨然”。曾有“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
小资代表安妮宝贝说过,不自恋的人不可爱。不过,千万不要堕落得像那个叫Narcissus的古希腊美少年,因为太过爱自己,结果就掉在水里淹死了,在那不断延长的海岸线上,长出了最哀艳的水仙。
我们中国也有这样一朵水仙花。她叫冯小青,在自恋中自毁自戕。父亲受封为广陵太守,童年过得锦衣玉食,呼婢唤奴。冯小青十岁那年,太守府中来了一个化缘的老尼,要度她出家,"倘若不忍割舍,万勿让她读书识字,也许还可有三十年的阳寿!"但是,晚啦,冯小青聪明伶俐,已饱读诗书,初露峥嵘。
不久,燕王朱棣夺位,冯家被诛连全族,年方及笄的冯小青当时恰随一远房亲戚杨夫人外出,幸免于难,慌乱之中,随着杨夫人逃到了杭州。另据考证,冯小青在出嫁前是"扬州瘦马"。这是一群被人供养着的小姑娘,从小经过形体训练、声乐训练、美容护肤课程,拿到合格证书以后,就专门给有钱人家作妾的。虽然目的不纯,好歹还是个艺校,毕业了,就让牙婆来挑中带走。就这样,小青十六岁时被武林(杭州)名士冯千秋从扬州买回来了。
有一说冯千秋基本上就跟祝鸿才、李梅亭是同类,穷得只剩下钱了,不够品级。
可是我又看到这样的描述:冯紫澜,小青的父亲,字凌波,广陵名儒。万历年中,以讽时之诗见怒于宰辅申时行,流岭南。其家被抄,女小青发为官奴。小青,小字玄玄,貌绝伦,于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方破瓜之年而沦于勾栏。不数日,获救于武林名士冯千秋,遂为妾,与归钱塘。
不管人冯千秋为人如何,他娶了一个骠悍的大老婆是肯定的,不仅不允许靠近小青,还克扣小青的生活费,最后,干脆把小青赶到孤岛上,事实上是被软禁了。此时,她年方十六岁。
小青运气不好,生活在一个特别闷骚的朝代。都是些性压抑的猥琐男人和面目可憎的女人,明着正义严词、三贞九烈,暗着***和黄色手抄本长年卖断市。心胸狭窄的时代出不了什么好诗好词,《三言两拍》又属于内参,小青只好看言情剧,比如汤显祖的《牡丹亭》。结果,酒越喝越暖,书越读越寒。夜读《牡丹亭》,世间只见伤心人,小青幽幽地写下:
"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
人间亦有痴如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其实,这时候,她应该看的不是禾林小说或者琼瑶小说,何必哭得涕泪涟涟。多看看周星驰或多啦A梦吧。对一个有着悲剧命运的人,最好的祝福不是好胃口,而是坏记性。
支如增写《小青传》中描述,她“时时喜与影语,斜阳花际,烟空水清,辄临池自照,絮絮如问答;
窥之即止,但见眉痕惨然。”这里,她的惰况已被写得很清楚了。临死前,她让画师替她作画,画了三次才满意;然后把自己的画像供在榻前,然后焚香供上梨汁祭奠道:‘小青,小青,画中人难道与你有缘分吗?”说罢大哭,泪流如汪,最后,这是小青以身殉情。
问题就出在,这样一个多情女子,从来没有机会爱上别人,满腔的爱情就像是尚未打通奇经八脉的生手一样,需要散功。她除了爱自己,还能怎么样呢?她一遍遍地临波照影,一遍遍地揽镜自照,一遍遍地请人给自己画像,日夜相对。十八岁的时候,消瘦的冯小青就恹恹地了。有人说是女儿瘵,有人说是心病,还有人说是因为她每天只饮一杯梨汁,患了神经性厌食症。在小青的那个世界里,太龌龊了,也没有谁值得爱的,只好上天堂。
幸好,我们也自恋呀,但没有谁像冯小青那样被逼得瑟瑟缩缩地躲在角落里。而是端坐在梳妆镜前,用兰蔻的眼影,CD口红,SK-II粉底,香奈尔5号……。小青的自恋是自怜,我们的自恋是自私。
今天爱自己,爱得理直气壮,爱得自私自利,爱得全世界都往后退,聪明、快乐、有主意、有脾气,忍耐力差,甚至有攻击性。
冯小青的自恋是一出悲歌,而我们的自恋,则是一出肥皂剧,让我们过得快活。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