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道德真相2——DNA中的经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1 00:34:19
(2009-04-14 16:14:56)转载
标签:道医学
道德经
文化
分类:中医
上篇最后一句话是:老子是人类生命科学的最伟大的导师!这一篇就举《道医学》中熊老师的阐述,证明老子的伟大。老子《德道经》是一部生命科学的百科全书,他曾经在2500年前,已经将DNA双螺旋结构的两个链条分别命名为素和朴。并且将DNA双链条中央,现代科学仍未发现的能量轴命名为“”,而将细胞命名为“”。可见中国的文字是古人对生命深度内视慧观的结果,古文字里的生命信息,被当代权威科学所验证,慧观科学有着了不起的遥遥领先的地位。
 
老子《德道经》第63章<朴素>“见素抱朴,少私而寡欲,绝学无忧”。
老子《德道经》第65章<从道>“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
老子《德道经》第81章“道恒无名,侯王若守之,万物将自”。
素是本色,朴是朴实,众是众生,同父,《字汇》:音贵,谐也。心为则事谐成。在经典诵读老子《德道经》进入守一法中,从修身内求法的慧观中获得这种信息后,再来考察古文字中的甲骨文,非常惊奇地发现,在古代早期的画图文理基因中,在象形表意的内容上,与慧观结果惊人地吻合,很容易获得佐证和认同。

汉字图文基因的“众”,象形表意的是:一只慧眼在上进行慧观下的众生,细胞内全都具备DNA双螺旋结构,能量轴是人人体内皆具有的共性物质。众生平等,皆具此相,并无差别。汉字图文基因中的“”,象形表意的是:左侧一个人,右侧一滴水内(细胞质中)的弯曲中轴和双环状结构,这一滴水的象形表意,极为完美地表达着这个字形是在体内水中观察到的现象,其中弯曲的中央能量轴和水内的象意极为突出,“”所代表的能量轴,是生命中最关键的物质。汉字图文基因中的“素”,象形表意极为唯妙唯肖地在左右表达着“”的信息和DNA的双螺旋结构信息,将DNA的慧观结构作出了真实的描画记录,与高倍电子显微镜下获得的图案,惊人地相似。故老子亦曰:“见素抱朴”。汉字图文基因的“朴”,象形表意着:修木德之仁,才能见素。从字形结构上不难看出,朴的右侧结构,与“素”的图文极其相似,只是左侧加了个阳木的仁德相引,即可以整体全部地察观到完整的细胞结构。
老子用“”的这个字为细胞命名,表达着修心的重要性和有为的障碍性,只有在心上为之,心内为之,去脑智而为,去心而从性,少私而寡欲,无为而为,才能慧观到名为“”的这个细胞。这一切都验证着我们的祖先是在修身内求法的深度慧观中,创造了文字学和生命科学。

韩金英油画《泰》2007年
DNA又称去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同时也是组成基因的材料。有时被称为“遗传微粒”,因为在繁殖过程中,父代把它们自己DNA的一部分复制传递到子代中,从而完成性状的传播,这是科学界的解释。老子《德道经》第65章<从道>“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 同父, 众之众,在《易经》的坤卦中,坤代表地、母、众等,众在我看来也就是母父。熊老师在老子《德道经》中是这样注释这句话的“宇宙万化的规律,从今追述至古,道的存在和作用一直没有隐去,并以此顺应自然之真宰。”天父地母,道父德母,《道德经》,这都是后人的思维,古人的思维是老子说的众,母父,阴为先,所以马王堆帛书中是《德道经》,因为这两个字隐含着生命最小的物质单位。《易经》中的泰卦,坤在上,乾在下,阴气向下降,阳气向上升,才是水火既济,天地交通,阴阳合一,才是生命的最佳状态。DNA双链条中央的光束,现代科学仍未发现的能量轴,老子叫它众,这个众 在我看来就是“一”,就是“道”,更加清晰地证明了我们的生命就是道,每一个人都是道德之身。
在看DNA双螺旋两个链条的名字素和朴,看到上述表格中熊老师慧观出的这两个字的图形,就知道朴素是生命的细胞,离道很近,是生命的本来面目,这才是朴素之大美也。全世界全人类都该提倡朴素之风,这是生命回归的必然需求。朴字的木字旁,木对应仁德,善德,在仁德的相引下,才能见到素,见到生命的本来。因此,心善、言善、行善是生命的本分。而又是老子为我们回归本性指出的具体方法,如熊老师说的“在心上为之,心内为之,去脑智而为,去心而从性,少私而寡欲,无为而为。”用质朴的先天慧性,杜绝后天意识的狡诈、机心、复杂。依自然无为的状态,跟着感觉走,后天意识及时地配合先天慧识的指令,如此完成的一个行为,像做梦一样美妙顺利。感而遂通,通神,感应隐态无形却起决定作用的能量,才能体会“拈花一笑”之妙,体悟熊老师说的“虚无生万有,大道运化德的一元始炁,生成天地,赋形万物。无论飞潜动植,万有万类,变化不穷,源源不息,皆是道德物质能量的作用力,是大道厚德培育的必然结果”。
老子《德道经》是一部殊胜的“哲学诗”和“万经之王”。它预言般地深刻指出:“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世界历史社会的发展,也的确就是如此一步步地下滑到了道德的最后底线,降到了仁、义、礼、智、信这五德最末的“忠信之泊”阶段。人类道德中所拥有的最根本的基础的“信德”,这一道最后的道德人格防线都出现了危机,在世界各地忠信、诚信、信誉、信仰等等都全面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危机,德和道的回归,也必将是极其迅速的一个变化过程。我们共同处在道德最后的底线上,返朴归真,修德知道的路也同样就在每个人的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