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持身明医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6:09:51
(2009-05-01 10:41:01)转载
标签:道医学
道德经
文化
分类:中医
作者 平凡客
中医研究精气神,秉承了华夏先民以万物含气及气化的观点,以此种认识作其基础理论,《管子·内业》篇说:“凡物之精,此(比)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是故民(名)气。”
《庄子·知北游》:“惛然欲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此之谓本根。” 惛,心不明。油通由。油然,即自然而然的意思。畜,潜藏也。这里说无形的物质是有形物质的本根。《易经》中就有:“形而上者谓之炁,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观点。
《素问·六节藏象论》:“气和而有形,因变以正名。”这不仅指事物之形,是由气的聚合而成,而且还说明了事物之所以有不同名称,也正是因为气的聚合有不同的形式,并因此而定其不同的名称。
《灵枢·岁露》:“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黄帝内经中把人脏腑系统与自然界的有关事物密切联系起来,形成“四时五脏阴阳”的理论体系。这五藏系统通过经脉的络属沟通,气血的通达,进行调节和控制,还与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收受通应、密切联系着。以五脏为主体的外应五方、五时、内系五腑、五体、五官、五华等五个系统的多层次结构。
如:东---春—风----生---木---肝---胆-----目---爪----青---角----呼---酸-------鸡---麦-----惊骇----四时---岁星----春气在头----怒----魂------结合易经等经典还可以加上:仁----握----狂等等,其他的如心、脾、肺、肾等,按照内经也可以排列出这样的一条线来,按照这种提示验之临床,古往今来的中医都信服这种理论,视之为中医的基础理论,面对古人的教诲使我们不仅遥想当年: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发现并做到这一步的?这是多么高度的一种文明产生的结果啊,这些理论几千年来还在指导临床,“有诸内必形诸外”使中医面对一位病人,望而知之,由此及彼,一下子就可以推理出很多有意义的结论,甚至听其描述也是有价值的四诊之一。
在刀耕火种的古代,华夏先民也具有着恩格斯所说的“氏族社会具有道德的高峰”,结合《上古天真论》才知道是古代的持修道德之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故圣人传(抟)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发现了这些秘密并记述下来,一方面提示我们,内经的内容,这些医学的精髓是完全不同于西方的外求法得来的,而是内观内察所得。另一方面也提示我们要想学好内经,要寻找我们文化源头的经典,也要从自身开始做起内修道德,才能真正地了解、体察内经所言的真正含义,如清代徐灵胎所言:“欲学内经,摒除俗事,潜心数年,方可与故圣之心潜通默契”。这个“潜通默契”就是感应、就是心悟,《黄帝内经》第八卷《八正神明論》——帝曰:“何謂神”,岐伯曰:“請言神,神乎神,耳不聞,目明心開而志先,慧然獨悟,口弗能言,俱視獨見适若昏,昭然獨明若風吹云,故曰神”。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开始列出的——东----春—-风------生-----木-----肝……这一条线,中医教材在列出“四时五脏阴阳”图时,其中心也是一个○的标记,我们不禁会问:这条线的源点又是在那里哪?连同心、脾、肺、肾的这几条线,都能列出来,我们可以很明白地看出这些都源于五行,五行源于阴阳,用《老子·德道经》的话说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事万物都来源于道,这个源点,这个○,都是大道所化生的子孙。
修养道德是我们华夏先民的主动行为,如黄帝在《素问·举痛论》所说:“善言人者,必有厌(验)于己”,内修道德才明大道,所以在道家的典籍里还记载着人体的一些奥秘,如三魂七魄的内容是道家在长期内修之中发现的人体之秘,对修养道德和保健延生都有着巨大的意义,可惜在现今的中医教科书上全被当作封建迷信内容而横遭删除。
黄帝内经上说:“肝者,罴极之本,魂之居也”。但对魂没有更进一步的描述。
近来在熊春锦先生的新著《道医学》一书中却发现人体的肝和肺里的三魂、七魄不仅有名号、形象,还有在人体的分布以及对人体的不同作用,并以临床医案的形式记载着其治疗过程,读之令人拍案叫绝。此书读来可使人启迪智慧,澡雪精神。
古人说:秀才学医如笼中抓鸡,是形容有学识的人很容易能进入医学的大门,而以修道为务的内修道德之人论起医来,也就更有一种驾轻就熟的感觉。中医使用药物所含的气来平衡人体所缺失,而道医却可以直接把人体所缺之气纳入人体,来默运五行平衡气机。在医学的造诣上真可谓“天外有天”。
黄帝内经也记载了人体五藏对应了天上的五星,但是没有进一步揭示怎么样纳此五星的能量为人体治病。这些内容都保留在道家内修的口口相传之中。是值得我们每一个爱好祖国医学的有识之士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