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略述:南亚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2:30:31

南亚文化以印度吠陀文化为基础。印度的主体民族和主流文化都是外来的,不是发源于印度本土。雅利安人在公元前20世纪中叶从西北方面开始入侵,逐步占领印度次大陆的北部和中部,称为“雅利安区”。次大陆的南部一直是原住民达罗毗茶人的国土。雅利安人带来口诵的《吠陀经》;前7世纪形成婆罗门教;从西亚阿拉马文脱胎出印度的婆罗米文,后来发展成为5个语系30多种语言的60多种文字。
佛教在东汉传来中国的时侯,印度文化达到了接近西欧文艺复兴前夜的科技水平。印度有因明学(逻辑学):“因”(推理),“明”(知识);通过“宗”(论题)、“因”(理由)、“喻”(例证),进行论辩和推理;包含逻辑学和认识论(直觉知识、推理知识)。印度有轮回说:众生在“六道”(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之中,生死循环,如车轮回旋;人做坏事来生变狗,狗做好事来生变人。轮回说打破生物一成不变说,开辟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思路。
印度的宗教活动十分活跃。从婆罗门教产生佛教和耆那教,后来又演变为印度教。佛教传到中国、越南、朝鲜和日本;印度字母传到印度的北方、南方和东南亚。
外来民族一浪接着一浪地入侵印度。雅利安人成为印度主人之后,伊斯兰教大举入侵,德里苏丹统治320年,莫卧儿帝国统治332年,后来英国又统治349年。
  
二次战后英国退出,印度独立(1947),分裂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印度跟巴基斯坦:宗教不同,语言相近,文字不同(印地文用印度式字母,乌尔都文用阿拉伯字母)。印度跟孟加拉国:宗教不同,语言相近,文字相近(都用印度式字母)。
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多宗教是印度的特色。印度喜欢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独立后规定1种国语印地语、2种通用语文、11种“邦用”语文(后来又加4种),还有法律不承认的全国纽带语言英语。一张钞票上印15种文字。印度有强烈的宗教排异情绪,不断发生宗教暴乱。印度的主体民族印地族,只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
印度传统,人民分成几个“种姓”(阶级):婆罗门(僧侣)、刹帝利(武士)、吠舍(农工)、首陀罗(奴隶)、还有最下贱的贱民;身分世袭,隔离压迫,独立后禁止,但是积习难除。1997年,一位贱民纳拉亚南当选总统,说明印度尽力破除传统弊政。
一国三分之后,印度文化仍旧保持着传统的影响。现在印度以外用印度式字母的国家有:尼泊尔、不丹、孟加拉、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斯里兰卡。原来用印度式字母,后来改为阿拉伯字母,近年又改为拉丁字母的国家有: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东南亚有10个国家:西面5国(缅泰柬老越)信奉佛教;东面5国(马尼文新菲)原来信印度教,后来改信伊斯兰教。(菲律宾乡区和新加坡的马来族信伊斯兰教)。文字的更易反映文化的变迁。
印度独立(1947)时候,大家认为分裂意识如此强烈的国家,不宜采用民主制度。可是国大党的尼赫鲁等坚持英国的民主传统。虽然多次颠簸,民主巍然不动。民主是英国遗产中的积极因素。
分享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