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0:12:13
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一直是家长十分关心的问题。这些年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在探索素质教育,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涌现出许多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如:赏识教育、成功教育、和谐教育、挫折教育等等。这些教育模式不乏成功有效的实例。我从事中学教育多年,在此与家长谈谈个人对赏识教育的认识、经验和体会。
赏识教育是比较合情合理比较科学有效的有人情味的教育,但不是唯一的优秀教育模式,它不排斥其他教育方式。
什么是赏识呢?赏识是指认识到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简言之,赏识就是赞扬、尊重、欣赏。
一、为什么要“赏识”
1.赏识是满足人的心理需求
人类同来自动物界,同在这个现实的世界中生活,这就决定了大家都有一些共同的本性,即人性。人性是什么?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基本需要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类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动机,均来源于若干始终不变的、遗传的、本能的需要,即人的基本需要。马洛斯认为:基本需要按顺序分为五大类:①生理需要(食物、睡眠、性生活等);②安全需要(生命、财产安全有保障);③归属和爱的需要(涉及给予爱和接受爱);④尊重的需要(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⑤自我实现的需要(促使潜在能力得以实现的趁势)(即发展自我的需要)。
人对尊重的需要,就是人性深处的饥渴。吃饭、喝水只是人生理的饥渴;满足人的尊重需要却是满足人的人性的饥渴。所以“赏识”是人心理上需求,是满足人性的饥渴。
杜威(陶行知之师):人类天性最深刻的冲动,就是成为重要的欲望。人人需要赏识、尊重、赞扬。成为重要的欲望——成为重要人物或角色,最怕别人拿“我”不当人。
作为家长,别拿孩子不当人。拿孩子当人,就应当重视他,尊重他,注意经常赞赏他。作为孩子,渴望别人的尊重,渴望大人的赞扬。哪怕是一个目光,一丝微笑。
要知道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是什么,首先要了解孩子最怕什么。
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人最怕“丢面子”,即伤害了“自我”。
每个人都是“自我主义者”——你可以从肉体上伤害一个人,但不可饶恕的一点就是伤害一个人的“自我”。
“自我”——人的尊严,人的个性。伤害了“自我”可能会拼命。为了“自我”可以成为英雄,可以走上犯罪,不惜走上极端。
因此,可以这样说,每个孩子,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和成人一样,就是渴望得到赏识。中国有句古话:“士为知己者死”。说的是为了绝对赏识自己、信任自己的人去死都愿意。
成年人都需要赏识,从最高领导到一般平民,何况孩子?
有这样一件事:
有个小学生,平时没有几个同学看得起他,老师也从未表扬过他。当时学校大张旗鼓地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有一天,这个同学交给老师10元钱,说是在马路上捡到的,结果他受到学校广播站的表扬。那一天,他显得特别激动,读书的声音比以往高出好几倍。没想到第二天,他被父亲打的鼻青脸肿,因为他偷了家里10元钱。为什么?不就是为了赏识吗?
为什么学习差的孩子愿意找学习差的孩子一块玩?因为在学习好的学生间得不到赏识。有多少孩子因为在健康的社会生活里得不到赏识,便到所谓“哥儿们”那里寻找赏识,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家长们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请你对孩子多一点尊重,多一点赏识,多一点表扬,这就是关爱,这就是良师益友。
2.赏识能够导致成功。
赏识能够导致成功,抱怨能够导致失败。心理学中的皮革马利翁效应,就深刻地反映了赏识的效力。
皮革马利翁效应:皮革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国王,他擅长雕刻,有一次,他精心雕刻出一个美女,结果他深深爱上了她。结果这件雕刻品,在他深情的感染下,突然有了生命力,成为一个绝色的活的美女。皮革马利翁终于娶了梦中情人为妻子。
案例:美国哈佛大学一群著名教授、科学家来到某中学,经过测验发现有72位学生智力超群,大加赞扬,将来一定会出类拔萃。.这些学生有的成绩较好,有的一般。十年之后,这72位学生果然出类拔萃,全都走向成功。当人们在惊叹哈佛的鉴定准确时,研究人员说,这72位学生只是在名册上随便选的,并没有做什么科学鉴定。那么这72位学生为什么会成绩突出走向成功呢?
——哈佛的鉴定是极大的赏识;
——极大的赏识给学生极大的鼓舞和信心;
——教师、家长及周围的人相信哈佛的鉴定而对他们投入了特殊的关切。
这种现象在教育学上称为皮革马利翁学习效应。
只要你对某人表现出内心深处的关切,有时你并不需要采用什么特殊的对待,你言谈举止渗透的热情,就能影响别人。
家长的赏识对孩子的成长太重要了。它是孩子成长的阳光、春风、雨露。赏识如此重要,那么作为家长就应该学会赏识。请记住,孩子给点阳光就灿烂。
二、要学会“赏识”
家长是孩子的良师益友,家长有义务和责任精心培养自己的孩子,使他们健康成长,走向成功。因为赏识能够导致成功,所以,我们要学会赏识。
怎样赏识呢?——归纳了五个原则。
赏识教育原则之一:善于微笑的注意孩子。
微笑——可以说是人际交往的魅力开关。
古语:一笑倾城,二笑倾国,三笑不得了。这就是笑容的魅力。
微笑本身就是人际交往成功的秘诀,它能散发出凡人无法抵挡的魅力。
注意——就是对人的关切、敬意、重视。
抱着赏识的心态看孩子,越看孩子越可爱。抱着赏识的心态对周围发出爱的信息,周围的回报也必然是同样的。
定律:从人的生存环境来讲,会赏识周围的人和物,你的生存空间就会进入良性循环。
“一个人的面部表情比穿着更重要!”
要把你的微笑带进家庭,要把你的微笑变成你的教育行为,要把你的微笑送进孩子的心中。
寓言故事:
北风与太阳比谁的威力大。一个人在原野上行走,北风想用严厉的大风把这个人身上的棉衣吹掉,结果风越使劲吹,棉衣裹的越紧;而太阳一出,温暖的阳光使棉衣自动脱掉。太阳说:体贴别人总比强迫别人好。
赏识教育原则之二:注意寻找孩子的闪光点。
赏识教育的观点认为,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找孩子什么方面的闪光点。
你希望孩子学习好,就寻找他学习的闪光点;你希望孩子爱劳动,就寻找他劳动的闪光点。请不要光盯着学生的缺点,你越盯他的缺点就会越多;你要多找学生优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不明显的优点,加以赞扬,那么优点就会扩张。
案例:在战争一触即发的紧急关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一次出访竟然把战争化解了。问他为什么能这样?他讲解了自己小时侯的一件事:一天,老师在一张白纸上涂了一个黑点,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大家异口同声回答:“一个黑点!”老师笑了:“假如你们只看到了黑点,那么你们的一生恐怕就很不幸了。这么一大张白纸你们看不见,眼睛却只集中在一个黑点上!我们的世界是由光明和黑暗组成的。你们的视线完全集中在黑点上,黑点就会无限制地扩大,整个世界就会变成一片黑暗。”老师的话改变了安南的思维方式,他就是在战争的乌云之中看到了和平的希望。——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光明面或闪光点,就会产生友好和善意。
赏识教育原则之三: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行”。
家长相信自己的孩子“行”;孩子相信自己“行”。家长赏识孩子的主要目的——要让孩子建立自信,对自己要有信心。
自信是使人走向成功的第一要素,如果说你真正建立了自信,那么你就已经迈入了成功的大门。
定律:你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人,你就变成有价值的人,做有价值的事。
案例:美国对越作战时期,缺少兵源,便从监狱里挑选了一批囚犯带到越南战场。指挥官让每个囚犯士兵在战前写了一封家书,说自己在战斗中立了三等功。家属回信表示祝贺。果然囚犯士兵因为要立三等功而勇敢作战,所以每个人都荣立战功。指挥官让每人建立了肯定会立功的信心,自信导致了成功。心理学上称为“皮革马利翁效应”。
美国教育家把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概括成4个字:信任孩子。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告诫人们要“相信儿童,解放儿童”。
俗语说得好:“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激发进取的勇气,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
心理学实验:把一只跳蚤放进杯中。开始,跳蚤一下就能从杯中跳出来。然后,在杯上盖上透明的盖,跳蚤仍然会往上跳,但碰了几次后,碰疼了,慢慢就不跳那么高了。这时再把盖子拿走,却发现那只跳蚤已永远不能跳出杯子了。因为它将目标定到了不及盖子的高度。
一个孩子,你说他笨,我说他笨,大家都说他笨,他本来不笨,他也相信自己笨了。本来他能办好的事,他想自己是个笨孩子,就不去办了。一个孩子,你说他行,我说他行,大家都说他行,他就坚信自己行,就会想方设法表明自己行。
案例: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上学后也是“呆头呆脑”的,教导主任曾断言他将来肯定不会有出息。然而他身为机电工程师的父亲,在大家都看不起孩子,孩子也怀疑自己笨的时候,没有指责和抱怨,而是不断地鼓励他。他为爱因斯坦买了一盒积木,然后让全家人围坐在他身旁,每搭一层大家就给他一阵掌声,当搭到第14层的时候,他的自信被一点一点地找了回来,最终造就了一位科学巨匠。
有效的赏识常常能够改变人的一生。赞扬是催人向上的最好动力。
定律:往往我们赞扬什么,就增加什么。
你赞扬他地扫得干净,他扫起来越干净;你赞扬他跑得快,他越跑越快;你赞扬他单词背得又快又多,他肯定背得更快更多。人的生活离不开赞扬,离不开赏识。孩子也是如此。
林肯:人人都喜欢恭维(这是人际交往之大秘诀之一)。恭维,意味着你看得起他,是一种尊重。“不要吝啬,要学会恭维,每天只少恭维别人五次。这要成为习惯。”关爱孩子,就要赏识孩子,坚持每天过赞扬你的孩子。这要养成习惯。赞扬多了,孩子就会觉着自己“行”,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要用心理暗示法想方设法暗示孩子,让他感觉自己能行。
案例:有一个孩子特别胆小,听说吃了熊胆能使胆子大起来,他妈妈就四处打听哪里可以找到熊胆。后来好不容易弄到一个,儿子吃下去后,胆子真的大了起来。其实,他吃的只是一个猪胆。可见心态和暗示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
赏识教育原则之四:不抱怨、不训斥、少批评。
赏识教育并不排斥批评和惩罚,赏识教育的基本点是以鼓励为主,批评、惩罚为辅。但有一条,千万不能抱怨。什么是抱怨?——就是倒洗澡水的时候,把婴儿也泼了出去。批评孩子的时候,只表达了恨铁不成钢的恨的一面,而没有把爱传达给孩子。——说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就是抱怨。
家长批评孩子一定要注意批评的技巧。
心理学告诉我们:批评和赞扬一个人的某一部分,会有全部受到了评价的感觉。
比如,赞扬某位女孩“你的眼睛真漂亮”,她会觉得你说她人很漂亮。批评某位女孩“你的嘴长的不好”,她会认为你说她人长得不好。批评往往容易被夸大,容易被对方误以为是对他整个人的攻击,因此批评就必须注意批评的方法。
对待学习差或调皮的孩子,家长基本上不予赏识,往往是赞扬的少,批评的多。何谓“差生”?要么是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很可能是经常遇到困难,要么是在行为上不规范,心理上有障碍有困难的学生。差生其实质是某个或某些方面有困难的学生,叫做“困难生”名副其实。“困难生”包括:学习差、劳动差,思品差、卫生差,体育差、文艺差等等。某个学生,在语数外课老师的眼里是“优生”,很可能在音体美老师眼里是“困难生”。从这个意义上讲,因为绝大多数的学生,不是在这方面就是在那方面或多或少的有困难,所以教师面对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困难生”。嫌弃困难生就是嫌弃绝大多数学生。学生有困难,需要老师的帮助。同理,在孩子有困难需要家长帮助的时候,是雪中送炭,还是雪上加霜?雪中送炭,是帮助孩子分析困难共同研究解决困难的办法,给孩子鼓励让他看到希望,鼓起勇气克服困难纠正错误。雪上加霜,是一顿狠狠地批评、训斥、讽刺、挖苦、给冷脸子。所以请家长们对学习差的孩子、控制自我行为困难的孩子要特别关爱和赏识,希望雪中送炭,不要雪上加霜。
只有宽容的心态,才能孕育出赏识的心态。这是一条定律。
宽容——就是允许失败,允许犯错误,允许改正错误之后再犯错误。
家长不能不允许孩子犯错误,不能因为孩子一犯错误家长就大声训斥,严厉批评。因此,家长要学会赏识,必须先学会宽容,有宽容的心。
举例:追求“无痕”的教育。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聪明的男孩汤姆给妈妈写下了一张账单:“汤姆给妈妈到超级市场买食品,妈妈应付5美元; 汤姆自己起床叠被,妈妈应付2美元;汤姆擦地板,妈妈应付3美元;汤姆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妈妈应付10美元;合计:20美元。”汤姆写完后,把纸条压在餐桌上,便上床睡大觉去了。忙得满头大汗的妈妈看到了这张纸条后,只是宽容的笑了笑,随即在上面添上几个字,放回了汤姆的枕边。醒来的汤姆,看到了这样一张纸条:“妈妈含辛茹苦地抚养汤姆,汤姆应付0美元;妈妈教汤姆走路、说话, 汤姆应付0美元;妈妈以后还要继续为汤姆奉献,汤姆应付0美元;妈妈拥有一个天使般可爱的小男孩,汤姆应付0美元,合计:0美元。”这张纸条,至今仍被汤姆珍藏着,它纪录一个孩子从懵懂走向懂事的经历。这位母亲独特而卓有成效的教育所折服,反复琢磨反复体味她那超然的心境和博大宽宏的胸怀,以为她才是真正懂教育的,其教育方法妙不可言。这种“无言”的教育方式远比大声呵斥、当面指错、讽刺挖苦等高明得多。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其结果是刻骨铭心的,姑且把这种“不露痕迹”的无声教育暂且起个名字为——无声的教育。
赏识教育原则之五:要用激励的语言批评学生。
允许学生犯错误,也允许批评,但要注意批评的技巧。
报载尼克松的秘书曾做过许多任总统的秘书,他的绝活就是在给总统提意见之前,总是先发自肺腑赞赏总统的丰功伟绩,讲总统如何伟大,如何有魄力,讲得总统心花怒放的时候,话锋一转,“总统阁下,如果这个问题你再注意一点的话,你不是就更伟大了吗?”过去,我们总在强调“忠言逆耳”,为什么就不能让忠言顺耳呢?
我们要学会委婉地指出孩子的缺点,提出激励性的批评。
如:“象你这么好的孩子,怎么会犯这种错误呢?”。“你最近进步很大,家长、老师和同学都在关注着你,你却出现了问题,让家长和老师多遗憾呢!请你考虑一下,这个问题怎样解决?”
案例:美国电影《师生情》中一位白人教师教一个十几岁的受摧残的黑人孩子,她好不容易把那个孩子安定下来,说:“孩子不要慌,仔细数一数老师的这只手究竟有几个手指头?”那个孩子数了半天勇敢地叫了起来,“3个”。你猜老师是怎样回答的,“太好了,你只少数了两个!”
结束语:
家长是孩子的良师益友,每天请用微笑面对孩子;我们是园丁,要象呵护花草一样呵护我们的学生。让我们家长和老师密切地配合起来,共同关爱我们的孩子。 我们的学生因为有了你们这样的家长做孩子的老师和朋友,他们太幸福了。他们在期待着老师朋友的尊重、赏识和赞扬。良师益友们慷慨一些吧,多给孩子们一点尊重,一点关爱,满足每一个孩子的期待心理,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向成功。当我们的孩子走向成功之时,我们不是已经获得了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