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作文指导(7):独有只眼的选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1:29:32
独有只眼的选材法
【作家在线】
[作家范文]
选择的自信
这个世界上难道还有物质比我们自身更令人动心的吗?没有。
很多美国人身为粗工阶层,也是心满意足。当你出入豪华宾馆时,为你叫车的男孩不卑不亢,礼貌周到,你会感到他的自信。他未必羡慕你我选择的道路。千千万万的美国人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了职业,选择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活出了一份自信。于是,让那些在本国高高在上的贵人们到了美国来就傲气顿失。
一个访美的中国地方官员讲:我在国内时别人见我就点头哈腰,可是在这美国连有些捡破烂的人腰板都挺得直直的。
是的,当个人不能威风时,整个民族就可以威风了。
我原来工作的办公室里有个维修计算机系统的老美,大学毕业,工作十年了,很平常一个人。处久了,我们每天见面时也侃几句。一天,我开劝他:你为什么不去Microsoft工作呢?几年下来股票上就发了。他说:我不喜欢Microsoft,这儿挺好。后来我发现他有一张合影照片,他,他姐姐,姐夫,比尔•盖茨。才知道他姐是早年跟比尔•盖茨一起打下Microsoft今天的功臣,现担任Microsoft的副裁,也是亿万身家了。一问,办公室里有人知道,却没人跟他套近乎,大家把他支来支去。他不求致富,有一份淡泊的安祥。
你会发现,美国很多的博士们找工作,首选是做教授。做教授可比去公司穷,还辛苦,但有更多的学术和时间自由。我有个朋友,在一所大学任助理教授。美国几个最大的制药公司请他去主持一个R&D部门,开价是他在学校年薪的三倍,他不去,就要做教授。还劲头十足地约我写论文,回国开讲座,其乐陶陶。
最近他因为一项被美国医疗服务协会称为“挑战传统的发现”,而受到美国主要媒体的关注。一个本系的老美教授告诉他说:我搞了多年的研究,好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也能引起如此的反响。并且还认真地给这位老兄出主意,怎么样把这事的影响扩大。如果我王伯庆是他的同事,我是否会像那位老美一样为他的成功真诚激动,锦上添花呢?
因为有自信,你的美国同事和朋友也乐于恭喜你的成功。没有自信,你很难心平气和地去祝贺你身边的同胞,哪怕是密友。有时倒不是因为他抢了你的机会,而是他的成功恰好勾起了你的自卑和由此产生的嫉妒,心态难于平衡。若要以他人的不成功为骄傲的基础,你是把自信建立在了自卑的沙堆上。当他人的成功浪潮袭来之时,你将何以安身立命?
曾记否?几年前轰动全美的一件惨案,依阿华大学的一位中国学生因为嫉妒而枪杀同胞又断送了自己。信心乃人生之本,舍本求末,难为自己也难为他人。
……
有一个故事,事情发生在九七年十二月十一日。美国著名的悄悄话专栏的记者辛迪•亚当,她想约克林顿总统的夫人希拉里来个单独采访。多番努力,终于搞定,克太太同意在她出席了纽约曼哈顿大学俱乐部的一个妇女集会的讲演后,跟辛迪谈一个小时。
采访就定在曼哈顿俱乐部里。这个俱乐部有着百年历史,庄重传统,古色古香。辛迪先到,在大厅候着。到了时间克太太还没来,她坐不稳了,悄悄地把大哥大拿出来,打个电话问一下。守门的老头过来了,说:“夫人,你在干什么?”
女记者说:“我跟克林顿夫人有个约会。”老头说:“你不可以在这个俱乐部里使用手机,请你出去。”说完后老头就走了。辛迪收起了手机。
一会儿老头又来了,看见这女人没走,还与克林顿夫人在大厅里高谈阔论,在场的有总统府高级助理们。老头不乐意了,说:“这是不能容许的行为,你们必须离开。”克林顿夫人说:“咱们走。”乖巧地拉上辛迪就出去了。
这个老头可不是贾府门前的焦大,他选择了守门,拥有了一份权贵们不敢在他面前猖狂的自信。要是一天北京大学有一个守门人能挡出去一个政府部长,你我兄弟也许就可以把求职简历寄过去啦。
权势人物的气度是制度和人民调教出来的,常常是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领袖。
知道吗,比尔•盖茨想参加哈佛的同班聚会,被有些同学拒绝了。是呀,你盖茨选择了中途退学,跟同学没多大关系,聚个嘛劲?选择了在哈佛毕业的同学未必都选择了向金钱屈膝。                                 (王伯庆)
[范文启示]
人凭什么安身立命?作者认为最根本的是要有自信。“选择的自信”,既是民族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个人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
文章选例典型,使观点坚挺有力,折服人心。
【实用兵法】
这样选材
关于选材的标准,我就不必再啰嗦了吧。直接入正题——选材法:
1.点面结合
典型材料和一般材料结合,才能使文章在思想内容上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举例]
高考优秀作文《心灵的选择》——
面对鸦片泛滥,长此下去,全中国将无御敌之兵且无充饷之银的危难境况,林则徐毅然挺身而出,虎门销烟壮举威慑中外;面对元人的种种威逼利诱,文天祥决然赴义,“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章在“点”的列举之后,以点带面,继续扩展阐发道:
从古至今,有多少豪杰,多少壮士为了心中的高尚情操,为了祖国的尊严,面对生与死的激烈碰撞,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蹈死不顾,至死不悔。这不悔正是他们心中做出的正确的选择。他们的豪言壮语、英勇事迹激励着一代代成长中的青年,他们的选择已在我们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他们的举动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将“面”铺开,点面结合,使文章的论述无懈可击。
2.角度立体
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人物性格或选择论据,再按一定顺序组织起来,使文章全面充实、显出层次。
[举例]
□满分作文《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为阐述“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更需要理性的引导”这一中心论点,作者首先从正面选取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赢得了世人的尊敬;然后从反面选取日本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参拜“靖国神社”……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
——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鲜明对比,从而使文章的论述严密,无懈可击。
□考题《面对大海》分析——
若单纯写实,只将所见所闻,化为文字,停留在表象的描述,缺乏深层思考,自然不能让读者有所启迪。此时,若能从虚的方面入手,由大海联想到“豪情壮志”,联想到精卫填海的意志和毅力,联想到李斯的“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大。”最后归纳为“大海孕育生命,大海启示人生哲理”,这样就能给人眼睛一亮的感觉。
——从虚实两个角度选材。
3.与时俱进
(1)着眼时代热点
央视的“焦点访谈”,《杂文报》的“焦点放谈”,谈的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焦点,此类“与时俱进”的报刊和栏目,请你关注。
[举例]
□满分作文《不能忘记的过去》——
选取六十年前法国诺曼底、苏联斯大林格勒、中国东北某个村庄三个历史画面作为材料,其意义就在于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考文《一件趣事》梗概——
小明说,他妈从英国给他带回修改液,众人传看,赞不绝口。
忽然一个人发现瓶底有四个字:中国制造。
文章从一个点映射出了“中国制造”这一“热点”话题。
(2)着眼时代新风
[举例]
□考题《美在身边》。
多数同学都把寻找美的目光投向学校或家庭,而有位考生调动自己的课外阅读积累,这样写道:
记得5月初的《兰州晚报》上刊登了兰州急救中心O型血告急的消息,第二天,就有2000多名群众挽起袖子为急救事业无偿献血,挽救了众多病人的生命,这不正是有无数颗美好心灵汇聚而谱写的爱之歌吗?
这件事就发生在考前一个多月,用来真实、鲜活、动人,跳动着时代脉搏。
□考文《在公共汽车上》梗概——
在公共汽车上,有一位青年给老人让座。那青年下车时大家才发现,他腿有残疾,行动不便。
(3)着眼时代改革
(4)着眼时代科技
(5)着眼时代名人
请你关注:
◇央视每年举行的重大评选活动,如“感动中国”、“经济人物”等;
◇与中学生贴近的热门人物,如中国杰出少年、少年作家等。
(6)着眼时代理念
[举例]
考文《我渴望大家理解他们》,生动地描述了一位青年民工舍身救城市儿童的故事,对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的“民工”做出了充满激情的回答,充满着人文关怀色彩。
4.兼顾细节
没有细节的材料不是好材料。
[举例]
韩老师指着地图说:“大家看,欧洲的这一部分,形状像一只蹲着的猴子,这猴子伸长前臂抓住了爱尔兰岛,那就是英国。它的东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不冻港——摩尔曼斯克。”他这时便摸着自己的耳朵说:“摸着耳朵,慢慢地撕一刻钟。这样,摩尔曼斯克这个地名就记住了。”这时,同学们都笑了,不知不觉中就记住了这个地名。
[点拨]
选材特区
1.“唯我有”的生活
作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用心对待生活,仔细观察生活,真切感受生活,深刻思考生活,“我”的笔写“我”的生活。
[举例]
考文《我的家庭》梗概——
一天早晨,我买8根油条,给了 10根。
我:卖者没发觉,旁人没发现,真走运。
姐:高中学生,团支部书记,优秀干部,区级三好学生。批评弟弟自私目利,个人主义,主张给人家退回去,赔礼道歉。
母:儿科医生,先进工作者,关心病人胜过自己。认为多要不对,但不是自己有意的,送回去多难为情,下不为例。
父:厂长兼党委书记,市级优秀企业家,认为不是自己有意拿的也不对,要从思想上认识此事性质是自私自利,个人主义。要责己严。拿起两根油条送了回去。
父归,我不哭了,妈不着急了,姐不生气了,大家都笑了。
2.“唯我有”的风采
中学生要个性张扬,文章要表现“我”的风采、“我”的追求。
[举例]
满分作文《我心飞翔》开头——
蜗牛说:“雄鹰展翅可以登上金色字塔顶,而我心飞翔,亦可攀上金色字塔顶徜徉。”
小溪说:“雨珠奋力可以挤破白云降落,而我心飞翔,亦有飞上云颠俯视山川的婀娜。”
绿叶说:“红花耀眼出众,独当一面,人人赞不绝口,而我心飞翔,亦会甘为人梯默默耕耘,赢得赞誉声声。”
或许,雄鹰的矫健,雨珠的轻逸、红花的美艳都在你所想到的情理之中,是勿庸置疑的。然而蜗牛、小溪与绿叶虽微小,却也可成就一番伟大……
三个比喻材料令人读来为之一震,叹服作者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3.“唯我有”的眼光
素材避同,角度求异,创新为先,追求“个唱”。
[举例]
满分作文《稳中求胜》——
作者选取宋江和刘备的“沉稳从志而来,沉稳从难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以论述中心论点“为人沉稳,稳中求胜”。
选材慧眼独到,准确典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点招]
材料不足时
不妨:
1.时空穿越
通过联想和想像,跨越时空的阻隔,摆脱现实的束缚,根据立意的需要——
◇把事件缩小或放大;
◇给历史名人编故事;
◇截取一段历史,重新演绎;
◇自己客串一把成语故事,顺便把自己的‘现代意思”强加给他们;
◇让古人去操练现代人的人情事理;
◇神话人物PK时事人物,历史人物VS小说人物……
2.移花接木
把书报上的故事原文搬上作文本或考卷是抄袭;把几个故事进行压缩,然后将其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表达某种新的思想,则是创新。
比如:
◇把相同、相近或相反的东西联结相组合;
◇把一个论题置于特定的情境;
◇把古今中外的事物串联起来;
◇文体“杂交”。
——从而表达思想,突出中心。
请读“佳作验招”美文《赏树》。
3.角色错位
改变原主人公“他”的身份、地位,从另一个侧面挖出“他”的思想情感。比如——
◇王子变贫儿;
◇“小皇帝”流浪;
◇以猫眼看世界;
◇苍蝇的幸福生活。
[举例]
□满分作文《伤心儿女》梗概:
三个不孝儿女在母亲平时及重病往院时无人过问,可在母亲弥留之际,却想通过移植母亲的记忆,摸清母亲留下的家底。然而,当“我”与“母亲”的身份互换后,在母亲的记忆中,看到的却是母亲的艰辛、母爱的伟大和母亲的忍辱负重。与“母亲”角色的换位,涤荡了不孝儿女灵魂深处的污垢,于是,儿女们的灵魂也获得了升华。
□考文《我叫不叫》:
“人”、“狗”换位,通过“狗眼看人”,影射人情世态。
[提示]
选材的文体性原则
不同的文体对选用材料有不同的要求:
◇议论文——列举引用材料简明扼要,不纠缠于个别事例,不陷入对具体人事的叙述和描写;
◇记叙文——形象生动,在表象和过程上多做详细刻画。
[警示]
选材误区
1.跟风搬“旧”兵。
◇近年高考作文中,“思古之幽情”的题材较多,引逗得大家一窝蜂冲去古代人物那里搬救兵。——却不管自己对人家了解多少,内容与形式错位,表达与人物失调。
◇电视荧屏上充斥着这“皇”那“帝”的,耳濡目染,戏说、调侃、滑稽、“没正经”那一套倒学了不少。——囫囵吞枣,泥古不化,不伦不类。
◇改写名著,扩写名篇,张三变李四,木勺变葫芦。——“杨柳枝”翻不出新花样,只能弄巧成拙。
2.贸然套“热”点
选用社会热点,却把握不了其“热”度,生硬、牵强,甚至造成偏题。
3.随地捡“鸡毛”
引述材料不懂提炼,给人以鸡毛之品低、疲软之感,蒜皮之零散、琐碎之感。
【佳作验招】
[升格作文]
我是这样成长的
“哇”的一声,我来到了这个世上。
我降生后,首先“被迫”认识了自己的父母,还“被迫”认了个姐姐。聪明的我,六个月就学会了说话,9个月大时就会走路了。
过了婴儿时期,就进入了童年,童年的生活过得“了无生趣”。4岁“被迫”进了幼儿园,认识了“陌生”的同学们,喊了自己根本不认识的老师,学了最基本的“火、土、水、木”和“1+1=2”……一切都在进行着。
读完了幼儿园,进入了小学,分别了熟悉的同学们和老师,又“被迫”认识了陌生的同学们和老师,成绩平平,没有一点起色,但当我懂事时,就一头扎进了书海中。安徒生的童话故事让我为海的女儿而哭泣,为玫瑰仙子的幸运而赞叹,为白雪公主的美妙奇遇而陶醉。
可直到六年级,我的生活发生了改变。成绩如梦幻中那样上升到前几名。一切都发生得太快了。六年级时,我们必须进行小升初的考试,面对人生的第一战,我放弃了自己的最爱——课外书,但同时也获得了令人喜悦的成绩。
升入初中后,我告别了自己低幼的童年,逐渐迎来成熟,同时又告别与自己相处六年的熟悉的同学和老师,又“被迫”认识了陌生的同学和老师。初中阶段比我想象中辛苦一些,并且有了较强的竞争意识,我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成绩自然提高了不少。
这就是我目前的成长历程,以后怎么样,我也不太清楚,不过,从这些成长历程中,我也懂得了许多道理,不信,自己去瞧瞧吧!         (一考生)
[点评]
作者语言功底不错,表述清晰,但文章获分很低。原因在选材:
文章从出生落笔,婴儿幼儿小学初中全不放过,如一位老太唠叨“那过去的故事”,波澜不惊而绵绵不绝,有谁愿意听呢?
这种选材思路因其“历时”过长,用笔过“粗”,而往往很难出彩。
我们来看一篇同题材高分作文——
[上榜佳作]
点击成长
打开青春的电脑,点击成长的图标:

“哇!怎么搞的,是不是我眼睛花了。”我揉了揉眼睛。
定眼一看,我鼻子下面一丁点小绒毛在向我招手。
“怎么一惊一咋的。”妈妈走进屋里。
“妈,你瞧,”我指了指。
“唉哟,长胡子了,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你现在可14岁了!”
“好啊,多吃点饭,身体长得壮壮的,为咱们家又添一名男子汉。”爸爸附和着。

一张画满“红灯笼”的试卷飘到我手里,居然这么差,真笨真蠢!我拧了一把大腿……“怎么搞的,饭白吃了,这么差。”试卷被重重地摔在地上。
我捡起来,迈着沉重的步子走进了我的小巢,真想哭,可又哭不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呀?

“你连续这几次考试都不理想,真不知你这阵子在干什么。下去认真反思一下,好好抓一下学习。”
我带着班主任那恳切的教诲灰着脸从办公室走了出来。
回到教室,我重重地拍打着书——拼了,看谁与谁争锋。
埋头于题海书丛中……

“哈!我就知道能行的,果然不出所料。”
我接过那布满红勾勾的试卷,一吐晦气,抬着头,向春光灿烂中走去……
成长的脚印一个个清晰可见,有惊,有奇,有忧,有喜……
我明白自己会走得更稳更坚定……                       (一考生)
[点评]
“成长路上”的素材很多,作者去粗取精,去旧取新,撷取了几朵难忘的浪花,精彩呈现,抒写心曲。
这样选材,还有一个好处:更便于灵活选用各种表达方式。
[满分作文]
题目:
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转折。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请以“转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例文:
转  折
生活正处于窘境的人往往更加渴望人生的转折,这可以让他们的生活以最快捷的方式发生飞跃。
看那边那个正在买彩票的男人,穿着和长相都再普通不过,单位发的尼龙布口袋放在脚边,里面是今晚要吃的菜。男人又一次选了那组号码:自己的生日加妻子的生日加儿子的生日。我把镜头再次推向他:“先生,您中了吗?”男子擦了擦汗讪讪地说:“下次吧,下次一定会中。”我指了指手中的摄影机:“说好了,今天去您家做个访谈,您看……”“哦!好好好,来吧。”男人捡起兜子招呼我一起走。
男人说:“你不能理解,我需要一次转折,一次人生的转折!”他激动地挥舞着手中的锅铲,一滴油溅到我的胳膊上,很烫,像男人眼中对未来殷切的希望。我说:“您以前为什么不期待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呢?”“以前……”男人把菜都盛在白瓷盘里,“哦,那时候太傻,总以为日复一日地干好工作就会有起色,可是……哎!”
来到狭小的屋里,男人的妻子——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女人,坐在小凳子上,一言不发。她始终是一言不发的,以前她可不是这样一个女人。她有着正常家庭主妇的聒噪。直到有一天,她那“同一战壕”里的“苦难姐妹”忽然中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钱,从此便逃离了这个里弄,开始了新的生活。女人那天疯了似的与男人一直重复着那个“姐妹”的话:“人生是需要转折的!不然就像咱们一样,苦熬一辈子都未必能出头呢!”然后,女人忽然沉默了,据说是一种心理上的疾病,叫作失语症。
“从此我就开始买彩票,我和这个家也的确需要一个转折来过更好的生活。”男人说。我把镜头定格在男人的双眼,问道:“买彩票等于您生活的转折?”
镜头里的是一种很坚定但也很盲目的眼神,我又问:“您只是想让这个家越过越好,一直以来都没有变过?”“没有啊”,男人说道。“那么,在您不知道有转折这么回事儿的时候,您……”我问。镜头里的眼神一下子很激动:“不知道的时候,我不是说了吗!整天傻干,工作工作工作!就是为了能让生活有起色啊!啥!可这个顶屁用!没有转折,这一切都顶个屁用!”
我重新调了一下镜头,问道:“您所谓的转折,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是如何来的?”
男人说道:“转折就是那个能让我们家一下子好起来,过上富裕生活的东西,它是怎么来的?呃……彩票……你说呢?”
镜头里的男人的身影苍老而无助,我问:“转折难道是我带来的?”男人眼神空洞,嗫嚅着什么,旁边是他那很沉默很沉默的妻子。我只有起身告辞,忽然门开了,一个男孩跑了进来,看到男人和女人,解嘲地笑了笑:“又犯病了。”既而转向我:“我都听见了,量变到了质变,没有量的积累就谈不上转折,他们竟然不懂!”
我走了,摄影机里最后闪现的镜头是男孩无奈的脸庞,没想到竟以高中政治书上的话结束了这次访谈。
从量变到质变,男人其实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他生命中的一次转折,只不过,与他期望的恰恰相反,沉迷于运气带来的转折,他已经由车间技术人员变成了下岗工人。
成功和失败或许只是一种来自外界的判断,而一个人经历的真正转折却是他对原有信念的背叛,对自己控制命运决心的背叛。          (北京一考生)
[点评]
由满街的彩票到近乎疯狂的彩民,作者的嗅觉不可谓不敏锐;由优秀的技工、聒噪的主妇到无业的游民、失语的患者,作者的眼光不可谓不犀利;由日复一日的苦干到失去信念的执迷,作者的慨叹不可谓不深沉;由摄影机里的音容到政治书上的话语,作者的构思不可谓不精巧;由尼龙布的口袋到锅铲上希望的油花,作者的笔触不可谓不细腻。
大时代的潮流,小人物的悲欢;成年人的木讷,小孩子的纯真;幸福的神话,赌博的人生——一种令人深思的转折,一个聪明成熟的考生,一腔悲天悯人的情怀——都源于典型材料的选择。
[美文清赏]
赏  树
上帝在唐古拉山栽下一棵树。数千年后,这棵树枝繁叶茂,参天而立,繁花锦簇,散发着淡淡清香;叶绿枝长,遮蔽起千里阴凉。世人莫知此树为何物,争宴古今人物共睹之。
第一个来的是屈原,峨冠缚带,几绺飘髯风度不俗。屈原看到这棵树,仍是满脸愁容,不屈的神态,喟叹一声,提笔写道:“树参天兮干云霄,坐树端兮我逍遥,与云共语,与鹤同宵。”
世人看罢多时,摇头叹息为屈原鸣不平。
屈原刚走,孔子带着子路、颜回同经树下。孔子喜好研究学问,先站在树下观赏一番,与两个徒弟探讨一通,然后拿出纸笔细细研究。子路凑上前来观瞧,见孔子正侧目凝视着“本”、“末”两字。
世人大悟:圣人看树,不忘造字啊。
第三个来看的是唐太宗。平时万人跟随的唐太宗现在是孤家寡人而来,却也龙袍威严,威风不减。却见唐太宗自言自语道:“欲使天下兴盛,还须深根抱土、强须连地哉!”
世人知道,这是一代明君。
鲁班背着锤凿斧锯惊喜而来,心里盘算着这样一棵参天大树,若采伐下来建筑楼台馆阁定是上好的材料。
鲁班正欲动手,沈括急匆匆而至,摇头摆手万般阻拦,说这棵树至今还无记载,定是一个新品种,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鲁班兄,你可千万别砍。
鲁班扫兴而走,沈括拿出放大镜,这瞧那看,细细钻研。
诗仙李白飘然而至,看到那满树繁花,顿生诗兴,饮酒泼墨,成诗一首:“天下奇花天上开,备宴启酒邀友来。共隐花间避浊世,友人与我自开怀。”
世人看着他放荡不羁的傲岸气度,不禁感古伤怀。
一阵清风吹过,时间转至今日,一群环保专家来到这棵树下,研究着树下的蚂蚁,叶上的小虫,枝间的飞鸟,花心的青蛉……
世人看完这些名人赏树,悟出一个道理,他们在给上帝的报告书上写道:同一棵树,不同的人看它,态度是多么不同,若问他们各自的感受,答案肯定是丰富多彩的。                                                (一考生)
[点评]
文章虚拟了一棵“上帝栽种的神树”,然后驰骋想像,让古今各色人等纷至沓来,品树赏树。一个个古今人物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于是在苍老的古树前,身份不同见解各异的一群历史过客上演了一幕“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活剧。
想像丰富奇特,画面色彩奇幻。
【班门练斧】
1.读下段文字,说说其选材上的成功之处。
有人说:成功者的天赋好。但柴可夫斯基却说:“天才和灵感不愿做懒汉的客人。”读过王安石写的《伤仲永》一文的人,都知道方仲永五岁“未尝识书具”,便可“指物作诗立就”,真可说是天资聪颖的人了。然而他“到十二三岁,便泯然众人”,就是没有后天的勤奋之故。因此,一个人有了天赋,没有后天的勤奋,就像刚出土的幼芽,虽然健壮,如果没有充足的阳光,没有雨水和肥料,这天赋的幼芽仍然会夭折的。
2.以《谈谈意志和毅力》为题写议论文,有几个同学的论点是:“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是搞好学习、搞好工作、作出贡献的必要条件。”
这些同学在说理后,便摆出事实。有的这样写道:
有些科学家,为了研究一个项目,往往废寝忘食数年、数十年;有的工人,为了技术革新,竟连续几年早上班、迟下班;有的同学,为了学好英语,两年之中抄了近十本单词簿。这些都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和巨大的毅力啊!
有的同学则这样写:
马克思为了写作《资本论》,连续多年在大英博物馆查阅资料,每当读书兴奋时,鞋底在地上一挫,年长日久,地板竟磨掉了一层;我国汉朝史学家司马迁,用了十年时间,在竹片上写了五十二万字的《史记》;科普读物作家高士其,凭着他微弱得难以分辨的声音,别人为他记录下数十万字的科学读物。他们这些人的意志和毅力多么坚强啊!
上面两段文字,都是以举事实作为论据。你认为哪些事例说服力强?哪些事例无说服力?为什么?
3.人们常说:“意志就像一把剑,未成之时,要经受锻炼,既成之后,要经受磨炼。”请就这句话,联系自身实际,阐述它的含义,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话。
4.任选一题写作文。
(1)以“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以“良师”为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
[参考]
1.①理论论据与事实论据相互配合运用得好,一虚一实,互相补充,相互辉映,说服力强;②引言和引事都非常精当,绝无多余部分,尤其是引事更为精炼,值得称道;③对引事引言发掘得好,引申得好。
2.后者说服力强,前者说服力弱。因为前者引用的事例都是一些不具体的事例,诸如“有的”“有些”等,影响了文章说服力;而后者则相反。
3.关键要抓住这句话的喻义。
4.导思:(1)我们对“柳”并不陌生,关键在避开人所共知的素材,表现出一种独到的眼光:
◇选用体现时代性的材料,展示你关注现实的个性积累,以“悟”出新。如歌颂人民公仆的《咏红柳》:“无垠戈壁绿一层,历尽沧桑骨殷红。只因根生大漠下,敢笑翠柏与青松。”把“枝殷叶绿”的深刻寓意融入文章,亮出新意。
◇托物抒情翻新意。避开赞美顽强、生命力旺盛一类的内容,选取新的感情引发点。如柳长得越高,枝条却垂得越低,微风吹拂,婆娑起舞。有人说这表现着谦虚,但如果你说它“那时因为大地时时提供着养料,柳枝不忘养育之恩,向着大地母亲微笑,献上敬意呢”,便能将柳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结合着写,有了创意,有了你属于自己的情愫,这就是“以情出新”。
◇引用贬柳诗。如宋朝陈与义的《柳絮》:“柳送腰肢日几回,更教飞絮舞楼台。癫狂忽作高千丈,风力微时稳下来。”从以柳讽人拓展开去,可以奇出新。
◇如果你有较多的古诗词积累,你不妨从王维的“客舍青青柳色新”说开去,介绍古人折柳送别的习俗及其原因。如王之涣的《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玉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白居易的《忆江柳》:“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几度春。遥忆青青江岩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2)这个题目的开放度很大,为我们提供了展现个性的广阔空间。要在选材上闪出创新的亮色:①选择“医治心灵创伤”等内容为题材,在读者面前凸现一个“良医”式的“良师”形象。②跳出一篇写一人的常规思维,从印象深刻的众多“良师”形象中选出若干最具美丽的场面,构成“良师”群体,从不同角度表现主题。③如果对“良师”的判断标准有切身的体会,如果你对校内外“良师”的个案材料比较熟悉,那么你不应该“随”写记叙文之“大流”,写一篇观点和材料都较有个性的议论文,说说你对何为“良师”的独特见解。④打破“以人为师”的框框,选取生活中通过暗示间接地教育你的事物为叙写对象,展现这些不开口的“良师”的内蕴美——
◇可以写黑板——心甘情愿地把自己漆成一身黑色,为的是能清楚地衬托出粉笔字的白;
◇可以写扫帚——同污秽赃物势不两立,必欲扫除之而后快,而当人们在赞美优美清洁的环境时,在议论该给谁一个荣誉称号时,它却躲到了不为人注意的墙角;
◇以写橡皮——宁可天天承受磨砺身躯的痛苦,但决不放过白纸上一丝一毫的错误;
◇还可以写坚忍不拔的小草,写任劳任怨的老牛,写团结互助的大雁等等。
——应该注意的是,无论写何物为“良师”,你都要揭示你对它独特的感悟,亮出有个性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