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阜阳看群体行为的形成和改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4:13:28
阜阳的事件一个接一个,先是腐败、集体卖血的爱滋病村、白宫办公楼,到后来的大头娃娃和口足手病,这个城市的名字频频出现在报端媒体。而如果把与其曾经下辖豪州和蒙城的事件也算到它的头上,那它的问题就更多了,因为豪州一样有窝案、群案,更有市委书记的检阅,以及牛群败走蒙城,之所以算到它的头上,因为这几个地方曾经属于一个地区,干部相互之间调动任命是经常的事情。
第一次对这个城市有印象,是在北京读研的时候,有一同学家乡是阜阳的,当时经常同学在一起讨论案例,就有空讲讲自己的家乡,我这个同学每每讲起其家乡都是神情激愤,大讲地方的腐败,人心不古,并立志最大的愿望就是当官,这一现象与南方或沿海地区的同学形成强烈反差,到与东北的同学相类似。正好当时学习《组织行为学》,也曾经听过王石等企业家的讲座,里面都谈到看一个的要从其成长背景经历中寻觅,能够找到一个轨迹并影响到他的职业生涯、性格等。在那种权力被容易乱用的地区,经济不发达,生活在底层的家庭中的孩子,基本都被灌输一个思想,就是当官,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当官不是为社会做贡献,反是更加加倍乱用权利来获得私利,这就涉及一个组织群体的行为逻辑形成演变过程问题。
后来看到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等制度经济学著作,和研究企业文化对企业行为的影响等资料,慢慢的深刻了解一个群体、一个组织行为习惯的形成,以及对这个群体和组织的影响。以阜阳为例,当某位或某几个官员利用非正常的手段获得职务的晋升,就相当于破坏了官场晋升的正当规则,而这种偶然的事件对群体的破坏力会有很大的放大效应,并被人所渲染扩张,同时这几个人的偶然行为没有被处理,就会有其他人效仿,甚至是加剧效仿,进而使整个政府官员的群体竞争规则发生变化,使偶然变成必然,也使这个群体转向遵循这种非正常的规则。这一点,在鹰鸽博弈中可以得到借鉴,即假如一个都是好人的群体,突然来了个坏人,坏人占尽好人的利益,就会使好人减少,坏人逐渐增加,直到坏人达到一定比例,已经很难再获得额外的利益收获,这也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这种现象尤其发生在“一把手”身上时,破坏作用更大。
这个时候的群体或者组织都是在一种逆向的思维体系中循环,其影响已经扩散到整个群体,整个官场都已经形成这个风气,并且也扩散到民间,使未来将要进入官场的人员也早早受其熏陶来遵循这种逆规则,也就是说影响了从20到60岁的成年人群,即少则影响该地区20年,多则影响40年的民风、官风,这就足可以看出来危害的巨大。
问题提出来了,但如何解决呢。按照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就是建立一套制度来纠正这种行为。但这种制度早就存在,是执行的问题,是执行人的问题。在企业管理中,通常情况下是从群体外部选派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等主要干部,来改变这种逆向的晋升选拔规则,但这种改变的速度快慢取决于更换干部的数量和改变力度。如果想彻底改变官风和民风,不仅在行为上改变,还要在思想上比较彻底的扭转过来,可能就需要一代人的努力,即最少10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已经在原有规则中受益的,并掌握实际权利的干部,假设他们在40岁左右,等待他们退出政治舞台才是可能达到目的的,因为,要这些“偷过腥”的不再想,个人认为是非常难的,即使有少量的人改变了,大部分人骨子里不会变化的。
而这些,当你查阅阜阳现有4大班子成员的时候,还是以阜阳本地或者有同样问题的周遍地区干部为绝对,延续已久的风气看来很难在,一代人内改变,也庆幸刚刚孩子上幼儿园的同学,可以不用为孩子的未来思想而担忧,也奉劝大家到该地区要谨慎,就象牛群这样的人尚且走麦城,除非你能适应并能利用这些逆向的规则。也更加感受到,选拔干部的重要性,至少这个地区就被影响了几十年,那可是几百万人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