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础教育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4:15:20
一.启蒙教育
孩子长大有没有出息,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看孩子从小有没有头脑,与孩子调皮不调皮,没有太大必然关联,反而太调皮的孩子容易觉悟得太晚。有脑子的孩子,首先是不甘落后,积极向上。老师和父母,除了鼓励激励孩子拿第一外,随着年龄增长,父母应努力让孩子了解更多的领域,使孩子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帮助孩子立大志。中国传统的说法是“王侯将相宁有种呼?”。
有的孩子悟性早,有的悟性晚,有的一辈子也悟不出来。但学习的黄金时间就那么几年,孩子一时还没有悟性怎么办?哪只好赶鸭子上架了,做父母的最好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一个在后边推,一个在前头拉配合老师使孩子起码能跟上功课。否则,孩子觉悟的太晚,又拉下许多功课,尤其是在中国,恐怕就来不及了。这一点美国的教育环境太自由,因而美国的基础教育生产出许多不合格的人才。(如何从教育的模式上激发孩子的悟性,常常取决于老师)
孩子的基础教育阶段就象马拉松赛跑一样,从小有悟性的孩子跑在领跑的第一梯队,紧跟着的是第二梯队,孩子一时没悟过来,也要最起码保持在第二梯队,等到高中最后冲刺阶段,仍有可能加速赶上去。否则,如果差得太远,即使到高中阶段悟过来了,恐怕已回天无力了。孩子该逼的时候还是要逼的。傅雷家书中有一段讲的是傅聪小时候在楼上练琴,傅雷在楼下看书,一次他听见楼上琴声不对,象是在磨洋工,傅雷很生气,于是就把儿子捆在楼下的柱子上。可见傅雷也够残忍的,但是如果没有傅雷的严格要求,恐怕就没有后来世界着名的钢琴家傅聪。当然,傅雷的做法要是在美国就犯法了。
人需要鞭策,更需要鼓励。有时老师给差生的一次表扬,在课堂上读学生的一篇作文,推荐学生作品参选,家庭的鼓励和理解都可能成为孩子悟性的转折点。适当的时候一句鼓励的话,可能会改变孩子的想法和行为,甚至改变人生。老师家长们,不要吝啬对孩子的温暖和鼓励。(鼓励,激励教育,国内似乎不太重视,美国做的更好些)
二.要强化竞争意识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落后挨打的历史,而几千年间强盛时期又如何呢?可以说基本上是典型的农耕民族的思维方式,大部份情况下颇有点象《黔之驴》里那头驴,光顾低头吃草,对周边的一切都漠不关心,直到大祸临头。建一座万里长城,反而把自己封闭起来,对外界一无所知,西方工业革命发展的坚船利炮已经打到家门口了,中国还自以为是天朝大国,世界的中心,毫无警觉。李熬说中国历史上一直面临两大难题,一个是挨打,一个是挨饿,直到毛泽东领导的新中国开始摆脱长期被列强欺负窘境。毛泽东认清美国出兵朝鲜,越南的真实目的,毅然抗美援朝,援越把美国人拒之国门之外。从此中国人不再在自己的国土上无端受洋人的欺负。毛泽东之后,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开始解决挨饿的问题,并不断增强国力,从根本上扭转被动挨打的局面。
就饮食习惯而言,“西方人吃肉,东方人吃草”,以素食为主的中国人,骨子里渗透着儒家文化温良恭俭朴让,而西方文化是典型的弱肉强食攻击性思维。和美国鹰派的先发制人不同,中国人的思维惯性倾向于仁至义尽,后发制人。然而,近代史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我们,对于虎狼般帝国主义,忍让无异于任人宰割。九一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张学良带领百万大军撤入关内,不仅把东北大好河山丢给日本人,甚至兵工厂,无数枪支弹药,240架飞机都留给了日本人,那时候,整个中国一共有多少架飞机?忍让的结果是鼓励强盗膨胀出更大的野心。
作为个体来讲,西方人比较重视通过竞技场上的激烈竞争,包括剧烈的肢体冲突,去培养孩子主动进攻,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竞争意识,而中国父母较多的是象在培育温室里的花草。放学后或周末,中国家长带孩子去学这个才那个艺;美国家长则带孩子参加各种运动俱乐部。如果白人家庭培养出来的个个都是小老虎,我们培养的都是小绵羊,孩子进入社会是很容易受伤害的。其实,中国人唯有读书高,绵羊式教育的弊端比比皆是。比方说,我们许多大老爷们手无缚鸡之力,握个手也是软绵绵的,更谈不上动手能力了。我们居住学区高中的图腾是一只狼,它坐落在学校正门最显着的位置上,虎视眈眈,警惕地注视着远方。这是典型的西方社会倡导的是狼的凶狠和团队精神。
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领导才能,而不是满足于俯首帖耳当一个专业技术人才的顺民。大家都知道,亚裔对美国高科技领域贡献很大,但亚裔在美国社会中受到重视程度却是最少的。以硅谷为例,目前亚太裔在圣荷西占28%的人口,市政管理人员仅2%为亚裔;虽然超过70%的亚裔希望进入企业管理层,事实上只有1。7%的亚裔男性和1。2%的亚裔女性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只有强化我们下一代的竞争意识,着力培养他们的领导才能,才有可能改变亚裔在美国的不公平地位。
三.鼓励孩子的求知欲
孩子小的时候常常都会有十万个为什么,做父母的一定尽力解答,如果答不出,就应该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并且鼓励孩子自己去探索,千万不可认为孩子的问题太幼稚而不耐烦。比如,孩子慢慢长大,开始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人从那里来的产生疑问,进而对生命的起源感兴趣,这时候不管大人信不信教,都最好不要给孩子一个先入为主的灌输。你的一句“人是上帝造的”很简单,却可能扼杀了孩子探索真理的热情。人类学,进化学是很大的学科,全世界有成千上万科学家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如果他们都相信创造论,现在许多人类科学可能还是空白。因此,无论大人有什么信仰,不要抑制孩子的求知和创造欲。最近《纽约时报》报道,几名诺贝尔获奖科学家在纽约城市大学一次学术会议接受一名学生提问“你能够是一名良好的科学家并相信上帝吗?”“不能!”198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赫伯特 豪普特曼当即回答。他说相信超自然事物,不仅与好的科学不相容,而且对人类福祗有害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以基督教立国的美国却不可以以任何形式在公立学校宣传宗教信仰,美国政教分离的国策是美国长治久安,高速发展的基础。(美国教育领域非常重视鼓励孩子的求知欲以弥补基督教社会对心灵的迷蒙)
四.培养孩子的认真负责的态度
孩子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就是因为没有责任。但是孩子总需要长大,这个世界就是有责任心的人撑起来的。因此无论多小的事情也可以在点滴中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也要要求孩子有责任把他做好。一个出色的孩子,为什么样样都行?其实不一定,但是一个出色的孩子一定会尽力把他要做的事情做好。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做好。这种训练常常可以从小事开始,比如最后离开家时把灯关上,这不仅是节约能源的一个小举动,也是培养心中有责任,照章办事的一种责任心的体现。美国的纪律文化充分体验在教育领域。没有或者晚交作业是得零分是没有通融余地的。相反类似事情国内会太讲人情。这种失去原则的后果可能是可怕的。有个华人在美国一个工厂当工程师,有一天他要检修生产线,按照规章,任何维修工作在开工前都要TAG OUT,LOCK OUT,即在电源开关处标明并上锁。他可能觉得他很快就可以检修完毕,所以没有LOCK OUT。就在他钻进生产线时,一个操作员不知道生产线里有人,结果一开动把他给卷到里边了,造成终身残废。中国人常有人喜欢偷机取巧,走捷径,笑话美国人太循规蹈矩,其实吃大亏的常常是那些自以为聪明的的人。高素质的建设人才是在点点滴滴中训练出来的,这一点中国应该认认真真地向美国学习。(中国的矿难频发就是很好的反面教材)。
五.社会公德,爱心和团队精神
西方人非常注重社会公德的培养,比如尽量不在公共场所干扰别人。有一次在餐馆吃饭,隔着桌子有一位妈妈带着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在吃饭,孩子似乎使劲打了一个饱咯,不知妈妈说了什么,孩子连连说SORRY对不起,妈妈说“TOO LATE, TIME OUT 5 MIN太晚了,必须禁闭5分钟。”,孩子带着哭腔说SORRY,妈妈仍然不依不饶,把孩子押送到厕所TIME OUT 5分钟。试想孩子长大后会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吗?现在中国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大人什么都谨着孩子让着孩子,孩子很容易认为自己享用的一切都是应该的自然的,很难想到别人。这在学校就很难交到朋友,很难和别人合作。因此,学校应该把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社会公德,爱心和团队精神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
六.动手能力
高分低能常被用来贬低刚刚从大学毕业出来的毕业生。中国的教育体系和家庭教育传统常常忽略对孩子动手能力的训练。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家只要把书读好了,其他什么都不会做,不要做也行。其实动手能力的缺失,会影响到人的创造性思维。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中国人模仿别人做得很好,但创新能力相对较差。缺乏动手能力可能导致即使创新的思想都有了,但不知如何下手也只好放弃。我有一个朋友,是工程博士,有一次他想给自己新买的车换机油,可怎么也拧不开罗丝,他请我帮他看看,我一看才知道,他都快把罗丝拧坏了,因为他不是在松而是紧,不知道正反扣,让谁也拧不下来。一个工科博士连锣丝都不会拧,无疑是中国教育的某种失败。手和其他机体一样,用得越多越灵活,孩子在家和家人多做些家务活,锻炼了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同时也增强责任感。在家什么都不让孩子干,看似爱孩子,实际是害孩子。美国的学校在不同的课程里设置了许多自己动手的项目作业,并且同学间竞赛评比,同时激发创造能力。
七.打好数学基础
美国在世界上虽然有最好的教育体系,最多的基础教育投入,但是美国的基础建设成果却并不理想,远远落后于亚洲,欧洲许多国家。可能除了孩子的悟性较差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的教育体系太宽松了。美国基础教育质量问题突出表现在数学教育上。美国有许多优秀的人才,但他们很少去做中小学教师,因此,如果有可能一定用中国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启蒙孩子的数学。上星期有一个食品健康的讲座,其中有许多卡路里的计算。主讲在黑板上写了一个1400大卡乘0.50的算式,中国人可能不用算就知道结果了,但你可能想不到她是怎样算的,不仅要乘,而且还要把0.5后边哪个0也乘一遍在黑板上列出来,在下边的观众也不会见怪,因为大家是同样的思维方式,甚至更差。还有请注意一下美国老师减法借位的例子,十分啰索,许许多多令人费解的蹩脚解题方法等等。等孩子习惯这种笨拙,不动脑筋的方法后,你就很难纠正他了。在中国,一道题有多种解法,在许多美国数学老师哪里,只有一种。你告诉孩子换种方法做更容易,孩子会说,你不按老师说的去做老师不给分,也不知是真是假。其实很多大考试是六十分钟,六十道题,只要结果不要过程,这时候就傻眼了。
孩子刚开始学数学的时候用中文思考还是用英文思考看来是一个与数学好不相干的事情,但其实这里的学问大了。3X5=15,如果用中文去想只要两秒,三五十五, 共4个音节,但是你如果用英文去思考,three times five equal to fifteen, 共13个音节,每两个音节用一秒,加上句子长了中间还要停顿,同样的问题英文思考就需要量8-10秒钟,数学的运算效率就要差4-5倍。乘法口诀是我们从上小学开始一直到老,无论是大学教授还是市井小贩,只要和数字打交道恐怕都离不开的工具。如果你留心一下中国人和美国人的计算能力的比较,你会发现有惊人的差别,大部分美国人离开计算器恐怕就不会算帐了,而中国随便叫一个不识几个字的小贩,常买菜的老太太,其口算能力都不比美国的数学老师差。另外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在国内上过几年小学的孩子,到美国以后,数学都是班上最好的。数学好了,为他后来的学习节省许多时间,当别人还在吭哧吭哧啃数学的时候,他已经把生物或物理什么的作业做完了,而且数学好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自然会有助于其他课业。数学好的孩子,会被称为聪明的孩子,这种心理上的优势,会变成孩子进步的动力和压力。从小打下良好数学基础,是孩子高中成功的必要条件。
八.水至清则无鱼,师至查则无徒
中国家长对孩子过分严厉的传统习惯,有时会扼杀孩子的乐趣和积极性。对孩子要求严些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但过严往往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孩子刚开始学钢琴时,觉得应该找一个严格的老师打好基本功,而美国老师的感觉是不管孩子弹得好不好,都一味的好,哄的孩子家长高兴了事。于是找了一个从台湾来的老师,老师过于认真,每次学琴都是这也不对哪也不是,手的一个动作姿势能够纠正无数次,学习进度很慢,孩子渐渐失去了兴趣和信心,弹两年也没有多少进步。所幸,老师的女儿从大学毕业,在附近大学读钢琴硕士,接管了老师的几个学生,可能受东西方教育的年轻人更懂得孩子的心理,孩子的钢琴水平几个月就有突飞猛进,学钢琴的乐趣和信心大增。调动起孩子的兴趣有时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