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弱学校改造初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2:48:27
标签:管理  2009-11-28 10:22
薄弱学校改造初探
【摘要】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择校热”这一现象成为干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问题,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是产生择校热的原因所在,改造和发展“薄弱学校” 将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重新配置,缩小校际之间的贫富差距,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保证基础教育稳定均衡发展。本文从学校实际出发探讨薄弱学校出现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提出观点办法。
【关键词】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改造和发展薄弱学校
薄弱学校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与大多数学校相比,办学条件和生源质量较差、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不高、教师素质和管理水平较低的学校,薄弱学校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不均衡发展所产生的重要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与发展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在要求、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实现教育公平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择校”问题与遏制教育腐败的重要途径。我校有是一所与共和国同龄学校,学校占地98亩,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几经坎坷,既有辉煌的历史,也有坎坷的经历,七八十时代办学曾经享誉皖北大地,06年随着行政区划调整我校由濉溪县划归到烈山区,我校近年来办学水平也有进步,虽然我校在03年就步入市示范学校的行列而同类兄弟学校纷纷步入省级示范的行列,随着差距越来越大,逐步成为薄弱学校的行列。现在面临发展困境,近年来招生任务无法完成,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教育教学质量下滑,社会认可度不高,近年来办学效益下降。
一、       薄弱学校产生的原因分析
薄弱学校产生的原因有三个方面㈠ 历史的原因 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对薄弱,师资水平相对较低,学生来源相对较差,加上信息不畅通,各级领导关注不够,就造成了学校间的差距,出现学校教育的不均衡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办学体制的不够完善,在八十年代中后期,由于办学体制为以乡镇为办学主体,各级教委主任为行政负责制,导致财政没有保障,管理水平低下 ,出现了拖欠教师工资现象,教师的劳动待遇没有保障,工资积极性底下,教育教学质量低下。从而形成了城乡教育不平衡的历史根基因,由于现实的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农家子弟通过学友则仕,加上原来教育是精英教育,应试选拔,教育不是普及教育 ,加上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均衡发展理念上存在严重的缺失,正是有这种观念上的落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对教育关心和支持的不到位,造成教育资源投入方面失去应有的公平和倾斜,从客观上造成了薄弱学校的产生。教育投入严重不平衡,目前农村学校除教师工资以外,就是生均义拨经费,在均衡教育观点提出前,只有教师工资,我校在县里时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属于县直属管理,经费拨付稍微有一点,与其他学校相比,拨付很少,但是严重不足,制约学校的发展。后来教育局制订了适当超前发展,用社会的钱办教育的事,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借助社会资金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在学校硬件设施上有了大量的投资,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如何还债务的问题,以教学质量来换社会的认可,以教学质量来吸引学生走市场化的道路,一些所谓优质的学校也存在资金短缺,甚至还欠着巨款,希望收取“择校”费来补充办学经费,这也是择校经久不衰的一个原因,收学费成为学校还债的唯一途径,在这一思路下,其实是两手都要硬的道理,一手是硬件的改善,另一手是教学质量的提高,而现实问题是一手硬,一手软,硬件设施有改善,但是教学质量没能跟得上,债务问题突出,各校普遍欠账,在2008年政府在化解义务教育债务中,有的学校全面化解产生的而有的学校完全中学化解的债务按照学生比例化解了部分,而我校历史形成的债务有400多万元,实际化解170万元,经济的压力很大,这就产生了在管理投入和还债的问题,教学投入跟不上与兄弟学校差距大,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一切工作在于人的因素,教师的工作热情的丧失,凝聚力下降,领导的权威也随着下降,政策制度执行力打折扣。教育教学的事情出现越位错位,不到位甚至空位。
(二)外部原因,在办学机制上的原因。农村学校办学特别是寄宿制高中办学,经济压力很大,基础设施投入很多,由于我校地处农村加上偏僻和交通不便,来的教师就需要住校,本来用于办学的资金有限,还要用于投资教师住宿问题,有的老师还拖家带口,学校规划中就有教学区和教师家属生活区,别的学校主要精力是在教育教学问题,而我们学校还要承担老师生活服务保障。办学如办社会,管好师生的吃喝拉撒睡,在基础设施上投入很大,盖教师住宿楼(相当于教师周转房)有自己的供水系统,供电系统,安全服务保障系统,在城市学校里教师生活服务保障有老师自己解决,给你发放住房公基金。什么事情没有了。这也是我校经济困难原因之一。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新农村的建设,城乡交通的便捷,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环境,随着我市东扩南移,房地产开发,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有了钱买了房子,就成为了城市居民,农村常住居民逐年减少,农村生源减少薄弱学校大部分分布在农村,城市居民的膨胀,促进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的发展,各个学校忙于扩建新校建立分部,受教育的学生数由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是在逐年减少,大量的人口对城市里拥,农村薄弱学校冰上加霜。而我校又处在偏远农村发展环境更加艰难。
生源差导致办学的恶性循环。我校虽然是淮北市示范学校的行列,但是生源问题严重困扰学校的发展。由于在没有区划调整之前,我校处在濉溪县、淮北市和宿县的交界地带,交通不便,地处偏僻。学校办学招生困难,在07年之前学生生源充足,随着各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各校招生数字一增再增,同时我市的民办学校也增加,生源不足,加上我市人口结构的变化,就读学生减少,加上我校高考升学率的降低,各校优质生源的争夺,我校生源的数量和质量都没法保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源的好差影响着办学的效果,生源较差直接造成了两方面影响:其一,学校长期以来缺少良好的文化教育氛围 , 影响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常年带差生,主要精力集中在低层次的日常管理方面,相应在教学上投入的精力减少,教学水平的提高受到制约;其二,因招收差生较多,对学校口碑产生负面影响,反过来又直接影响到家长的选择,导致招收好学生更加困难。教师的劳动量大,管理的难度可想而知,区内初中义务教育也薄弱,有限优质的学生生源又被省示范学校选拔、定向了。
经济、文化的影响 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是造成薄弱学校产生的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教育发展的失衡。农村薄弱学校成因 学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教育经费不足一直是困扰着农村教育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中国自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以来,又实行了税费改革,农民的负担有所减轻.但是尽管教育投入以县为主,.有限的教育经费已向城镇优质学校倾斜,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教育一般也比较落后),就连教学用的配置无法落实.。从我区来看,城区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师资素质较高,各种教育设施比较完备;而一些农村中小学,不仅师资素质较低,教育设施也十分简陋。同时由于适龄儿童的监护人素质较低,经济生活相对低,对文化知识的认识不足,适龄学儿童就学率相对较低,对孩子的要求也相对比较低,这也从某些方面促使了薄弱学校的产生。
学校所处外部环境的影响 薄弱学校长期以来缺少良好的文化教育氛围 , 影响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的家庭大部分是农村家庭,缺少良好的文化氛围,主要表现为:家长的职业层次和文化层次比较低,相当一部分农村学生家长和外来务工人员对子女的教育和学习不够重视,平时忙于劳作,普遍很少关心过问子女在校的教育学习状况,加之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自身素质不高,即使想关心也是 “心有余而力不足” 新的读书无用论泛滥,特别是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就业问题,大量学生流失,我校每年流失学生一百多人,初中部也存在,大部分是高中部的学生。家庭教育的方法大多失于偏颇,学生缺乏持久的积极学习动力;有的学生其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家校联系困难,学校留守儿童日益增多,往往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严重制约了学校、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了种种不应有的思想障碍和工作阻力,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直接促使薄弱学校的产生。
(三)内部原因 1 薄弱学校产生的主要内部原因就在于这些学校领导在教育观念、管理理念上的差距,缺少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办学的思路决定了学校的发展.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决定了教师的干劲,在决策上的失误影响到全局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每位成员都有责任,人心齐泰山移,学校的发展人人有责,校长在教育观念、管理理念上的落后, 学校的决策方式以及过程实行民主化的程度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学校管理运行体制,学校管理的民主关键在于学校内部的各个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良好的沟通才有真正的民主,大事小事一把抓,开会一言堂,决策不民主,分工不明确,领导人浮于事,相互推诿,工作上不能起到带头作用,班子成员之间不团结,有些学校领导所负责的工作与本人能力、水平、专业等不符,导致在具体工作指导上,虽有领导,但又无法开展或开展不好,整体操作系统混乱,大部分教师对领导班子有这样或那样的意见,甚至抵触,导致学校的决策难以贯彻与落实,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学校管理体制不够科学规范,年级组长日益做大,功能科室的作用在逐步缩小。领导干部分工配置出现人浮于事,相互推诿,责任不强,无事干,大部分工作由年级组包揽,老师的课时统计课时津贴的造册发放,年级组来统计课时教导处造册,会计财务发放,在年级组统计时课时出现虚报,不干活也给钱,违背了按劳分配原则,在津贴发放上,存在漏洞,没有良好的评价体制和激励体制,我校高考奖金由于经济困难,多年没有兑现,教师工作积极性受挫,干劲丧失。
2、教师在敬业精神、教学方法、教学水平上的差距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一所好学校必须要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而对于我学校来讲,师资队伍也是相对薄弱的,我校从2003年随着教育教学规模的扩大,在校学生也不断增加,教师的严重不足,存在大量的校聘人员,我校在编教师105人,而校聘人员有43人,在学校发展中他们做出了很大贡献,也带来问题,工资待遇由学校负担,在平时他们是骑马找马,有好的机会,参加入编考试,通过选拔入编教师的教师,素质质量能力较好,走出了古饶中学,剩下的则当天和尚撞天钟,这既有教师数量的不足,又有教师质量的缺失,学校的教师的敬业精神和业务能力直接影响着着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 从教师敬业精神层面上讲,学校的教师整体表现为一是缺乏认真负责的精神、高度的责任感;二是缺乏孜孜不倦的勤业精神,对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不够;三是缺乏严格要求的敬业精神,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在具体工作上,有的不按新课标要求认真备课,甚至没有教案,保证不了上课质量;有的只停留或满足于一般陈旧知识内容的传授,无心探索和运用新的教科研成果,无心致力于教育教学攻关;有的只是单纯教书,不注重育人,忽视了教师教书育人的天职;有的忽视自我形象的塑造,不重视为人师表,破坏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应有的良好形象。有的教师经常出现旷工现象,而无人问津,干孬干好一个样,这样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虽然这些现象在广大教师中只是个别现象,但也反映出广大教师在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从教师的业务素质上来看,我校的教师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学校的一些教师继续教育和教学业务的自觉性、主动性较差,存在甘居下游、不思进取的思想,知识老化、观念保守、素质薄弱,以照本宣科的陈旧教学方法来维持现状,致使“不顾学生实际、不讲教学方法、随意传授、强行注入”的课堂教学模式依然存在。教学投入跟不上,教学手段陈旧,电化教学水平底,课堂教学效率底下,课堂的教学信息含量少,平时只满足高耗低效,课堂上教学活动双向交流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底下。导致课堂教学效益低下,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差,形成教育教学的恶性循环。
3.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缺乏实施保障体制 学校管理内涵不充实。学校制度不健全,有了制度不落实。有的制度也只是墙壁的装饰,在平时的工作中,随意性很大,不能严格按照制度办事。有些薄弱学校虽然注重建立规章制度,但是他们所制订的制度本身缺乏正确的导向性、发展性、科学性、针对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有的过分量化,使学校管理趋向企业管理化,不符合学校工作特点和教师劳动特点。其结果使教师很难体验到在学校工作的方向感、信任感、温暖感、舒适感和实惠感,缺少人文关怀,大大削弱教师的凝聚力,难以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部分薄弱学校制度管理没有形成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系统,制度形同虚设,很难发挥应有管理作用。在教育管理方面,薄弱学校大多只有校内一些日常教育管理工作,而缺乏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步骤的学生教育管理体系,更缺乏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立体型教育体系。学校的德育机构不健全,学生日常行为养成,学校体育、卫生、安全、法制教育等工作力度不够。在教学管理方面,向管理要质量的意识比较薄弱,向科研要质量的意识更是薄弱。
二、薄弱学校改造措施和办法
1、政府和主管部门应积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实行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实现教育快速均衡发展的基本途径,要按照“坚持标准、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方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对照《国家农村普通中小学学校建设标准》,落实国家和地方教育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市教委、区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关心和支持,争取资金投入,化解学校债务,建立经费保障体制,减轻学校办学经济负担。积极开展校园标准化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我校基础设施亟待改善,急需建男生公寓楼,改善学生住宿条件。我校男生住在只在9栋108间平房里,有些房子是危房,脏乱差,安全没有保障,管理不便,不能实行封闭管理,学生晚上外出上网,彻夜不归,严重影响学生学习,上级有关领导要本着对教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切实把教育放在战略发展位置,确保投资的三增长,特别是在投入上薄弱学校应该高看一眼,薄弱学校的改造与发展应遵循“不均等地对待不均等者”的不均衡发展策略,用不均衡的政策对待不均衡的发展。给学校充分的办学的自主权,学校法人主体,按照党的教育法规,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办学,上级主管部门,应该依法规范办学行为,学校是业务主体单位,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实施对学生系列影响,达到培养学生的目标。上级的主管部门应该更多的服务,管理和服务并重,给学校一定的自主发展的空间。
2、从人的因素着手,加强师德教育,着手班子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当前我校发展关键时刻,全体师生只有苦子当头,干字当先,遵循教育规律,扎实工作,才能逐步扭转被动局面。师资水平决定教育水平,教育的差距说到底是教师的差距。薄弱学校要做好校园规划论证,特别是教师发展的规划,形成发展思路,寻找出路。根据规划论证的结果,提出发展愿景,作为全体教师员工的共同追求目标。上级主管部门切实从学校实际出发,在调研的基础上,从领导班子成员入手,组建良好的有战斗力的班子队伍,特别是学校的一把手,不仅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还要有先进的办学思想和高超的协调能力,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对校长坚持任职资格培训和定期培训制度,以及实行校长聘任制,建立校干培训、锻炼学习基地,试行校干定期交流、上挂下派、挂职学习制度,不断增强校长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道德和反思意识,促进校长的专业化成长。在学校管理中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从党员干部着眼,定期召开党员会议,加强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作风过硬、素质优良、清正廉洁、勤于探索、精于管理的学校干部队伍,借助科学发展观,解决学校发展思路,对党员干部进行再教育,解决干群对立倾向,化解矛盾,在教育管理要求学生做到的行为也要求教师做到,同时也是对全体领导成员的行为要求,在管理体系中充分发挥工会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保障教师的主人翁的地位,让群众民主参与管理、监督,充分发挥教师自己的才干,关心教师的需求,理顺民心,形成人气,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因素,促进学校的凝聚力,一心一意求发展,凝心聚力干工作。在办学中领导成员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建立起客观公正评价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教师中深入开展学习贯彻落实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倡导“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尚精神,全面提高教师师德素养,树立为人师表、乐于奉献的现代教师形象。建立并完善师德建设考核机制,积极探索和实践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等参与师德评价、考核和监督的方式方法。
3、学校的主体是学生,一切工作从学生的成长出发,学校管理围绕着“学生成才,对学生负责”这一中心宗旨,加强学生的管理与服务,开展学生学法指导,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体,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建立在校学生发展规划,提出每一个学段学生达到的目标。深入学生之中,做好学生思想德育工作,调动学生持久的发展学习动力,加强学生学习的管理。加强对学生的看护,以阻止学生与闲散人员不良接触,并且在学生遵守纪律、礼貌待人等日常习惯的养成等方面下大气力,通过建立学团组织,开展学生活动,逐步建立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体制。优质生源均衡分布,得英才而育之,在生源分派上做到均衡分配,个别优质学生在学生群体中起到示范作用,我校在保优转差方面做的很好,也取得了好的成绩,曾经在全县取得理科第一名,文科第三名的好成绩。完善贫困学生资助制度,薄弱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和流动子女的教育,动员社会力量,大力实施关爱行动,做好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强化对学生流动和辍学的监控,全面实行电子学籍管理,努力降低辍学率。
4、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切实加强新课程改革和教学过程管理。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加强对新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和指导,强化新课程的校本培训和教学研究,积极探索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建立并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内外辅导、考试考查、总结评价等教学环节的定期检查,实行精细化管理,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5、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教研就是生产力。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开展师徒结对,青蓝工程,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标,强化学校教科研管理,充分发挥协调管理和业务指导职能,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集体备课,统一进度,统一教案,统一练习,重视科研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培养,推进学校学科教研组建设。加强校本教研,继续抓好集体备课,推行“以学科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个案话题为引导,体验互动教学”的校本教研模式。积极开展课题申报,建立课题奖励制度,以科研兴校,形成风气,重视高中与初中的衔接研究,不断丰富区内教研、教学开放日(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加强对教育科研课题的管理,突出新课程改革相关课题研究。加强教学质量监测,重视毕业班工作,探索科学有效的监测机制和评价方法。进一步建立教育科研激励机制,增强教育可持续发展后劲。
6、积极推进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改进,改进电化教学设备,推进网络教学,加强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做好应用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农村薄弱学校,促进教学优质资源的共享,实施远程课堂的教学,均衡分布游资教学资源,网络技术的普及为均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加强农远设备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应用水平,努力实现“班班通、堂堂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了教学资源共享,为薄弱学校发展创造了条件。
7、完善支教制度,开展送教下乡,把先进学校的办学理念,发扬光大,通过送教下乡,把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带到薄弱学校,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提高薄弱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8、积极稳妥地推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按照“精干、高效”的要求,科学设置学校机构和岗位;依照“资格准入、竞争上岗、全员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积极推行教师聘任制。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优绩优酬的分配原则,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工作定期考核制度和考勤制度,尝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考试办法,并将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专业素质考试、考勤和工作成绩作为评选优秀教师、评定专业技术职务和确定绩效工资的主要依据。
9、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教学行为。做好做实常规基础工作,加大过程管理,完善学校的各项制度建设,特别是制度的执行,维护好制度的严肃性,建立健全全面监控看护管理体制,把校园文化由制度层次提升到校园人员的行动。切实贯彻落实。作息时间、教材征订、课程计划、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安全工作、经费管理与使用、质量检测、教育教学工作考核与评估、教师校干的管理与培训、教育教学行为,力求各校办学行为、教育教学管理行为和教师执教行为更加科学规范,进而促进我校各项工作顺畅、健康、快速发展。
10、家校互动机制,争取家长和社会支持配合,齐抓共管,促进学生的发展。
以上是我校如何走出困境的一点肤浅的想法。薄弱学校走出困境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也应该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事业追求。我期待着我们学校能通过努力成为优质学校,也期待着所有的学校能教育设施一样好,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师素质一样高,让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生活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