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火炬就是火炬,圣火“圣”在哪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6:11:54
奥运火炬海外传递终于在离咱最近的邻国风光了一回。4月28日,平壤数十万名群众身着节日盛装,涌向街头观看和欢迎奥运火炬。在此前一天,为了迎接奥运火炬传递,平壤主要街道还作了整修,重新铺设了路面,沿线绿化也作了重新装饰。在中国大使馆门前,几百名平壤市民甚至用水和抹布一点一点地洗刷马路牙子。火炬传递过程也非常壮观顺利,令咱国人担心的骚乱事件好象没有发生。
平壤是奥运火炬境外传递的第18站,再过越南一站,传递即可回到祖国进行。这场被命名为“和谐之旅”的传递活动至出发以来历经坎坷,实在并不和谐,沿途遭遇令我国、令国际奥委会都始料不及。把奥运政治化并借机从中捣乱,这是目前藏独分子和反华势力所表现出来的主要行为。现在,当传递活动即将由海外转入国内,当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谴责那些恶劣干扰行径的时候,我们是否注意到,在国内,在对待奥运问题上,我们自己有没有把奥运抬高到不适当地位的倾向呢?
答案自然是不言自明。我国是一个政治情结十分浓厚的国家,政治思维可以说早已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熟知的我国世纪之交在全国开展的一次大型教育活动,内容第一项就是“讲政治”。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之下,任何工作都需要、都必须讲政治,搞体育同样如此。比如,奥运火炬传递本是奥运会正式开幕之前带有热身和制造气氛性质的娱乐活动,火炬在不同国家间传递,营造的是奥运大家庭的祥和欢乐,传递的是友谊及奥运会即将开幕的信息。我国取得奥运会主办权以前,新闻报道中对那个举在手上燃烧并四处传递的东西都是以“火炬”称之,可这次轮到自己,它却一下子变成了“圣火”,而且还要借圣火传递,“把五大洲人民的心连接在一起,共同奏响北京奥运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嘹亮乐章”,称谓上陡然严肃神圣了许多,内容上也赋予出更多体育以外东西。不信,可以从《人民日报》最近刊发的一篇赞美诗中得到验证,诗是这样写的:“天赐圣火,/地赋瑞光。/春雷里,/祥云亮四方!/从雅典,/到北京,/一盼百年长!/越千山,/跨万水,/心潮浩茫。/总念着、人间和谐,/旷世梦想,/尽系九回肠……”
“圣”是一个带有宗教敬仰意味的字眼,通常用于对所崇拜事物的尊称,如圣地、圣灵、圣水、圣药、圣经等等;封建社会在称呼最高统治者极其言行时,也往往用“圣”代之,如圣上、圣旨、圣明等等。共产党极其政府一向崇尚无神论,是很少用“圣”这类比喻的。可是,奥运会前,把从古奥林匹亚遗址用凹面镜吸收太阳光采集而来的火种比喻为“圣火”,把火炬传递一再冠之为“圣火传递”,就与我们的习惯表达大有出入了。其实,代表国际奥运会主席罗格来北京参加火炬传递启动仪式的国际奥委会委员、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维尔布鲁根先生,启动仪式上的讲话就一直很具理性,语言中一直是用“火炬”而不是用“圣火”来表述,维尔布鲁根说:“奥运火炬将跨越五洲,抵达地球上21个城市,传遍中国境内113个城市和省区,无论它经过哪里,无论是哪个民族、文化或信仰的人们,都会感受奥运火炬承载的和平信息,领悟进取、友谊和尊重的奥林匹克信念。火炬传递到哪里,哪里的人们就会感受到奥林匹克运动的魅力和伟大。奥林匹克火炬的传递将点燃千千万万人,特别是年轻人的激情,激励着他们投身体育,奋力拼搏,超越前人。”
同样,把火炬拿到珠穆朗玛山上传递,也是一个“别有用意”的馊主意。在那样一个人迹罕至、对生命要求极其苛刻的地方,传递所要达到的目的显然不在活动本身。为了保证完成人类首次这种传递活动,国家除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提前攻关,专门研制适应在低温低压缺氧及大风环境下使用的器材不说,还得组织通讯、电视、消防、气象等多个部门的庞大队伍提前进入现场实验演练。整个传递活动下来,尽管耗时耗资巨大,也只能通过短暂的电视画面欣赏片刻,能到现场助兴呐喊的,更是寥寥无人。可以肯定地说,在那里,传递活动受藏独分子和反华势力干扰的可能性为零。不过,由于政治显示意味太浓、政治象征意义太强,你敢保证他们在其它地方就不会发表反对的声音?
所以,体育就是体育,奥运会包括火炬传递在内,它向人们展示的应该是竞技与力量、和平与友谊、团结与快乐。奥运标榜的不是伟大,不是富有,不是奉献,不是牺牲,而是奥林匹克精神之下的激情、拚搏、超越、理解、宽容。如果我们在要求别人不能把奥运政治化的时候,自己却在有意无意中抬高与渲染奥运以外的东西,那么你的对外说服力就会大打折扣。
五柳村2008年5月4日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