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改名趣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3:44:24
徐特立原名懋恂,年轻时,为表示自己志向不凡,为民谋福的赤子之心,特改名“特立”。取“特立独行,高洁自守,不随流俗,不入污泥”之意。
邹韬奋原名周恩润,“韬奋”是他的笔名。按他自己的解释,“韬”是“韬光养晦”,“奋”是“奋斗不息”,以此自勉。
陶行知曾两次更名,他原来叫陶文俊,青年时期因崇拜理学家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改名“陶知行”;实践使他认识到应该是“行而后知”,于是第二次改名“陶行知”。
徐悲鸿原名徐寿康。他幼时由于家境贫寒,衣着俭朴,也没有进过正规学校,常遭到别人的冷落。后来为了在社会上谋生立足,他想进“洋学堂”读书,但父亲拿不出钱来,于是他便问别人借,可谁也看不起他,这使他深感前途渺茫,世态炎凉,不禁悲从中来,有如鸿雁哀鸣,遂改名为“悲鸿”。以后他一直以此自诩,发愤学习绘画,终于成为一代艺术大师。
艾青原名蒋海澄。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他同许多留法中国青年,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去,在填写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名字,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介石”,马上嚷嚷开了。艾青一气之下,就在“蒋”的草字下面打了个“×”,又取“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在住宿登记上填上“艾青”。此后,这名字便沿用下来。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号为尚武。他笔名、化名很多很多,有“郭鼎堂”、“麦克昂”、“羊易之”、“杨伯勉”、“白圭”等,而用得最多的是“郭沫若”这个笔名。因为他家乡四川乐山的两条水,一条是沫水(即大渡河),另一条是若水,他少年时饮二水长大,所以他后来发表新诗时,就用了“沫若”这一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