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新中国外交:社会主义国家建交无需谈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7:51:57
外交解密
中国实在是个令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的国家,建国之初,国际社会看到这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加入了社会主义阵营,成为苏联东线最安全、最坚定的盟友,十几年后两个地理上靠得最近、国土面积庞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又因两党不和而导致国家关系破裂,甚至兵戎相见。
中国与近邻日本,曾经有过不共戴天之仇,而理性的中国人和理性的日本人,都知道中日之间不仅有历史问题,而且还要面向未来。
历史写下档案,档案又复原出历史,档案在它凝固的岁月里,无声地承载着纷繁的往昔。
光辉岁月、阴霾季节都沉寂在档案的字里行间。只有使用才能复原出鲜活的历史。
-
在中国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她的外交既有一脉相承的基本政治原则,又有不同时期非意识形态的影响。中国外交档案的解密,从历史文件与亲历者的角度,讲述中国外交60年所走过的风雨历程。
中苏关系篇中苏解密档案下的历史
开放档案是一项国际惯例。中国开放历史档案的标志,是1987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但在该法公布的十几年中,人们得以光顾的只是地方档案馆,而国家一级档案,特别是国外关注的外交档案,一直无法看到。直到17年后,中国外交部档案馆于2004年2月正式对外开放,并解密了第一批1949至1955年万余件档案;2006年5月10日,外交部档案馆又将1956至1960年解密档案对外开放;2008年11月12日,外交部向国内外开放了第三批1961~1965年的解密档案,共计41097份,比前两次开放数量的总和还多。据说,近期还将开放文革期间的历史档案。
老一代政治家故去,他们在外交和内政方面的所思所想,凝固在了档案里。
第一次建交高潮
凡是承认新中国政府,并与国民党政府断交的国家,都可与之建交。在苏联的影响下,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迅速地与中国建交,而无需谈判
刘少奇1949年8月访苏结束前,斯大林向他建议,以中国的现状,无政府时间如果过长,可能会引起社会动荡。中共中央采纳了这条建议,放弃了1950年1月1日建国的计划, 把新中国开国大典定在了1949年10月1日。
按照国际惯例,开国大典后,新成立国家的外交部,就要向国际社会发出公告和公函。1949年10月1日下午,东交民巷办公的中央外事组(外交部当时还没有成立)的同志们,大都跑到不远处的天安门广场,参加了开国大典。下午5点,开国大典一结束,他们又迅速赶回东交民巷。接下来的任务,是把毛泽东主席的建国公告和外交部长周恩来的公函发给各国政府或原驻华机构人员。这两个文件向世界发出了这样的信号,宣布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以及新政府与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的愿望和准则。
傍晚,周恩来的汽车来到中央外事组副主任王炳南在东交民巷的办公地,询问了公告与公函的准备情况后,带着王炳南赶回他在北京饭店的办公地,这天晚上他签署的公函在54年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解密开放的第一批档案。
这天晚上9点多钟,王炳南带着由周恩来签署的公函回到了外事组办公地,向仍驻在新中国的33个大使馆及领事馆递达公告和公函。
与蒋介石政府尚有外交关系并驻在北京的苏联、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等7个国家的旧领事馆,在一个小时后就收到了由中央外事组工作人员骑着自行车送达的新中国主席公告和外交部长公函。
奥地利、缅甸、埃及、印度等前驻华使馆在南京,希腊、巴西、瑞典等14个旧领馆在上海,这些旧政府的使领馆也在几日内收到了建国公告和外交部长公函。
建国公告里,有关对外关系中,有明确的表态“向各国政府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在中国外交部档案馆开放的档案中,周恩来签署的新中国第一份外交公函是这样的。
迳启者,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主席已在本日发表了公告。我现将这个公告随函送达阁下,希为转交贵国政府。我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世界各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是需要的。
此致
先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长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于北京
10月2日一早,苏联副外长葛罗米柯在苏联外交部大楼召见国民党广州政府驻莫斯科“大使馆”的代办,并代表苏联政府递给他的一份照会,该照会声明:
由于在中国发生的事件已造成中国的军事、政治与社会生活的深邃变化的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业已成立,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已经组成,位于广州的阎锡山先生的政府已停止在中国行使权力,并已变成广州省政府而失去了代表中国与外国保持外交关系的可能性。这一情况造成了中国与外国间外交关系的断绝。莫斯科政府考虑到所有这些情况,认为与广州的外交关系已经断绝,并已决定自广州召回其外交代表。
又是一个晚间的9时许,距10月1日中央外事组给各旧使领馆递送公告公函才一天,苏联副外长葛罗米柯的电报已放在共和国总理兼外长周恩来的面前。
-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长周恩来先生: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业已收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本年十月一日之公告,其中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苏联政府在研究了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建议之后,由于力求与中国人民建立真正友好关系的始终不渝的意愿,并确信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民意志的代表者,故特通知阁下:苏联政府决定建立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
受苏联政府之委托苏联外交部副部长
安德烈·葛罗米柯
一九四九年十月二日二十一点四十五分
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苏联在第一时间宣布与国民党政权断绝外交关系,承认了新中国,新生的人民政府自然非常高兴。10月3日,周恩来亲自起草了给苏联政府的复电:
莫斯科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外交部副部长安德烈·葛罗米柯先生:
我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很荣幸地收到阁下本年十月二日来电关于苏联政府决定建立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外交关系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深信苏联政府具有对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今天又成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友邦,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此感到无限的欢欣。我现在通知阁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热忱欢迎立即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之间的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长
周恩来
一九四九年十月三日于北京
苏联排第一
事实上,早在1949年1月底至2月初米高扬访问西柏坡期间、1949年6月至8月间刘少奇访问苏联时,苏联都曾表达过这一个意思:愿意第一个与中国建交。加之,在中国建国前,有传闻英国会很快承认新中国政府,所以,苏联采取了最快的速度建交并派罗申火速起程到任中国。
无疑,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受到社会主义国家的热忱欢迎,同时,在苏联的影响力下,准确地说,在葛罗米柯副外长来电之后,社会主义阵营内许多国家在10月初即断绝了与国民党政府的关系,呈现出一个承认新中国的高潮。
但是,也正是由于这些兄弟国家都处于一个共同的社会主义阵营,所以,在与中国建交的问题上,也显出了一些论资排座的现象。其中有些国家与中国建交的时间,还颇有些戏剧性。
以捷克为例,捷克在收到毛泽东建国公告和周恩来外交公函后,曾问过苏联自己什么时候与中国建交。斯大林令苏联外交部答复:建交当然可以,但要等到我们与中国建交公报见报之后。
显然,阵营领袖的气势高人一等。
与苏联“领袖气质”相符的另一宗与中国建交的请示,斯大林是这样答复的:苏联10月2日与中国建交,10月3日,朝鲜向苏联通报要与中国建交时,斯大林的回复变成了“当然可以,越快越好”--在苏联与中国建交之后,一些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能够迅速地与中国建交,很好地显出苏联在这些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和号召力。
社会主义国家建交无需谈判
在苏联与中国建交之后,承认新中国的国家越来越多,于是,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凡是承认新中国,并与国民党政府断绝了关系的社会主义国家,无需谈判即可建交。
10月3日保加利亚外长波普托莫夫给中国政府发出了电函: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全中国人民之意志,保加利亚已决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换外交代表”,次日,周恩来外长回电“热忱欢迎立即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并互派外交代表。”
同一天,中国政府还收到了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发来的电报,对新中国的成立表示欢迎,并已决定与中国建交。10月5日,中罗两国正式确立了外交关系。
10月4日,中国收到了来自匈牙利外长卡莱·古拉和朝鲜外相朴宪永的电报。周恩来亲笔复电,两日后,中匈、中朝建交。
捷克斯洛伐克副总理代外长威廉·西罗基10月5日致电中国政府“兴奋地欢迎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的内容”并决定建立外交关系,次日,中捷建交。
是日,向中国政府发来电报表示愿意建交的,还有波兰副外长斯达尼斯拉夫·莱西斯基。中波建交是10月7日。
-
10月6日,中国政府收到蒙古人民共和国总理兼外长乔巴山的电报,表示了与中国建交的愿望,称“真诚不渝地愿与中国人民建立密切的友好关系”;并在随后与“已丧失一切权威,已不再能够代表中国人民”的国民党政府断交。10天后,中蒙两国建交。
1949年10月7日,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建国日,当天,周恩来致电该国临时外交部长,表示了祝贺及建交的愿望。民主德国“深深引为荣幸”,并“感到最大的欣慰”。10月27日中国与民主德国建交。
11月21日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主席兼外长恩维尔·霍查给中国政府致电,对成立新中国这样“历史性胜利热烈的致敬”。
于是,从建国之日,到这一年年底,国际社会共有25个国家承认了新中国,其中17个国家与这个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他们大多是社会主义国家。
外交部的内部学习资料
随着与中国建交国家的增加,为了让从事外交工作的同志们迅速熟悉各友好国家的情况,这支主要由前中央外事组成员组成、由将军担任外交官、以大学生和地下工作者为主的外交队伍,开始了在摸索中学习和工作的过程。
为了加强业务学习,外交部专门编撰了学习材料,在今天能看到的解密的档案中,编号为117-00139-02的档案,是1950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交际处编印的、含封面共37页的小册子,名为《与我建交国家简况》,分为亚洲和欧洲18个国家。
亚洲国家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蒙古人民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缅甸联邦、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印度共和国。
欧洲国家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芬兰共和国、瑞典王国、丹麦王国、瑞士联邦。
在亚洲国家朝鲜中,首都后面写着汉城,汉城二字旁边加了一个括注(seoul),现在译为“首尔”。国土面积是220,840方公里,人口为2630万人,这一国土面积,是朝鲜与韩国国土面积的总和,人口是当时南北朝鲜人口的总和。这是因为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成立时,其宪法规定的首都在汉城,领土为整个朝鲜半岛。在中国外交部1950年代的内部学习文件中有这样的数字,可见中朝友谊之牢固,也见中国对于朝鲜早日统一祖国的祝愿。
在地处欧洲的社会主义国家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条目中,国土面积为395,613方公里,括注中写明“东德121,800;西德272,913;柏林900”,人口数6580万人,是1946年二战结束时的统计数字,在后面的括注中,“东德1730万人;西德4530万人;柏林320万人。”
从括注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东欧和亚洲社会主义事业如日中天的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认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就是东西德与柏林的总和,柏林墙的另一侧,那个独立的国家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国土与公民,也被看作是东德的一部分。
今天看来,这些观念完全是出自社会主义阵营的“革命感情”。
编号为117-00152-04的解密档案,是函复中央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的一份文件,在这份文件上,外交部交际处二科向中央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提供了“与我国建交国家的各国元首及兄弟党领袖生辰材料”。这份文件中,除了能找到与中国建交国家的元首职务、姓名、生辰日期,还能找到与中国尚无外交关系的一些西方国家如:美国、意大利、法国以及西班牙,这些西方国家被交际处收录的是他们的在野党共产党主席或总书记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