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足迹档案作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17:27:40

工作足迹档案是人们在工作中或从事与工作有关的各项社会活动中产生的,它的种类多,形式全、内容广,是人们工作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至关重要。对此人们也许没有意识到,只有当遇到问题对有些档案有所求而求不到时,才会对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有深刻地了解。所以人们一定要对工作足迹档案给予足够的重视,避免因档案的缺失引起的憾事发生。

工作足迹档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工作经历的历史记录

工作足迹档案是人们工作中的最原始记录,它最基本的功能是记录人们的工作经历和工作内容。人们从步入职场开始,每一段工作经历在工作足迹档案中都能得到体现。干部(职工)履历表,记录了人的一生主要经历;工作日记、手稿,记载了日常的工作情况;任职证书,反映了人们的成长经历;工作照片,定格了人们忙碌的身影;奖杯奖状,展现了人们曾经拥有的辉煌……每一件档案,都代表了一段工作经历,是工作情况的最真实反映。在工作或生活中,有时我们需要了解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但因时过迁,物是人非,有些情况说不清楚,这就需要档案来帮忙,如果把有关材料自己留存一份,就会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沈阳市和平区居民伍逢亨从1952年开始记日记。当时他还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看到许多战友记日记,在日记中不断总结经验,思想上也更加成熟,他也动了心,从此开始写日记,并把这种习惯延续下来,到现在已记了86本日记,约19000多篇。日记含概了他各个时期的生活、工作、学习、思想情况,是伍逢亨个人历史的主要资料: 1952年至1958年期间的日记反映了他在朝鲜战场上参加战斗、停战、回国的情况;1959年至1980年间的日记反映了在沈阳军区某部工作的情况;1980年至现在的日记反映了他退休后的有关情况。他还根据日记记录的内容,把自己的经历与感受写了出来,创作了《追赶人生》《超越人生》《总结人生》三步曲。他的日记和《人生三步曲》真实地记录了50多年的工作与生活状况,反映了他的主要人生经历,是他生命中的无价之宝。

2、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书证

工作足迹档案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有一些材料与人们的关系十分密切,如任职通知、聘用合同、工龄认定、获得荣誉、取得的成就等。这些材料与人的工资、级别、待遇有直接的关系,涉及职工的切身利益,在正常情况下大多保存在职工的人事档案里,但有时也会有例外。如企业转制、破产,许多职工人事档案不慎丢失;或由于相关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一些重要档案没有及时归档,存放在个人手中,遇到人员变动,这些材料也有可能散失。缺少这些材料,办理某些手续时就会遇到很大困难,一旦查找不到这些材料,还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沈阳市沈河区张女士对此也有亲身体会。1965年张女士下乡到农村,后来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回城当了工人,现已到了退休年龄。国家规定下乡时间可以连续计算工龄,但是她的职工档案中没有这方面的记载。为了查找下乡依据,她到处查找有关知青的登记材料都没找到。后来她忽然想到当年曾有某报的记者采访过他们,这张报纸被她放到了镜框里做了衬纸,所以还一直留着。她找出了这张报纸,在登载的 “又有一批中学生到农村安家落户”一文中找到了名单,有了它,张女士顺利地确认了工龄,办理了退休手续。张女士感慨万分,真是多亏了这张报纸啊。我们看到这份下乡名单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如果没有这份名单,张女士即使办理了退休手续,由于下乡期间不能连续计算工龄,张女士退休金也会有很大差距,小小一份报纸改变了事情的结局。

在工作中获得的荣誉材料有时也会发挥很大的作用,如国家对荣获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及其它荣誉称号人员都有奖励政策,不同级别奖励可以享受不同的待遇,以体现国家对有突出贡献人员的关怀。沈阳市第十九中学教师秦宝贤就是一个受益者。她从教三十多年,曾经多次获得优秀教师、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由于时间长了,有些材料都不知放到哪去了。在沈阳市开展的 “档案进家庭”活动中,秦宝贤成为家庭建档示范户中的一个。她在整理自家的档案资料时,在多年不曾翻动的柜中,发现了一张1971年“五好教工”奖状,这个奖状她早已遗忘在了脑后,真是意外的发现。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报纸上看到一条市政府有关照顾优秀教师的政策,仔细一看自己符合所有的条件,秦老师就凭着这张压在箱底多年的奖状,顺利地办理了手续,补领了三千多元的奖金,并且每月还可以领到60元的补助,这真是意外的收获。她真心感谢国家对教师的关怀和照顾,也忘不了这是家庭档案给她带来的收益。

有一个古老的苏格兰民谣:“掉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只马掌,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损了一位将军;损了一位将军,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国家。”它说的是一件真实的事,但谁又能想像得到一枚铁钉和一个国家有什么联系呢?事情是偶然的,但偶然中又带着必然。人们无法预料到所有事情的发展方向,但有些事情却是可以防范的。就像张女士的报纸和秦老师的奖状,虽然收集它们时是无意识的本能,甚至自己都忘记了,但在关键时刻它们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从这件事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为了避免以后可能发生的问题,我们应当认真积累我们的家庭档案。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做起,自觉树立归档意识,把在工作中形成的与自己有关的材料收集整理起来,建立规范的工作足迹档案,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更好地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合法权益。

3、家庭教育的生动教材

工作足迹档案,顾名思义,它是人们在工作活动中产生的,反映了人们的工作轨迹。从一件件工作足迹档案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为工作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完成任务后的兴奋和喜悦;取得成绩时的骄傲和自豪。这些材料记录了人们的工作历程,是人们辛勤劳动的结晶,透过工作足迹档案人们可以看到创业的艰辛、成功的不易,就会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工作足迹档案对家庭成员的教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我们应该把它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素材,不但用来激励自己继续前进,也用来教育子女奋发向上。重要的工作足迹档案甚至对整个社会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工作足迹档案是家庭成员自我教育的生动教材。人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形成的每一件工作足迹档案,浸透着家庭成员的心血和汗水,它们不但会给人带来美好的回忆,更是激励人们前进的动力,让人们感受到只要耕耘就有收获,让人们坚定信心,继续努力,向新的目标迈进。同时我们也会看到,有一些人在成功后迷失了方向,走入歧途,把过去的成就当成了资本,为个人索取私利,甚至腐败堕落,当受到制裁的时候才后悔,去算经济帐、前途帐,悔之晚矣,这是他们放松自我教育的结果。如果他们能经常翻开自己的工作足迹档案,感受年轻时那种蓬勃的朝气,冲天的干劲,重温成功的喜悦,他们也许会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他们所走的路也许就会不同了。

工作足迹档案是教育子女的生动教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着孩子。父母在工作中的积极态度、取得的成就对孩子也是一种激励,一种教育。如沈阳市排水管理处的赵子信有时会拿出自己和爱人获得的荣誉档案教育女儿,让她看那些鲜红的获奖证书、沉甸甸的奖章和带着光荣花的照片,告诉孩子无论做什么都要力求做得最好。父母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方式给女儿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女儿立志长大后要向爸爸妈妈学习,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他的女儿在大学时就加入了共产党,毕业后在省级部门工作,工作之余还不忘深造学习,现在也成了业务骨干。

实例:一封不寻常的诀别书

亲爱的同志们:

现在我已经跟大家永别了,我已经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献出了我的鲜血和生命。这是我应尽的一点责任。可惜我再也不能为革命继续工作了,望同志们踏着我的血迹奋勇地前进吧。我深信胜利就会马上到来……当我与世永别的时候,我有一个请求,请将我作为共产党内的一名战士吧,这就是我的崇高愿望,就是我一向所追求的最大幸福……

志愿军战士 伍逢亨 

(一九五三年三月为准备战斗而写) 

这是一封不同寻常的诀别书,因它的主人至今仍健在,他就是沈阳市和平区的伍逢亨老人。这封诀别书是1953年伍逢亨在朝鲜战场一次战斗前夜所写。每逢看到它,伍逢亨的思绪就会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硝烟弥漫的战场上。

那是在1953年的初春,敌人宣称要在3个月内结束朝鲜战争,以陆海空三军形成对我军的立体攻势。中朝军民立即行动起来做好了一切准备,包括牺牲的准备。伍逢亨深知作为机要员,担负着重要使命,必须时刻顶着敌人狂轰滥炸的危险,将绝密电报翻译出来并在第一时间传送到团首长的手里。一旦遇到险情,决不能当俘虏。1953年3月20日,在战斗间隙,伍逢亨在坑道里点燃蜡烛,伴着外面隆隆的炮火,提笔写下了 400字的诀别书,并将正稿交给了部队指导员,自己留下草稿,夹在了日记里。幸运的是,伍逢亨没有在战斗中牺牲,但他的遗书却被指导员交给了党组织。几个月后,党支部书记通知他:“师党委已经正式批准你入党,候补期一年,从此你就可以正式参加党的生活了……”接到通知后的伍逢亨激动不已。1953年7月27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伍逢亨亲手翻译了金日成、彭德怀司令员共同发布的停战命令,他与战友们一起欢庆这个重大的胜利。1958年伍逢亨从朝鲜战场回到了祖国。

半个世纪以来,这封战地诀别书总能让他怀念起牺牲的战友,怀念往事带给他的难忘经历。2004年9月,这封诀别书在沈阳市家庭档案展览中被展出,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国家档案局原局长毛福民同志称这是最生动的教育素材。今天,75岁高龄的伍逢亨老人,经常用这封诀别书教育孩子们和后来人,不要忘记过去,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朱焱华)

4、社会发展的直接见证

工作足迹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它不但是对家庭成员自身工作情况的记录,还是对地区、国家甚至国际上发生的重大事件的记录,它可以从侧面反映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及其它方面发展情况,是社会发展的直接见证。虽然它只是家庭成员个人在工作中形成的,是站在个人角度对某个时期、某个事件的一家之言,也许不够全面,但它可以作为考察这个时期国家或社会发展的旁证,而且这样的旁证多了,通过互相佐证,也可以还原历史的真实情况。如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所犯严重罪行之一,虽然日本政府许多人竭力否认,企图隐瞒事实真相,但事实就是事实,不断有亲历这个惨案的人(包括当时的日本军人)提供了揭露惨案真相的材料。《拉贝日记》是又一强有力的证据。来自德国的拉贝先生,在侵华日军侵占南京前后的日子里,出任南京国际安全委员会主席。在此期间,他以其独特的身份、西方人的视角,用充满激情而又冷峻的笔逐日记载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一页。日记记录了日军在南京犯下的400多起令人发指的罪行,还有他拍摄的近百幅日军暴行的照片。大量确凿的事实证明了南京大屠杀是侵华日军有组织、有预谋的犯罪,是不容抵赖的事实。

除了记载这种在国际上有影响大事的材料外,人们也许会觉得普通人的工作足迹档案没有这么深刻的内容。其实不然,即使是普通老百姓的家庭档案,不同时期形成的工作足迹档案也不可避免地带上时代的烙印,它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发展情况。如沈阳市图书馆的李雪垠家中保存了很多文稿,其中有1963年学雷锋活动的心得;有1964年团小组生活会的记录;有1965年学毛著讨论的发言稿;有1970年“一打三反”运动的揭批会材料;有记录三中全会以来的有关材料。这些材料简直就是从个人角度形成的社会生活大事记。看到了它们,就看到了中国社会的曲折发展过程。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人的工作足迹档案都从不同侧面见证了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不只是那些公众人物或杰出人物的档案是这样,普通百姓的档案也可能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即使这种价值暂时没有显现出来,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某一天表现出来。因此我们要重视我们身边形成的一切有价值材料,作为家庭档案管好用好。这不但是对自己和家庭负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为社会负责。

实例:从军衔证书看我国军衔史

沈阳市皇姑区居民孙凯保存了一张军衔证书,是1988年9月1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赤峰守备区授予的,签批人是司令员黄在渔、政治委员李玉忱。孙凯当时任赤峰守备区守备第34团特务连政治指导员,被授予中尉军衔。孙凯同志介绍说这是我国恢复军衔制后授予的第一批军衔。军衔制从实施、取消到恢复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透过这个军衔证书可以看出冰山一角。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从1955年10月1日实施,1965年6月因“军衔制度存在许多不利因素”予以取消,历时10年。

由于人民军队的正规化建设需要恢复军衔制。1980年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要搞军衔制”。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中央军委成立了“全军恢复军衔制领导小组”,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也作出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度”。1985年6月,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明确提出“实行新的军衔制”。

新的军衔制如何具体实施?邓小平同志指示:“和平时期,军衔设到上将为止”、“军职以上,一职三衔”这两个原则,是根据当时解放军的实际情况定的。小平同志曾解释:“军职以上实行一职三衔,道理很简单,年轻干部需要培养,他们的军衔可以低一些,职务可以高一点。”

于是,新起草的军衔制条例对1955年编制的军衔制等级设置作了调整。取消了元帅、大尉和大将,改为尉官和将官设上、中、少3级;校官仍设大、上、中、少4级。军衔设置变成了三等10级。由于军衔制条例的编制和起草非常复杂,远不是“几等几级”所能概括的。因此,从办公室成立到1988年再次授衔,准备工作进行了整整5年。孙凯的军衔证书就是恢复军衔制后的第一批军衔证书。(郝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