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硬盘大全(菜鸟必备)tyetere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6:21:25
硬盘故障大全(菜鸟必备)
      原文:http://www.55188.com/viewthread.php?tid=1739330  目录:     1.硬盘不启动的故障、原因和处理
      2.BIOS设置中硬盘模式的含义
      3.Fdisk无法读取硬盘分区
      4.Windows XP挂起到硬盘后的异常故障解决
      5.报废硬盘维修实录
      6.常见硬盘自举失败的分析
      7.从死神手中抢回宝贵的硬盘数据
      8.低格能否消除硬盘坏道
      9.故障硬盘数据拯救全攻略
      10.打开硬盘分区出错
      11.解决多硬盘盘符混乱问题
      12.解决硬盘坏磁道问题
      13.硬盘引导型故障分析及排除
      14.解开硬盘逻辑死锁的一种有效方法
      15.开机启动时的硬盘故障分析及排除
      16.利用DM软件使硬盘再生
      17.令维修人员大跌眼镜的硬盘故障
      18.启动时硬盘的停顿如何解决?
      19.浅谈IDE硬盘常见故障与维护
      20.巧用Ghost擦去硬盘坏扇区
      21.巧装大硬盘上XP
      22.如何维修硬盘坏道
      23.什么样的“坏硬盘”可修复
      24.谈谈硬盘出现物理坏道的迹象及修复技巧
      25.挽救被损硬盘一例
      26.挽救硬盘的几个方法
      27.我的硬盘会打盹
      28.小跳线解决硬盘容量限制
      29.一次硬盘数据恢复的经验
      30.一分钟教你辨别返修硬盘
      31.移动硬盘故障的5种可能
      32.硬盘保护卡安全漏洞及解决办法
      33.硬盘编号一点通
      34.硬盘不能分区的困惑
      35.硬盘彻底损坏后的数据抢救
      36.硬盘出现硬件故障,你敢这样维修么?
      37.硬盘的常见错误提示及解决方法
      38.硬盘的技术术语
      39.硬盘各部位常见故障汇总
      40.硬盘故障问答4例
      41.硬盘零磁道与分区表的修复
      42.硬盘软故障排除的基本知识
      43.硬盘软故障排除基本知识及实例
      44.硬盘数据恢复经验
      45.硬盘维护全攻略
      46.跳出硬盘认识的误区
      47.硬盘引导型故障分析及排除
      48.用活动硬盘盒巧修硬盘
      49.用金山毒霸修复硬盘一例
      50.用软件修理硬盘故障的“四个绝招”
      51.在第二硬盘上安装Linux
      52.造成硬盘毁灭性故障的错误及操作
      53.正确安装双硬盘/双光驱
      54.因磁盘上存在错误而无法安装Windows 98
      55.主板无法识别硬盘灰尘是凶手 
      1.硬盘不启动的故障、原因和处理
      (一) 黑屏的故障
        原因:连接硬盘一端的数据线插反(主板一端不可能插反)
        处理:将其重插(数据线的红线与电源线的红线相邻) 
      (二) 显示"Primary master hard disk fail"的故障
        原因:(1)硬盘数据线、电源线两者至少有一个没插好
        (2)硬盘跳线设成从盘,而CMOS硬盘参数没做相应修改(仍然是主盘)
        处理:(1)将其插牢
        (2)重设CMOS
      (三) 无提示信息的故障
        原因:(1)CMOS硬盘参数的某些数值设置错误
        (2)主引导记录错误或丢失
        (3)主DOS引导记录第一个重要数据(每扇字节数)错误
        (4)文件分配表错误
        处理:(1)重设CMOS
        (2)用FDISK/MBR命令恢复
        (3)用DISKEDIT修复成512
        具体步骤:用软盘启动电脑,以diskedit /w /m模式运行;按Alt+P,
        将"面0"改为"面1",确认;按F7以引导记录方式查看,将"每
        扇字节数"一项的数值改成"512"。
        (4)用DISKEDIT调用第二个分配表,再用NDD修复(下载网址见文尾)
        具体步骤:用软盘启动电脑,运行diskedit;在"工具"下拉菜单
        中选择"使用第二个FAT表",退出diskedit;然后运行ndd,选择
        "诊断磁盘"项,一步一步按提示操作,直到完成。
      (四) 显示"DISK BOOT FAILURE,INSERT SYSTEM DISK AND PRESS ENTER"的故障 www.cnitt.net
        原因:(1)硬盘,光驱连在同一条数据线上,且跳线都设成主盘(或都设成从盘)
        (2)CMOS硬盘参数设成NONE
        (3)主引导扇区结束标志55AAH错误
        处理:(1)将光驱跳线设成从盘(或硬盘跳线设成主盘)
        (2)重设CMOS
        (3)用NDD的"诊断磁盘"修复 
      (五) 显示"Error Loading Operating System"的故障
        原因:硬盘分区表中的活动分区标志80H被改成00H以外的其它数值(如被改成FFH)
        处理:用DISKEDIT修复为80H
        具体步骤:用软盘启动电脑,以diskedit /m /w模式运行;按Alt+P,
        不做任何修改,直接回车;按F2以16进制方式查看,把000001B0
        地址行的倒数第二个16进制数值改为80。
      (六) 显示"Not Found any [ative partition] in HDD"的故障
        原因:硬盘分配表中的活动分区标志80H被改成非活动分区标志00H
        处理:用DISKEDIT修复为80H
        具体步骤:同(五) 
      (七) 显示"Type the name of the command,Inter preter ……"
        原因:(1)硬盘分区表中的主DOS分区标志06H错误
        (2)command.com丢失、损坏或与其它两个启动文件版本不同
      处理:(1)用DISKEDIT修复为06H
        具体步骤:用软盘启动电脑,以diskedit /m /w模式运行;按Alt+P,
        不做任何修改,直接回车;按F2用16进制方式查看,把000001C0
        地址行的第三个16进制数值改为06。
        (2)用软盘中完好的command.com文件拷贝覆盖(注意版本要相同) 
      (八) DOS下输入d:回车(e:回车,f:回车)后显示"I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
        (注:该现象并不影响硬盘启动,只作参考)
        原因:(1)CMOS硬盘参数LBA被设成LARGE
        (2)硬盘分区表中的非活动分区标志00H错误
        (3)扩展DOS分区引导扇的部分数据错误
        处理:(1)重设CMOS
        (2)用DISKEDIT修复为00H
        具体步骤:用软盘启动电脑,以diskedit /m /w模式运行,按Alt+P,
        不做任何修改,直接回车;按F2用16进制方式查看,将000001C0地
        址行的倒数第二个16进制数值改为00。
        (3)用DISKEDIT修复
        具体步骤:情况较复杂,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九) 显示"Invalid partition table"
        原因:硬盘分区表部分数据错误
        处理:用DISKEDIT修复
        具体步骤:情况较复杂,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十) 显示"Disk I/O error ……"
        原因:主DOS引导记录中物理硬盘标志号错误
        处理:用DISKEDIT改成80H(第一个物理硬盘标志号)
        具体步骤:用软盘启动电脑,以diskedit /m /w模式运行,按Alt+P,
        将默认值改为:柱0面1扇1,确认;按F2用16进制方式查看,将00000020
        地址行的第五个16进制数值改为80 
   (十一) 显示"Missing operating system"
        原因:(1)硬盘分区表中的起始定位的三个数据错误
        (2)主DOS引导扇区结束标志55AAH 错误
        处理:(1)用DISKEDIT修复为1面0簇1扇
        具体步骤:用软盘启动电脑,以diskedit /m /w模式运行,按Alt+P,
        不做任何修改,直接回车;按F2用16进制方式查看,将000001C0地
        址行的倒数第二个16进制数值改为00
        (2)用DISKEDIT修复为55AAH
        具体步骤:用软盘启动电脑,以diskedit /m /w模式运行,按Alt+P,
        将默认值改为:柱0面1扇1,确认;将最后两个16进制数值改为55AA 
   (十二) 显示"Invalid system disk"
        原因:io.sys文件不存在
        处理:用软盘里完好的io.sys拷贝覆盖,或用sys c:命令传输(注意版本要相同) 
  (十三) 显示"Non-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
        原因:同(十二)
        处理:同(十二) 
  (十四) 显示"Failure…"
        原因:io.sys被改动
        处理:同(十二)  2.BIOS设置中硬盘模式的含义         现在主板支持三种硬盘工作模式:NORMAL、LBA和LARGE模式。          NORMAL普通模式是最早的IDE方式。在此方式下对硬盘访问时,BIOS和IDE控制器对参数不作任何转换。该模式支持的最大柱面数为1024,最大磁头数为16,最大扇区数为63,每扇区字节数为512。因此支持最大硬盘容量为:512×63×16×1024=528MB。在此模式下即使硬盘的实际物理容量更大,但可访问的硬盘空间也只能是528MB。          LBA(Logical Block Addressing)逻辑块寻址模式。这种模式所管理的硬盘空间突破了528KB的瓶颈,可达8.4GB。在LBA模式下,设置的柱面、磁头、扇区等参数并不是实际硬盘的物理参数。 
        在访问硬盘时,由IDE控制器把由柱面、磁头、扇区等参数确定的逻辑地址转换为实际硬盘的物理地址。在LBA模式下,可设置的最大磁头数为255,其余参数与普通模式相同。由此可计算出可访问的硬盘容量为:512×63×255×1024=8.4GB。         LARGE大硬盘模式。当硬盘的柱面超过1024而又不为LBA支持时可采用此种模式。LARGE模式采取的方法是把柱面数除以2,把磁头数乘以2,其结果总容量不变。例如,在NORMAL模式下柱面数为1220,磁头数为16,进入LARGE模式则柱面数为610,磁头数为32。这样在DOS看来柱面数小于1024,即可正常工作。目前基本上只有LBA有实际意义了。 3.Fdisk无法读取硬盘分区
      症        状:进入DOS,输入Fdisk命令,见不到各分区数据,紧接着是字符串“error riading fixed disk”并回到DOS提示符。       修理方法:Fdisk无法读取硬盘分区损坏引起的,你可以分别按下面的几种方法来处理——       (1)从DOS运行Fdisk/mbr对分区进行修复。       (2)利用Norton Utilities 2000的DiskTools对硬件进行修复。       (3)利用Pqmagic(分区魔术师)对分区进行修复.Pqmagic有比Fdisk更强大的的修复成功,只要你启动它,它可以自动检查并修复一些分区已损坏的部分       
        4.Windows XP挂起到硬盘后的异常故障解决        Windows XP除了界面上的美观和安全性能大大提高外,在很多小地方考虑得很周到,体贴方便了用户。比如它的储存当前状态到硬盘,然后开机不必再经过硬件的初始化,直接从储存的状态读取数据,一般能在15秒左右开机,启动的速度大大提高。但是,由于硬件和软件的兼容性,使用XP的这种功能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异常的情况,下面就分析一下并给出参考的解决办法:      一、板载声卡发音不正常        现在很多主板都附带了AC97的声卡,如果您的机器里的板载声卡是软声卡,那么有可能会在挂起到硬盘后,第二次快速开机的时候,发现声音不正常。笔者见过一块精英的SIS735主板上附带的软声卡就是如此——不仅在windowsXP快速开机后发音不正常,在windows 98退出到纯DOS状态后,再用EXIT指令回到windows图形界面的时候,声卡根本不发音。        参考的解决办法:由于这是硬件方面的问题,故此人工调整的机会不大。可以尝试更换最新的驱动程序,如果不行,就只好买一块外接的声卡或是老老实实地重新启动电脑了。值得注意的是,在XP中,此时声卡还是有很小沙哑的声音的,听起来就像音箱的问题不是声卡的问题,实际却是这种声卡必须经过硬件的重新初始化才能重新使用造成的。这才是我写出这点异常情况真正原因,免得大家在音箱上浪费时间,甚至乱“调整”损坏了音箱。     二、显示不正常(花屏或黑屏)        有的机器,在快速开机或是从SLEEP状态唤醒后,可能会出现花屏和黑屏现象。这可能有三种原因:       1、显示卡驱动的不完善:这算是最轻的故障,你找一个稳定的驱动程序版本安装就是;       2、电源功率对显示卡的影响:有的劣质电源功率不够,会造成AGP显示卡的供电不足,而XP的重新快速开机是不再初始化硬件的,依赖主板的ACPI功能,所以可能会在电源方面有些影响。        参考的解决办法:一是在BIOS里和windows的电源选项里进行调整,尽量不使用花哨的功能;二是可以建立一个文本文件的快捷方式,放在桌面上,加上自己定义的快捷键,在黑屏或花屏的时候,按快捷键启动这个文本,可能会在屏幕的部分区域显示出文本的内容,多用鼠标点击切换几次画面,显示卡因为刷新了显存中的内容,可能会恢复正常的显示,这是个有点旁门左道、治标不治本的法子,但很实用,呵呵。      三、快速开机后鼠标无法移动        这种故障并不是死机,键盘还是有响应的。其实在以前的windows9X里的唤醒后,也有出现。可能会有两种情况:       1、你的鼠标和主板或是电源不兼容。       2、你的鼠标是冒牌货,所以windows XP在使用相应内置的驱动程序的时候,识别上有问题,造成一些BUG。         参考的解决办法:先试试把鼠标拔掉,再插上,利用windows的即插即用再次检测鼠标,但这样长久可能会损坏主板接口;更换其他品牌的鼠标,最好是正品鼠标;或是把鼠标的连接从PS/2接口与串口切换一下试试,有些PS/2接口的鼠标是不太适应XP的新功能的。顺便提醒一句,别小看鼠标的冒牌问题,以为能用就成——在安装windowsXP和windows2000的时候,经常就因为假鼠标造成安装的失败。     四、激活问题       windows XP加入了激活的设置防止盗版。有的人安装的是30天要激活的版本,如果你的主板电池掉电了,开机的日期不正常,在快速开机的“欢迎使用”之后,windows XP可能会提示你必须激活才能使用。因为有的人贪图方便,可能会在没保存或转移某些重要文档的情况下就用了挂起到硬盘的功能,遇到激活提示的时候,因为激活功能锁定了系统,不能再进入图形界面处理未完成的文档而损失工作的成果。这虽不算快速开机的真正故障,也不算很普遍,还是要提醒大家的,如果你不想激活产品,那么注意你的日期哦——因为快速开机毕竟也是一种重新启动,windowsXP是会检测的。      5.报废硬盘维修实录        微机对硬盘自检的故障提示一般有两种:一种是“HDD Not Detected(没有检测到硬盘)”,另一种是“HDD Control Error(硬盘控制错误)”。现介绍具体的修复步骤。        先用水洗净双手,目的是洗净手上的油迹与汗迹,同时泄放掉人体可能残存的静电。最好能戴一双医用手套再进行操作。本人的15只硬盘在自检时均能听到磁盘旋转的声音。磁盘能正常旋转,估计主电机和控制电路板均无故障。对于“HDD Not Detected”错误提示的硬盘,首先检查硬盘外部数据信号线的接口是否有变形,接口焊点是否存在虚焊。排除以上的可能后,取下硬盘后盖,露出电路控制板。拧下控制板上的固定螺丝,将控制板与硬盘主体分离。这时可以看见硬盘主体的两排弹簧片。一排作为主电机的电源,另一排作为硬盘主体的磁头机械臂驱动线圈电源以及硬盘主体与电路控制板间数据传输接口。对于无特殊封装的硬盘,往往可以看见弹簧片与控制电路板对应部位均有灰尘。用脱脂棉蘸无水酒精清洁,对弹簧片变形的部位校形,并除去氧化层。本人的7只硬盘经以上处理后,均恢复正常。        如果以上处理无效,那就得打开硬盘主体。选取一个灰尘很少的环境,拧开硬盘前盖的螺丝(有的是用胶粘牢)。取下硬盘的前盖,这时就可清楚地看到盘面。首先用数字万用表检测磁头机械臂驱动线圈是否断路。该线圈的正常阻值为20Ω左右。其次检测磁头上的连线是否断开。每张盘面的两侧均有一个磁头,每个磁头均有两根连线接到磁头机械臂上的集成芯片上。该芯片常见的型号为H1710Q,作用是将磁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再送到电路控制板处理。磁头阻值应在23Ω~26Ω之间。若磁头阻值较大,说明磁头损坏。磁头连线与芯片H1710Q相连,H1710Q对应脚阻值应在1.7kΩ左右,若在1.2kΩ以下说明该芯片已被击穿,可与排线一起更换。        若磁头上的连线断路,可用∮0.2mm的优质漆包线取代。一端压在磁头的金属弹片上,另一端焊在H1710Q相应的脚上。注意将漆包线卡在机械臂相应的卡槽内,并用少许502胶水固定,防止硬盘转动时与漆包线相摩擦。将硬盘各部分复原后,最后用702硅胶将硬盘周围封死,防止灰尘进入。由于磁头体积很小,不易将漆包线卡在上面,最好在放大镜下操作。在本人的废硬盘中,有两只系磁头上的连线损坏。本人在卡漆包线时由于用力过猛,造成一只磁头损坏,因此只修复好一只硬盘,开机后恢复正常。        对于提示“HDD Controller Error”错误的硬盘,大都是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硬盘主引导记录(MBR)上文件受损。MBR位于0磁头/0柱面/1扇区上,由FDISK.EXE对硬盘分区时生成。若MBR受损,微机会提示HDD Controller Error,实际上是零磁道上文件损坏,这时格式化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用专用软件来处理。首先用系统盘在A盘启动后,运行Scandisk命令检查C盘。        若零磁道未损坏,只需用Norton8.0软件将该磁道上的文件修复即可。具体作法为:找一台内置硬盘与待修硬盘型号规格完全相同且装有Norton8.0版软件的电脑,将待修硬盘与硬盘电源线相连接,但硬盘信号线不接,跳线不变。1)开机后运行Disk Edit命令,从菜单Tools中点取CONFIGURATION项,将Read Only项取消,2)从下拉菜单O-biect中选取Driver项,将Hard Disk类型设置为Physical Disk,点击OK项确定;3)从Ob-ject菜单中选取Partition  Table项,将接在完好硬盘上的信号线拔下,接到待修硬盘上,点击OK项确定。4)选择Hard Disk1点击OK项确定,再从Write Ob-ject to Physical  Sectors对话框中将Cylinder、Side、Sector分别设置成0、0、1点击OK项确定。当出现Warning对话框时选Yes项。退出Norton软件,这样就将硬盘的主引导信息恢复。重新启动,硬盘恢复正常,原硬盘内的文件也不会丢失。        若零磁道损坏的硬盘,先仍按上述步骤用Nor-ton8.0软件处理,只是到了第三步时,将Cylinder、Side、Sector分别设置成1、0、1点击OK项确定。当出现Warning对话框时选Yes项。退出Norton软件,重新启动计算机,在CMOS设置硬盘自动检测一栏中可以看到,CYLS数值减少了1个。如原来CYLS为2112,则变为2111。说明原硬盘分区表是从C盘的0柱面开始,现从1柱面开始。保存CMOS设置后退出。重新分区、格式化后硬盘恢复正常。另有3块硬盘,自检时提示“HDD Controller Er-ror”。采用以上方法处理无效,只能报废。同行们手中若有坏硬盘,先不必废弃,可先按以上的方法维修,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6.常见硬盘自举失败的分析        一般硬盘自举失败,如果不是主引导扇区或DOS引导扇区被破坏(如被病毒感染),那么其他症状基本上是由一些与硬盘相关的硬件故障引起的。软件方面可用杀毒软件查杀引导扇区病毒,或用NORTON、DEBUG等修复(比较麻烦),而硬件方面可根据开机自检后所提示的信息来进行分析。
      1. 开机自检完成并提示以下出错信息:HDD controller failure Press F1 to Resume当出现上述信息时,则应该重点检查与硬盘有关的电源线、数据线的接口有无松动、接触不良、信号线接反等,其次还要检查硬盘的跳线是否设置错误。
      2. 开机内存自检后显示如下信息:FDD contreller fanilure HDD contreller failure Press any  key to Resume出现上述信息通常是连接软、硬盘的I/O部分接触不良或有损坏,这个比较麻烦,轻的还可修理,严重的搞不好就得换件了。
      3. 开机显示如下信息:Drive not ready error Insert Boot Diskette in A Press any key  when ready...出现上述错误,多属于“C:”类型未设置或因为CMOS供电不足,造成CMOS信息丢失所引起。
        以上只是些常见的硬盘自举失败的原因。如果是第1、3类,可以自己手动排除,若是2类的问题,自己就不好下手了,最好还是到厂家或是请专业人员来维修吧。      7.从死神手中抢回宝贵的硬盘数据        事故起源于一次停电,我当时正在整理硬盘,由于停电在大学校园里经常发生,我已经见惯不惊,也没有怎么特别在意。恢复供电后启动电脑,可是系统却显示没有系统盘,提示插入启动盘。我习惯性地拿出win98启动盘启动了系统,认为不过又是一次简单的系统文件损坏,可以轻松搞定。可是事情出乎了我的意料。系统启动后键入“C:”,系统提示符显示当前目录已经在C盘根区,可是当我试图列出目录结构时DOS报错。运行Scandisk,报告可能是BIOS设置错误或者有病毒,退出。整个c盘看上去好象没有被格式化过,不能执行任何操作。还有更糟的,其余分区竟然全部一起丢失!Fdisk也只能显示C盘及其容量(和出事前同样大小--这一点很很重要,下文将会提到),其余分区连同其硬盘容量都全找不到了。联想到最近某篇文章介绍到突然停电可能造成BIOS的硬盘设置出错,我还不慌不忙地重起电脑进入BIOS中设置硬盘,可是并没有发现任何错误!问题比想象的严重得多。这时候我有点病急乱投医了,急忙找出能找到的关于硬盘故障的文章来参考,我甚至怀疑是中了病毒或者硬盘锁,可是从现象来看并不是十分吻合,并且由于有重要数据保存在硬盘,平时使用中我很注意严防病毒,基本可以排除这方面的问题。手中没有任何资料提到这种问题,看来我的问题还很独特,“史无前例”呀。现在只有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力量来挽救我的宝贵资料了。
        凑巧的是我桌上正好有一张Norton2002的光盘(说起来可能有很多老鸟在DOS时代就已经接触过Symantec公司的Norton8.0了,从那时起Norton系列软件就帮助我们解决了无数的电脑软硬件问题,可以说最专业的系统诊断维护软件它是当仁不让了),何不试一试它能不能帮我再一次度过难关?
        说干就干,拆下我的硬盘装在舍友电脑上并正确设置。启动Win98安装好Norton2002,迫不及待地运行Norton disk doctor扫描硬盘(Norton组件支持FAT16、FAT32、NTFS这些使用最多的分区格式),马上NDD就发现硬盘分区错误和一些很专业的“莫名其妙”看不懂的错误,接下来当然是修复这些可恶的问题啦。重起后惊奇地发现C盘的文件已经完全恢复,一个比特也没有少,初战告捷。
        可是如何恢复其余分区里的资料?我有一点不知所措了,不过现在可以肯定地判断不是病毒和硬盘锁的原因,真亏了当时没有乱下药呀。回想NDD检测硬盘时不止修复了一处错误,说不定现在已经找回了丢失的容量。想到这里我键入了“Fdisk”,呵呵,果然不出我所料,丢失的硬盘容量全找出来了。接下来是重新分区然后格式化?没有那么简单,要是那样我的资料可能就进入天堂再也找不回来了,多日辛苦搜集的东西怎能说放弃就放弃?C盘不是已经恢复了么?我何不“克隆”出几个“一模一样的C盘”来让NDD给我恢复硬盘?使用Fdisk给剩余的硬盘分区(由于有一定的冒险因素,我的手有一点抖),要注意的是,新分的分区一定要和原来的分区完全相同,如果您记不住的话也许就只有放弃了。分好区后重起进入Win98运行NDD检测分区(千万不要格式化分区),和当时C盘一样,NDD发现了错误并成功修复,所有分区里的资料全部找回,让人不由地狂喜。
      问题的解决全靠了Norton,让我不由地再一次对它刮目相看。不用掌握高深的知识,不用烦琐的操作,Norton可以给您的系统以最专业的维护,当您的系统出现了各种莫名的错误时,借助Norotn说不定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朋友,试试看?
         8.低格能否消除硬盘坏道         甲:大家来说说硬盘出了坏道应该怎么处理?听说用低级格式化就可以解决问题,使硬盘重获“新生”。是这么回事吗?        乙:低级格式化应该不能彻底消除硬盘的坏道。简单地说,目前的低级格式化程序只会屏蔽硬盘的物理坏道,而并不能修复坏道。硬盘经过“低格”处理后,坏道是有可能看不见了,但那只是将坏道隐藏起来。而且如果下次再出现坏道又做一次“低格”,如此恶性循环,坏道只会越来越多!虽然表面上没有了,但被屏蔽的扇区越来越多,硬盘上的可用空间也就会越来越少!等真正醒悟过来时,可能已经超出了质保期限,悔之晚矣!还是不提倡这种作法为妙。        丙:可是大部分的坏道都只是逻辑性的,“低格”完全可以修复,而修复后也可以正常使用,我就用过这样的硬盘。        乙:逻辑坏道需要用“低格”来修复?        丙:当然了!那是最直接的方法,用其他软件也可以!        乙:可是你知不知道当Lformat程序发现有物理坏道时,就会提示错误而退出,根本不可能完成修复工作!再说,既然确定是逻辑坏道,那用NDD就可以了,用LFormat简直是“饮鸩止渴”!         丁:LFormat真的很有用吗?答案是否定的!那只是权益之计,它也许可以使硬盘勉强使用,但并不会有什么彻底的修复之论,况且只是个别情况!再说现在厂商一般都提供3年的保修期,所以如果在保修期内的话最好还是送回厂商做更换或维修的好。        乙:我个人认为,低格程序是为厂商设计的,而非一般用户。有很多人看到自己的硬盘有坏道就想用“低格”来修复,在理论上来看是可能的,但硬盘坏道的性质到底是什么在起着决定作用?如果是物理损伤,用100次“低格”也没有用,因为硬盘可不是什么“泥土块”,有了裂痕再把它揉揉就好了。所以“低格”前一定要把坏道的性质分清楚,如果盲目的使用低格程序,只会适得其反。        再有,低格程序会把原有的分区全部删除,而坏道还是存在,等到再次分区时就可能把原来的坏道分成两个或几个。虽然可能一时看不出,系统也暂时检测不出,但坏道是会扩大的,像传染病一样蔓延,如果有重要的资料存储在暂时还没有问题的扇区上,那一旦发作就惨了!从我个人经验来看,有物理坏道的硬盘没做低格的,坏道蔓延速度要比做低格的慢,而且即使扩散也只在坏道的邻近扇区,但用了低格后可能就要“满地开花”了!        而且我记得不少厂家也都告诫用户慎用“低格”!恐怕用意也正是在此。        丁:其实还是应该先分清坏道的类型,确认到底是逻辑坏道还是物理坏道。        乙:如果一定要用Lformat来“修复”坏道的话,也应该先知道什么是Servo、什么是ECC、什么是Preamp、什么是PRML?而且作为普通用户也应该知道,现在的硬盘没有任何第三方的程序能做真正意义上的“低级格式化”。        丙:你们说了半天我还是不清楚什么叫物理坏道、什么叫逻辑坏道,是不是说软件能修复的就是逻辑坏道,不能修复的就是物理坏道?那Scandisk等软件所报告的“物理坏道”指的只是对硬盘执行写指令时硬盘返回操作系统一个错误;而逻辑坏道,指的是在FAT表上标记为坏道,但是这个FAT表所对应的位置却能够正常读写。是这么回事吗?        乙:我所指的逻辑坏道是说硬盘在写入时受到意外干扰,造成有ECC错误。硬盘在写入的时候,是会用ECC的逻辑重新组合数据,一般操作系统要写入512个字节,但是实际上硬盘会多写几十个字节进去,而且所有的这些字节都要用ECC  的方式进行编码。如果根据原始字节算出的ECC和读出字节算出的ECC不同,就会产生ECC错误,但是这个时候数据一般能够读出来。而物理坏道是指磁盘的介质损伤或者是各种原因造成的对某个区域的无法读写。        丁:物理坏道其实也有软性和硬性的分别。介质表面的物理损伤是硬性的,且无法修复。但由于某些外界影响而造成的数据写入的几个bit错误,一般的操作系统也会认为是物理坏道,但这种坏道是能够用硬盘自己的逻辑或厂方提供的软件修改好的,虽然一般的格式化或所谓的“低格”程序都会在这些位置报告错误,但这种ECC错误是能够用相应的指令和逻辑改正且回写正确的。        再有,即使硬盘有了个别细小的表面物理损伤,目前的硬盘也能够通过将这个扇区重新定向到一个好的保留扇区里面来修正,像WD硬盘的数据卫士就是干这个工作的。        其实所有的硬盘都有一个内部的“表”,在这“表”里是一些物理地址(通过Servo逻辑来定位,用真实的物理磁道表示法来表示偏移),这些位置是表示在这些地方写入数据可能不稳定,或者有小的缺陷,而这个“表”就叫做P-List。       而操作系统的格式化指令,一般是调用ATA的写扇区或格式化扇区指令,这两个指令是无法完成诸如改正ECC错误,或者扇区重定向工作的。所以,一般的格式化或硬盘修正软件是不能修改这种能够修改的错误的……        丙:有一个问题请教:是不是目前真正的“低格”已经不是最终用户可以做的,因为由于逻辑寻址的关系,最终用户所用的程序都不可能进行原始意义上的“低格”,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是比原来“低格”更为高级一些的硬盘逻辑重置的操作。因此我觉得现在大谈特谈“低格”并没有太大意义,目前一些硬盘公司也都提供了Zero-Fill(充零,用0字符填满整个硬盘)工具,表面效果其实与“低格”差不多,不知您的看法如何?       另外,现在很多硬盘都会自己Defect List,这是不是您所说的P-List?同时,这是否也意味着这些硬盘也都具备了扇区重定向技术?      丁:现在的硬盘都有这种“重定向”技术,这个技术说简单点就是把真实的CSH映射到一个虚拟的CSH上的“表”。大家对于只有一个磁头的硬盘在设置里有16个磁头应该已经习惯了,而这些东西确实都在一个保留的分区,而且也是可以通过一般的ATA 接口来访问的。      不过,如果要进入这个保留分区的话,硬盘首先要进入非正常使用的状态(我们叫Native方式),而且还要知道各个“表”的偏移量,以及“表”的数据结构。因此,这对于一个可能有几十兆,但却不知道数据结构和“表”的起始、结束位置的大块数据来说,用户即使知道了也无法使用,就更不用说修改了。(飞翔鸟2000收集、整理)        本期小结:本期话题是围绕一个朋友对“低格”程序是否可以修复硬盘来展开的。关于“低格”问题,大家的意见主要是:如果是磁盘有物理损坏,除非更换是无法完全解决的;如果是非物理损坏这里就要看是怎么回事了,有的是普通用户可以解决的,比如用Format或文中说的LFormat等;但另有一些软性问题却只有厂商才有相关的工具可以解决。      9.故障硬盘数据拯救全攻略      为了有效地保存硬盘中的数据,除了经常性地进行备份工作以外,还要学会在硬盘出现故障时如何救活硬盘,或者从坏的区域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把损失降到最小程度。       系统不认硬盘         系统从硬盘无法启动,从A盘启动也无法进入C盘,使用CMOS中的自动监测功能也无法发现硬盘的存在。这种故障大都出现在连接电缆或IDE端口上,硬盘本身故障的可能性不大,可通过重新插接硬盘电缆或者改换IDE口及电缆等进行替换试验,就会很快发现故障的所在。如果新接上的硬盘也不被接受,一个常见的原因就是硬盘上的主从跳线,如果一条IDE硬盘线上接两个硬盘设备,就要分清楚主从关系。       CMOS引起的故障         CMOS中的硬盘类型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硬盘的正常使用。现在的机器都支持“IDE Auto Detect”的功能,可自动检测硬盘的类型。当硬盘类型错误时,有时干脆无法启动系统,有时能够启动,但会发生读写错误。比如CMOS中的硬盘类型小于实际的硬盘容量,则硬盘后面的扇区将无法读写,如果是多分区状态则个别分区将丢失。还有一个重要的故障原因,由于目前的IDE都支持逻辑参数类型,硬盘可采用“Normal,LBA,Large”等,如果在一般的模式下安装了数据,而又在CMOS中改为其它的模式,则会发生硬盘的读写错误故障,因为其映射关系已经改变,将无法读取原来的正确硬盘位置。       主引导程序引起的启动故障         主引导程序位于硬盘的主引导扇区,主要用于检测硬盘分区的正确性,并确定活动分区,负责把引导权移交给活动分区的DOS或其他操作系统。此段程序损坏将无法从硬盘引导,但从软驱或光驱启动之后可对硬盘进行读写。修复此故障的方法较为简单,使用高版本DOS的FDISK最为方便,当带参数/mbr运行时,将直接更换(重写)硬盘的主引导程序。实际上硬盘的主引导扇区正是此程序建立的,FDISK.EXE之中包含有完整的硬盘主引导程序。虽然DOS版本不断更新,但硬盘的主引导程序一直没有变化,从DOS 3.x到Windos 95的DOS,只要找到一种DOS引导盘启动系统并运行此程序即可修复。       分区表错误引发的启动故障         分区表错误是硬盘的严重错误,不同的错误程度会造成不同的损失。如果是没有活动分区标志,则计算机无法启动。但从软驱或光驱引导系统后可对硬盘读写,可通过FDISK重置活动分区进行修复。         如果是某一分区类型错误,可造成某一分区的丢失。分区表的第四个字节为分区类型值,正常的可引导的大于32MB的基本DOS分区值为06,而扩展的DOS分区值是05。很多人利用此类型值实现单个分区的加密技术,恢复原来的正确类型值即可使该分区恢复正常。         分区表中还有其它数据用于记录分区的起始或终止地址。这些数据的损坏将造成该分区的混乱或丢失,可用的方法是用备份的分区表数据重新写回,或者从其它的相同类型的并且分区状况相同的硬盘上获取分区表数据。         恢复的工具可采用NU等工具软件,操作非常方便。当然也可采用DEBUG进行操作,但操作繁琐并且具有一定的风险。       分区有效标志错误的故障         在硬盘主引导扇区中还存在一个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其最后的两个字节:“55aa”,此字节为扇区的有效标志。当从硬盘、软盘或光盘启动时,将检测这两个字节,如果存在则认为有硬盘存在,否则将不承认硬盘。此处可用于整个硬盘的加密技术,可采用DEBUG方法进行恢复处理。另外,当DOS引导扇区无引导标志时,系统启动将显示为:“Mmissing Operating System”。方便的方法是使用下面的DOS系统通用的修复方法。       DOS引导系统引起的启动故障         DOS引导系统主要由DOS引导扇区和DOS系统文件组成。系统文件主要包括IO.SYS、MSDOS.SYS、COMMAND.COM,其中COMMAND.COM是DOS的外壳文件,可用其它的同类文件替换,但缺省状态下是DOS启动的必备文件。在Windows 95携带的DOS系统中,MSDOS.SYS是一个文本文件,是启动Windows必须的文件,但只启动DOS时可不用此文件。DOS引导出错时,可从软盘或光盘引导系统后使用SYS C:命令传送系统,即可修复故障,包括引导扇区及系统文件都可自动修复到正常状态。       FAT表引起的读写故障         FAT表记录着硬盘数据的存储地址,每一个文件都有一组FAT链指定其存放的簇地址。FAT表的损坏意味着文件内容的丢失。庆幸的是DOS系统本身提供了两个FAT表,如果目前使用的FAT表损坏,可用第二个进行覆盖修复。但由于不同规格的磁盘其FAT表的长度及第二个FAT表的地址也是不固定的,所以修复时必须正确查找其正确位置,一些工具软件如NU等本身具有这样的修复功能,使用也非常的方便。采用DEBUG也可实现这种操作,即采用其m命令把第二个FAT表移到第一个表处即可。如果第二个FAT表也损坏了,则也无法把硬盘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但文件的数据仍然存放在硬盘的数据区中,可采用CHKDSK或SCANDISK命令进行修复,最终得到*.CHK文件,这便是丢失FAT链的扇区数据。如果是文本文件则可从中提取出完整的或部分的文件内容。       目录表损坏引起的引导故障        目录表记录着硬盘中文件的文件名等数据,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该文件的起始簇号。目录表由于没有自动备份功能,所以如果目录损坏将丢失大量的文件。一种减少损失的方法也是采用CHKDSK或SCANDISK程序恢复的方法,从硬盘中搜索出*.CHK文件,由于目录表损坏时仅是首簇号丢失,每一个*.CHK文件即是一个完整的文件,把其改为原来的名字即可恢复大多数文件。       误删除分区时数据的恢复         当用FDISK删除了硬盘分区之后,表面上是硬盘中的数据已经完全消失,在未格式化时进入硬盘会显示为无效驱动器。如果了解FDISK的工作原理,就会知道FDISK只是重新改写了硬盘的主引导扇区(0面0道1扇区)中的内容,具体说就是删除了硬盘分区表信息,而硬盘中的任何分区的数据均没有改变。可仿照上述的分区表错误的修复方法,即想办法恢复分区表数据即可恢复原来的分区及数据。如果已经对分区格式化,在先恢复分区后,可按下面的方法恢复分区数据。       误格式化硬盘数据的恢复         在DOS高版本状态下,FORMAT格式化操作在缺省状态下都建立了用于恢复格式化的磁盘信息,实际上是把磁盘的DOS引导扇区、FAT分区表及目录表的所有内容复制到了磁盘的最后几个扇区中(因为后面的扇区很少使用),而数据区中的内容根本没有改变。这样通过运行UNFORMAT命令即可恢复。另外DOS还提供了一个MIROR命令用于记录当前磁盘的信息,供格式化或删除后的恢复使用,此法也比较有效。      10.打开硬盘分区出错        问:我用Windows优化大师对系统作了优化后,不知道是误操作还是怎么了,发现E盘图标变成优化大师图标,双击E盘会进入MS-DOS方式,单击右键然后选“打开”才能进入E盘,请问如何让E盘恢复正常?        答:打开注册表编辑器,找到HKEY_CLASSES_ROOT\Drive,把右边的默认值里面的内容删除。图标的修改是:找到HKEY_CLASSES_ROOT\Drive\DefaultIcon,修改右边的图标为你需要的图标。以Windows XP为例,这个键值是:%SystemRoot%\System32\shell32.dll,8(不同的操作系统,该键值是不同的)。
         11.解决多硬盘盘符混乱问题      现象:在安装了第二块硬盘后,老硬盘与新硬盘上的盘符会出现盘符交叉的现象,在调用文件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麻烦,甚至导致某些程序无法使用。      方法:       1.屏蔽硬盘法
        将两块硬盘设置好主从关系并正确连接,然后开机进入BIOS设置程序。在“Standard CMOS Features”选项中将从盘参数项设为“NONE”,屏蔽掉从盘。在“Advanced BIOS Features”选项中设置主盘为启动硬盘。保存设置后重新启动,则硬盘盘符就会按照主、从盘的分区顺序排列好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从盘只能在Windows下正常使用,在纯DOS模式下无法识别从盘。      2.重新分区法
         设置好主从关系并正确连接硬盘后,使用任一款分区软件将从盘全部划为逻辑分区,则从盘的盘符就会按顺序排在主盘后面。(陈会安)      3.Win 9x:使用Letter Assigner Letter Assigner能够任意指定硬盘的盘符。启动Letter Assigner,在Letter Assigner的工具栏下方列出了“A~Z”26个盘符,其中黄色表示当前可以选择使用,灰色表示当前不可使用。在主窗口中选中需要修改的盘符,然后从盘符栏中选择修改后的盘符,执行“文件→保存”命令,重新启动计算机即可。       在操作过程中,如果需要放弃修改,只要执行“编辑→恢复原版”或者按下“Ctrl+Z”组合键即可。一般情况下系统盘的盘符不能修改,否则可能造成系统启动错误。当修改系统盘的盘符时,Letter Assigner会弹出一个提示窗口。(LanFu)         
      4.Win 2000/XP:操作系统设置法
       以上几种方法建议大家只在Win 9x\Me下使用,而在 Win 2000\Me下硬盘的混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并且可以通过设置指定驱动器名。       以Win 2000为例,操作步骤是:打开“控制面板→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接着展开“存储→磁盘管理”,右键选中需要调整的分区,选择“更改驱动器名和路径”选项,点击“编辑”按钮,然后进行调整工作即可。       注意:所设定的驱动器名称只能是未使用过的;当设定完成后,会弹出警告窗口,说该操作可能造成驱动器停止,不用理会,点击“确定”即可。      5.利用PartitionMagic
       PartitionMagic(分区魔术师)可以对硬盘进行重新分区、格式化、复制分区等操作,使用它修改盘符的操作方法如下:       启动PartitionMagic,鼠标右击需要修改的盘符,在快捷菜单中选择“高级→修改驱动器盘符”,然后在弹出的“更改驱动器盘符”窗口中选择新的盘符,单击“确定”按钮,接着选择“常规→应用改变”命令,按照提示重新启动即可。      另:(1)  Windows 2000/XP
        Windows 2000/XP一般不会产生盘符交叉的问题,但前提是安装Windows 2000、XP时只安装了一块硬盘,安装结束后才能挂上第二块硬盘,假如是在添加第二块硬盘后安装Windows 2000/XP的话,那么仍然会产生盘符交叉,而且这是永久性的,即使取下第二块硬盘也无济于事。        不过,我们可以进入“控制面板→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窗口,在“计算机管理”下选择“磁盘管理”,选中相应分区,从右键菜单中执行“更改驱动器名和路径”命令,在图1对话框中点击“更改”按钮,然后重新指派一个驱动器号,再对其他分区重复执行该命令即可。      (2)  Windows 9x/Me
        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只须在BIOS设置程序中稍稍动些脑筋,将第一块硬盘设置为“User”或“Auto”,而将第二块硬盘设置为“NONE”,这样尽管BIOS无法发现这块硬盘,但Windows  9x/Me的即插即用功能会自动检测第二块硬盘,并自动分配盘符,令人担心的盘符交叉现象也就不复存在了。当然在纯DOS模式下第二块硬盘是看不到的。      (3)  Fdisk
        我们可以在执行Fdisk命令分区时,选中“Change current fixed disk drive”项,然后选中第二块硬盘将所有分区删除,再选择“Create Extended DOS Partition”将所有空间都分配给扩展分区使用,接下来再进行分区。也就是说不创建主分区只创建扩展分区,最后格式化就行了。      12.解决硬盘坏磁道问题      问:我在格式化硬盘了出现提示:Recording current bad clusters, writing outfile allocation table. Calculating free space.是不是硬盘有坏簇?请问什么是坏簇和坏磁道?如何测试硬盘坏道是物理坏道还是逻辑坏道?物理坏道可修复吗?     答:硬盘格式化后,从逻辑上可以分为磁道(盘片上的同心圆)、扇区、柱面及簇等,其中簇是保存数据的基本单位。         硬盘的坏道分为物理坏道和逻辑坏道。物理坏道就是硬盘磁片本身受到损伤而导致的坏道。逻辑坏道是指磁片并未损伤,而是由于软件故障、病毒、非正常操作等造成的坏道假象,使得正常的扇区也被标示为坏扇区。据统计,有约40%的返修硬盘实际上没有任何物理故障,而是逻辑坏道在捣乱。因此各个公司也为此推出硬盘故障诊断工具软件:如希捷的SeaTools,昆腾的DPS,IBM的Drive Fitness,三星的Self-diagnostic,西部数据的Data Lifeguard Tools,迈拓的Maxtor Diagnostics Program等,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你判断硬盘是物理坏道还是逻辑坏道,因为只有真正的物理坏道软件才会报告。硬盘出现逻辑坏道,可以用以上硬盘厂商提供的Disk  management或Norton utilities2000等软件中的工具软件来处理。而物理坏道,从理论上说是无法修复的。      13.硬盘引导型故障分析及排除      硬盘是存储信息的重要介质,当硬盘出现故障后,迅速找准故障原因并排除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这里把病毒以外的故障分析如下,供参考:
      1、HDD controller failure(硬盘驱动器控制失败)
        POST程序向驱动器发出寻道命令后,驱动器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操作而产生超时错误。
        C:drive faiIure(硬盘C驱动失败)
        RUN SETUP UTTLITY(运行设置功能)
        Pressto Resume(按键重新开始)
        这种故障一般是因为硬盘的类型设置参数与原格式化时所用的参数不符。由于IDE硬盘的设置参数是逻辑参数,所以多数情况下由软盘启动后,C盘能够正常读写,只是不能启动。
      2、故障信息:l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无效的驱动器指定)
        这是说明你欲操作的分区或是逻辑驱动器在分区表中根本没有定义。如果一个分区或是逻辑驱动器在分区表里的相应表项已不存在,那么对于操作系统来说,该分区或逻辑驱动器也就不存在了。这种故障,问题一定首先出在分区表。修复这类故障,最简单的方法是事先做好分区表的备份,比如可用Pctools9.0的Bootsafe工具,当然也可以根据BPB表内的数据重新计算分区表,但比较复杂。
      3、Ertor Loading Operation System(装载操作系统错误)
       这类故障是在读取分区引导扇区(BOOT区)出错时提示的。可能的原因有:第一、分区表指示的分区起始物理地址不正确。比如,把分区表项第三字节(起始扇区号)由1改为0,即指示该分区的起始地址为指示磁头、指定磁道上的第0个扇区(此处为物理地址,扇区应由1开始),INT 13H读盘失败后,即报此错。第二、分区引导扇区所在磁道的磁道标志和扇区ID损坏,找不到指定扇区。第三、驱动器读电路故障。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多数是随机性读错误,因为系统引导能进行到此处,至少说明已正确地读出了一个主引导扇区。
      4、不能进入系统,如有软驱,则由A驱引导,显示:
        DRIVE NOT READY ERROR(设备未准备好)
        Insert Boot Diskette in A:(插入引导盘到A驱)
        Press any key when ready(准备好后按任意键)
        BIOSPOST结束后,如果由硬盘引导,系统将固定读取硬盘0面0道1扇区,寻找主引导程序和分区表。所以,任何用软件的方法试图避开硬盘损坏的0面0道,而能够成功引导操作系统的作法,均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改写系统BIOS中INT 19H的有关指令。
        INT 19H读取主引导扇区的失败原因有:第一,硬盘读电路故障,使读操作失败,属硬件故障;第二,0面0道磁道格式和扇区ID逻辑或物理损坏,找不到指定的扇区;第三,读盘没有出错,但读出的MBR尾标不为“55AA”,系统认为MBR不正确,这是软故障。       5、Non-System Disk or Disk Ertor
        Replace And press any key when ready(非系统盘或磁盘错误,重新放置后按任意键)
        DOS BOOT区中的引导程序执行后发现错误,报此信息。可能的原因:驱动器复位失败、根目录区第一扇区地址出界(在544M之后)、读盘出错。此类故障大多为软件故障,如果BPB表损坏,即用软盘启动后,硬盘不能正常读写,可以用NDD修复;如果BPB表完好,只需简单的SYS C:传送系统就引导驱动器,如果失败,则得示:Disk Boot Failure(磁盘引导失败)
      6、NO ROM BASIC(没有固化BASIC)
        SYSTEM HALT(系统停机)
        这是相当古老的机器才会出现的提示,主引导程序的作用,就是在分区表的四个表项中找出一个激活分区(可自举分区)。如果四个表项中没有一个是激活分区,系统就不知从何处引导操作系统,只能执行INT 188H,调用固化BASIC程序,如果没有固化BASIC,就会引起死机。最简单的修复方法,是用FDISK的第二项功能:Set  activeparti-tion(设置激活分区),去指定一个可自举分区。
     7、显示“Starting MS-DOS...”然后死机
        在恢复硬盘不能引导型软故障时,值得注意的最后一点,是CONFIG.SYS和AUTOEXC.BAT中的可执行文件本身已经损坏,使得系统在执行到此文件时死机,屏幕上提示:“Starting MS-DOS……”,然后死机。这个故障非常简单,但因为没有什么故障信息,一般人很容易误判为系统文件损坏。当出现这种现象,并且确信系统文件是完好的,就可以取掉这两文件,或者在屏幕上出现以上信息,快速按下键或按住键(中断CONFIG.SYS安装和AUTOEXEC.BAT执行),或者按下键(单步执行CONFIG.SYSJ里的命令),找出已经损坏的文件。
      8、Invalid Partition table(无效的分区表)
        找到激活分区后,主引导程序还将判断余下三个表项的“分区引导标志”字节(首字节)是否均为0,即确认是否只有唯一的激活分区,如果有一个不为0(正常值只可能为00H和80H),系统就报错并死机。
      9、Bad or missing Command Interpreter
        Enter cortect name or Command Interpreter(命令处理程序错误,请输入正确的文件名)
        系统在根目录和指定的目录下找不到命令处理程序,要求用户输入正确的路径和文件名,你可以在提示符下进行输入,比如:C:\DOS\COMMAND.COM。
      10、Invalid Media Type Reading Gnive X
        Abort Retry,Fail(读X驱动器介质类型无效)
       这条信息是针对DOS BOOT区中无效的BPB表而提示的。BPB表是DOS读写硬盘所用的逻辑地址,换算成物理地址的桥梁,BPB表损坏,会使DOS对磁盘的操作无从谈起。
       硬盘的引导型软故障,可以由框图所示的顺序进行逐项检查:主引导扇区中的主引导程序—分区BOOT区中的引导程序—DOS系统隐含文件—CONFIG AUTOEXEC。
       当硬盘读写没有问题(用软盘启动后可以正常读写),只是不能引导系统,故障点一定在上框所示的四个地方,检查的顺序是主引导程序、分区引导程序、DOS系统隐含文件、CON-FIG.SYS和AUTOEXEC.BAT。对于主引导扇区中的主引导程序,可用FDISK\MBR强行写入一个正确的备份。对于分区BOOT区中的引导程序和系统隐含文件,可用SYS C:传送系统,把错误数据覆盖掉(前提是BPB表完好)。而对于硬盘读写失败的情况,可能的故障点只有两个:分区表和BPB表。如果用软盘启动后,能够出现C盘提示符,可以肯定C盘的分区表存在并且基本完好;如果C盘读写正常,BPB表可以肯定是好的。读者可根据前面介绍的方法或其他合适的工具进行恢复。
      11、17XX Hard Disk Ertor
        HDC controller fail(硬盘控制器控制失败)
        这类故障是硬件故障。POST程序向控制器发出复位命令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得到控制器的中断响应,可能是控制器损坏或电缆没接好。控制器失败与硬盘参数设置是否正确      14.解开硬盘逻辑死锁的一种有效方法
      一·序言        不知道你是否曾碰到过从软盘和硬盘都启动不了计算机的情形?一般计算机的硬盘分区表被病毒感染后,若不能启动机子,通常从软盘可以启动。但在严重的情形下,不但从硬盘不能启动机子,就是从软盘也不能启动。有的恶毒的病毒就能使硬盘被死锁。笔者一次在自己机子上玩弄硬盘锁时,就被锁住过一次。结果在硬盘下选择DOS或WIN95模式启动机子都死机,在软盘下用DOS启动也死机;在COMS中将硬盘类型选择None,虽然可以从软盘启动,但启动后没有硬盘,使用软盘上的FDISK命令,想重新分区或格式化都没门。弄得我一筹莫展。        本来,硬盘被锁住时,可以采用3.0以下的DOS版本启动机子,机子启动后虽然也不认硬盘,但其不认的原因在于其管理不了现在的大硬盘,因此可以用Debug修改硬盘分区表,修改后可以启动。但在已进入WINDOWS的年代,3.0以下的DOS实难找到,即使找到,你的机子上恐怕也因没有5寸软驱而不能使用。因此,最好的办法是编制一个程序来解决这个问题。笔者通过尝试和思考,找到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可以轻松解开死锁的硬盘,当然也把自己的硬盘解开了。下面,我将这种方法介绍出来。    二·硬盘锁住原理        硬盘锁住通常是对硬盘的分区表做手脚,因此首先应该了解硬盘的分区表。硬盘分区表位于0柱面0磁头1扇区,这个扇区的前面200多个字节是主引导程序,后面从01BEH开始的64个字节是分区表。分区表共64字节,分为4栏,每栏16字节,用来描述一个分区。如果是用DOS的FDISK程序分区后,最多只用两栏,第一栏描述基本的DOS分区,第二栏描述扩展的DOS分区。 分区表一栏的结构与各字节的含义如下:     01H—本分区逻辑0扇区所在的磁头号。
        02H—逻辑0扇区所在柱面中的扇区号。
        03H—逻辑0扇区所在的柱面号。
       04H—分区类型标志。
       05H—本分区最后一个扇区的磁头号。
       06H—最后一个扇区的扇区号。
       07H—最后一个柱面的柱面号。
      08H—硬盘上在本分区之前的扇区总数,用双字表示。
      0CH—本分区的扇区总数,从逻辑0扇区计数,不含隐藏扇区,用双字表示。        在上面的介绍中给出的柱面号与扇区号虽然各占一个字节,但实际上扇区号用6位表示,柱面号用10位表示,扇区号所在字节的最高两位实际上是柱面号的最高两位。 
         分区表的最后两个字节是分区表的有效标志,如果将其改变,将不能从硬盘启动,这是一种简单的锁住硬盘的方法。解决的办法是从软盘启动,启动后硬盘仍然可以使用。用Debug或Noratn中的Diskedit软件将硬盘该分区表中的标志恢复,则从硬盘启动也没有问题了。锁住硬盘的另一种方法是对分区参数做手脚,如果将分区参数全部变为0,则启动时由于找不到分区参数,从硬盘是没法启动,从软盘启动后也不认硬盘,如果你敲入盘符C并回车,将出现提示Invalid driver specification。        但所幸的是,毕竟可以启动机子,不认硬盘没关系,在A盘上用DOS的Debug仍然可以读出硬盘0柱面0磁头1扇区的内容,修改后再写入0柱面0磁头1扇区,重新启动机子又没问题了。如果将分区表参数随意改为其它参数,则有可能不能用可以安装DOS的DOS系统盘启动,按F3退出后将出现内存分配错误,不能装载DOS的命令解释器COMMAND的提示,系统就死机了,笔者就曾碰见过这种情形。但用一张格式化成系统盘的软盘则可以顺利启动,只要有Debug,你仍然可以将分区表参数修改回去。         可怕的事情是,如果你不幸将分区表参数改成一个循环链,即C盘的下一个分区指向D驱,D驱的下一个分区又指向C区,这样循环下去,DOS启动或WIN95启动时由于无休止的读取逻辑驱动器,就只有死机的份了。这是只要有硬盘存在,不管你用软盘还是硬盘都没法启动机子了,由于不能启动是由于硬盘造成的,即使你将硬盘下到其它计算机上,也没法使用,这样硬盘就彻底被锁死了,笔者所遭遇就是此情形。不信,你只需将硬盘0柱面0磁头1扇区的1D0H处改为1(如果你的D驱开始柱面号不够大,此处本来就为1),将1D1H处改为0,表示D盘的开始柱面号跟C盘一样,看看你的计算机还能不能启动,不过你在没有充分的准备前绝不要试。        一个完整的硬盘锁程序,不过是重新改写0柱面0磁头1扇区的引导程序,并将分区表破坏或故意制造一个循环分区表,而将真正的硬盘分区表参数和引导程序放在其它隐藏扇区并保护起来,如果启动时口令不对,则不能启动机子,口令对了则顺利启动。这种硬盘锁程序,情形好的还可以用软盘启动;情形严重的就是连软盘也不能启动,硬盘真被锁住。        
     15.开机启动时的硬盘故障分析及排除      硬盘引导型故障一般在启动机器时出现,这种故障有可能是系统本身的原因造成的,也可能是由病毒引起的。由病毒引起的故障通过查杀毒就能解决,因此下面就分析病毒以外的故障,供大家参考。        1. HDD controller failure(硬盘驱动器控制失败)         这是启动机器时,由POST程序向驱动器发出寻道命令后,驱动器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操作而产生的超时错误。出现这种错误,有可能你的硬盘已经损坏了。        2. C:drive failure(硬盘C驱动失败)         RUN SETUP UTTLITY(运行设置功能)         Press to Resume(按键重新开始)         这种故障一般是因为硬盘的类型设置参数与格式化时所用的参数不符。由于IDE硬盘的设置参数是逻辑参数,所以这种情况多数由软盘启动后,C盘也能够正常读写,只是不能启动。        3. I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无效的驱动器号)         如果一个分区或逻辑驱动器在分区表里的相应表项已不存在,那么对于操作系统来说,该分区或逻辑驱动器也就不存在了,因此这种故障问题一般出在分区表。修复这类故障,最简单的方法是事先做好分区表的备份,比如Pctools9.0、KV3000等都有这项功能。       4. Error Loading Operation System(调进操作系统错误)        这类故障是在读取分区引导区(BOOT区)出错时提示的。其原因可能一是分区表指示的分区起始物理地址不正确。比如由于误操作而把分区表项的起始扇区号(在第三字节)由1改为0,因而INT 13H读盘失败后,即报此错;二是分区引导扇区所在磁道的磁道标志和扇区ID损坏,找不到指定扇区;三是驱动器读电路故障。      5. 硬盘不能引导系统,如有软驱,则由A驱引导,显示:        DRIVE NOT READY ERROR(设备未准备好)        Insert Boot Diskette in A:(插入引导盘到A驱)        Press any key when ready(准备好后按任意键)        这是由于由硬盘引导系统,就要通过BIOS中INT 19H固定读取硬盘0面0道1扇区,寻找主引导程序和分区表。INT 19H读取主引导扇区的失败原因有:第一,硬盘读电路故障,使读操作失败,属硬件故障;第二,0面0道磁道格式和扇区ID逻辑或物理损坏,找不到指定的扇区;第三,读盘没有出错,但读出的MBR尾标不为"55AA",系统认为MBR不正确,这是软故障。       6. Non-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 Replace And Press any key when ready(非系统盘或磁盘错误,重新换盘后按任意键)        DOS BOOT区中的引导程序执行后发现错误,报此信息。其可能的原因有:硬盘根目录区第一扇区地址出界(在540M之后)、读盘出错。这类故障大多为软件故障,如果BPB表损坏,即用软盘启动后,硬盘不能正常读写,可以用NDD修复;如果BPB表完好,只需简单的SYS  C:传送系统就可引导。      7. NO ROM BASIC(没有固化BASIC)        SYSTEM HALT(系统停机)        这种错误在486及以前的机器上常常出现,是相当古老的机器才会出现的提示。主引导程序的作用,就是在分区表的四个表项中找出一个激活分区(可自举分区)。如果四个表项中没有一个是激活分区,系统就不知从何处引导操作系统,只能执行INT 188H,调用固化BASIC程序,如果没有固化BASIC,就会引起死机。所以最简单的修复方法,就是用FDISK在硬盘上设置一个活动分区。      8. 显示"Starting Windows…",然后死机        一般来说,这是由于CONFIG.SYS和AUTOEXC.BAT中的可执行文件本身已经损坏,使得系统在执行到此文件时死机。这个故障非常简单,但因为没有什么故障信息,一般人很容易出现误判。当出现这种现象,并且确信系统文件是完好的,就可以取掉这两个文件,或者在屏幕上出现以上信息时,快速按下F8键,然后选择单步执行,找出已经损坏的文件。      9. Invalid Partition table(无效的分区表)        在找到激活分区后,主引导程序还将判断余下的三个表项的"分区引导标志"字节(首字节)是否均为0,即确认是否只有唯一的激活分区,如果有一个不为0,系统就报错并死机。      10. Invalid Media Type Reading Drive X(X驱动器介质类型无效)        Abort, Retry,Fail?        这条信息是针对DOS BOOT区中无效的BPB表而提示的。BPB表是DOS读写硬盘所用的逻辑地址换算成物理地址的桥梁,BPB表损坏,会使DOS对磁盘的操作无从谈起。      11. HDC controller fail(硬盘控制器控制失败)        这类故障是硬件故障,POST程序向控制器发出复位命令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得到控制器的中断响应,可能是控制器损坏或电缆没接好。另外,控制器控制失败与硬盘参数设置是否正确也有关。      16.利用DM软件使硬盘再生        一个富士通硬盘,能列出在BIOS中的参数(SIZE=2159、CYLS=523、HEAD=128、LANDZ=4469、SECTORS=63、MODE=LBA),但是利用FDISK无法进行分区,即使是经过低级格式化以后也不能分区。后来应用DM软件进行修复,经过一番折腾以后,硬盘容量虽然达不到原来的数值,但总算可以进行分区,可以进行高级格式化,并安装了Winxp操作系统。现在将本人的修复办法介绍于后,供有此类硬盘故障的朋友参考。
        我们知道,DM是一个比较实用的磁盘工具软件,它比FDISK略胜一筹:一是它不但可以对硬盘进行分区,而且在分区时可以避开那些坏磁道,而FDISK对于有坏道的硬盘就显得无能为力了;二是可以对硬盘进行低级格式化和高级格式化;三是能进行校验等管理。DM软件目前有两个版本,DM4.5和DM5.01。无论你选用哪一个版本都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我们在购买硬盘时,电脑商都会随盘赠送一个DM软件,如果你手头没有DM软件,也可以到有关网站上下载,经解压后就可以使用了。
        本人所使用的是在购买Seagate(希捷)硬盘时随盘赠送的DM软件。它提供的低级格式化有三种方式,即格式化一个磁道,格式化一个分区和格式化整个硬盘。它的启动方式也有两种,即自动方式和手动方式。自动方式对于新硬盘来说,就显得比较简单好用,但也要知道硬盘的型号;而对于具有多处坏道的旧硬盘来说,自动方式就不是那么适用了。所以只能选用手动方式启动,以便可随意调整各分区的起止磁道。运用手动方式启动时要输入参数,即DM/M。
        具体的修复方法是:首先准备好一台运行正常的计算机,然后打开上盖,拔下原来的硬盘信号线和电源线,接到有故障的硬盘上,注意把硬盘安放在平整的地方。在A驱中插入一张干净的Win98系统启动盘,打开电源开关。当屏幕上出现开机画面时按下DEL键,进入CMOS设置,也就是将硬盘的参数设置好,并设置让系统从A盘启动。启动成功后,换上DM软件盘,输入“DM/M”,经过一阵读盘后就会出现主界面。按回车键,选“yes”,回车后,会出现两个窗口。右边的是快速参考窗口,左边的是磁盘管理器主菜单(Disk Manager Main Menu)窗口。在磁盘管理器主菜单窗口中选“(E)dit/view Partitions”(编辑/查看分区)一项,然后会出现硬盘型号(本人的硬盘型号为“FUJITSU  MPB3021ATU”),选中相应型号的硬盘。这时在右边的窗口列出了硬盘的参数,包括柱面数、磁头数、扇区和硬盘总容量等。如果你的硬盘原来已经进行了分区和格式化,那么就会在左边的两个窗口中显示分区和格式化的情况。如果没有分区,那么左边的两个窗口都是空的。本人的硬盘已经分为两个区,即C区和D区。对于已经分区的硬盘,首先要删除原来的分区,先按DEL键删除C区,然后删除D区。值得注意的是,在删除D区时还会弹出一个红色的窗口,这时按下“Alt+D”键即可删除。删除原来的分区后,就可以重新建立分区了。
        按Insert键可建立分区,这时又弹出一个选择分区类型窗口,其中包括四个选项:(1)DOS-FAT32、(2)DOS-12/16、(3)EXTENDED、(4)OTHER。你可以根据硬盘容量的大小来决定选项,如果硬盘容量大,则可以选DOS-FAT32一项,如果硬盘容量小,可以选DOS-FAT12/16一项,本人选的是第一项。在弹出的“Select Entry Mode”(选择输入项方式)中,选“(C)ylinders(磁道)”一项。这时在弹出的窗口中显示了硬盘的起止磁道空间,我的硬盘磁道起止为0522。这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定主分区C盘的起止磁道,避开那些坏磁道,具体是哪些磁道坏,就要经过多次操作以后才能确定大概的位置。本人的硬盘是前面和中间部分的磁道损坏(估计是物理损坏),大概是(0,18)和(321,358),根据该硬盘的具体情况,本人选定主分区C盘的起止磁道是(360,522)。输入起止磁道后回车,这时DM软件已经记录下主分区的参数并弹出下一个分区的类型选择窗口,这时只有“EXTENDED”(扩展分区)和“OTHER”(其他分区)两项可供选择。选择“EXTENDED”项,回车后,在弹出的窗口中同样选择“(C)ylinders”,再输入起止磁道(19,320),在弹出的窗口中继续选这个分区的方式,我仍然选第一项DOS-FAT32。接着是选择建立逻辑盘并输入起止磁道及逻辑盘的系统形式,我们可选建立多个逻辑盘。再回车后弹出分区情况表,按ESC键退出到分区类型窗口,将光标移至“Save and continue”,再存盘退出到磁盘管理器主菜单,选择“(F)ormat/check Partitions”将所有分区高级格式化,在回车的过程中,都应选“yes”一项。如果在分区时选择“DOS-FAT32”一项时,这时又会弹出每簇的大小,我选4K(默认值)这一项。接着对C盘进行高级格式化,在格式化过程中,它会提示你在A驱中插入Win98系统盘,然后将系统文件复制到C盘中。C盘格式化完成后,接着格式化D盘。值得一提的是,运用DM软件高级格式化磁盘时比用Format进行格式化快了很多。D盘格式化完成后按ESC退出,再按复位键或“Ctrl+Alt+Del”键重新启动机器。
        接下来的事就是安装Win XP了,相信不用我说你也知道了吧      17.令维修人员大跌眼镜的硬盘故障      天天修电脑,却也会被电脑“修”了一回。         我自己的办公用机,一年多来经常会出现这么一种故障:早晨只要一开机,肯定找不到硬盘。多开几次机就能找着硬盘了。我也一直也没当回事,总觉得是主板问题。麻烦就麻烦一点吧,总比打申请更换新主板的手续简单吧。        不过,到后来问题越来越严重,竟然正在读写数据时,会突然碰出个蓝屏,提示无法正常读写驱动器X。        今天,我终于找到了真正的问题所在,竟然是硬盘的的电源插口。四芯D形电源插头内部的金属簧片因为使用时间长的原因,插孔变大,内部氧化,与硬盘的电源接口接触不牢,就造成了硬盘供电不正常,硬盘当然也就不能工作了。        整个过程是这样的...        在去年冬天的时候,偶尔一次会开机找不到硬盘。刚开始也没有当回事,反正多开几次就能找到硬盘,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不过,当天再冷些时,竟然开机几十次也找不到硬盘。不知产谁出的点子,用电吹风对着机器吹,吹一会儿就能找着硬盘了。机器只要工作起来就没有其他问题。用电吹风吹得时间长了,也就摸着窍门了,只要对着硬盘吹就行,一吹就准能找着硬盘,整个冬天就这么过来了。到天慢慢热得时候,故障也就变得不严重了,不用电吹风,也能正常启动,只是偶尔一次找不到硬盘。        因为老是这样,为了方便,就干脆把机箱档板拆了,硬盘找不着时,拔插一下硬盘的电源接口就可以了。虽然自己天天修电脑,但对于自己的电脑的这种问题,因为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肯定是硬盘的电路板有问题。我也用万用表测试过D形插头的电源电压,每个插头的+5V,+12V都完全正常,不是供电不正常的原因。        本来,天天这样拔插都习惯了。可是有一次让我急了,非找出原因不可。一天早晨,上班后打开电脑,第一次找不到硬盘。我拔插了一遍硬盘电源插头,再启动,就正常了。电脑运行了半个多小时,突然蹦出个蓝屏,提示无法正常读取C盘。再回车就死机了。重启吧。平时重启呢,扫描完硬盘,就可以进入桌面。不过,这次却不一珜了,竟然提示注册表错误,需要使用“SCANREG/RESTORE”命令来进行修复。修电脑就是这样,必须看清楚屏幕上的提示信息,并根据提示执行快多了。但是这次却是一连串的问题,再次重启时,竟然提示找不到“COMMAND.COM”命令解释器文件。问题越来越严重了。再启,还是不行,到最后,竟然什么提示也没有了,自检后就黑屏了。真是破车,连修也不敢修了。        我真是愁死了,不会是硬盘坏了吧?        我赶紧找了个启动光盘,从光驱启动后,查看一下C盘,竟然一个文件也没有,是空的。再看D盘,E盘,还好,文件都还在。这是怎么回事?C盘竟然会突然数据全部丢失。幸亏我平时都把自己的文件和数据,电子邮件都存在了D盘,但是系统需要重装了。        接下来就是忙了两个小时,才把系统和平时需要的软件安装完毕。        第二天上班后,再开机,仍然找不到硬盘。不过,这次我无意中注意到,找不到硬盘时,没有听到平时非常熟悉的硬盘高速旋转时的“吱吱”声,硬盘竟然什么动静也没有了。        硬盘没有供电?我拔下硬盘的电源插头和其他所有空闲的D形电源插头,用万用表测试其输出电压,+5V,+12V都正常,供电没有问题。再插上去,开机,还是没有声音。这时我试着用手动了一下硬盘的供电插头,突然听到了“吱...“的一声,硬盘找到了。硬盘电源口接触不牢?我很快就把硬盘拆下来,检查硬盘电源接口是不是存在虚焊的问题。仔细看了一遍,并用万用表进行了测量,没有发现问题。再装回机器,还是有时好有时不好。        说句实在话,这问题太隐蔽了,我真想这么受下去了。        突然我想起来自己曾经遇到过的一次维修经历,IBM机器的光驱电源插头因为经常拔,+5V供电给拔断了,但是表面好好的。当是就是找不到光驱,费了好大劲,才查出来是电源插头的原因。这次会不会也是呢?我再次认真的检查了每一个电源插头,也不存在有断线的情况。但是在检查时,我发现因为机器使用时间长了,电源插头内的金属簧片外面没有氧化,但内圈(和硬接口接触的地方)有些轻微的氧化,并且因为经常拔插,中间的孔明显变大。        会不会就是这点不起眼的地方造成了困扰也我一年来的头疼问题。        我用小螺丝刀和小镊子把金属簧片除锈,同时把内孔调小,使其与硬盘接口的接触电阻减小。当我再把硬盘接好后,一开机马上就找到了硬盘。        一直到现在,我的机器再也没有出现过找不到硬盘的毛病。        就因为自己处理问题不够彻底,竟然被自己的电脑整了一年!还是专家呢?说起来真的让别人笑!      18.启动时硬盘的停顿如何解决?
      问:我的计算机在启动的时候,总有一段明显的停顿时间,不知道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      答:这一段时间并不是硬盘的问题,而是系统在检测某个硬件。可能与硬件本身有关,也可能与CMOS中的设置有关。你可以分别检查一下。        正确答案!!硬盘在起动时需要大量的内存!如果内存不够大!就会开一个虚拟的硬盘空间!此停顿是正常现象!WIN在交换数据!!        如果是98SE,在启动时总会停顿一至二秒,这是因为扫描USB设备,在我的电脑属性中把它禁用了。        CMOS里的参数设置不对,尤其是启动顺序和硬盘有无检测过等。      19.浅谈IDE硬盘常见故障与维护      一、永久故障
        进入CMOS设置,不能识别硬盘。
        1.嘎嘎响——可能电机坏了或者是整个盘面严重损坏。
        2.静电——质量问题或电源线接反了,把控制芯片等烧毁。
        这种情况,个人无法处理。
      二、盘面故障
      1.零磁道划伤现象:用FDISK无法分区,分区时嘎嘎做响,硬盘灯长亮。
          处理:用老版本的DM分区,因为它带有使硬盘的零磁道上下偏移一道的功能。如果是硬盘的零磁道左右几道都严重划伤,分区表无法建立,我想DM也无能为力了。
      2.其它磁道划伤现象:可以进行分区,低格或高格,以及用SCANDISK、NU等盘面扫描工具会发现很多坏道,处理速度很慢,严重的有时让人无法等待,即使标志了坏道后也会经常出现读写出错的问题。
        处理:建议把硬盘分成若干小区,逐个格式化或者扫描盘面,找到坏区的大致柱面或者扇区位置。为使数据更安全,最好把它单独分成一个区,用快速格式化处理后,不再使用。
      三、软件故障
        类似于逻辑炸弹这样的程序造成的假零磁道损坏,除了用专门解锁的程序处理外,可以低格硬盘前几个磁道或者用DM清零的办法使硬盘重新分区使用,但数据会全部丢失。主引导记录MBR信息被破坏,会造成用MS-DOS3.3以上的MS-DOS的系统重新分区处理的硬盘还是不能启动,处理的办法很简单,执行FDISK/MBR,或者用些类似DM这样的软件重写一遍就行了。
      四、日常维护
        硬盘的工作环境应该远离高磁场,特别是在使用时,严禁震动,不要热插拔,经常读写使用的扇区最好经常改换位置,用除FDISK之外的DM、PQMAGIC、SFDISK等很多软件都可以让一些主分区在磁盘中的任意位置开始,这样可以避免一些软件系统频繁读写同一些扇区。    20.巧用Ghost擦去硬盘坏扇区        我例行给机子作“身体检查”时,发现E区坏扇区共8192字节,马上运行Win98磁盘扫描程序,不能修复,再运行NDD磁盘修复工具,也不行。记得以前曾看过高格硬盘修复逻辑坏道的文章,那就先格式化吧。         马上进入DOS下高级格式化E区,完成后再进Win98一看,结果令我差点就瘫在椅子上:坏扇区不但没消除,反倒狂增了3M多。这便如何是好?往后几天运行,硬盘既无异常声响,亦无读写错误,坏扇区大小也没变化。         虽说操作一切正常,但心里总有不甘,难道要使出低格硬盘这最后一招?不行,低格对硬盘有一定的损害,况且几十G的硬盘低格下来要很长时间。看来不到万不得已不走这步。继续翻查资料,发现有介绍norton uitility工具箱中的wipe工具可以在不删除硬盘原有数据的基础上擦除逻辑坏道。         找的就是它了,又想起ghost也是擦除目标盘上的数据后再覆盖影像文件的,既然都是擦除,那它们会不会有异曲同工之效?反正F区装有ghost,里面有C区的备份。马上在Windows下运行ghost,选择还原至E区。         不一会儿,提示还原成功,随即扫描E区,结果大喜过望:坏扇区共0字节!太好了!再快速格式化E区,仍报坏扇区为0字节。至此确认E区逻辑坏道已被完全修复,感觉好极了!       21.巧装大硬盘上 XP        软美轮美奂又功能强大的XP推出了,看着别人的P4、速龙1900+等等强劲的系统跑XP,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的配置太可怜了呢?不用着急,XP其实是一个对储存设备依赖性很强的操作系统,CPU倒是在其次的,建议你升级一下内存和买一个新硬盘,就可以上XP了,不必整个系统都买新的。        也许有的人会说,但是我的主板芯片组太旧了,不支持30G以上的大硬盘,又找不到新的BIOS来刷新了,怎么办呢?放心,下面就教你一招巧装大硬盘上XP的秘技,这个秘技也适用于那些新买了大硬盘升级想组成双硬盘系统,却发现主板不支持的人。        首先,为了节省时间,你可以让卖硬盘的商家为你的新大硬盘分好区,建议你把打算上XP的分区设为3G左右。然后,你可以把大硬盘跳为从盘,如果有不同容量跳线的,请用出厂的默认跳法,在CMOS里设置为NONE;然后,用XP的安装光盘启动计算机,一般会自动开始XP的安装程序,(如果没自动开始XP安装,你可以进入I386目录,键入WINNT开始)你会发现XP的安装程序已经识别出了你现挂的两个硬盘,无论是型号还是容量都准确无误,还具有格式化分区、转化分区为NTFS系统的功能。        此时,你可以选择将XP装在新硬盘的3G分区里,一般都能顺利地进行。这是利用了XP的安装程序有直接检测和管理硬件设备的能力,不需调用BIOS数值的特性。当然,这还是有个小缺点的,在进入图形界面以前,你旧有的硬盘必须正常,否则XP是无法启动的,因为XP安装程序会向其中写入一部分启动必需文件。不过总比你眼巴巴地看着大硬盘不能利用要好多了。      22.如何维修硬盘坏道      修理方法:      1、Scandisk磁盘扫描程序是解决硬盘逻辑坏道最常用的手段,而常见的Format命令不能对任何硬盘坏道起到修补作用。如果硬盘出现了坏道,可在Windows系统环境下,在“我的电脑”中选中要处理的硬盘盘符,选择其“属性”,在出现的“工具”按钮中选择“查错状态”,点击“开始检查”,再在“扫描类型”中选“全面检查”,并将“自动修复错误”打上“勾”,然后“开始”既可,它将对硬盘盘面作完全扫描处理,并且对可能出现的坏簇作自动修正。其次,在Dos状态下,硬盘有坏道,计算机在启动时一般会自动运行Scandisk进行扫描,并将坏簇以黑底红字的“B”(bad)标出。如果系统在启动时不进行磁盘扫描或已不能进入Windows系统,也可用软盘或光盘启动盘启动电脑后,在相应的盘符下运行Scandisk *:(注*为要扫描的硬盘盘符),回车后来对相应需要扫描修复的硬盘分区进行修理。       2、诺顿工具箱中的NDD“磁盘医生”及PCTOOLS等相关工具对硬盘进行扫描也是修复硬盘坏道的最常用的方法。       3、如果硬盘上出现了无法修复的坏簇或物理坏道,大家可用一些磁盘软件将这些坏道单独分为一个区并隐藏起来,这样可令你的硬盘延长很多正常的使用寿命。       4、系统显示“TRACK 0 BAD,DISK UNUSABLE”,意思为“零磁道损坏,硬盘无法使用”或用磁盘扫描程序扫描其它硬盘时其0扇区出现红色“B”。硬盘0扇区损坏,可以合理运用一些磁盘软件,把报废的0扇区屏蔽,而用1扇区取而代之就能起到起死回生的效果,这样的软件如Pctools9.0和NU8等等。以Pctools9.0为例来做说明。用盘启动电脑后,运行Pctools9.0目录下的De.exe文件,接着选主菜单Select中的Drive,进去后在Drive  type项选Physical,按空格选定,再按Tall键切换到Drives项,选中hard disk,然后OK回车后回到主菜单,打开Select菜单,这时会出现Partition Table,选中进入后出现硬盘分区表信息。该硬盘有两个分区,找到C区,该分区是从硬盘的0柱面开始的,那么,将1分区的Beginning Cylinder的0改成1就可以了,保存后退出。重新启动电脑后按Del键进入回Coms设置,运行“Ide Auto Detect”,可以看到CYLS由782变成781,保存退出后重新分区格式化该硬盘。      23.什么样的“坏硬盘”可修复      通常我们可以修复的“坏硬盘”有几种情况:       1、引导出错,不能正常启动的。这种情况未必是“坏”,通常清除MBR,再重新分区就有70%好。如若不行,应归入第三类。       2、可正常分区,可格式化,但扫描发现有“B”标记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出坏道”。这里可不分“物理坏道”或“逻辑坏道”,“B”数量少的话(少于100个),基本上有80%可以修复为“好硬盘”。这种情况出需用一些通用的维修软件就可以解决。      3、不可正常分区,或分区完后格式化不了。这种情况要用到专业维修软件,视不同的牌子,修复率不同。一般达到50%左右。      4、通电后不转。这种情况一般是电路板故障,换掉电路板IC或整个电路板换掉即可。起转后视不同情况另做处理,60%以上是全好了,但有部分可能同时还有其他几类故障。     5、自检声正常,BIOS认不到盘。这是多种可能原因造成,如果是电路板接口问题则修电路板;如果是硬盘进入内部保护模式,则需用专业软件切换。Fujitsu硬盘出这种问题较多,修复率约90%。    6、通电后磁头声敲击不止。这种情况多是因为磁头损坏,但也有不是磁头损坏的。前者若非挽救数据就不必要更换磁头修复,而后者还有50%机会可以挽救。    7、通电后噪音大。除了少部分可以通过校正主轴解决外,一般不修。    8、遗忘密码。大部分的硬盘可以设密码保护,如不慎忘记密码,是极难解开的。不过办法还是有的,大部分牌子硬盘都可以用专业软件去除密码保护。         另外,有些硬盘受破坏严重,坏扇区太多(有的盘不可超过3000,有的则不可超过8000,有些却允许超过10000),解决办法是切除有问题的磁头,或降低容量,同时更改型号,也算是一个可用的“好硬盘”。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修复率!        那么,修后的“好硬盘”与未修过的硬盘有何区别?答曰:对用户来说感觉不到任何区别,非专业人士看不出区别!因为用的就是厂家技术来修复,厂家技术员也未必看得出区别所在!      24.谈谈硬盘出现物理坏道的迹象及修复技巧      对于个人电脑用户来说,硬盘的更新频率一般没有CPU 或显示卡那么快--即使要买新硬盘,老硬盘也要挂在机箱里发挥余热,所以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硬盘出故障,尤其是当硬盘中保存了珍贵的数据资料时。硬盘属逻辑损坏倒也罢了,大不了重装软件,但物理损坏呢?其实只要情况不是特别严重,用一些方法处理,一般也能解决问题。
        首先来看看硬盘有了物理损伤,也就是有了坏道后有哪些现象:       
        1.读取某个文件或运行某个软件时经常出错,或者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操作成功,其间硬盘不断读盘并发出刺耳的杂音,这种现象意味着硬盘上载有数据的某些扇区已坏。
       2.开机时系统不能通过硬盘引导,软盘启动后可以转到硬盘盘符,但无法进入,用SYS命令传导系统也不能成功。这种情况比较严重,因为很有可能是硬盘的引导扇区出了问题。
      3.正常使用计算机时频繁无故出现蓝屏。         对于前面3种情况,我们一般都有办法作或多或少地补救。以下提供了几种方法来对硬盘的坏道作修复,要注意的是,应该优先考虑排在前面的方法。       1.首先从最简单的方法入手。在Windows98的资源管理器中选择硬盘盘符,右击鼠标,在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在“工具”项中对硬盘盘面作完全扫描处理,并且对可能出现的坏簇作自动修正。对于以上第2种情况即不能进入Windows98的现象,则可以用Windows98的启动盘引导机器,然后在“A:>”提示符后键入“scand isk X:”来扫描硬盘,其中“X”是具体的硬盘盘符。对于坏簇,程序会以黑底红字的“B”(bad)标出。       2.实际上,第1种方法往往不能奏效,因为Windows98对“坏道”的自动修复很大程度上是对逻辑坏道而言,而不能自动修复物理坏道,所以有必要考虑对这些坏道作“冷处理”。所谓“冷处理”就是在这些坏道上作标记,不去使用,惹不起还躲得起。记住第1种方法中坏道的位置,然后把硬盘高级格式化,将有坏道的区域划成一个区,以后就不要在这个区上存取文件了。要说明的是,不要为节约硬盘空间而把这个区划得过分“经济”,而应留有适当的余地,因为读取坏道周围的“好道”是不明智的--坏道具有蔓延性,如果动用与坏道靠得过分近的“好道”,那么过不了多久,硬盘上新的坏道又将出现。       3.用一些软件对硬盘作处理,其中最典型的是PartitionMagic了。这里以5.0版本为例:扫描硬盘可以直接用PartitionMagic5中的“check”命令来完成,但该命令无自动修复功能,所以最好在Pa rtitionMagic5中调用Windows98的相关程序来完成这个任务。标记了坏簇后,可以尝试着对它进行重新测试,方法是在Operations菜单下选择“Advanced/bad Sector Retest”,把坏簇分成一个(或多个)区后,可以考虑把该区隐藏,以免在Windows98中误操作,这个功能是通过Hide Part ition菜单项来实现的。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没有经过格式化而直接将有坏簇的分区隐藏的话,那么该分区的后续分区将由于盘符的变化而导致其中的一些与盘符有关的程序不能正确运行。比如一些软件在桌面上建立的快捷方式将找不到宿主程序,解决之道是利用Tools菜单下的DriveMapper菜单项,它会自动地收集快捷方式和注册表内的相关信息,并对它们作正确的修改。另外,DiskManager这个软件也能做这个工作。隐藏了分区后,不要试图把坏道所在的分区的前后分区合并,因为这两个分区在物理上并不连续。
       4.对于硬盘0扇区损坏的情况,看起来比较棘手,但也不是无药可救--只要把报废的0扇区屏蔽,而用1扇区取而代之就行了,完成这项工作的理想软件是Pctools9.0,具体地说,是Pctools9.0中的DE工具,要注意的是,修改扇区完成后,只有对硬盘作格式化后才会把分区表的信息写入1扇区(现在作为0扇区了)。
       5.不到万不得已,这一招最好不要用:即对硬盘作低格。因为对硬盘作低格至少有两点害处:一是磨损盘片,二是对有坏道的硬盘来说,低格还会加速坏道的扩散。
      6.最后还有一点,那就是主板BIOS的相关内容要设置得当,特别是对于一些TX芯片组级别以前的主板,由于没有自动识别硬盘规格的能力,往往会因设置不当而影响硬盘的使用,轻则硬盘不能物尽其用,重则损伤硬盘。
         以上介绍的是硬盘有物理损伤时的解决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大多数是以牺牲硬盘容量为代价的一种补救措施。硬盘有了坏道,如果不是因为老化问题,则说明平时在使用上有不妥之处,比如对硬盘过分频繁地整理碎片、内存太少以致应用软件对硬盘频频访问等。而忽略对硬盘的防尘处理也会导致硬盘磁头因为定位困难引发机械故障。另外,对CPU超频引起外频增高,迫使硬盘长时间在过高的电压下工作,也会引发故障,所以,平时对硬盘的使用还应以谨慎操作为上策。       再介绍一款名为“Disk Genius”的软件,它同样是对付硬盘坏道的能手,操作前的准备:      1、在Windows下制作一张DOS启动软盘。    从www.ccednet.com/soft/cce下载DG,将其解压缩到软盘上。        如何对付硬盘坏道      2、在程序中,按键盘上的“Alt”键激活菜单,用左右箭头将其移动到“工具”项,在该选项中选中“硬盘表面检测”,系统提示“测试当前分区硬盘表面?坏扇区清单将保存到BACDSECT.TXT中”       3、执行扫描,里面共有三个选项,分别为:按扇区扫描、按磁道扫描和按柱面扫描。建议选择“按扇区”扫描,虽然其速度最慢但检测的最全面。      4、点击“按扇区”进行扫描之后,会弹出扫描进程对话框,扫描到坏道的时候会发出“咯滋、咯滋”的声响,但不一会儿就会扫描过去。完成之后,会出现一个是否有坏扇区、共有几个坏扇区的提示信息      5、重新启动Windows 98,进入DG软件所在的目录,找到并打开BACDSECT.TXT文件,在这个文件中详细地记录了刚才扫描的结果用笔记录下来,在下面的操作中我们将用到这些信息。      6、重新用刚才制作的启动盘启动计算机,在DOS下运行DG,把原有的分区删除。操作如下:按下“Alt”键激活DG功能菜单,将其移动到分区菜单项,选择“删除分区”,重复以上操作,将原有分区全部删除。      7、重建分区:激活菜单后,选择“新建分区”(或建扩展分区)项,根据BADSECT.TXT文件所记录下的坏扇区位置,把坏扇区前后10~20MB的空间单独划分为一个区(这样做是为了给坏道扩散预留一部分空间)。        “Tab”键在分区时很有用,分好一个区后,记得要按“Tab”键切换到硬盘的其他位置才可以继续分其他的区。分区操作过程中,如果有误也不要紧,该软件提供了“重新加载”命令,可以把硬盘恢复到初始分区状态。因为这个软件在存盘之前的所有操作都只是保存在内存中,所以你可以用多次分区的方法把包含坏道的分区的大小控制在指定的范围之内。在本例中,有坏道的分区的起始柱面为137,结束柱面为164,这样就把坏道(148)包含在其中了。      8、用“Alt”键将DG菜单激活后,执行分区菜单里的“隐藏”命令,就可以把包含坏道的分区隐藏起来了。然后存盘并退出DG,系统提示分区已改动。      9、格式化分区:虽然DG自带的有格式化程序,但不推荐使用,建议用启动盘上的“Format”命令对硬盘进行格式化。    10、如果在对硬盘进行格式化时,系统提示“Track 0 Bad”的话,那么意味着硬盘的0磁道损坏了。一般来说这种故障是难以修好的,但是我们还是不必放弃,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       其实0磁道损害也是坏道的问题,只不过关键的0磁道也有坏道而已。此时,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重新标记0磁道的位置。这项工作我们可以交给PCTools 9.0工具包,我们要利用的是其中的DE.EXE命令。        为了修改0磁道文字,首先要去掉DE的只读属性,我们必须把Configuration下Read Only前的钩消去。随后在主菜单Select中进入Drive type,并选择下一级的Physical→Hard disk。回车之后,我们的主菜单就会出现Partition Table(分区表),注意找Beginning Cylinder(起始柱面)这一项,它代表硬盘的0柱面开始,也就是0磁道的位置。此时大家只要稍微动一下,把它改为1或者2即可。        通过以上操作,我们就完成了隐藏坏道的工作了,怎么样,硬盘是不是又可以正常工作了!         25.挽救被损硬盘一例      近日朋友拿来一台笔记本电脑,C400,4.6G硬盘。发现在使用过程中经常无故死机及非法操作,用多个系统整理、磁盘扫描软件进行操作后故障依旧。决定重装Win98,重新安装后发现问题仍然存在,于是决定对C盘进行彻底格式化再装系统,用Format命令格式化至71%时,硬盘发出异常响声,格式化进程停顿后退出,系统提示“Not  ready,Format terminated”,估计是硬盘某一扇区损坏。由于格式化未能完成,故原先安装的Win98仍能启动,使用Win98自带的磁盘扫描软件对C盘进行完全扫描,却未发现任何错误,换用Nonton等磁盘诊断软件对C盘进行诊断也未发现任何问题。再次用启动盘启动后对C盘进行格式化,依旧只能进行到71%。用Fdisk对硬盘重新分区后格式化,问题依旧。最后只能用LFORMAT对硬盘进行低格,过程中也未发现有任何错误,但分区后高级格式化依然不能通过。至此各种方法都已试过,无法解决问题。
        想到每次将2000MB的C盘格式化时都是在71%处失败,估计硬盘在这一区域出现损坏,能否将损坏的这一部分空间挑出,而使用余下的有用空间呢?2000MB的71%为1420MB,估计损坏出现在1400MB-1500MB这个区域中。决定换用PQMAGIC软件,将硬盘分成三个区,大小分别为2014M、2014M、512M,然后用PQMAGIC自带的FORMAT功能对三个分区进行格式化,进程中第一分区的格式化速度极快(相当于Win98中的快速格式化),而其它两个区的格式化速度较慢,并伴有校验及进程显示。结束后发现各盘都已能访问,再次安装Win98及对各盘进行扫描均正常,但使用中仍经常死机,估计问题还是未能解决。再次使用FORMAT命令对C盘进行格式化,验证了刚才的想法。最后只能再次使用PQMAGIC原先设想的容量进行分区,共对硬盘分了四个区,容量分别为1400M、100M、2000M、1024M,退出PQMAGIC,用FORMAT命令对四个分区分别进行格式化,其它三个分区格式化正常,只有估计有损坏空间的100M的分区格式化失败,用PQMAGIC软件重新回到分区列表,将100M的分区的状态(states)设为Hidden后退出。这样计算机的盘符将分别为C、D、E,容量为分别为1440,2013,1027。有损坏区域的硬盘部分被隐藏不用。然后重装Win98,各种软件运行正常,未再发生死机情况。牺牲了100M的硬盘空间后,损坏的硬盘仍可继续使用了。估计多做几次试验,还可将隐藏空间的容量缩减得更小。      26.挽救硬盘的几个方法        每个用户的硬盘中都存放着大量的有用数据,而硬盘又是一个易出毛病的部件。为了有效的保存硬盘中的数据,除了有效的保存硬盘中的数据,备份工作以外,还要学会在硬盘出现故障时如何救活硬盘,或者提取其中的有用数据,把损失降到最小程度。      1、系统不承认硬盘         此类故障比较常见,即从硬盘无法启动,从A盘启动也无法进入C盘,使用CMOS中的自动监测功能也无法发现硬盘的存在。这种故障大都出现在连接电缆或IDE口端口上,硬盘本身的故障率很少,可通过重新插拔硬盘电缆或者改换IDE口及电缆等进行替换试验,可很快发现故障的所在。如果新接上的硬盘不承认,还有一个常见的原因就是硬盘上的主从条线,如果硬盘接在IDE的主盘位置,则硬盘必须跳为主盘状,跳线错误一般无法检测到硬盘。      2、CMOS引起的故障          CMOS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硬盘的正常使用,这里主要指其中的硬盘类型。好在现在的机器都支持"IDE auto detect"的功能,可自动检测硬盘的类型。当连接新的硬盘或者更换新的硬盘后都要通过此功能重新进行设置类型。当然,现在有的类型的主板可自动识别硬盘的类型。当硬盘类型错误时,有时干脆无法启动系统,有时能够启动,但会发生读写错误。比如CMOS中的硬盘类型小于实际的硬盘容量,则硬盘后面的扇区将无法读写,如果是多分区状态则个别分区将丢失。还有一个重要的故障原因,由于目前的IDE都支持逻辑参数类型,硬盘可采用Normal、LBA、Large等。如果在一般的模式下安装了数据,而又在CMOS中改为其他的模式,则会发生硬盘的读写错误故障,因为其物理地质的映射关系已经改变,将无法读取原来的正确硬盘位置。      3、主引导程序引起的启动故障         硬盘的主引导扇区是硬盘中的最为敏感的一个部件,其中的主引导程序是它的一部分,此段程序主要用于检测硬盘分区的正确性,并确定活动分区,负责把引导权移交给活动分区的DOS或其他操作系统。此段程序损坏将无法从硬盘引导,但从软区或光区之后可对硬盘进行读写。修复此故障的方法较为简单,使用高版本DOS的fdisk最为方便,当带参数/mbr运行时,将直接更换(重写)硬盘的主引导程序。实际上硬盘的主引导扇区正是此程序建立的,fdisk.exe之中包含有完整的硬盘主引导程序。虽然DOS版本不断更新,但硬盘的主引导程序一直没有变化,从DOS 3。x到目前有winDOS 95的DOS,所以只要找到一种DOS引导盘启动系统并运行此程序即可修复。另外,像KV300等其他工具软件也具有此功能。      4、分区表错误引导的启动故障         分区表错误是硬盘的严重错误,不同错误的程度会造成不同的损失。如果是没有活动分区标志,则计算机无法启动。但从软区或光区引导系统后可对硬盘读写,可通过fdisk重置活动分区进行修复。如果是某一分区类型错误,可造成某一分区的丢失。分区表的第四个字节为分区类型值,正常的可引导的大于32MB的基本DOS分区值为06,而扩展的DOS分区值是05。如果把基本DOS分区类型改为05则无法启动系统,并且不能读写其中的数据。如果把06改为DOS不识别的类型如efh,则DOS认为改分区不是DOS分区,当然无法读写。很多人利用此类型值实现单个分区的加密技术,恢复原来的正确类型值即可使该分区恢复正常。分区表中还有其他数据用于纪录分区的起始或终止地址。这些数据的损坏将造成该分区的混乱或丢失,一般无法进行手工恢复,唯一的方法是用备份的分区表数据重新写回,或者从其他的相同类型的并且分区状况相同的硬盘上获取分区表数据,否则将导致其他的数据永久的丢失。在对主引导扇区进行操作时,可采用NU等工具软件,操作非常的方便,可直接对硬盘主引导扇区进行读写或编辑。当然也可采用debug进行操作,但操作繁琐并且具有一定的风险。       5、分区有效标志错误引起的硬盘故障         在硬盘主引导扇区中还存在一个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其最后的两个字节:55aah,此字为扇区的有效标志。当从硬盘,软盘或光区启动时,将检测这两个字节,如果存在则认为有硬盘存在,否则将不承认硬盘。此标志时从硬盘启动将转入rom basic或提示放入软盘。从软盘启动时无法转入硬盘。此处可用于整个硬盘的加密技术。可采用debug方法进行恢复处理。另外,DOS引导扇区仍有这样的标志存在,当DOS引导扇区无引导标志时,系统启动将显示为:"missing operating system"。其修复的方法可采用的主引导扇区修复方法,只是地址不同,更方便的方法是使用下面的DOS系统通用的修复方法。       6、DOS引导系统引起的启动故障          DOS引导系统主要由DOS引导扇区和DOS系统文件组成。系统文件主要包括io.sys、msdos.sys、command.com,其中command.com是DOS的外壳文件,可用其他的同类文件替换,但缺省状态下是DOS启动的必备文件。在Windows 95携带的DOS 系统中,msdos.sys是一个文本文件,是启动windows必须的文件。但只启动DOS时可不用此文件。但DOS引导出错时,可从软盘或光盘引导系统,之后使用sys c:传送系统即可修复故障,包括引导扇区及系统文件都可自动修复到正常状态。       7、FAT表引起的读写故障          fat表纪录着硬盘数据的存储地址,每一个文件都有一组连接的fat链指定其存放的簇地址。fat表的损坏意味着文件内容的丢失。庆幸的是DOS系统本身提供了两个fat表,如果目前使用的fat表损坏,可用第二个进行覆盖修复。但由于不同规格的磁盘其fat表的长度及第二个fat表的地址也是不固定的,所以修复时必须正确查找其正确位置,由一些工具软件如nu等本身具有这样的修复功能,使用也非常的方便。采用debug也可实现这种操作,即采用其m命令把第二个fat表移到第一个表处即可。如果第二个fat表也损坏了,则也无法把硬盘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但文件的数据仍然存放在硬盘的数据区中,可采用chkdsk或scandisk命令进行修复,最终得到*。chk文件,这便是丢失fat链的扇区数据。如果是文本文件则可从中提取并可合并完整的文件,如果是二进制的数据文件,则很难恢复出完整的文件。      8、目录表损坏引起的引导故障         目录表纪录着硬盘中文件的文件名等数据,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该文件的起始簇号,目录表由于没有自动备份功能,所以如果目录损坏将丢失大量的文件。一种减少损失的方法也是采用上面的chkdsk或scandisk程序的方法,从硬盘中搜索出chk文件,由目录表损坏时是首簇号丢失,在fat为损坏的情况下所形成的chk文件一般都比较完整的文件数据,每一个chk文件即是一个完整的文件,把其改为原来的名字可恢复大多数文件。      9、误删除分区时数据的恢复         当用fdisk删除了硬盘分区之后,表面现象是硬盘中的数据已经完全消失,在未格式化时进入硬盘会显示无效驱动器。如果了解fdisk的工作原理,就会知道,fdisk只是重新改写了硬盘的主引导扇区(0面0道1扇区)中的内容。具体说就是删除了硬盘分区表信息,而硬盘中的任何分区的数据均没有改变,可仿造上述的分区表错误的修复方法,即想办法恢复分区表数据即可恢复原来的分区即数据,但这只限于除分区或重建分区之后。如果已经对分区用format格式化,在先恢复分区后,在按下面的方法恢复分区数据。      10、误格式化硬盘数据的恢复         在DOS高版本状态下,格式化操作format在缺省状态下都建立了用于恢复格式化的磁盘信息,实际上是把磁盘的DOS引导扇区,fat分区表及目录表的所有内容复制到了磁盘的最后几个扇区中(因为后面的扇区很少使用),而数据区中的内容根本没有改变 。这样通过运行"unformat c:"即可恢复原来的文件分配表及目录表,从而完成硬盘信息的恢复。另外DOS还提供了一个miror命令用于纪录当前的磁盘的信息,供格式化或删除之后的恢复使用,此方法也比较有效。      27.我的硬盘会打盹         随着硬盘价格的不断降低,高转速大容量的硬盘已成为主流。很多人都"鸟枪换大炮"地更换或添置了新硬盘。这样一来,旧的硬盘就成了鸡肋,丢了可惜--还没坏;继续用吧,不仅占空间,而且费电、发热、转速慢!如果这些您还能忍受的话,那即使不读盘也让人讨厌的"哼哼"声,您一定不会无动于衷吧?反正我是不堪其扰!仔细一琢磨,觉得最根本的解决之道就是断电!没错,我们一般都把旧硬盘拿来当备份盘或游戏盘,像我就是把旧的昆腾3.2G拿来装游戏(我可不敢把我那些宝贵的资料搁里面,你想啊,这旧的毕竟是"年老体弱",指不定那天就"撒手西去",你舍得把你的宝贵资料当它的陪葬品?)。但毕竟我们的电脑不是游戏机(超级玩家除外),当我们不玩游戏的时候,那开着这块硬盘岂不是白费电?        有了思路,接下来就是动手了。不会有人认为我是要在旧硬盘的电源线上装一个开关吧?如果你喜欢我不反对^_^我们知道,Win98的电源管理设置里可以定时关闭硬盘。可一来这定时的时间长短我们无法自定义,二来关闭的是你系统里所挂的所有硬盘,我们无法决定要关哪个,哪个不关。下面就向大家隆重介绍一个小软件--Hard Disk Sleeper(For Windows 95/98/NT)。这家伙虽然只有88KB(打包后),可这方面的功夫却一点儿也不含糊。它的主要功能就是硬盘电源管理。你可以随时切断一个硬盘的电源,也可以以分钟为单位,利用它的定时功能,让它定时关闭指定的硬盘。        安装Hard Disk Sleeper的安装很简单。把下载下来的压缩包解压后运行setup.exe,无需选择安装路径,软件会自动安装至windows目录下。安装结束后,软件会自动运行,显示图标在系统托盘里,并把自己添加到"开始"菜单的"启动"组中。如果你不希望在电脑启动的时候加载它,你可以将启动组的Hard Disk Sleeper图标删除。      使用方法:      1. 快速上手        由于功能比较单一,所以Hard Disk  Sleeper的使用也比较简单。用左键单击系统托盘上的图标便会出现如图一的菜单。主菜单分隔符下面的命令是对所有硬盘起作用的;而分隔符上面的各个硬盘的子菜单(你的系统中挂有几个硬盘,就会有相应的几个硬盘子菜单)里的命令,则只针对某一个硬盘。现在我们就可以选择一个目前闲置的硬盘,通过其子菜单中的"立即关闭硬盘",来马上关闭它。      2. 进阶设置        你也许不想马上关闭某个硬盘,而想让它过一会儿再"休息",这时候,Hard Disk Sleeper的定时功能就大显身手了。Hard Disk Sleeper允许你对所有硬盘使用同一定时设置(如图一主菜单分隔符下的"1分钟后关闭硬盘"),也可以单独对每一个硬盘使用不同的设置(如图一"第2硬盘"子菜单中的"20分钟后关闭硬盘")。         用鼠标右键单击系统托盘里的Hard Disk Sleeper图标,在弹出菜单中选择"配置" (或直接用左键双击),出现如图二所示的对话框。在"总体设置"标签中,如果我们选择了"将设置用于所有硬盘",那么我们就可以勾选"永不关闭"让所有硬盘保持工作状态。也可以设置在若干分钟(最高20分钟)后关闭所有硬盘。这里所设置的值将显示在主菜单中。若勾选"出现启动时自动应用设置",那么软件启动时会自动应用你所预设的参数,免去了每次使用都需手动设置的麻烦。不过根据我的使用经验,我还是比较习惯手动关闭硬盘。因为你一般难以保证自己在多少分钟后不需访问某个硬盘。如果我们选择"单独配置每个硬盘"则下面方框内的选项都会变灰而不可选。这时,我们就可以单击任一硬盘的标签进行单独设置。硬盘的单独设置与"总体设置"标签里的内容完全一样,大家可以依样画葫芦。     3.高级设置        一般来说,Hard Disk Sleeper都能自动准确识别系统中所挂硬盘的状态。但有些硬盘不允许外部程序读取其状态,这时,你就必须自己手动设置硬盘的状态信息。点击"总体设置"标签中的"兼容性"按钮,出现如图三所示的对话框。如果Hard Disk Sleeper无法正确识别你所有硬盘的位置,则你可以在"所有硬盘"标签里进行手动设置,强制使用你的配置。当然,前提是Hard Disk Sleeper无法正常运行,或不起作用的情况下,你可以试试改变硬盘的设置;并且你必须清楚你的硬盘挂在哪个IDE接口上,哪个设为主盘,哪个设为从盘。像我的IDE1接口上接有2个硬盘,主硬盘和从硬盘在Hard  Disk Sleeper中被正确识别,并分别显示为第一和第二硬盘。如果你对这些不清楚,我看你还是请教一下高手或干脆放弃使用这个软件。要不然出了什么岔子,我可担待不起。       如图四,"状态"标签里的内容则是Hard Disk Sleeper自动识别后的硬盘状态。如果Hard Disk Sleeper无法正确识别你的硬盘信息,你可以去掉软件所识别出来的硬盘前的勾,然后切换回"所有硬盘"标签,进行手动设置。      您发表或修改的该帖子正处于审核状态,需要几分钟后才能被其他雷友看到,请您不要着急。
      审核通过后,本提示区域会自动消失。    4. 注意事项        虽然我们现在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任一硬盘的开闭了,但在下列情况下,操作系统会扫描读取所有硬盘,使得在你不想唤醒已关闭硬盘的情况下自动启动硬盘。我们关闭硬盘的目的是为了节能、降温、减噪,如果频繁地开关硬盘则会大大减少硬盘的使用寿命。所以,在使用这个软件时,我们还是要注意一下一些细节问题,免得让我们的硬盘"长眠不醒"。       关闭硬盘后,启动"资源管理器"。如果你在开启"资源管理器"的情况下,关闭硬盘,然后再关闭"资源管理器",则系统会保存当前的硬件状态。这时你再启动"资源管理器",则系统会默认硬件状态没有改变而不扫描硬盘。同理,如果是先关闭硬盘,再启动"资源管理器",则系统会以为所有硬盘都是开启的,于是便会扫描硬盘,导致已关闭的硬盘重新启动。      ⑵ 打开"回收站"或删除文件(夹)到"回收站"时,系统会扫描硬盘。但如果你直接删除文件,也就是按住"shift"键再删除文件(夹),则不会有这种情况。原因很简单,每个硬盘分区里都有"回收站",当你打开"回收站"时,系统当然要搜索所有硬盘上的回收站内的已删除文件(夹)。而删除文件(夹)则相当于将文件(夹)移动到另一个文件夹中,所以系统也需要读取"回收站"这个特殊的文件夹。
      打开ACDSee进行图片浏览时;
      在Word这类的文本编辑工具里点击"打开",显示"文件列表框"时,其实相当于打开一个"资源管理器",系统也会扫描硬盘;
      当你的硬盘处于关闭状态时,如果你关闭Hard Disk Sleeper后再启动它,它便会重新检测系统内的所有硬盘。
      若硬盘分区所在的硬盘已被关闭,点击这个(些)分区盘符或指向这个(些)分区内的软件的快捷方式,毫无疑问,都会启动硬盘。
        最后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一点,我个人觉得有点奇怪。当你设定若干分钟后关闭硬盘,如果在你退出Hard Disk Sleeper前没有取消这个设定,或点击主菜单中的"永不关闭硬盘"以使硬盘保持运转的话,你下次重启系统或下次开机后,即使你没有运行Hard Disk Sleeper,系统也会自动在你之前设定的若干分钟后关闭你曾设定要关闭的那个硬盘(时间从最后一次对硬盘进行读写操作后起算)。比如说你用Hard Disk Sleeper设定从硬盘3分钟后关闭。硬盘关闭后,你也关闭了Hard Disk Sleeper,但关闭前你没有取消3分钟的定时设定。下次你重启系统(包括关机后重新开机),你会发现虽然你没有运行Hard Disk
Sleeper,但从硬盘还是在没有读写或最后一次读写后的3分钟后自动关闭了!我想可能Hard Disk Sleeper也是通过调用Win98的电源管理程序来实现对硬盘电源控制的吧。       28.小跳线解决硬盘容量限制        近日,朋友把他原有的8.4GB富士通硬盘升级为40GB的希捷酷鱼7200.7硬盘,但由于主板BIOS太老,根本无法检测到新硬盘,当然也就无法使用了。对硬件“一窍不通”的好友只好求助于我。        其实像这种突破大容量硬盘的解决方法无外乎两种:一是直接升级主板BIOS到最新版本,这样一般就可以解决问题,而且也是最佳的方案;二是通过像DM这样的特殊软件绕过BIOS检测,在系统引导前直接管理硬盘,这种方法虽然很常见也比较实用,但在某些时候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错误或冲突,因此是一种权宜之计。        按照上面的思路,我查到主板是技嘉的,于是到其网站上搜索,但无功而返,网站上根本就没有这种主板型号的BIOS更新,看来是太老了;再“跑到”驱动之家碰碰运气,虽然能查到这种型号的BIOS,但也都是较老的版本,没有升级的意义。        无奈之下只好“请出”硬盘大师DM了,为了能提高兼容性和稳定性,我特意从网站上下载了最新版的DM956cy。正当我准备实施下一步计划时,希捷硬盘上的英文标签引起了我的注意:在跳线的标示中除了Master、Slaver、CableSelect以外还有一项:Limit capacity of 32GB,从字面上的意思看是如果跳线至此可以限制硬盘容量在32GB上。若果真如此,我是否可以先让BIOS把硬盘识别成32GB,安装操作系统后,再利用其他分区软件找到剩下的8GB呢?想到这儿我突然兴奋起来。但现在问题是这块老主板能否识别出32GB硬盘容量?不过凭我的经验一般容量限制在528MB、2.1GB、8.4GB、32GB……这几个挡,看来还是很有希望的。        关机后,跳好线,重新开机进入BIOS,检测IDE设备……系统立刻检测出该硬盘容量是32GB!已经成功一半了,接着我用软盘启动,并用FDISK分区,在FDISK中也显示硬盘容量为32GB,为了保险起见,我只分了一个主分区为5GB并激活它,然后重启格式化并安装了Windows 98,一切正常。最后在Windows 98中安装分区大师PQMAGIC,启动该程序查到只有主分区,大概有27GB容量没有分区格式化,看来剩下的8GB没有被找到!虽然不影响使用,但那8GB的空间就这样白白浪费吗?我并不死心,拿出最后一招:把该希捷硬盘挂到能识别大容量硬盘的电脑上,同样利用PQMAGIC把剩下的所有容量分区并格式化好,然后再挂回到好友的电脑上。启动电脑进入Windows 98,再次用PQMAGIC检测,果然主分区和扩展分区之和为40GB(实际为38GB),至此硬盘所有容量都可以使用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在Windows下可以正常使用全部容量,但由于BIOS仍然识别硬盘为32GB,所以在DOS中最后8GB的逻辑盘是无法使用的,不过我想也没关系,毕竟我们现在很少使用DOS模式了!      29.一次硬盘数据恢复的经验      介绍:        硬盘作为用户存储数据的主要场所,其最大的用途莫过于存储数据,但有时往往由于用户操作不甚等原因,造成用户数据的丢失。如果对于普通用户,数据对用户相对而言并不重要,那么丢了就丢了,没太大关系;但如果数据对用户很重要(对于这类用户,AWU推荐应经常备份数据),这时数据丢失了怎么办呢?此文就是通过一次对硬盘数据的恢复过程分析来简要说明一下硬盘数据恢复的大概方法,希望对大家恢复硬盘数据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关概念:       MBR(MAIN BOOT RECORD)即主引导记录区,它位于整个硬盘的0磁道0柱面1扇区,包括硬盘引导程序和分区表。       DBR(DOS BOOT RECORD)即操作系统引导记录区,通常位于硬盘的0磁道1柱面1扇区,是操作系统可直接访问的第一个扇区,它也包括一个引导程序和一个被称为BPB(BIOS PARAMETER BLOCK)的本分区参数记录表。每个逻辑分区都有一个DBR。       FAT(file allocation  table)即文件分配表,是dos,windows9X系统的文件寻址格式,为了数据安全起见,FAT一般做两个, 二FAT为第一FAT的备份。       DIR 是DIRECTORY即根目录区的简写,DIR紧接在第二FAT表之后。     估计数据丢失原因:        1、安装多系统引导软件后,异常操作造成。       2、遭到某种病毒感染。 数据丢失前状态:2.5G 硬盘,原分区为:C:2G + D:500M,D盘装有重要数据。两分区均为FAT16格式。        数据丢失过程:一次系统重启后,D盘丢失。        数据丢失后的操作:该客户曾用FDISK重新分区,试图按原分区大小再造分区,未果。但没有格式化D盘,只格式化了C盘并重装系统。        客户的数据修复要求:恢复D盘根目录下"数码相机"目录内所有文件。        所用工具:NORTON DISK DOCTOR:diskedit.exe
      数据修复过程:        一、 数据备份:主要包括物理0磁道各扇区,各分区逻辑0磁道,FAT表和根目录区等,再配以GHOST备份各分区的数据区。        二、 分析该硬盘的主引导扇区MBR(包括主分区表和引导程序)、各分区的引导扇区DBR、FAT表及根目录区。        由于已经重新分区并能顺利启动C盘(抛开病毒原因),故MBR的逻辑结构应该没问题,通过DISKEDIT察看MBR所在的0磁道第一扇区,证实估计正确,但现分区表与原分区表是否完全一致,还不能确定。        通过分区表,可以查找到各分区的引导扇区所在的物理位置,分析后可确定C盘的各项重要数据(引导扇区、第一FAT表、二FAT表、根目录区)均没有异常,但D盘除了引导扇区DBR外、上诉的其他数据均无法对应,DBR之所以无异常,是因为重新分区的结果,而FAT1、FAT2和根目录区面目全非的原因,大致应该有两种可能:一是现分区与原分区不一致,导致数据对不上号;二是数据已被病毒破坏。        由于在察看MBR时,发现0磁道的其他扇区留有不明程序的残余代码,通过察看其中的一些显示信息,可以判定是某种多系统软件留下的,说明客户曾经安装过多系统管理软件。这样大致可以排除病毒破坏分区的可能,分区丢失应该是异常操作多系统管理软件引起的。        三、 寻找原有分区
        根据前面的分析,由于客户在数据丢失后又进行了重新分区,而且估计现有的分区与原来的分区不一致,这样无疑加大了数据修复的难度,但幸好没有格式化D盘,因为如果单单只是FDISK,只会改写原硬盘的各分区的第一扇区,如果这个扇区不落在原分区的重要参数区(DBR、FAT、根目录)上,那么修复的成功率还是挺高的。
        接下来就是寻找原有D盘的重要数据区了,根据客户提供的资料可知,原D盘根目录下有一叫"数码相机"的子目录,于是用DISKEDIT提供的搜索功能,搜索"数码相机"对应的十六进制代码,可以找到原有D盘的根目录区。历时30分钟,通过过滤搜索结果,最终找到该根目录所在的扇区,然后顺藤摸瓜,向前翻过两个FAT表(根据经验大概400-500个扇区)找到原D盘的DBR所在的扇区,接着再向前翻63个扇区,找到原D盘的分区表,至此,最困难的问题攻克了。        四、 重建主分区表
        因为客户后来用FDISK重新建立的主分区表与原来的分区表并不一致,故必须手工重建原分区表,通过前面找到的原D盘分区表和原D盘的DBR,可以计算出主分区表。包括各分区的起始、结束扇区、分区大小、分区类型等。算出结果后,改写0磁道1扇区的主分区表。        五、 重启系统,出现原D盘,所有文件基本全部恢复。拷贝出"数码相机"目录,做好备份。通知客户取回数据。        有关本次案例的说明:        1、数据备份时,不要过分相信ghost,ghost只认正确的分区,对于隐藏的分区它不会复制。对于不正确的分区,它会报告错误并停止复制过程。Ghost 并非一个纯粹意义上的全盘复制软件,它只复制那些FAT表上存在的文件,而非复制磁盘上所有的数据!        2、走运的是,该客户重新分的D盘刚好比原D盘大几个磁道,故新的D盘分区表被建在原C盘最后端的数据区中。所以本次基本上可以说是100%恢复了原D盘的数据了。        3、 更走运的是,该客户没有重新格式化D盘,不然就不可能有那么高的恢复率了。        给读者的建议:        在硬盘数据出现丢失后,请立即联系当地的数据修复公司。最好不要再对硬盘进行写操作,那样会增大修复的难度,也影响到修复的成功率。      30.一分钟教你辨别返修硬盘      最近一段时间,一些来历不明的返修硬盘流入市场,有不少朋友都吃了亏,为了让大家知道如何来辨别返修硬盘,我将我所了解的区别方法告诉大家。      因为硬盘的技术含量比较高,全世界也就这么几个地方可以生产,所以在保修期内的硬盘,都是返回到原厂家去修理,而厂家在维修硬盘之后,会在盘面上做出相应的标识,这成了我们区别的重要标志了,不过因为是用英语书写的,如果不注意可能会忽略过去。如图中的WD硬盘,在图中所示的圆圈里,日期后而有一个“R”字母,这证明圆圈标注的是返修的日期,而不是生产日期;另外在标注方框中,仔细看可以看到浅蓝色的“REFURBISHED”(英语整修的意思)字样,在右上角还有一个比较显眼的“Refurbished”,大家在硬盘上看到这样的标记,就一定不要购买了。另外,如果硬盘的价格比别处要便宜很多,也有可能是返修硬盘,还是“便宜不要贪”。        最后,大家在购买硬盘时,最好还是到正规代理商那里去购买,也算是花钱买个放心。      31.移动硬盘故障的5种可能      为了能够便捷地存储大容量文件,很多朋友都购买了USB接口的移动硬盘,可是在使用的时候却发现系统无法识别移动硬盘。这是为什么呢?各位先不要着急,就让我们动手让移动硬盘为我所用吧。      一、设置CMOS参数        对于从来没有使用过USB外接设备的朋友来说,即使正确安装了驱动程序也有可能出现系统无法检测USB硬盘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主板默认的CMOS端口是关闭的,如果没有将其设置为开启状态,那么Windows自然无法检测到移动硬盘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重新开机,进入CMOS设置窗口,并且在“PNP/PCI CONFIGURATION”栏目中将“Assign IRQ For USB”一项设置为“Enable”,这样系统就可以给USB端口分配可用的中断地址了。      二、电源不足         由于USB硬盘在工作的时候也需要消耗一定的电能,如果直接通过USB接口来取电,很有可能出现供电不足。因此,几乎所有的移动硬盘都附带了单独的外接电源或者是通过键盘取电的PS2转接口。这时只要事先连接好外接电源或者通过PS2转接线与键盘连接好,确保给移动硬盘提供足够的电能之后再试试,应该可以正常使用了吧。需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用移动硬盘之前都确保有足够的供电,否则很可能由于供电不足导致硬盘损坏。
     三、USB延长线故障         除去上述两方面原因之外,还有可能是USB接口类型不符导致移动硬盘无法使用。比如,计算机配置的USB接口是1.1标准的,而购买的移动硬盘是USB 2.0标准的接口,这就要求连接计算机和移动硬盘的连接线必须支持USB 2.0标准。因为高速移动设备插入低速集线器,该设备可能不被正常安装,而有些朋友在使用移动硬盘的同时还使用优盘,为了方便就直接使用优盘附送的USB 1.1标准连接线,这样就导致USB 2.0标准的移动硬盘无法正确识别。只要将连接线更换为USB 2.0标准的即可解决此故障。      四、Windows版本太低         对于一些还在使用Windows 95或者Windows 97系统的朋友来说,即使计算机配备了USB接口,但是由于Windows 98之前的操作系统不支持USB外设,因此无论如何安装驱动程序、设定CMOS参数都无法让移动硬盘正常使用。对于这种情况,一种解决方法是将操作系统升级到Windows 98以上,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到微软官方站点下载相应的补丁程序让Windows 95/97能够识别移动硬盘。     五、系统设置不当          对于一些Windows 98用户来说,在安装好驱动程序之后,可以从设备管理器中查看到移动硬盘图标,但是在资源管理器中却没有相应的盘符标识,这就是系统设置不当所致。在设备管理器中双击移动硬盘图标,并且点击弹出窗口中的“属性”按钮,此时可以看见断开、可删除、同步数据传输和Int 13单元4个选项,其中“可删除”一项前面系统默认是没有打勾的,只要勾选这个选项之后重新启动计算机,就可以在资源管理器中看见新增的移动硬盘盘符了。         一言以蔽之,移动硬盘无法识别的故障原因比较多,但一般都不是USB接口或者移动硬盘本身的故障,因此需要大家在排除的时候多从周围关联部分考虑,相信你也可以顺利使用移动硬盘的。      32.硬盘保护卡安全漏洞及解决办法      硬盘保护卡在学校的机房管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基本上达到了“一卡无忧”的目标。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针对破解保护卡的文章不时在网上出现,有了保护卡就可以高枕无忧的想法就不再现实了,保护卡的安全性面临着新的考验。        怎样防止保护卡被破解呢?这就得从保护卡的原理谈起了。保护卡的工作原理简单来讲就是它接管对硬盘进行读写操作的一个INT13中断,保护卡在系统启动的时候首先用它自己的程序接管INT13中断地址。这样,只要是对硬盘的读写操作都要经过保护卡的保护程序进行保护性的读写,也就是先将FAT文件分配表、硬盘主引导区、CMOS信息、中断向量表等信息都保存到保护卡内的临时储存单元中。用来应付我们对硬盘内数据的修改。每当我们向硬盘写入数据时,其实还是完成了写入到硬盘的操作,可是没有真正修改硬盘中的FAT。而是写到了备份的FAT表中,这就是为什么系统重启后所有写操作一无所有的原因了。这也就是硬盘保护卡的主要工作原理。        了解了保护卡的工作原理,我们就知道了破解保护卡的核心问题就是对系统启动后INT13的控制权问题和保护卡的管理员密码的问题。所以对保护卡安全威胁来自于以下两种方式的攻击:
        针对保护卡管理员密码的攻击
  一般有三种手段;      1. 利用默认密码的攻击。一般的保护卡都有一个默认密码,这些默认密码都很简单。所以针对这种攻击的防护就是一定要修改管理员密码。      2. 利用保护卡的万能密码的攻击。一般保护卡都有自己的万能密码,根据保护卡的型号、批次、类型的不同而不同,厂商也许考虑到管理者遇到密码遗失问题而设了这个后门,但在网上的确可以找到这种万能密码,所以这种破解也是很危险的。遇到这种问题我们只有寄希望于保护卡厂家的版本升级了。      3. 针对存在于硬盘主引导区的保护卡密码的直接攻击。这就不是我们用户能解决的问题了,而是保护卡厂方的责任与义务。
        针对INT13的控制权的攻击
        其实只要有简单的计算机知识的人在一分钟内就可以破解,就如破解CMOS的密码一样简单。这里只是把他们的破解工具主要方法简要说明一下。DEBUG就是他们的利器,一般方法是利用四五条汇编语言就可很轻松地修改INT13的中断入口,使保护卡不起保护作用了,我个人了解到的解决办法如下:      1. 一般来讲这种攻击是在DOS方式或Windows 98的命令行方式下进行的,所以怎么样禁止DOS命令方式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最好的办法就是把Windows 98系统平台改为Windows 2000平台,在这种平台下DOS攻击方式是没有用武之地的。      2. 如果仍然还是用Windows 98平台,也有解决这种攻击的方法,利用魔法兔子98或魔法兔子2000对注册表进行修改,禁用DOS命令方式与DOS实模式,禁用启动时的F8、F4功能,禁用开始菜单中的执行与关机功能(可以在桌面上建一个关机的快捷图标来关机)。删除Debug.exe文件(尽可能在Windows 98的安装包中把这个文件也给删除后再压缩,以防从压缩包中重新释放)。尽可能地把FAT16文件格式转换为FAT32文件格式。CMOS的优先启动顺序最好是第一为LAN,第二为C,千万不要把A盘设计第一启动顺序。保护卡一定要保护CMOS。        技术的防范是有限的,我个人总结最好的办法就是随时与学生交流,引导他们正确学习、使用技术。      33.硬盘编号一点通      目前,市面上的硬盘品牌大家已经耳熟能详,规模较大的厂商也无非就是IBM、昆腾(Quantum)、西捷(Seagate)等几家“名牌老字号”,不过,随着硬盘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对于各品牌硬盘型号的编号大多数用户已经难以解读。其实,每个厂家的每款硬盘编号都有其一定的内在规律,而每串编号也都代表着硬盘本身特定的含义,而通过这些复杂的编号,用户可以更确切的了解硬盘的各种性能指标,包括接口类型、转速、容量、缓存等。
   1、IBM       IBM的每一个产品又分为多个系列,其硬盘产品的命名方式为:“产品名+系列代号+接口类型+盘片尺寸+转速+容量”。以Deskstar 22GXP的13.5GB硬盘为例,该硬盘的型号为:DJNA-371350,字母D代表Deskstar产品,JN代表Deskstar 25GP与22GP系列,A代表ATA接口,3代表3英寸盘片,7代表7200RPM产品,最后4位数字为硬盘容量13.5GB。       IBM系列代号(IDE)含义如下:TT=Deskstar 16GP或14GXP;JN=Deskstar 25GP或22GXP;RV=Ultrastar 18LZX或36ZX。 接口类型含义如下:A=ATA,S与U=Ultra SCSI,Ultra SCSI Wide,Ultra SCSI SCA,增强型SCSI,增强扩展型SCSI(SCA),C=Serial Storage Architecture;连续存储体系SCSI,L=光纤通道SCSI。    2、Maxtor(迈拓)         Maxtor硬盘的编号规则是:“首位+容量+接口类型+磁头数”。Maxtor从钻石四代开始,其首位数字就为9,一直延续至今,因此大家现在能够在市场上见到的Maxtor硬盘其首位数字大多数都是9。另外,比较特殊的是Maxtor编号中有磁头数这一概念,因为Maxtor硬盘是大打单碟容量的发起人,所以其硬盘的型号中要将单碟容量的磁头数体现出来。
        单碟容量=2×硬盘总容量/磁头数,以金钻三代(DiamondMax Plus6800)10.2GB的硬盘为例说明:该硬盘型号为91024U3,9是首位,1024是容量,U是接口类型UDMA/66,3代表该硬盘有3个磁头,也就是说其中的一个盘片是单面有数据,这个单碟容量是2X10.2/3=6.8GB。Maxtor硬盘接口类型字母含义:A=PIO模式,D=UDMA/33模式,U=UDMA/66模式。
   3、Seagate(希捷)        希捷的硬盘系列从低端到高端的产品名称分别为:U4系列、Medalist(金牌)系列、U8系列、Medalist Pro(金牌Pro)系列、Barracuda(酷鱼)系列、Barracuda II(酷鱼 II)系列、Barracuda III(酷鱼 III)系列。其中Medalist Pro、Barracuda(酷鱼)系列、Barracuda II(酷鱼 II)系列与Barracuda III(酷鱼III)系列是7200RPM的产品,其他的是5400RPM的产品。硬盘的型号均以ST开头,现以酷鱼10.2GB硬盘为例说明。该硬盘的型号是:ST310220A,在ST后第一位数字是代表硬盘的尺寸,3就是该硬盘采用3.5英寸的盘片,3后面的1022代表的是该硬盘的格式化容量是10.22GB,最后一位数字0是代表7200RPM产品。这一点不要与希捷以前的入门级产品Medalist ST38240A混淆。大多数希捷的Medalist Pro系列,以0结尾的产品均代表7200RPM硬盘,其他数字结尾(包括1、2)代表5400RPM产品。位于型号最后的字母是硬盘的接口类型。
      希捷硬盘的接口类型字母含义如下: A=ATA UDMA/33或UDMA/66 IDE接口; AG为笔记本电脑专用的ATA接口硬盘; W为Ultra Wide SCSI,其数据传输率为40MB/s; N为Ultra Narrow SCSI,其数据传输率为20MB/s; 而ST34501W/FC和ST19101N中的FC(Fibre Channel)表示光纤通道,可提供高达100MB/s的数据传输率,并且支持热拔插。
   4、Quantum(昆腾)         昆腾硬盘的型号一般在盘体的条形标记上,可以在硬盘接口附近的外盘盖上找到。以EX64A012为例,其前两位的字母时表示硬盘类型,该例中EX指火球EX系列。第三四位的数字表示次硬盘的容量。第五位的字母是表示接口类型。接口字母的不同含义是这样的:A=ATA(IDE),S=SCSI,50-pin Sigle Ended;W=SCSI Wide,68-pin Sigle Ended;D=SCSI Wide,68-pin Differential。      34.硬盘不能分区的困惑        一天,朋友打来电话说,他用FDISK给硬盘重新分区时,遇到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就是原扩展分区怎么也删不掉(朋友用的是品牌机)!竟然有这种事情?         来到朋友家,我用软盘启动电脑,进入FDISK,发现该硬盘的容量为40GB,扩展分区占了25GB,没有逻辑盘(早被他删了)。于是依次进入“Delete partition Or Longical Dos Drive——Delete Extended Dos partition”菜单,删除扩展分区,然而却提示“Cannot delete Extended Dos partitionWhile logical drives exist”(当逻辑盘存在时不能删除扩展分区),咦,怎么回事?不是没有逻辑盘吗!为了再次确认,我又依次进入“Delete partition Or Longical Dos Drive——Delete Logical Dos Drive(s)in the Extended Dos partition”菜单,删除逻辑盘,却提示“No logical drives defined”(没有定义的逻辑盘)。        真是怪了,FDISK为什么会自相矛盾呢?莫非品牌电脑为了保护硬盘做了什么手脚?想到此,我脑中忽然一亮,许多电脑厂商为了减轻顾客重装系统的苦恼,将系统装好后做了备份,放到一个专门的分区里,莫不是该品牌电脑也有个专门存放备份系统的分区,而且被隐藏起来了?由于FDISK本身不能查看分区是否隐藏,只好借助PQmagic工具软件,进入PQmagic查看硬盘,果然有一个分区被隐藏了,点击取消隐藏后退出PQmagic。当再次进入FDISK后,发现了一个逻辑盘,进入“Delete partition Or Longical Dos Drive——Delete Logical Dos Drive(s)in the Extended Dos partition”菜单,删掉逻辑盘。又进入“Delete partition Or Longical Dos Drive——Delete Extended Dos partition”菜单中,扩展分区终于被成功删除。          35.硬盘彻底损坏后的数据抢救      硬盘经常启动,是最常用的一个区域,所以损坏机率比其他扇区要大的多.我们来仔细谈谈硬盘0道的一些知识和维修方法        硬盘0道损坏的现象一般就是主板自检不通过(硬盘加点后自检声音正确的).还有的造成启动非常的慢(其他光盘引导也是慢).这种情况一般都能确定属于0道故障(还有一种和0道比较相近的故障就是硬盘固件错误通病,注意区分)      我们有两种方法处理:
       1:用户自己处理:可以用dm,lformat,mhdd来处理0道损坏硬盘(但成功率不高,只适合于轻微损坏的0道修复).我们推荐用lformat的热拔插法来修)
        先用光盘引导电脑(代修硬盘先只插上数据线,不插电源线)等电脑启动成功后,然后这是在插硬盘的电源线(注意这是带电拔插,注意电源别插反了,搞不好烧板的)等到硬盘起转自检声完成以后,运行lformat.exe软件,选择找到硬盘参数,进行低格.如果就是修0道故障,只需低格1分钟即可退出.用其他软件分区,看看修复成功没有.如果这样还不能修复,你可以试试hp,dm的擦除.mhdd的擦除试试.还不行就得低2中方法处理了       2:维修人员处理:一般专业的修理0道问题都是用pc3000来处理的比较多.你可以先扫描,伺服测试等,来确定是否就只是0道损坏,如果就是0道问题的话,手动封闭硬盘的0,0地址即可.自动屏蔽到p-list.如果经过你的检测如果属于0磁头损坏的话,只有砍掉硬盘的0磁头才能正常的工作,具体方法不介绍(因为每个牌子的操作是不同的)好了,以上就是关于0道一些知识.用户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处理      36.硬盘出现硬件故障,你敢这样维修么?             前些日子从同学处取得一块昆腾1.2G的小硬盘,有一奇异的毛病---开机自检时若能发现硬盘则用起来基本没有问题,但有时候自检并不能发现硬盘,表现为硬盘启动后高速旋转然后在某个地方停了下来,接着就是“卡塔卡塔”的声音,然后屏幕显示硬盘出错,停在那里。同学有一经验,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曰只需在关机后拔下硬盘的盘体到电路板的连线,然后再开机,听到硬盘启动后再关机,这时再插上连线,只要听到“当”的一声就OK了!        随着这硬盘在我手里的日子增长,同学的那一招也越发不起作用了。到了后来干脆是无论怎样也不动了,只听见“卡塔卡塔”的声音不绝于耳。想起《电脑报》上的种种方法均取之一试,未见有效。不得已而为之,拿出螺丝刀。各位千万注意:不到万不得已别用这招!        硬盘的壳体上有六颗螺丝,主轴有一颗,磁头部分有一颗,一共八颗螺丝,下了就可以小心翼翼的打开硬盘了!虽然我们DIYER的家里并没有超静的空间,可是经过我的试验在比较干净的卧室完成这一任务不会给硬盘造成什么伤害!打开硬盘的腔体后,可以看见亮晶晶的盘片,还有一对磁头悬停在盘片的两面。将磁头轻轻的掀起,用镜头纸小心地擦拭。注意:磁头十分脆弱!稍有不慎,即前功尽弃!往上掀起磁头时不能离盘片太高,擦拭磁头也应该从里到外沿盘片的轴向。其实并不太难,也就是十分钟的功夫,估计磁头擦干净了便可以了。这时你会发现盘片上有一些小小的霉点,也一同擦掉,再用FORMAT请别加任何参数,这样FORMAT会找出所有坏道并一一纪录在案(此步操作为必须)。以后操作系统不会去访问有坏道的扇区。这样,一个想轻生的硬盘又被我从死神那里拉了回来。呵呵!虽然是很惊险的,但如果你也有那样的硬盘的话---干脆破罐子乱甩,哈哈,说不定会有惊喜哟!      编辑评注:这种方法的确比较惊险,稍不小心,硬盘将毁于一旦。所以在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在动手的时候,遵循胆大心细的原则是最重要的,如果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如此维修硬盘。      37.硬盘的常见错误提示及解决方法      一、显示:“C:Drive Failure Run Setup Utility,Press(F1)To Resume”         此类故障是硬盘参数设置不正确所以从软盘引导硬盘可用,只要重新设置 硬盘参数即可。       二、显示:“No ROM Basic,System Halted”         病因分析:造成该故障的原因一般是引导程序损坏或被病毒感染,或是分区表中无自举标志,或是结束标志55AAH被改写。         治疗方法:从软盘启动,执行命令“FDISK/MBR"即可。FDISK中包含有主引导程序代码和结束标志55AAH,用上述命令可使FDISK中正确的主引导程序和结束标志覆盖硬盘上的主引导程序,这一招对于修复主引导程序和结束标志55AAH损坏既快又灵。对于分区表中无自举标志的故障,可用NDD迅速恢复。
      三、显示“Error loading operating system”或“Missing operating system”        病因分析:造成该故障的原因一般是DOS引导记录出现错误。DOS引导记录位于逻辑0扇区,是由高级格式化命令FORMAT生成的。主引导程序在检查分区表正确之后,根据分区表中指出的DOS分区的起始地址,读DOS引导记录,若连续读五次都失败,则给出“Error loading opearting system”的错误提示,若能正确读出DOS引导记录,主引导程序则会将DOS引导记录送入内存0:7C00h处,然后检查DOS引导记录的最后两个字节是否为55AAH,若不是这两个字节,则给出“Missing operation system”的提示。        治疗方法:一般情况下用NDD修复即可。若不成功,只好用FORMAT C:/S命令重写DOS引导记录,也许你会认为格式化后C盘数据将丢失,其实不必担心,数据仍然保存在硬盘上,格式化C盘后可用NU8.0中的UNFORMAT恢复。如果曾经用DOS命令中的MIRROR或NU8.0中的IMAGE程序给硬盘建立过IMAGE镜像文件,硬盘可完全恢复,否则硬盘根目录下的文件全部丢失,根目录下的第一级子目录名被更名为DIR0、DIR1、DIR2......,但一级子目录下的文件及其下级子目录完好无损,至于根目录下丢失的文件,你可用NU8.0中的UNERASE再去恢复即可。
      四、显示:“I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         治疗方法:         1、重新分区格式化         2、如0磁道损坏需要低级格式化,然后用Set Comspec(指定Command文件位置),使得Command远离0磁道。         当硬盘出现分区故障后,希望用户先用上述方法解决,若不成功,对硬盘分区格式化是解决软故障的基本方法,但信息将被清除。其使用原则是:能用高格解决的不用分区,能用分区解决的不用低级格式化。
      五、显示:“Device error”,然后又显示:“Non-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Replace and strike any key when ready”,说明硬盘不能启动,用软盘启动后,在A:>后键入C:,屏幕显示:“I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系统不认硬盘。        病因分析:造成该故障的原因一般是CMOS中的硬盘设置参数丢失或硬盘类型设置错误造成的。        治疗方法:进入CMOS,检查硬盘设置参数是否丢失或硬盘类型设置是否错误,如果确是该种故障,只需将硬盘设置参数恢复或修改过来即可,如果忘了硬盘参数不会修改,也可用备份过的CMOS信息进行恢复,如果你没有备份CMOS信息,也别急,有些高档微机的CMOS设置中有“HDD
      Auto Detection”(硬盘自动检测)选项,可自动检测出硬盘类型参数。若无此项,只好打开机箱,查看硬盘表面标签上的硬盘参数,照此修改即可。      六、显示:“HDD Controller Failure”         病因分析:造成该故障的原因一般是硬盘线接口接触不良或接线错误。         治疗方法:先检查硬盘电源线与硬盘的连接,再检查硬盘数据信号线与多功能卡或硬盘的连接,如果连接松动或连线接反都会有上述提示,最好是能找一台型号相同且使用正常的微机,可以对比线缆的连接,若线缆接反则一目了然。
     七、显示:“Invalid partition table”,硬盘不能启动,若从软盘启动则认C盘。          病因分析:造成该故障的原因一般是硬盘主引导记录中的分区表有错误,当指定了多个自举分区(只能有一个自举分区)或病毒占用了分区表时,将有上述提示。主引导记录(MBR)位于0磁头/0柱面/1扇区,由FDISK.EXE对硬盘分区时生成。MBR包括主引导程序、分区表和结束标志55AAH三部分,共占一个扇区。主引导程序中含有检查硬盘分区表的程序代码和出错信息、出错处理等内容。当硬盘启动时,主引导程序将检查分区表中的自举标志。若某个分区为可自举分区,则有分区标志80H,否则为00H,系统规定只能有一个分区为自举分区,若分区表中含有多个自举标志时,主引导程序会给出“Invalid partion table"的错误提示。         治疗方法:最简单的解决方法是用NDD修复,它将检查分区表中的错误,若发现错误,将会询问你是否愿意修改,你只要不断地回答YES即可修正错误,或者用备份过的分区表覆盖它也行(KV300,NU8.0中的RESCUE都具有备份与恢复分区表的功能)。如果是病毒感染了分区表,格式化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可先用杀毒软件杀毒,再用NDD进行修复。如果上述方法都不能解决,还有一招,就是先用FDISK重新分区,但分区大小必须和原来的分区一样,这一点尤为重要,分区后不要进行高级格式化,然后用NDD进行修复。修复后的硬盘不但能启动,而且硬盘上的信息也不会丢失。其实用Fdisk分区,相当于用正确的分区表覆盖原来的分区表。尤其当用软盘启动后不认硬盘时,这一招特灵。      38.硬盘的技术术语
      硬盘的技术术语(一) 
      1. 单碟容量(storage per disk):
        这也是划分硬盘档次的一个指标,由于硬盘都是由一个或几个盘片组成的,所以单碟容量就是指包括正反两面在内的每个盘片的总容量。单碟容量的提高意味着生产厂商研发技术的提高,这所带来的好处不仅是使硬盘容量得以增加,而且还会带来硬盘性能的相应提升。因为单碟容量的提高就是盘片磁道密度每英寸的磁道数)的提高,磁道密度的提高不但意味着提高了盘片的磁道数量,而且在磁道上的扇区数量也得到了提高,所以盘片转动一周,就会有更多的扇区经过磁头而被读出来,这也是相同转速的硬盘单碟容量越大内部数据传输率就越快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单碟容量的提高使线性密度(每英寸磁道上的位数)也得以提高,有利于硬盘寻道时间的缩短。       2.硬盘的转速(Rotationl Speed):         也就是硬盘电机主轴的转速。主轴转速(rotational speed或spindle speed),这是划分硬盘档次的一个重要指标。以每分钟硬盘盘片的旋转圈数来表示,单位rpm,目前常见的硬盘转速有5400rpm、7200rpm和10000rpm等。理论上转速越高,硬盘性能相对就越好,因为较高的转速能缩短硬盘的平均等待时间并提高硬盘的内部传输速度。但是转速越快的硬盘发热量和噪音相对也越大。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应用在精密机械工业上的液态轴承马达(Fluid dynamic bearing motors)便被引入到硬盘技术中。液态轴承马达使用的是黏膜液油轴承,以油膜代替滚珠。这样可以避免金属面的直接磨擦,将噪声及温度被减至最低;同时油膜可有效吸收震动,使抗震能力得到提高;此外这还能减少磨损,提高硬盘寿命。       3. 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         指硬盘在盘面上移动读写头至指定磁道寻找相应目标数据所用的时间,它描述硬盘读取数据的能力,单位毫秒(ms)。当单碟片容量增大时,磁头的寻道动作和移动距离减少,从而使平均寻道时间减少,加快硬盘速度。目前市场上主流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一般在9ms左右,但现在市面上新火球一代,以及美钻2代,平均寻道时间在12ms左右,都是5400转的产品,大家购买时要考虑到这一点。       4. 平均潜伏时间(Average latency time):         指当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的磁道后,等待指定的数据扇区转动到磁头下方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平均潜伏期时间是越小越好,潜伏期短代表硬盘在读取数据时的等待时间更短,转速越快的硬盘具有更低的平均潜伏期,而与单碟容量关系不大。一般来说,5400rpm硬盘的平均潜伏期为5.6ms,而7200rpm硬盘的平均潜伏期为4.2ms。
      5. 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         指磁头从起始位置到达目标磁道位置,并且从目标磁道上找到指定的数据扇区所需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平均访问时间最能够代表硬盘找到某一数据所用的时间,越短的平均访问时间越好,一般在11ms-18ms之间。。平均访问时间体现了硬盘的读写速度,它包括了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和平均潜伏期,即:平均访问时间=平均寻道时间+平均潜伏期。     注意:现在不少硬盘广告之中所说的平均访问时间大部分都是用平均寻道时间所代替的。
     6.道-道间寻道时间(single track seek),指磁头从一磁道移动至另一磁道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      7.  数据传输率(Data Transfer Rate)
      计算机通过IDE接口从硬盘的缓存中将数据读出交给相应的控制器的速度与硬盘将数据从盘片上读取出交给硬盘上的缓冲存储器的速度相比,前者要比后者快得多,前者是外部数据传输率(External Transfer Rate),而后者是内部数据传输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两者之间用一块缓冲存储器作为桥梁来缓解速度的差距。通常也把外部数据传输率称为突发数据传输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指的是电脑通过数据总线从硬盘内部缓存区中所读取数据的最高速率突发数据传输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以目前IDE硬盘的发展现状来看,理论上采用ATA-100传输协议的硬盘外部传输率已经达到100MB/s,然而最新的采用ATA-133的传输率以后,传输率又可达133MB/s。        内部数据传输率也被称作硬盘的持续传输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指磁头至硬盘缓存间的数据传输率,一般取决于硬盘的盘片转速和盘片数据线密度(指同一磁道上的数据间隔度)。也叫持续数据传输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       由于内部数据传输率才是系统真正的瓶颈,因此大家在购买时要分清这两个概念。不过一般来讲,硬盘的转速相同时,单碟容量大的内部传输率高;在单碟容量相同时,转速高的硬盘的内部传输率高。一般取决于硬盘的转速和盘片线性密度。应该清楚的是只有内部传输率向外部传输率接近靠拢,有效地提高硬盘的内部传输率才能对磁盘子系统的性能有最直接、最明显的提升。目前各硬盘生产厂家努力提高硬盘的内部传输率,除了改进信号处理技术、提高转速以外,最主要的就是不断的提高单碟容量以提高线性密度。由于单碟容量越大的硬盘线性密度越高,磁头的寻道频率与移动距离可以相应的减少,从而减少了平均寻道时间,内部传输速率也就提高了。       硬盘的技术术语(二)       8. 自动检测分析及报告技术(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 Technology,简称S.M.A.R.T):        目前硬盘的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MTBF)已达50000小时以上,但这对于挑剔的专业用户来说还是不够的,因为他们储存在硬盘中的数据才是最有价值的,因此专业用户所需要的就是能提前对故障进行预测的功能。正是这种需求才使S.M.A.R.T.技术得以应运而生。       现在出厂的硬盘基本上都支持S.M.A.R.T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对硬盘的磁头单元、盘片电机驱动系统、硬盘内部电路以及盘片表面媒介材料等进行监测,它由硬盘的监测电路和主机上的监测软件对被监测对象的运行情况与历史记录及预设的安全值进行分析、比较,当S.M.A.R.T监测并分析出硬盘可能出现问题时会及时向用户报警以避免电脑数据受到损失。S.M.A.R.T技术必须在主板支持的前提下才能发生作用,而且同时也应该看到S.M.A.R.T.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对渐发性的故障的监测是它的用武之地,而对于一些突发性的故障,如对盘片的突然冲击等,S.M.A.R.T.技术也同样是无能为力的。       9. 磁阻磁头技术MR(Magneto-Resistive Head):         MR(MagnetoResistive)磁头,即磁阻磁头技术。MR技术可以更高的实际记录密度、记录数据,从而增加硬盘容量,提高数据吞吐率。目前的MR技术已有几代产品。MAXTOR的钻石三代/四代等均采用了最新的MR技术。磁阻磁头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磁阻效应来工作的,其核心是一小片金属材料,其电阻随磁场变化而变化,虽然其变化率不足2%,但因为磁阻元件连着一个非常灵敏的放大器,所以可测出该微小的电阻变化。MR技术可使硬盘容量提高40%以上。GMR(GiantMagnetoresistive)巨磁阻磁头GMR磁头与MR磁头一样,是利用特殊材料的电阻值随磁场变化的原理来读取盘片上的数据,但是GMR磁头使用了磁阻效应更好的材料和多层薄膜结构,比MR磁头更为敏感,相同的磁场变化能引起更大的电阻值变化,从而可以实现更高的存储密度,现有的MR磁头能够达到的盘片密度为3Gbit-5Gbit/in2(千兆位每平方英寸),而GMR磁头可以达到10Gbit-40Gbit/in2以上。目前GMR磁头已经处于成熟推广期,在今后的数年中,它将会逐步取代MR磁头,成为最流行的磁头技术。当然单碟容量的提高并不是单靠磁头就能解决的,这还要有相应盘片材料的改进才行,比如IBM早在去年率先在75GXP硬盘中采用玻璃介质的盘片。       10. 缓存:        全称是数据缓冲存储器(cache buffer)指的是硬盘的高速缓冲存储器,是硬盘与外部总线交换数据的场所。硬盘的读数据的过程是将磁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后,通过缓存一次次地填充与清空,再填充,再清空,一步步按照PCI总线的周期送出,可见,缓存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在接口技术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的时候,缓存的大小与速度是直接关系到硬盘的传输速度的重要因素。它一般使用7~10ns的SDRAM,目前主流IDE硬盘的数据缓存是2MB,但西部数据得JB系列的缓存达到了8MB,性能非常优秀。
      11. 连续无故障时间(MTBF):          指硬盘从开始运行到出现故障的最长时间,单位为小时。一般硬盘的MTBF都在30000或50000小时之间,算下来如果一个硬盘每天工作10小时,一年工作365天,它的寿命至少也有8年,所以用户大可不必为硬盘的寿命而担心。不过出于对数据安全方面的考虑,最好将硬盘的使用寿命控制在5年以内。       12. 部分响应完全匹配技术(PRML):         它能使盘片存储更多的信息,同时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的读取和数据传输率。是当前应用于硬盘数据读取通道中的先进技术之一。PRML技术是将硬盘数据读取电路分成两段"操作流水线",流水线第一段将磁头读取的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只选取部分"标准"信号移交第二段继续处理,第二段将所接收的信号与PRML芯片预置信号模型进行对比,然后选取差异最小的信号进行组合后输出以完成数据的读取过程。PRML技术可以降低硬盘读取数据的错误率,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磁盘数据密集度。      13.单磁道时间(Single track seek time): 指磁头从一磁道转移至另一磁道所用的时间。      14.超级数字信号处理器(Ultra DSP)技术:         应用Ultra DSP进行数学运算,其速度较一般CPU快10到50倍。采用Ultra DSP技术,单个的DSP芯片可以同时提供处理器及驱动接口的双重功能,以减少其它电子元件的使用,可大幅度地提高硬盘的速度和可靠性。接口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硬盘的最大外部传输率,最大的益处在于可以把数据从硬盘直接传输到主内存而不占用更多的CPU资源,提高系统性能。
      15.硬盘表面温度:         指硬盘工作时产生的温度使硬盘密封壳温度上升情况。硬盘工作时产生的温度过高将影响薄膜式磁头(包括MR磁头)的数据读取灵敏度,因此硬盘工作表面温度较低的硬盘有更好的数据读、写稳定性。
      16.全程访问时间(Max full seek time):指磁头开始移动直到最后找到所需要的数据块所用的全部时间。      39.硬盘各部位常见故障汇总      1)硬盘的供电:硬盘的供电取自主机的开关电源,四个接线柱的电压分别为:红色为正5V,黑色为地线,黄色为正12V,通过线性电源变换电路,变换为硬盘正常工作的各种电压。硬盘的供电电路如果出现问题,会直接导致硬盘不能工作。故障现象往往表现为不通电、硬盘检测不到、盘片不转、磁头不寻道等。供电电路常出问题的部位是:插座的接线柱、滤波电容、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电感、保险电阻等。      2)接口:接口是硬盘与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的通路,接口电路如出现故障可能会导致硬盘检测不到、乱码、参数误认等现象。接口电路常出故障的部位是接口芯片或与之匹配的晶振坏、接口插针断或虚焊或脏污、接口排阻损坏,部分硬盘的接口塑料损坏导致厂家不予保修。      3)缓存:用于加快硬盘数据传输速度,如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硬盘不被识别、乱码、进入操作系统后异常死机等现象。      4)BIOS:用于保存与硬盘容量、接口信息等,硬盘所有的工作流程都与BIOS程序相关,通断电瞬间可能会导致BIOS程序丢失或紊乱。BIOS不正常会导致硬盘误认、不能识别等各种各样的故障现象。      5)磁头芯片:贴装在磁头组件上,用于放大磁头信号、磁头逻辑分配、处理音圈电机反馈信号等,该芯片出现问题可能会出现磁头不能正确寻道、数据不能写入盘片、不能识别硬盘、异响等故障现象。      6) 前置信号处理器:用于加工整理磁头芯片传来的数据信号,该芯片如出现问题可能会出现不能正确识别硬盘的故障现象。      7)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处理前置信号处理器传过来的数据信号,并对该信号解码或接收计算机传过来的数据信号,并对该信号进行编码。      8)电机驱动芯片:用于驱动硬盘主轴电机和音圈电机。现在的硬盘由于转速太高导致该芯片发热量太大而损坏,据不完全统计,70%
      左右的硬盘电路路障是由该芯片损坏引起。      9)盘片:用于存储硬盘数据,轻微划伤时可通过软件按一定的算法解码纠错,严重划伤时,数据不可恢复。    10)主轴电机:用于带动盘片高速旋转,现在的硬盘大多使用液态轴承马达,精度极高,剧烈碰撞后可能会使间隙变大,读取数据变得困难、异响或根本检测不到硬盘。该故障现象需用专用设备才能读取里面的数据。    11)磁头:用于读取或写入硬盘数据,受到剧烈碰撞时易于损坏,导致不认硬盘。硬盘受到碰撞后受损可能性更大的是磁头。    12)音圈电机:闭环控制电机,用于把磁头准确定位在磁道上。该电机较少损坏。    13)定位卡子:用于使磁头停留在启停区,IBM等系列的硬盘的卡子易错位,导致磁头不能正常寻道。在无开盘维修条件的情况下,可按一定的角度适当敲击硬盘,使卡子回复到正确位置。
  40.硬盘故障问答4例      1、硬盘芯片过热导致死机
        问:我的电脑最近出了一个硬件问题,现象是电脑使用过程中突然黑屏,按键盘灯无反映死机或者蓝屏(蓝屏提示硬件故障),按复位键后显示器像没信号一样灯开始闪烁(偶尔能够重新启动但很少)。要关闭电源等几分钟才恢复正常,有的时候还不行,在其间摸过全部硬件都没有特别发热现象,温度都正常,硬盘重新又分过区也正常。但是我发现如果我把硬盘拿出机箱,把有电路的一面朝上放置就不会出现死机现象,关机后我摸硬盘的电路,发现一个芯片温度很烫手,请问死机现象是不是和硬盘电路有关系?        答:根据你描述的现象,现在可以判定死机的原因的确是和硬盘的电路有关系。由于现在天气越来越热,高速运转的硬盘发热量是相当大的,如果不采取一些降温措施,的确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死机现象。龙哥建议你采取一些有效的降温措施,例如给机箱上加装机箱风扇,加强机箱内部的空气流通,这样会使死机的现象缓解不少。不过提醒你注意的是,最好不要给硬盘上加装硬盘散热器,因为市面上售价20元左右的硬盘散热器效果虽然不错,但是由于做工的原因,震动是相当大的。如果硬盘长时间在震动的条件下工作,会减少硬盘的寿命。
      2、硬盘挂起问题
        问:我的机子在没有进行任何操作,当其闲置三分钟左右后,就能听到好似硬盘被挂起的声音,而后我在例如打开某个文件夹时,能听到硬盘起转的声音,感觉打开速度明显减慢,不知是什么问题,以前从没出现过这现象。请问这是什么原因,有没有方法能够解决?        答:出现这样的问题很可能是由于您在电脑的“电源管理”选项中设置了三分钟后关闭硬盘,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您现在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开始”菜单中选择“设置”->“控制面板”->“电源选项”,打开这项设置,然后把“关闭硬盘”一项设置为“从不”,然后点击“确定”即可。       3、硬盘格式化后容量变小
        问:我新购买了一块80GB的硬盘,但是我在格式化后发现硬盘少了7.8GB的空间,请问一个80G的硬盘在格式化完后少了7.8GB的容量是否为正常吗?        答:出现这样的问题是由于厂家和计算机系统之间的算法不同而造成的。        厂家算法:80GB=1000bit×1000×1000×80=80,000,000,000bit        系统算法:80,000,000,000bit=1024bit×1024×1024×72.2=72.2GB        通过以上的两种算法的对比,您可以清楚地发现如果按照系统算法来计算的话,是会缺少7.8GB的。
     4、Ghost是否支持SCSI硬盘
        问:我最近安装了一块SCSI硬盘,安装的方法是采用PCI扩展卡的模式,启动时系统会自动认出卡的BIOS,然后引导硬盘。我现在想要使用Ghost对硬盘上的数据做镜像备份,请问Ghost是否支持SCSI硬盘?        答:这一点您不用担心,Ghost是支持SCSI硬盘的,而且从6.0以上的版本,Ghost还可以支持NTFS的分区格式。      41.硬盘零磁道与分区表的修复        零磁道处于硬盘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硬盘的主引导记录区(MBR)就在这个位置上。MBR位于硬盘的0磁道0柱面1扇区,其中存放着硬盘主引导程序和硬盘分区表。在总共512字节的硬盘主引导记录扇区中,446字节属于硬盘主引导程序,64字节属于硬盘分区表(DPT),两个字节(55AA)属于分区结束标志。由此可见,零磁道一旦受损,将使硬盘的主引导程序和分区表信息遭到严重破坏,从而导致硬盘无法自举。        零磁道损坏属于硬盘坏道之一,只不过由于它的位置太重要,因而一旦遭到破坏,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通常的维修方法是通过Pctools9.0的DE(磁盘编辑器)来修复(或者类似的可以对磁盘扇区进行编辑的工具也可以),其方法如下:        用Windows 9x启动盘启动,插入含有Pctools9.0的光盘。运行PCT90目录下的de.exe,先进入“Options”菜单,选“Configuration”(配置)命令,按下“空格”键去掉Read Only(只读)前面的勾(按Tab键切换),之后,保存退出。        接着选择并执行主菜单“Select”(选择)中的Drive(驱动器),进去之后在“Drive type”(驱动器类型)项中,选择Physical(物理的),并按空格选定,再按“Tab”键切换到“Drives”项,选中“Hard disk”(硬盘),最后,选择“OK”并回车。        之后,回到主菜单中,打开“Select”菜单,这时会出现Partition Table(分区表),选中并进入,之后出现硬盘分区表信息。如果硬盘有两个分区,l分区就是C盘,该分区是从硬盘的0柱面开始的,那么,将1分区的Beginning Cylinder(起始柱面)的0改成1就可以了。保存后退出。        要注意的是,在修改之前先将硬盘上的重要资料备份出来。重新启动,按Delete键进入回CMOS设置,选“IDE AUTO DETECT”,可以看到CYLS数比原来减少了1,之后,保存设置并退出。重新分区、格式化,即可救活硬盘。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DE工具仅对FAT16分区的硬盘有效,因此,对于FAT32分区的硬盘来说,可以通过分区大师(PQ)等磁盘工具,将FAR32转换为FAT16,然后再对其进行处理。      另外,有人还探索出了通过修改硬盘电机定位系统来改变零磁道位置和通过电路调整来改变磁头的分配逻辑,以达到重新定位零磁道的目的。当然这需要更深厚的硬件水平,实现起来也比较复杂。
        分区表损坏的修复        硬盘主引导记录所在的扇区也是病毒重点攻击的地方,通过破坏主引导扇区中的DPT(分区表),即可轻易地损毁硬盘分区信息。分区表的损坏通常来说不是物理损坏,而是分区数据被破坏。因此,通常情况下,可以用软件来修复。        通常情况下,硬盘分区之后,备份一份分区表至软盘、光盘或者USB盘上是极为明智的。这个方面,国内著名的杀毒软件KV3000系列和瑞星都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另外,对于没有备份分区表的硬盘,也提供了相应的修复方法,不过成功率相对较低。        另外,中文磁盘工具DiskMan在这方面也是行家里手。重建分区表作为它的一个“杀手锏”功能,非常适合用来修复分区表损坏。        对于硬盘分区表被分区调整软件(或病毒)严重破坏,引起硬盘和系统瘫痪,DiskMan可通过未被破坏的分区引导记录信息重新建立分区表。在菜单的工具栏中选择“重建分区表”,DiskMan即开始搜索并重建分区。DiskMan将首先搜索0柱面0磁头从2扇区开始的隐含扇区,寻找被病毒挪动过的分区表。接下来搜索每个磁头的第一个扇区。搜索过程可以采用“自动”或“交互”两种方式进行。自动方式保留发现的每一个分区,适用于大多数情况。交互方式对发现的每一个分区都给出提示,由用户选择是否保留。当自动方式重建的分区表不正确时,可以采用交互方式重新搜索。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重建分区表功能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修复分区表,除非你以前曾经备份过分区表,然后通过还原以前备份的分区表来修复分区表损坏。因此可见,平时备份一份分区表是多么的必要!      42.硬盘软故障排除的基本知识     现在的硬盘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许多用户目前都已购买了大容量的硬盘。硬盘是计算机中比较容易出现故障的设备,当硬盘出现故障时,许多宝贵数据有可能都要付诸东流了,有没有能使硬盘起死回生的办法呢?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解决硬盘软故障的基本方法。      首先介绍一下硬盘的组成,一个硬盘基本是由两部分组成:
        1.磁头-盘片组件(Head Disk Assembly),简称头盘组件(HDA);
        2.印刷电路板组件(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简称PCBA。
        在头盘组件的腔体内,是硬盘的磁盘片,磁盘片的数据结构,依磁道从低到高,由下列五部分组成:
        (1)MBR:主引导区记录(Master Boot Record)
        MBR位于硬盘的柱面0、磁头0、扇区1的位置,也即俗称的零磁道位置。它是由分区命令Fdisk产生的。MBR结束标志为55AA。用杀毒软件KV300+的F6功能即可查看,其默认画面即为MBR。
        (2)DBR:DOS启动记录(DOS Boot Record)
        DBR位于硬盘的柱面0、磁头1、扇区1的位置。它是由格式化命令Format产生的。DBR结束标志为55AA。在KV300+的F6功能下,按F1,所显示的画面即为DBR信息。
        (3)FAT:文件分配表(File Allocation Table)                             FAT表位于柱面0、磁头1、扇区2的位置。FAT表的大小由硬盘容量决定,硬盘容量愈大,FAT表相应愈大。
        (4)DIR区:根目录区(Directory)
                           DIR区是根目录区的意思。当我们在DOS提示符下键入DIR并按回车键ENTER,显示器上所显示的内容即为该区内容。
        (5)DATA区:数据区
                           DATA区负责硬盘中数据的存储。当将数据复制到硬盘时,数据就存放在DATA区。        目前,增强型IDE(EIDE)硬盘的工作模式分为三种:NORMAL、LBA和LARGE模式。
        NORMAL模式即普通模式。这是原有IDE方式。在此方式下对硬盘访问时,BIOS和IDE控制器对参数不作任何转换。此模式下支持的最大柱面数为1024,最大磁头数为16,最大扇区数为63,每扇区字节数为512。因此支持最大硬盘容量为:512×63×16×1024=528MB
        LBA(Logical Block Addressing)模式即逻辑块地址模式。在LBA模式下,设置的柱面、磁头、扇区等参数并不是实际的物理参数。在访问硬盘时,由IDE控制器把由柱面、磁头、扇区等参数确定的逻辑地址转换为实际硬盘的物理地址。在LBA模式下,可设置的最大磁头数为255,其余参数与普通模式相同。由此可计算出可访问的硬盘容量为:512×63×255×1024=8.4G        LARGE模式即大模式。当硬盘的柱面超过1024而又不为LBA支持时,可采用此种模式。LARGE模式采用的方法为把柱面数除以2,把磁头数乘以2,即使柱面数减少,但总容量不变。相反的转换过程由BIOS的INT 13H完成,以便取得正确的硬盘地址。LARGE模式支持最大硬盘容量为:512×63×32×512=1GB  现在的高容量硬盘都是设置成LBA,其他两种已经很少用了。
        硬盘的启动过程一般是按照西面的步骤:
        第一步 BIOS测试硬盘。
        第二步 加载硬盘启动程序,确认硬盘分配表。
        第三步 加载DOS启动程序,确认BIOS参数区。
        第四步 加载IO.SYS、MSDOS.SYS启动文件。
        第五步 加载CONFIG.SYS文件。
        第六步 加载COMMAND.COM系统文件。
        第七步 加载AUTOEXEC.BAT批处理文件。
        解决硬盘故障,一般用到的工具是一张软盘、Win98或者Win95(OSR2)启动盘、低级格式化软件、杀毒盘。
        硬盘故障大致可分为硬故障和软故障两大类
        硬故障通常指的就是PCBA板损坏、盘片划伤、磁头或是电机损坏等。由于硬故障维修要求的基本知识及要求条件较高,所以对于一般的用户来说是不能维修的,也做不到。        软故障即硬盘片数据结构由于某种原因,如病毒导致硬盘数据结构混乱甚至不可被识别而形成的故障。一般来说,主板的BIOS硬盘自动检测(IDE HDD AUTO DETECTION)如果能够检测到硬盘时,说明硬盘没有物理损伤,如有问题应该为软故障。
        硬盘出现了软故障,我们一般可按如下步骤排除:
        第一步 检查主板BIOS中硬盘工作模式,看是否正确设置硬盘。
        第二步 用相应操作系统的启动盘启动计算机。
        第三步 检查硬盘标记55AA是否正常;活动分区标志80是否正常。
        第四步 用杀毒盘杀病毒。
        第五步 如果硬盘无法启动,可用启动盘启动,然后输入命令:SYS C:回车。
        第六步 运行Scandisk命令以检查并修复FAT表或DIR区的错误。
        第七步 如果软件运行出错,可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
        第八步 如果软件运行依旧出错,可对硬盘重新分区、高级格式化,并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如果还没有效果的话,那么我们只能对硬盘进行低级格式化了,其实一款硬盘如果到了这个地步,基本上也就不可救药了,就算是低格成功,也会对硬盘造成不良影响。
        通常情况下,只要在开机的时候BIOS能够检测到硬盘参数,就有很大的希望可以修复。      43.硬盘软故障排除基本知识及实例      硬盘,是计算机中主要的硬件设备,是人们存储大量数据信息的外存之一。而同时,它又是计算机中比较容易出现故障的设备。当出现硬盘故障时,如何使硬盘能够起死回生呢?本文根据笔者的一点心得体会,谈谈硬盘软故障排除的一些基本知识及故障排除实例。
        在排除硬盘故障之前,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硬盘。
      基本知识
     一、硬盘的构成
        硬盘由两部分构成:
        1.磁头-盘片组件(Head Disk Assembly),简称头盘组件(HDA);
        2.印刷电路板组件(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简称PCBA。
        在HDA的腔体内,是硬盘的磁盘片,磁盘片的数据结构,依磁道从低到高,由下列五部分组成:
      (1)MBR:主引导区记录(Master Boot Record)
        MBR位于硬盘的柱面0、磁头0、扇区1的位置,也即俗称的零磁道位置。它是由分区命令Fdisk产生的。MBR结束标志为55AA。用杀毒软件KV300+的F6功能即可查看,其默认画面即为MBR。
      (2)DBR:DOS启动记录(DOS Boot Record)
        DBR位于硬盘的柱面0、磁头1、扇区1的位置。它是由格式化命令Format产生的。DBR结束标志为55AA。在KV300+的F6功能下,按F1,所显示的画面即为DBR信息。
      (3)FAT:文件分配表(File Allocation Table)
        FAT表位于柱面0、磁头1、扇区2的位置。FAT表的大小由硬盘容量决定,硬盘容量愈大,FAT表相应愈大。
     (4)DIR区:根目录区(Directory)
        DIR区是根目录区的意思。当我们在DOS提示符下键入DIR并按回车键ENTER,显示器上所显示的内容即为该区内容。
     (5)DATA区:数据区
        DATA区负责硬盘中数据的存储。当将数据复制到硬盘时,数据就存放在DATA区。
   二、硬盘的工作模式
        目前,增强型IDE(EIDE)硬盘的工作模式分为三种:NORMAL、LBA和LARGE模式。
        NORMAL模式即普通模式。这是原有IDE方式。在此方式下对硬盘访问时,BIOS和IDE控制器对参数不作任何转换。此模式下支持的最大柱面数为1024,最大磁头数为16,最大扇区数为63,每扇区字节数为512。因此支持最大硬盘容量为:512×63×16×1024=528MB
        LBA(Logical Block Addressing)模式即逻辑块地址模式。在LBA模式下,设置的柱面、磁头、扇区等参数并不是实际的物理参数。在访问硬盘时,由IDE控制器把由柱面、磁头、扇区等参数确定的逻辑地址转换为实际硬盘的物理地址。在LBA模式下,可设置的最大磁头数为255,其余参数与普通模式相同。由此可计算出可访问的硬盘容量为:512×63×255×1024=8.4G
        LARGE模式即大模式。当硬盘的柱面超过1024而又不为LBA支持时,可采用此种模式。LARGE模式采用的方法为把柱面数除以2,把磁头数乘以2,即使柱面数减少,但总容量不变。相反的转换过程由BIOS的INT 13H完成,以便取得正确的硬盘地址。LARGE模式支持最大硬盘容量为:512×63×32×512=1GB
        现在的高容量硬盘都是设置成LBA,其他两种已经很少用了。
   三、硬盘的启动
        硬盘的启动过程如下:
        第一步 BIOS测试硬盘。
        第二步 加载硬盘启动程序,确认硬盘分配表。
        第三步 加载DOS启动程序,确认BIOS参数区。
        第四步 加载IO.SYS、MSDOS.SYS启动文件。
        第五步 加载CONFIG.SYS文件。
        第六步 加载COMMAND.COM系统文件。
        第七步 加载AUTOEXEC.BAT批处理文件。
        排除实例
        要排除硬盘故障,当然要有适当的工具。以下是笔者常用的工具,仅供各位朋友参考。
        软盘一张(1.44MB、3.5英寸)、DOS6.22系统盘、Win98启动盘、Win95(OSR2)启动盘、MAXTOR的Lformat.exe低级格式化软件、KV300+杀毒盘。
        硬盘故障大致可分为硬故障和软故障两大类
        硬故障即PCBA板损坏、盘片划伤、磁头音圈电机损坏等。由于硬故障维修要求的基本知识及维修条件较高,本文在此不作介绍。
        软故障即硬盘片数据结构由于某种原因,比如说病毒导致硬盘数据结构混乱甚至不可被识别而形成的故障。一般来说,主板BIOS硬盘自动检测(IDE HDD AUTO DETECTION)功能能够检测到硬盘参数时,均为软故障。
      硬盘软故障可按如下步骤排除:
       第一步 检查主板BIOS中硬盘工作模式,看是否正确设置硬盘。
       第二步 用相应操作系统的启动盘启动计算机。
       第三步 检查硬盘标记55AA是否正常;活动分区标志80是否正常。以国产著名杀毒软件KV300+为例,可用其F6功能查看,用F10功能自动修复。或用Fdisk/MBR格式重建分区表。
       第四步 用杀毒盘(如KV300+)查、杀病毒。注意:如用KV300+查、杀病毒,应先用KV300/K格式清杀引导区病毒,再用KV300格式清杀病毒。
       第五步 如果硬盘无法启动,可用系统盘传送系统。命令格式为:SYS C:回车。
       第六步 运行Scandisk命令以检查并修复FAT表或DIR区的错误。
       第七步 如果软件运行出错,可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
       第八步 如果软件运行依旧出错,可对硬盘重新分区、高级格式化,并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必要时可对硬盘低级格式化。
       下面介绍一下MAXTOR的低级格式化程序Lformat.exe的用法:
        在软盘上运行低级格式化程序,其命令格式为:
        Lformat 回车
        进入低级格式化程序主界面。主界面三个选项如下:
        SELECT DEVICE
        LOW LEVEL CURRENT DEVICE
        EXIT
        第一项为选择驱动器。编号为0、1、2、3,分别代表主板所能挂接的四个硬盘。当只有一个硬盘时,选0即可。第二项为低级格式化。当选中该项时,程序会提示是否按LBA模式低格,此时,可按具体情况选Y或N。大多数情况下选Y即可。之后,会提示硬盘上数据会全部丢失,问是否继续,此时键入Y即开始低级格式化硬盘。完成后,选第三项退出。
        下面介绍一些本人在工作中积累的一些软故障排除实例,供大家参考。
   例一、故障现象:富士通1.2GB硬盘,硬盘参数可检测到,但启动时系统提示HD硬盘错。
          分析及解决:用软盘启动系统,用KV300+清杀病毒,系统提示无硬盘。怀疑硬盘标记55AA被破坏,用KV300+的F10功能自动修复。硬盘工作正常。
   例二、故障现象:富士通1.2GB硬盘,硬盘参数可检测到,但启动后用DIR显示仅540MB。
           分析及解决:
                        开机,进入BIOS设置画面。自动检测硬盘,为LBA模式下1.2GB硬盘,参数正常。用Fdisk重新分区、高级格式化,依然只有540MB容量。后                             用户称曾用一块486主板低级格式化该硬盘。考虑该486主板可能仅支持540MB硬盘,故在低级格式化该硬盘时,把1.2GB硬盘强制成                             540MB硬盘。用低级格式化程序Lformat低级格式化,重新分区、高级格式化,硬盘容量恢复为1.2GB。
   例三、故障现象:昆腾2.1GB硬盘,硬盘参数可检测,Win97系统,启动时只有一个光标。
           分析及解决:
                         考虑主板BIOS能够检测到硬盘参数,按软故障步骤处理,当用KV300+杀毒盘杀毒时,发现TPVO/3783病毒,并成功杀死该病毒。                重新启动机器,系统恢复正常。
    例四、故障现象:希捷3.2GB硬盘,硬盘参数可检测,Win97系统,启动时只有一个光标。
            分析及解决:
                          用杀毒盘杀毒,无病毒。考虑操作系统为Win97,用Dir/A格式查看隐含文件,发现有JO.SYS文件。我们知道:当在Win97启动时,按F8键                                并选择原有DOS模式时,可在硬盘根目录下产生JO.SYS文件。但不幸的是,Win97并不支持双引导。当进入原有DOS模式后,一旦再次启                                动,就无法正常引导Win 97。找到故障点后,用Win97启动盘启动计算机,重新传送系统,机器恢复正常。
    例五、故障现象:昆腾2.1GB硬盘,硬盘参数可检测,但启动时,系统提示:Missing Operating system。
            分析及解决:
                          该系统提示意为:DOS被破坏。其错误原因为DOS引导记录坏或读写电路坏。考虑该计算机操作系统为UNIX,故进主板BIOS设置,发                                现硬盘工作模式为LBA方式。而UNIX操作系统要求硬盘工作模式为NORMAL方式。重设硬盘工作模式,系统正常。
         同时,我将列出硬盘启动出错信息、含义及原因一览^39030401a^表,以方便读者查阅。
        一般情况下,只要主板能够检测到硬盘参数,就有很大希望修复硬盘。当然,任何硬件的严重损坏,如PCBA板损坏或磁盘介质严重划伤,均不是可用软件来修复的。前文提到的分区命令Fdisk及高级格式化命令Format的用法,请参阅有关书籍。KV300+杀毒盘的用法,请参阅KV300+的用户手册。      44.硬盘数据恢复经验      硬盘作为用户存储数据的主要场所,其最大的用途莫过于存储数据,但有时往往由于用户操作不当,造成用户数据的丢失。如果对于普通用户,数据对用户相对而言并不重要,那么丢了就丢了,没有太大关系;但如果数据对用户很重要(对于这类用户,应经常备份数据),这时数据丢失了怎么办呢?此文就是通过一次对硬盘数据的恢复过程来简要说明一下硬盘数据恢复的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恢复硬盘数据有一定的帮助。
      相关概念:
        MBR(Main Boot Record)即主引导记录区,它位于整个硬盘的0磁道0柱面1扇区,包括硬盘引导程序和分区表。
        DBR(Dos Boot Record)即操作系统引导记录区,通常位于硬盘的0磁道1柱面1扇区,是操作系统可直接访问的第一个扇区,它也包括一个引导程序和一个被称为BPB(BIOS Parameter Block)的本分区参数记录表。每个逻辑分区都有一个DBR。
        FAT(File Allocation Table)即文件分配表,是DOS、Windows9X系统的文件寻址格式,为了数据安全起见,FAT一般做成两个,第二FAT为第一FAT的备份。
        DIR是Directory即根目录区的简写,DIR紧接在第二FAT表之后。有关硬盘存储结构的详细介绍,可参考我在《电脑报》1999年第20期的文章《硬盘数据结构一瞥》。
      估计数据丢失原因:
        1.安装多系统引导软件后,异常操作造成。
        2.遭到某种病毒感染。数据丢失前状态:2.5GB硬盘,原分区为:C:2GB+D:500MB,D盘装有重要数据。两分区均为FAT16格式。
      数据丢失过程
        一次系统重启后,D盘丢失。
      数据丢失后的操作
        该客户曾用Fdisk重新分区,试图按原分区大小再造分区,未果。但没有格式化D盘,只格式化了C盘并重装系统。
      客户的数据修复要求
        恢复D盘根目录下“数码相机”目录内所有文件。
        所用工具:NORTON DISK DOCTOR:diskedit.exe
    数据修复过程:
      一、数据备份 主要包括物理0磁道各扇区,各分区逻辑0磁道,FAT表和根目录区等,再配以GHOST备份各分区的数据区。
      二、分析该硬盘的主引导扇区MBR(包括主分区表和引导程序)、各分区的引导扇区DBR、FAT表及根目录区。
        由于已经重新分区并能顺利启动C盘(抛开病毒原因),故MBR的逻辑结构应该没问题,通过Diskedit命令察看MBR所在的0磁道第一扇区,证实估计正确,但现分区表与原分区表是否完全一致,还不能确定。
        通过分区表,可以查找到各分区的引导扇区所在的物理位置,分析后可确定C盘的各项重要数据(引导扇区、第一FAT表、第二FAT表、根目录区)均没有异常,但D盘除了引导扇区DBR外、上述的其他数据均无法对应,DBR之所以无异常,是因为重新分区的结果,而FAT1、FAT2和根目录区面目全非的原因,大致应该有两种可能:一是现分区与原分区不一致,导致数据对不上号;二是数据已被病毒破坏。
         由于在察看MBR时,发现0磁道的其他扇区留有不明程序的残余代码,通过察看其中的一些显示信息,可以判定是某种多系统软件留下的,说明客户曾经安装过多系统管理软件。这样大致可以排除病毒破坏分区的可能,分区丢失应该是异常操作多系统管理软件引起的。
     三、寻找原有分区 根据前面的分析,由于客户在数据丢失后又进行了重新分区,而且估计现有的分区与原来的分区不一致,这样无疑加大了数据修复的难度,但幸好没有格式化D盘,因为如果单单只是Fdisk,只会改写原硬盘的各分区的第一扇区。如果这个扇区不落在原分区的重要参数区(DBR、FAT、根目录)上,那么修复的成功率还是挺高的。接下来就是寻找原有D盘的重要数据区了。根据客户提供的资料可知,原D盘根目录下有一个叫“数码相机”的子目录,于是用DISKEDIT提供的搜索功能,搜索“数码相机”对应的十六进制代码,可以找到原有D盘的根目录区。历时30分钟,通过过滤搜索结果,最终找到该根目录所在的扇区,然后顺藤摸瓜,向前翻过两个FAT表(根据经验大概400个扇区~500个扇区)找到原D盘DBR所在的扇区,接着再向前翻63个扇区,找到原D盘的分区表,至此,最困难的问题攻克了。
   四、重建主分区表 因为客户后来用Fdisk重新建立的主分区表与原来的分区表并不一致,故必须手工重建原分区表,通过前面找到的原D盘分区表和原D盘的DBR,可以计算出主分区表,包括各分区的起始、结束扇区、分区大小、分区类型等。算出结果后,改写0磁道1扇区的主分区表。
    五、重启系统,出现原D盘,所有文件基本全部恢复。拷贝出“数码相机”目录,做好备份。通知客户取回数据。
      说明:
        1.数据备份时,不要过分相信GHOST,GHOST只认正确的分区,对于隐藏的分区它不会复制。对于不正确的分区,它会报告错误并停止复制过程。GHOST并非一个纯粹意义上的全盘复制软件,它只复制那些FAT表上存在的文件,并非复制磁盘上所有的数据!
        2.走运的是,该客户重新分的D盘刚好比原D盘大几个磁道,故新的D盘分区表被建在原C盘最后端的数据区中。所以本次维修基本上可以说100%地恢复了原D盘的数据。
        3.更走运的是,该客户没有重新格式化D盘,不然就不可能有那么高的恢复率了。
     给读者的建议:
        在硬盘数据出现丢失后,请立即联系当地的数据修复公司。最好不要再对硬盘进行写操作,那样会增大修复的难度,也影响到修复的成功率。          45.硬盘维护全攻略      前段时候的IBM硬盘事件,可能许多受害者还记忆犹新、心有余悸吧。硬盘,也一度成为电脑中最脆弱、最娇贵的配件了,PCPOP上公布的三段IBM硬盘损坏的工作声音使我们毛骨悚然。由于硬盘存有用户的重要资料,所以,每个人都会尽自己所能地挽救硬盘。在BBS中,我们也常会看到许多人向大虾求救,询问维修的方法。而很多人却不负责任,很粗略地说了一下。完全不能解决用户的难题。针对这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我们故将目前所常见的硬盘故障和其解决方法罗列以下,旨在将用户的损失降到最低。
      ‖硬盘常坏在哪里?‖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硬盘常坏在哪里,是怎么坏的,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逻辑坏道:俗称“软坏道”。是由软件安装或使用错误造成的,一般对硬盘本身不会造成太大的危害。       2、物理坏道:这类坏道就是前段IBM硬盘事件的普遍症状。磁头和磁盘间的间隙仅有0.015~0.025 μm,这么小的间隙,硬盘在运输途中,如果受到强烈颠簸,会使硬盘产生物理坏道。除此以外,人为的错误也会使一块硬盘报废。一些粗心大意的人在装机时,硬盘螺丝没有拧紧,为日后的使用埋下了隐患。硬盘工作时的震动也会造成物理坏道的产生。      3、零磁道故障:众所周知,硬盘读盘都是从0磁道开始的。如果0磁道损坏,就会造成硬盘不能读盘、开机不能找到硬盘等等。         以上三种算是硬盘常见的疑难症状。逻辑坏道算是硬盘故障中的伤寒而已,一般很容易解决,用Windows的磁盘扫描程序就能解决。如果无法“扫到病除”,大不了FORMAT硬盘、重装系统,也可以摆平。但对于物理坏道和零磁道故障,我们就得花费点时间和精力了。       症状一:在你打开某一文件或运行某一程序时,硬盘反复读盘且出错,或者要经过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成功。与此同时,硬盘会发出异样的杂音;启动时不能通过硬盘引导系统,用软盘启动后可以转到硬盘盘符,但无法进入,用SYS命令传导系统也不能成功;FORMAT硬盘时,到某一进度停止不前,最后报错,无法完成;对硬盘执行FDISK时,到某一进度会反复进进退退。         这些症状都是物理坏道的常见病症。目前尚无完全修复物理坏道的良药。只能通过修复少量的坏道或屏蔽坏道来缓解这一问题。       1、首先从最简单的方法入手。如果能进入Win9X系统,则使用Win9X自带的磁盘扫描程序,“扫描类型”选择“完全”,对所在分区进行一次完整的“体检”,发现并尽量修复潜在的坏簇。对于以上不能通过硬盘引导,即不能进入Win9X的现象,则可以用Win9X的启动盘启动系统,然后在A:>提示符后键入SCANDISK D:(其中“D”是具体的硬盘盘符)来扫描硬盘。对于坏簇,程序会以黑底红字的“B”(bad)标出。       2、由于Win9X只能修复逻辑坏道,对付物理坏道就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所以第一步往往不会奏效,但在所有的修复工作中,它却是最重要的。我们可以病症发生在哪个部位。在这些坏道上作好标记,对它疏而远之,惹不起,总躲得起吧。切记第一步中坏道的位置,然后对硬盘Format,将有坏道的区域单独划成一个区,如果坏道不是连续的,而且相距较远,可以将邻近的坏道划在一个区内,甚至可以多划几个区。值得注意的是,不要为吝啬硬盘空间而把含有坏道的区划得过分紧凑,坏道周围应留有适当的“好道”空间作为缓冲。以后就不要在这些危险区域内存取文件了,因为坏道具有扩散性,如果动用与坏道靠得过分近的“好道”,那么过不了多久,病情又会扩散了!       3、有些用户可能在硬盘中存储了大量的重要信息,如果亲手把这些价值连城的信息摧毁掉,那岂不是心如刀割?除了Format外,我们是否还有鱼和熊掌兼得的方法?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可以尝试使用PartitionMagic对硬盘进行处理。PartitionMagic允许在不破坏数据的前提下对硬盘重新分区、动态改变分区大小、改变分区的文件格式、隐藏或显示已有分区等等。将PartitionMagic的DOS版拷在软盘上,用WIN9X启动盘引导系统,运行软盘上的PQMAGIC.EXE。由于PartitionMagic中Operations菜单下的“check”命令也能扫描硬盘,检查坏道,所以我们大可以化烦为简,跳过前两步。检查完毕,标记了坏簇后,在Operations菜单下选择“Advanced/bad Sector Retest”;把坏簇分成一个(或几个)区后,再通过Hide Partition菜单项把含有坏道的分区隐藏,以免在Windows9X中误操作。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没有经过格式化而直接将有坏道的分区隐藏的话,那么该分区的后续分区将由于驱动器盘符的变化而导致其中的一些与盘符有关的程序无法正确运行。解决的办法是利用Tools菜单下的DriveMapper菜单项,它会自动地收集快捷方式和注册表内的相关信息,立即更新应用程序中的驱动器盘符参数,以确保程序的正常运行。这种方法适用于全系列的PartitionMagic,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强烈建议不要使用3.0以下的版本(可能你也找不到这版本了),因为3.0以下的PartitionMagic还很不成熟,会造成执行操作失败、甚至硬盘资料丢失的情况。对于想保留自己信息的用户,可要关注一下啊。
     症状二:当你开机时,检测CPU、内存正常后,硬盘不能通过自检,屏幕显示“HDD Controller Error(硬盘控制器故障)”,而后死机。进入BIOS中仍然无法对硬盘进行设置,也找不到硬盘。用Norton、KV3000等软件也无法找到硬盘。      碰到这种问题,就非常棘手了。这极大可能是零磁道损坏。但也不是无药可救。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1、接上一个正常的硬盘,跳线设为Master。         2、刚才那个硬盘,跳线也设为Master,但只接电源线,不接数据线。         3、开机,运行Norton2000等的DiskEdit(磁盘编辑)。         4、在Tools(工具)菜单中点取Configuration(配置),将Read Olny(只读)复选框中的只读属性取消。         5、在Object(目标)菜单中点取Drive(驱动器),然后点取C:Hard Disk(C盘),并将Type(类型)设置成Physical Disks(物理磁盘)。         6、在Object(目标)中点取Partition Table(分区表)项,将完好硬盘的主引导记录(MBP)和分区表信息读取到内存中。         7、将正常硬盘上的信号线拔下并接到零磁道故障硬盘上。         8、从Tools(工具)菜单中点取Write Object To(目标写入至),选择To Physical Sectors(至物理扇区)后点取OK项,然后选择Hard Disk1后点击OK;从Write Object to Physical Sectors(目标写入至物理扇区)对话框中,将Cylinder(柱面)、Side(盘面)、Secto(扇区)分别设置成0、0、1后点取OK,当出现“警告”对话框时选择Yes项。         9、退出DiskEdit并重新启动计算机。          10、进入BIOS重新设置硬盘参数,并对硬盘重新分区。         症状三:开机时,硬盘引导失败,显示“Missing operation system”提示。         这是DBR(DOS启动记录DOS Boot Record)损坏的症状,在此,我们需要重建DBR,方法可以利用系统盘上正常的DBR解决:         A> debug(把系统盘插入A驱)         -L100 0 0 1(把系统盘上正常的DBR装入内存)         -W100 2 0 1(用正常的DBR覆盖硬盘上的DBR)         -Q(退出)      注意保养,让你的硬件更长寿:         1、在电脑的配置上,如果内存容易较小,那硬盘读盘的次数就是显著增多,这对硬盘的寿命是没有保障的。         2、在装硬盘时,我们需要对硬盘进行加固,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有的人的确粗心大意,固定硬盘的螺丝都没有拧紧,这对硬盘也是极其不利的。强烈的震动会使硬盘发出难以让人忍受的噪音,更严重的是,它是出现物理坏道的罪魁祸首。         3、大多数人总以为,电源是无关紧要的配件,其实不然。电源的好坏不但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对硬盘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电源的滤波非常差劲,会影响到硬盘的工作,使其出现非常多的怪问题。         4、频繁地对硬盘进行碎片整理,也是会导致硬盘老化的一大原因。      46.跳出硬盘认识的误区      多年来一直误导着高朋的几个常识性问题是:         1.硬盘逻辑坏道可以修复,而物理坏道不可修复。实际情况是,坏道并不分为逻辑坏道和物理坏道,不知道谁发明这两个概念,反正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中都没有这样的概念,倒是分为按逻辑地址记录的坏扇区和按物理地址记录的坏扇区。         2.硬盘出厂时没有坏道,用户发现坏道就意味着硬盘进入危险状态。实际情况是,每个硬盘出厂前都记录有一定数量的坏道,有些数量甚至达到数千上万个坏扇区,相比之下,用户发现一两个坏道算多大危险?        3.硬盘不认盘就没救,0磁道坏可以用分区方法来解决。实际情况是,有相当部分不认的硬盘也可以修好,而0磁道坏时很难分区。         如此误导,如不是自己搜集研究外文资料并长期实践,说不准还长期拿来作信条呢。
      在国外有许多的专业的硬盘维修论坛,在那里你可以发现有一些国家的硬盘维修技术达到了很高水准。我敢肯定,他们的一些技术会令众多硬盘厂家头痛不已。和世界上众多专业硬盘修理高手交流,使高朋受益菲浅。
      这三年来,高朋辞去教师工作,专门从事硬盘修复工作,经手修复的硬盘已超过万个。
        总结起来,高朋的技术来源有三方面:         1.搜集国外技术资料与国外专业人士交流;
        2.购买专业工具软件(有同步技术更新支持);
        3.自己的实践经验。         很遗憾,我没有找到教我修复硬盘的老师,也不认为哪本教科书对我修硬盘有太大帮助。         硬盘修复人士需要弄明白的几个基本概念         在研究硬盘修复和使用专业软件修复硬盘的过程中,必将涉及到一些基本的概念。在这里,高朋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实践经验,试图总结并解释一些与“硬盘缺陷”相关的概念,与众位读者交流。       Bad sector (坏扇区)         在硬盘中无法被正常访问或不能被正确读写的扇区都称为Bad sector。一个扇区能存储512Bytes的数据,如果在某个扇区中有任何一个字节不能被正确读写,则这个扇区为Bad sector。除了存储512Bytes外,每个扇区还有数十个Bytes信息,包括标识(ID)、校验值和其它信息。这些信息任何一个字节出错都会导致该扇区变“Bad”。例如,在低级格式化的过程中每个扇区都分配有一个编号,写在ID中。如果ID部分出错就会导致这个扇区无法被访问到,则这个扇区属于Bad sector。有一些Bad sector能够通过低级格式化重写这些信息来纠正。       Bad cluster (坏簇)         在用户对硬盘分区并进行高级格式化后,每个区都会建立文件分配表(File Allocation Table, FAT)。FAT中记录有该区内所有cluster(簇)的使用情况和相互的链接关系。如果在高级格式化(或工具软件的扫描)过程中发现某个cluster使用的扇区包括有坏扇区,则在FAT中记录该cluster为Bad cluster,并在以后存放文件时不再使用该cluster,以避免数据丢失。有时病毒或恶意软件也可能在FAT中将无坏扇区的正常cluster标记为Bad cluster, 导致正常cluster不能被使用。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每个cluster包括若干个扇区,只要其中存在一个坏扇区,则整个cluster中的其余扇区都一起不再被使用.      Defect (缺陷)         在硬盘内部中所有存在缺陷的部分都被称为Defect。 如果某个磁头状态不好,则这个磁头为Defect head。
        如果盘面上某个Track(磁道)不能被正常访问,则这Track为Defect Track. 如果某个扇区不能被正常访问或不能正确记录数据,则该扇区也称为Defect Sector. 可以认为Bad sector 等同于 Defect sector. 从总的来说,某个硬盘只要有一部分存在缺陷,就称这个硬盘为Defect hard disk.       P-list (永久缺陷表)          现在的硬盘密度越来越高,单张盘片上存储的数据量超过40Gbytes.
         硬盘厂家在生产盘片过程极其精密,但也极难做到100%的完美,硬盘盘面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陷。厂家在硬盘出厂前把所有的硬盘都进行低级格式化,在低级格式化过程中将自动找出所有defect
      track和defect sector,记录在P-list中。并且在对所有磁道和扇区的编号过程中,将skip(跳过)这些缺陷部分,让用户永远不能用到它们。这样,用户在分区、格式化、检查刚购买的新硬盘时,很难发现有问题。一般的硬盘都在P-list中记录有一定数量的defect,
      少则数百,多则数以万计。如果是SCSI硬盘的话可以找到多种通用软件查看到P-list,因为各种牌子的SCSI硬盘使用兼容的SCSI指令集。而不同牌子不同型号的IDE硬盘,使用各自不同的指令集,想查看其P-list要用针对性的专业软件。      G-list (增长缺陷表)         用户在使用硬盘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现一些新的defect sector。 按“三包”规定,只要出现一个defect sector,商家就应该为用户换或修。现在大容量的硬盘出现一个defect sector概率实在很大,这样的话硬盘商家就要为售后服务忙碌不已了。于是,硬盘厂商设计了一个自动修复机制,叫做Automatic Reallcation。有大多数型号的硬盘都有这样的功能:在对硬盘的读写过程中,如果发现一个defect sector,则自动分配一个备用扇区替换该扇区,并将该扇区及其替换情况记录在G-list中。这样一来,少量的defect sector对用户的使用没有太大的影响。        也有一些硬盘自动修复机制的激发条件要严格一些,需要用某些软件来判断defect sector,并通过某个端口(据说是50h)调用自动修复机制。比如常用的Lformat, ADM,DM中的Zero  fill,Norton中的Wipeinfo和校正工具,西数工具包中的wddiag, IBM的DFT中的Erase等。这些工具之所以能在运行过后消除了一些“坏道”,很重要的原因就在这Automatic Reallcation(当然还有其它原因),而不能简单地概括这些“坏道”是什么“逻辑坏道”或“假坏道”。         如果哪位被误导中毒太深的读者不相信这个事实,等他找到能查看G-list的专业工具后就知道,这些工具运行过后,G-list将会增加多少记录!“逻辑坏道”或“假坏道”有必要记录在G-list中并用其它扇区替换么?         当然,G-list的记录不会无限制,所有的硬盘都会限定在一定数量范围内。如火球系列限度是500,美钻二代的限度是636,西数BB的限度是508,等等。超过限度,Automatic Reallcation就不能再起作用。这就是为何少量的“坏道”可以通过上述工具修复(有人就概括为:“逻辑坏道”可以修复),而坏道多了不能通过这些工具修复(又有人概括为:“物理坏道”不可以修复)。
      Bad track (坏道)         这个概念源于十多年前小容量硬盘(100M以下),当时的硬盘在外壳上都贴有一张小表格,上面列出该硬盘中有缺陷的磁道位置(新硬盘也有)。在对这个硬盘进行低级格式化时(如用ADM或DM 5.0等工具,或主板中的低格工具),需要填入这些Bad track的位置, 以便在低格过程中跳过这些磁道。现在的大容量硬盘在结构上与那些小容量硬盘相差极大,这个概念用在大容量硬盘上有点牵强。         读者们还可能发现国内很多刊物和网上文章中还有这么几个概念:物理坏道,逻辑坏道,真坏道,假坏道,硬坏道,软坏道等。高朋在国外的硬盘技术资料中没有找到对应的英文概念,也许是中国人自己概括的吧?既然有那么多的人能接受这些概念,也许某些专家能作出一些的合理解释。
        高朋不习惯使用这些概念,不想对它们作牵强的解释,读者们看看是谁说的就去问谁吧。
        深入了解硬盘参数        正常情况下,硬盘在接通电源之后,都要进行“初始化”过程(也可以称为“自检”)。这时,会发出一阵子自检声音,这些声音长短和规律视不同牌子硬盘而各不一样,但同型号的正常硬盘的自检声音是一样的。
         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这些自检声音是由于硬盘内部的磁头寻道及归位动作而发出的。为什么硬盘刚通电就需要执行这么多动作呢?简单地说,是硬盘在读取的记录在盘片中的初始化参数。         一般熟悉硬盘的人都知道,硬盘有一系列基本参数,包括:牌子、型号、容量、柱面数、磁头数、每磁道扇区数、系列号、缓存大小、转速、S.M.A.R.T值等。其中一部分参数就写在硬盘的标签上,有些则要通过软件才能测出来。但是,高朋告诉你,这些参数仅仅是初始化参数的一小部分,盘片中记录的初始化参数有数十甚至数百个!硬盘的CPU在通电后自动寻找BIOS中的启动程序,然后根据启动程序的要求,依次在盘片中指定的位置读取相应的参数。如果某一项重要参数找不到或出错,启动程序无法完成启动过程,硬盘就进入保护模式。在保护模式下,用户可能看不到硬盘的型号与容量等参数,或者无法进入任何读写操作。近来有些系列的硬盘就是这个原因而出现类似的通病,如:FUJITSU MPG系列自检声正常却不认盘,MAXTOR美钻系列认不出正确型号及自检后停转,WD BB EB系列能正常认盘却拒绝读写操作等。       不同牌子不同型号的硬盘有不同的初始化参数集,以较熟悉的Fujitsu硬盘为例,高朋简要地讲解其中一部分参数,以便读者理解内部初始化参数的原理, 通过专用的程序控制硬盘的CPU,根据BIOS程序的需要,依次读出初始化参数集,按模块分别存放为69个不同的文件,文件名也与BIOS程序中调用到的参数名称一致。其中部分参数模块的简要说明如下:
        DM硬盘内部的基本管理程序         - PL永久缺陷表
        - TS缺陷磁道表
        - HS实际物理磁头数及排列顺序
        - SM最高级加密状态及密码
        - SU用户级加密状态及密码
        - CI 硬件信息,包括所用的CPU型号,BIOS版本,磁头种类,磁盘碟片种类等
        - FI生产厂家信息
        - WE写错误记录表
        - RE读错误记录表
        - SI容量设定,指定允许用户使用的最大容量(MAX LBA),转换为外部逻辑磁头数(一般为16)和逻辑每磁道扇区数(一般为63)
        - ZP区域分配信息,将每面盘片划分为十五个区域,各个区域上分配的不同的扇区数量,从而计算出最大的物理容量。         这些参数一般存放在普通用户访问不到的位置,有些是在物理零磁道以前,可以认为是在负磁道的位置。可能每个参数占用一个模块,也可能几个参数占用同一模块。模块大小不一样,有些模块才一个字节,有些则达到64K字节。这些参数并不是连续存放的,而是各有各的固定位置。
        读出内部初始化参数表后,就可以分析出每个模块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当然,也可以修正这些参数,重新写回盘片中指定的位置。这样,就可以把一些因为参数错乱而无法正常使用的硬盘“修复”回正常状态。
        如果读者有兴趣进一步研究,不妨将硬盘电路板上的ROM芯片取下,用写码机读出其中的BIOS程序,可以在程序段中找到以上所列出的参数名称。     硬盘修复之低级格式化         熟悉硬盘的人都知道,在必要的时候需要对硬盘做“低级格式化”(下面简称“低格”)。进行低格所使用的工具也有多种:有用厂家专用设备做的低格,有用厂家提供的软件工具做的低格,有用DM工具做的低格,有用主板BIOS中的工具做的低格,有用Debug工具做的低格,还有用专业软件做低格……         不同的工具所做的低格对硬盘的作用各不一样。有些人觉得低格可以修复一部分硬盘,有些人则觉得低格十分危险,会严重损害硬盘。高朋用过多种低格工具,认为低格是修复硬盘的一个有效手段。下面总结一些关于低格的看法,与广大网友交流。         大家关心的一个问题:“低格过程到底对硬盘进行了什么操作?”实践表明低格过程有可能进行下列几项工作,不同的硬盘的低格过程相差很大,不同的软件的低格过程也相差很大      A. 对扇区清零和重写校验值           低格过程中将每个扇区的所有字节全部置零,并将每个扇区的校验值也写回初始值,这样可以将部分缺陷纠正过来。譬如,由于扇区数据与该扇          区的校验值不对应,通常就被报告为校验错误(ECC Error)。如果并非由于磁介质损伤,清零后就很有可能将扇区数据与该扇区的校验值重新对          应起来,而达到“修复”该扇区的功效。这是每种低格工具和每种硬盘的低格过程最基本的操作内容,同时这也是为什么通过低格能“修复大量          坏道”的基本原因。另外,DM中的Zero Fill(清零)操作与IBM DFT工具中的Erase操作,也有同样的功效。       B. 对扇区的标识信息重写           在多年以前使用的老式硬盘(如采用ST506接口的硬盘),需要在低格过程中重写每个扇区的标识(ID)信息和某些保留磁道的其他一些信息,          当时低格工具都必须有这样的功能。但现在的硬盘结构已经大不一样,如果再使用多年前的工具来做低格会导致许多令人痛苦的意外。难怪经常          有人在痛苦地高呼:“危险!切勿低格硬盘!我的硬盘已经毁于低格!”      C. 对扇区进行读写检查,并尝试替换缺陷扇区        有些低格工具会对每个扇区进行读写检查,如果发现在读过程或写过程出错,就认为该扇区为缺陷扇区。然后,调用通用的自动替换扇区           (Automatic reallocation sector)指令,尝试对该扇区进行替换,也可以达到“修复”的功效。      D.  对所有物理扇区进行重新编号        编号的依据是P-list中的记录及区段分配参数(该参数决定各个磁道划分的扇区数),经过编号后,每个扇区都分配到一个特定的标识信息(ID)。          编号时,会自动跳过P-list中所记录的缺陷扇区,使用户无法访问到那些缺陷扇区(用户不必在乎永远用不到的地方的好坏)。如果这个过程半途          而废,有可能导致部分甚至所有扇区被报告为标识不对(Sector ID not found, IDNF)。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个编号过程是根据真正的物理参数来进          行的,如果某些低格工具按逻辑参数(以 16heads 63sector为最典型)来进行低格,是不可能进行这样的操作。     E. 写磁道伺服信息,对所有磁道进行重新编号         有些硬盘允许将每个磁道的伺服信息重写,并给磁道重新赋予一个编号。编号依据P-list或TS记录来跳过缺陷磁道(defect track),使用户无法访问      (即永远不必使用)这些缺陷磁道。这个操作也是根据真正的物理参数来进行。     F. 写状态参数,并修改特定参数         有些硬盘会有一个状态参数,记录着低格过程是否正常结束,如果不是正常结束低格,会导致整个硬盘拒绝读写操作,这个参数以富士通IDE硬盘        和希捷SCSI硬盘为典型。有些硬盘还可能根据低格过程的记录改写某些参数。        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些低格工具做了些什么操作:       1. DM中的Low level format         进行了A和B操作。速度较快,极少损坏硬盘,但修复效果不明显。       2. Lformat         进行了A、B、C操作。由于同时进行了读写检查,操作速度较慢,可以替换部分缺陷扇区。但其使用的是逻辑参数,所以不可能进行D、E和F的操作。遇到IDNF错误或伺服错误时很难通过,半途会中断。
      3. SCSI卡中的低格工具         由于大部SCSI硬盘指令集通用,该工具可以对部分SCSI硬盘进行A、B、C、D、F操作,对一部分SCSI硬盘(如希捷)修复作用明显。遇到缺陷磁道无法通过。同时也由于自动替换功能,检查到的缺陷数量超过G-list限度时将半途结束,硬盘进入拒绝读写状态。
      4. 专业的低格工具         一般进行A、B、D、E、F操作。通常配合伺服测试功能(找出缺陷磁道记入TS),介质测试功能(找出缺陷扇区记入P-list),使用的是厂家设定的低格程序(通常存放在BIOS或某一个特定参数模块中),自动调用相关参数进行低格。一般不对缺陷扇区进行替换操作。低格完成后会将许多性能参数设定为刚出厂的状态。         在这里, 顺便回答一些读者常重复问到的问题:         问1:低格能不能修复硬盘?
        答1:合适的低格工具能在很大程度上修复硬盘缺陷。         问2:低格会不会损伤硬盘?
        答2:正确的低格过程绝不会在物理上损伤硬盘。用不正确的低格工具则可能严重破坏硬盘的信息,而导致硬盘不能正常使用。         问3:什么时候需要对硬盘进行低格?
        答3:在修改硬盘的某些参数后必须进行低格,如添加P-list记录或TS记录,调整区段参数,调整磁头排列等。另外, 每个用户都可以用适当低格工具修复硬盘缺陷,注意:必须是适当的低格工具。         问4:什么样的低格工具才可以称为专业低格工具?
        答4:能调用特定型号的记录在硬盘内部的厂家低格程序,并能调用到正确参数集对硬盘进行低格,这样的低格工具均可称为专业低格工具。     47.硬盘引导型故障分析及排除      硬盘引导型故障一般在启动机器时出现,这种故障有可能是系统本身的原因造成的,也可能是由病毒引起的。由病毒引起的故障通过查杀毒就能解决,因此下面就分析病毒以外的故障,供大家参考:      1、HDD controller failure(硬盘驱动器控制失败)        这是启动机器时,由POST程序向驱动器发出寻道命令后,驱动器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操作而产生的超时错误。出现这种错误,有可能你的硬盘已经损坏了。      2、C:drive failure(硬盘C驱动失败)         RUN SETUP UTTLITY(运行设置功能)         Press to Resume(按键重新开始)        这种故障一般是因为硬盘的类型设置参数与格式化时所用的参数不符。由于IDE硬盘的设置参数是逻辑参数,所以这种情况多数由软盘启动后,C盘也能够正常读写,只是不能启动。     3、I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无效的驱动器号)        如果一个分区或逻辑驱动器在分区表里的相应表项已不存在,那么对于操作系统来说,该分区或逻辑驱动器也就不存在了,因此这种故障问题一般出在分区表。修复这类故障,最简单的方法是事先做好分区表的备份,比如Pctools9.0、Kv3000等都有这项功能。     4、Error Loading Operation System(调进操作系统错误)        这类故障是在读取分区引导区(BOOT区)出错时提示的。其原因可能一是分区表指示的分区起始物理地址不正确。比如由于误操作而把分区表项的起始扇区号(在第三字节)由1改为0,因而INT13H读盘失败后,即报此错;二是分区引导扇区所在磁道的磁道标志和扇区ID损坏,找不到指定扇区;三是驱动器读电路故障。    5、硬盘不能引导系统,如有软驱,则由A驱引导,显示:        DRIVE NOT READY ERROR(设备未准备好)        Insert Boot Diskette in A:(插入引导盘到A驱)        Press any key when ready(准备好后按任意键)        这是由于由硬盘引导系统,就要通过BIOS中INT 19H固定读取硬盘0面0道1扇区,寻找主引导程序和分区表。INT19H读取主引导扇区的失败原因有:第一,硬盘读电路故障,使读操作失败,属硬件故障;第二,0面0道磁道格式和扇区ID逻辑或物理损坏,找不到指定的扇区;第三,读盘没有出错,但读出的MBR尾标不为"55AA",系统认为MBR不正确,这是软故障。    6、Non-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 Replace And Press any key when ready(非系统盘或磁盘错误,重新换盘后按任意键)       DOS BOOT区中的引导程序执行后发现错误,报此信息。其可能的原因有:硬盘根目录区第一扇区地址出界(在540M之后)、读盘出错。这类故障大         多为软件故障,如果BPB表损坏,即用软盘启动后,硬盘不能正常读写,可以用NDD修复;如果BPB表完好,只需简单的SYS C:传送系统就可引导。    7、NO ROM BASIC(没有固化BASIC)          SYSTEM HALT(系统停机)         这种错误在486及以前的机器上常常出现,是相当古老的机器才会出现的提示。主引导程序的作用,就是在分区表的四个表项中找出一个激活分区         (可自举分区)。如果四个表项中没有一个是激活分区,系统就不知从何处引导操作系统,只能执行INT188H,调用固化BASIC程序,如果没有固化          BASIC,就会引起死机。所以最简单的修复方法,就是用FDISK在硬盘上设置一个活动分区。   8、显示出"Starting Windows…",然后死机         一般来说,这是由于CONFIG.SYS和AUTOEXC.BAT中的可执行文件本身已经损坏,使得系统在执行到此文件时死机。这个故障非常简单,但因为         没有什么故障信息,一般人很容易出现误判。当出现这种现象,并且确信系统文件是完好的,就可以取掉这两个文件,或者在屏幕上出现以上信         息时,快速按下F8键,然后选择单步执行,找出已经损坏的文件。    9、Invalid Partition table(无效的分区表)        在找到激活分区后,主引导程序还将判断余下的三个表项的"分区引导标志"字节(首字节)是否均为0,即确认是否只有唯一的激活分区,如果        有一个不为0,系统就报错并死机。   10、Invalid Media Type Reading Drive X(X驱动器介质类型无效)        Abort, Retry,Fail?        这条信息是针对DOS BOOT区中无效的BPB表而提示的。BPB表是DOS读写硬盘所用的逻辑地址换算成物理地址的桥梁,BPB表损坏,会使DOS对              磁盘的操作无从谈起。    11、HDC controller fail(硬盘控制器控制失败)        这类故障是硬件故障,POST程序向控制器发出复位命令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得到控制器的中断响应,可能是控制器损坏或电缆没接好,另外,        控制器控制失败与硬盘参数设置是否正确也有关。      48.用活动硬盘盒巧修硬盘
      我有两块硬盘,一块希捷,一块三星,均为4.3GB,其中希捷为主盘, 三星为从盘。主盘被分为C、D两个分区,C盘装有Windows98,D盘装常用程序,E盘则装游戏,从盘分为F、G两个逻辑区,均为数据和资料。前些天我想在电脑里同时安装Windows 98和 Windows Me,因为Windows 98只能引导 DOS,Windows Me也没有多重引导功能,故想试用一些第三方的多重引导程序,谁知噩梦从此开始——      故障现象:在Windows 98下安装了Boot Manager后,也许是操作有误,重启后系统检测完硬盘、光驱即止步不前,不能启动了。      故障诊断:用Windows 98启动软盘引导系统,现象同前,未显示硬件信息列表。我首先进入CMOS,检测IDE设备,两硬盘均可找到;关闭IDE接口,重启,用软盘可正常启动,由此初步判断可能硬盘引导区有错,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读取硬盘。于是进入CMOS,设主盘为自动,从盘关闭,启动后可以进入Windows 98,但找不到从盘;再把主盘关闭,设从盘为自动,则不能启动。原来是从盘引导区有问题!我立时惊出一身冷汗,那上面有我积累了近两年的数据呀,怎么办?        把从盘关闭,进入Windows 98,使用诺顿磁盘医生NDD找不到故障盘,无法修复;别的一些工具软件则不是同样找不到就是找到后只能低级格式化,都不能解决问题。怎么才能让NDD找到出错的盘呢?我猛然想起单位最近为了备份资料购买的活动硬盘盒,也许会有点用?        解决:迅速把单位的并口活动硬盘盒借来,装入故障盘后接到电脑并口,开机进入Windows98,安装了活动硬盘驱动程序,结束时,盒上的指示灯闪了几闪,有戏!马上查看设备管理器,三星硬盘赫然已在其中。赶紧启动NDD,程序立刻发现了故障盘上的错误,并很快就将其修复,我的F盘和G盘终于回来了!        事后总结:        ● 使用有关硬盘引导区等“敏感地带”的软件,必须慎之又慎,要用也要先妥善安排好数据备份,否则一旦出错,后果难料。        ● 遇到问题要沉着冷静,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充分利用各种可用的方法和工具。
      49.用金山毒霸修复硬盘一例        前些日子朋友拿来一硬盘,说是中了CIH病毒,试了许多办法都无法修复,因为只要一接上这个硬盘,不管是做成主盘或是做成从盘,系统都没法启动,更为奇怪的是用软盘启动计算机,他照样死机。平时准备的win98启动盘、杀毒盘统统不管用了,急煞我也!对了,我还有一招:低格!进入cmos,还好,还能检测出来,毫不犹豫地选择低格,OK,正常结束。我迫不及待地重新启动,嗯?怎么还是死机!难道这个硬盘就没救了?不行,我得首先解决机器启动问题。我从箱底里找出多年没有使用过的dos3.31软盘,插入软驱,按下电源开关,哇!起来了,心里一阵狂喜,有戏。赶快拿出我刚从网上下载下来的金山毒霸(试用版),做成一张应急盘,运行kavfix:        1、 Display Hard Disk Partition Table,显示结果,分区表里的内容面目全非。
        2、 Destory Hard Disk MBR,清除硬盘主引导记录。
        3、 Normal Fix Hard Disk, 修复硬盘。
        4、 Quit 退出
        取出dos3.31软盘,插入win98启动盘,重新启动,一切OK!剩下的活儿便是轻车熟路的分区、格式化。        至此,该硬盘完全修复,金山毒霸和dos3.31还真管用。      50.用软件修理硬盘故障的“四个绝招”        硬盘出现问题前的一般征兆        如果硬盘出现故障,那么最好尽早发现并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如果等到病入膏肓时,硬盘中宝贵的数据就难以幸免了。一般来说,硬盘出现故障前会有以下几种表现:
        1、出现S.M.A.R.T故障提示。这是硬盘厂家本身内置在硬盘里的自动检测功能在起作用,出现这种提示说明您的硬盘有潜在的物理故障,很快就会出现不定期地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况。
        2、在Windows初始化时死机。这种情况较复杂,首先应该排除其他部件出问题的可能性,比如内存质量不好、风扇停转导致系统过热,或者是病毒破坏等,最后如果确定是硬盘故障的话,再另行处理。
        3、能进入Windows系统,但是运行程序出错,同时运行磁盘扫描也不能通过,经常在扫描时候缓慢停滞甚至死机。这种现象可能是硬盘的问题,也可能是Windows天长日久的软故障,如果排除了软件方面设置问题的可能性后,就可以肯定是硬盘有物理故障了。
        4、能进入Windows,运行磁盘扫描程序直接发现错误甚至是坏道,这不用我多说了,Windows的检查程序会详细地报告情况。         5、在BIOS里突然根本无法识别硬盘,或是即使能识别,也无法用操作系统找到硬盘,这是最严重的故障。      ‖分区表遭到破坏‖         首先我们应该确认硬盘的电源接口和数据线没有脱落,然后进入BIOS,使用“HDD Auto Detect”来检测硬盘。如果此时BIOS能够正确识别硬盘的话,那么至少你的硬盘还有救治的希望;不然,我想大家也不用瞎忙了,因为凭我们普通DIYer手头的工具基本上是无能为力的。
        用光盘或者软盘引导系统后,大家可以试图进入C盘符,如果此时提示找不到C盘的话,那么绝对应该是一件好事情。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硬盘分区表信息遭到破坏,或者被某种病毒攻击。如果硬盘中你的数据对来说无所谓,那么可以先用FDISK/MBR命令来无条件清除分区表内容,然后用Fddisk等分区软件重新分区格式化,一般这样就能解决问题;而如果你还需要硬盘中的数据,那么步骤要麻烦一些。这时最好能拥有一张杀病毒软件或者随主板赠送的相关软件,然后你可以参阅帮助文档,一般该软件会包含恢复硬盘分区表的命令,而且使用极其方便。
         对于没有杀毒盘的用户来说,大家可以使用NU8.0中的NDD修复,它将检查分区表中的错误。若发现错误,NDD将会询问是否愿意修改,你只要不断地回答Yes即可修正错误,或者用备份过的分区表覆盖它也行。
         如果用上述方法也不能解决的话,还可利用Fdisk重新分区,但分区大小必须和原来的分区一样,这一点尤为重要,分区后不要进行高级格式化,而是用NDD进行修复。这样既保证硬盘修复之后能启动,而且硬盘上的数据也不会丢失。 
    ‖硬盘的物理坏道‖         如果刚才DOS能够转到C盘,而硬盘工作却不正常,那么就很可能是硬盘出现了坏道。一般来说,硬盘的坏道可以分为逻辑坏道与物理坏道。产生逻辑坏道时一般不会严重影响使用,所以很可能是物理坏道。
         我们处理物理坏道的核心思想是将这些有坏道的簇单独分成一个分区,并隐藏起来避免其它程序调用,这样就可以不让坏道扩散,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对于这一处理,我们主要是使用Partition Magic6.0这款DOS下的软件。在DOS界面下进入PQ 6.0之后,我们先用Operations菜单下的Check For Errors命令来确定物理坏道的位置,因为PQ6.0的这项功能非常出色,不像Windows下的Scandisk那样经常误诊。
      PQ6.0的真正强大之处在于它能将所有藏有坏道的簇用特殊标记标定出来,而且你可以将这些坏簇全部选中,然后将它们划分到一个独立的新分区。这完全是图形化的操作,是非常方便的。随后,大家切记要把这个充满罪恶的分区隐藏起来,这样才能确保它不会被调用。此时使用Advance菜单下的Hide Partition命令就可以实现。
      拥有PQ6.0之后,物理坏道真的不难解决,而且可以有效避免扩散问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如何,此时的硬盘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的数据还是非常危险的。用PQ6.0处理物理坏道后,究竟这块硬盘还能用多少时间很难说,这要看运气了。       ‖逻辑锁‖         硬盘逻辑锁是一种很常见的恶作剧手段。中了逻辑锁之后,无论使用什么设备都不能正常引导系统,甚至是软盘、光驱、挂双硬盘都一样没有任何作用.         要解决逻辑锁的问题,就要知道问题的根源。其实在DOS系统启动时,它会搜索所有逻辑盘的顺序。首先要找的是主引导扇区的分区表信息,它位于硬盘的零磁头零柱面的第一个扇区的OBEH地址开始的地方,当分区信息开始的地方为80H时表示是主引导分区,其他的为扩展分区,主引导分区被定义为逻辑盘C盘,然后查找扩展分区的逻辑盘,被定义为D盘,以此类推找到E,F,G……逻辑锁就是在此下手,修改了正常的主引导分区记录,将扩展分区的第一个逻辑盘指向自己,DOS在启动时查找到第一个逻辑盘后,查找下个逻辑盘总是找到是自己,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死循环。
         对于这类问题,如果你不想要硬盘上的数据了,那么处理起来也是非常爽快的。大家可以在BIOS中将所有IDE接口设为NONE,然后用软盘启动系统,此时肯定可以启动,因为系统根本就没有硬盘。接着,我们就使用经典的硬盘管理软件DM了。由于DM可以不依赖于主板BIOS来识别硬盘,因此你可以用DM进行分区格式化,这样就能完全解决问题,而且万无一失,简单方便,唯一的遗憾就是数据保不住了。
         此外还有一种方法也是非常值得推荐的,它可以保住硬盘中的数据。首先准备一张启动盘,然后在一台正常的机器上,使用你熟悉的二进制编辑工具(UltraEdit等)修改软盘上的IO.SYS文件(修改前记住改该文件的属性为正常),具体是在这个文件里面搜索第一个“55aa”字符串,找到以后修改为任何其他数值即可。用这张修改过的系统软盘你就可以顺利地带着被锁的硬盘启动了。不过这时由于该硬盘正常的分区表已经被破坏,你无法用FDISK来删除和修改分区,但是此时可以用上面关于分区表恢复的方法来处理。 
    ‖修复0磁道损坏的硬盘‖         如果在对硬盘进行格式化时,系统提示“Track 0 Bad”的话,那么意味着硬盘的0磁道损坏了。一般来说这种故障是难以修好的,但是我们还是不必放弃,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         其实0磁道损害也是坏道的问题,只不过关键的0磁道也有坏道而已。此时,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重新标记0磁道的位置。这项工作我们可以交给PCTools 9.0工具包,我们要利用的是其中的DE.EXE命令。为了修改0磁道文字,首先要去掉DE的只读属性,我们必须把Configuration下Read Only前的钩消去。随后在主菜单Select中进入Drive type,并选择下一级的Physical→Hard disk。回车之后,我们的主菜单就会出现Partition Table(分区表),注意找Beginning Cylinder(起始柱面)这一项,它代表硬盘的0柱面开始,也就是0磁道的位置。此时大家只要稍微动一下,把它改为1或者2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数值不能随意改动,一旦改动幅度太大,BIOS就不能正确识别硬盘。但是问题是万一改动后的位置仍然是有坏道的怎么办?我目前也想不出办法,希望有机会大家可以探讨一下。如果运气不算太坏的话,那么我们接着就可以采用隐藏坏道的方法来进行分区格式化处理了。      51.在第二硬盘上安装 Linux        在主硬盘空间不足或不想更改硬盘分区的情况下,我们都很想把Linux安装到第二个硬盘上。一般而言,安装Linux时,系统如果不安装在主硬盘上,就需要做一些特殊的工作。这里介绍一个仅使用LILO启动器就可以让原来主硬盘上的Win98和第二硬盘上的Linux“和平共处”的方法。
        以我的系统为例,硬件配置和软件环境如下:
        赛扬400/钻石I810主板/64MB内存/15英寸彩显/40×光驱/双硬盘。
        硬盘一:希捷8.4GB全部空间已经分成FAT32分区,安装了Win98操作系统。
        硬盘二:希捷3.2GB前500MB空间已经分为FAT32分区,剩余为自由空间。
        软件:RedHat 6.0
        需要达到的要求:Linux安装在二号硬盘,机器从一号硬盘启动(主盘),启动时可以自由切换选择操作系统Win98和Linux。
   下面是安装步骤:
      1.准备工作
        打开机箱,把一号硬盘的硬盘线拔下来。(必须拔下来,因为即使在BIOS里面把主硬盘屏蔽掉,Linux照样可以发现它,这样将造成安装失败)配置好机器,在BIOS里面设置成光盘首先启动。
      2.第一次安装
         由光盘启动,在二号硬盘上安装Linux。如果二号硬盘和一号硬盘共用数据线,且使用主板的IDE1接口,那么在安装时,硬盘将被认成“hdb”。如二号硬盘和光驱共用数据线,且使用主板的IDE2接口,硬盘可能就会被认成“hdc”。
        需要注意的是,在安装LILO时,不能把它安装在“Master Boot Record”,必须安装在“First Sector of Boot Partition”。目的是为了将来由主盘上的LILO调用二号硬盘的Linux分区启动指令。
        安装完成后,关闭计算机电源。这时是启动不了硬盘上的Linux的。如果强行启动,就会出现死循环或者死机状态。
    3.设置LILO
       重新接好一号硬盘,仍然由光盘启动计算机。这时,在安装Linux时,在出现的“install”、“upgrade”选项里面选择后者。其实就是为了在一号硬盘重新安装LILO,让其调用已经设置好的Linux启动分区。
        在安装LILO时,会出现一号硬盘的标识“hda”。
        /dev/hda Master Boot Record
        ……
        这次要把LILO安装在hda的主引导记录Master Boot Record上。完成此步后,会出现启动设置的选项。机器把主硬盘上的Win98和刚才安装的Linux罗列出来,要求你选择可以启动的系统,把其他一些选项配置好后完成安装。至此,大功告成。
       编后:此法特别适合Linux初学者,因为用这种方法安装的Linux和Win98彼此隔离开来,非常便于对各个系统的维护。以后,如果第一硬盘上的Win98崩溃,格式化C盘重装后,可以再重装LILO恢复双启动;如果第二硬盘上的Linux崩溃,可以用Win98启动盘引导系统后再执行fdisk /mbr命令重写主引导记录,即可轻松去除LILO,令第一硬盘上的Win98系统完好无损。      52.造成硬盘毁灭性故障的错误及操作        本文要叙述的是会造成硬盘毁灭性故障的错误及操作,不是一般的磁盘和系统错误。这些故障通常没有先兆,一旦出现,在BIOS里也不能认出硬盘,硬盘数据挽回的可能性极小,此所谓硬盘之大敌。         一般地,现在的硬盘都加入了S.M.A.R.T的自动侦测技术,以便让用户能在致命的故障出现前看到先兆,备份好数据——但这都是针对正常操作情况下设计的,如果用户的使用方法如下所列,故障的出现将可能是无先兆的,也就是突然死亡。    一、在开机和关机的时候突然强行切断电源          现在的电源及主板的ATX设计,普遍实现了软关机的功能。这种设计让人倍感方便。但是软关机要先完成一系列的关闭正在运行的程序的操作,加上各种操作系统及各主板厂家设计上的兼容性、BUG,Windows在进行关闭应用程序然后切断电源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死机,大家可能在很多论坛及报刊的问答专栏里,都见过问“为什么在软关机的时候死机”的问题——此时硬盘的复位动作很可能还没完成,如果用户采用强行切断电源的做法,硬盘物理受损的可能性很大。         正确的做法:如果在软关机时候出现死机,应该是按RESET键,让系统重新进入Windows后,再正式完成关机操作——这样可能会繁琐一点,但是能保证硬盘安全地复位,对你上千元的硬盘来说,安全第一啊。         还有就是开机的时候进行的切断电源:在正常状态下当然没人会做这么无聊的操作,但是当出现一些诸如显示卡或是内存没插好、骗人线松了的情况,导致电脑开机无显示的时候,很多人就只埋头于搞定看到的问题,频繁的开机、关机,插拔板卡,再开机......而没留意硬盘在一次次电源的开关下吱吱的呻吟——尤其是开机没显示,只有几秒钟的时间,硬盘的初始化动作还没完成,磁头正处于敏感位置,一下子被切断电源停机,然后在不到10秒钟的情况又受到电流冲击,发生故障的机率会大大增加。
        建议正确的做法:先把硬盘的电源线拔掉,你怎么玩都可以。故障排除后,再接也不迟啊。    二、对分区进行的误操作         这的确是新手的错误居多了——Windows的各种版本造成FAT16、FAT32、NTFS各种格式的存在,不同的任务导致各菜鸟蠢蠢欲动经常想变换分区格式。现在GHOST和PQ分区大师都能对分区进行随心所欲的操作,以调整分区的大小、格式,尤其是后者还具有格式化分区、隐藏分区的功能。对熟悉操作的人来说,这些工具是让人得心应手;但对于新手来说,对分区的操作应该特别谨慎。因为分区的错误虽然是软故障,不是物理故障,但是如果胡乱操作出错后,在没有弄懂基本概念的情况下,不假思索地进行“恢复”操作的话,可能会导致分区的引导区和分区表过于混乱无法再被任何工具软件识别——如果你没有分区表和硬盘引导区数据备份的话,嘿嘿,就只好低级格式化了——低级格式化的工具使用也有个熟练和懂行与否的问题,由于对分区进行误操作导致新硬盘不能再使用的案例,我见过不少。
         建议的措施:无论您是老鸟还是新手,在对硬盘进行敏感操作的时候,备份好分区表和引导区数据,出错的时候就能随时正确恢复了。新手最好请个师傅,先带一带,熟悉了软件的界面和指令后再自己操作,毕竟硬盘不同于其他配件,里面有你的宝贵数据哦。
    三、Windows的初始化及使用过程中的危险习惯操作         Windows在初始化的时候,是较为敏感和危险的时刻,如果用户在启动组里加载了太多的东西,Windows的初始化就会耗费大量时间,也可能会造成死机——尤其是因为害怕病毒而加载了2个以上防火墙、或是在线监控病毒软件的用户,各杀毒软件之间的冲突机率很大。
        另外,Windows系列提供了用TAB+ALT键切换各应用程序的功能,尤其是能在DOS窗口下切换回Windows界面,方便了要在旧的应用程序下工作的用户。但是因为DOS是单线程的操作系统,其应用程序也是基于这种线程的设计,所以DOS的应用程序对CPU的占用率较大,因为DOS老架构的问题,程序的反应也没Windows程序快,所以在进行Windows的DOS窗口操作的时候,建议用户的动作不要那么快,以免系统响应不及造成死机;另外,使用TAB+ALT切换的时候也应该谨慎,不要在程序还没完成当前的任务就强行切换,造成死机。
        Windows中的错误,本来不会直接造成硬盘的物理损坏。但是这些是属于使用习惯的问题,一两次无所谓,天长日久,频繁的死机和重启动,对硬盘乃至电脑的各个配件的冲击积累起来是相当有害的;而且频繁死机容易造成人的心理急躁,可能会在电脑重新启动完成前就赌气关机,也就是出现第一种类型的致命故障的可能性。
      还有就是各种各样不退出Windows程序就随手关机、长期不整理硬盘和不运行磁盘扫描程序(在一些公用的计算机最常见)等等的不良习惯,都可能会埋下硬盘毁灭的根源。
         建议的措施:这些都是基本的东西,注意改变使用习惯就是,比如在线防杀毒软件,挂一个即可,可以定期变换其他的,但同时后台运行的不适宜太多。其他标准正确的操作在很多经验文章里都有提及,此处不多说了。
   四、其他各类非常规错误        比如数据线插反、劣质的电源导致的损坏、板卡的短路等等,在各类报刊网站有很多案例,此处不一一列举了,自己注意就是。        总结:上面所说的硬盘大敌,不一定是如此操作后马上出现故障,但是存在相当高的损坏机率——你今天还玩游戏上网好好的,随手关机后,明天没有任何提示,系统找不到硬盘了。请大家对照自己的做法,注意改进,维护硬盘用临时抱佛脚、出了问题再想办法的态度是很危险的,除非你的运气永远那么好。      53.正确安装双硬盘/双光驱      加装一块大肚硬盘或高速光驱,成为不少电脑玩家近来的实际行动。在实际安装中笔者遇到了一些问题,同时与身边的朋友们交流也积攒了一些经验,在这里就想把它们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希望对想装机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一、安装双硬盘/双光驱的前提  
         首先要有新增设备的空间。硬盘与光驱都是IDE接口的设备,而现在的电脑内一般都有2个EIDE接口,最大可接两根双插头的40芯硬盘线来挂4块IDE兼容设备。因此,如果你在电脑内没有增加过其它IDE接口设备的话,应有足够的空间留给第二个硬盘或光驱。  
        其次要当心机箱内电源功率大小。由于不少老式机内所提供的电源输出功率往往只有200W左右,再加上有不少人购机后又自行装上了其它一些新设备,如VOODOO类显卡(笔者就是)、网卡、内置MODEM等等,所以满负荷的老电源能否再为新硬盘或光驱提供足够的输出功率就很值得怀疑了。可别小看这个问题,它带来的后果轻则死机,重则会使你的硬盘或光驱提前光荣"退休"。因此,笔者认为最好把你的电源换成230W以上。  
        最后要注意你的主板BIOS是否支持Ultra DMA设备。因为现在的大肚硬盘和高速光驱都已完全支持Ultra DMA标准。而要想发挥出它们速度快的优势,必须得到主板有效的支持。按理说,Ultra DMA标准都已出来两年多了,现在的主板当然是没问题的了。但一些玩家限于条件还在使用一些老主板,如HX、FX、VX及部分TX板就不支持Ultra DMA标准。这样一来即使装上了新硬盘或光驱,也只能降级工作在PIO MODE3或PIO MODE4模式下,发挥不出DMA模式传输数据快的优势。所以,对于能够且有条件把主板BIOS升级的玩家,一定要升一下级再安装。  
   二、安装前的正确规划及跳线设置  
        为了能发挥出支持Ultra DMA模式的大肚硬盘和高速光驱速度快的优势,在安装时应尽量把它们与老设备(不支持DMA模式)分开,接在不同的IDE接口上(即不共用同一根硬盘线)。可分以下二种情况:  
      ① 加装第二光驱:可让新光驱单接一个IDE接口,而把原硬盘和老光驱共用另一个IDE接口,并把原硬盘设为主盘,老光驱设为从盘。(具体设置方法可参看硬盘或光驱面板上所印说明文字或图形)  
      ② 加装第二硬盘:可让新硬盘单接一个IDE接口,而让原光驱和老硬盘共用另一个IDE接口,并把原光驱设为主盘,老硬盘设为从盘。  
        如果你的老设备都支持DMA模式,那么非常好办:你只需把两块硬盘或光驱接在同一个IDE接口上,而让剩下的一个光驱或硬盘单占另一个IDE接口就行了。至于在同一个IDE接口上把哪块硬盘或光驱设为主盘或从盘,就全凭个人喜好了。不过一般都是把速度快的设备设为主盘的。  
    三、安装工作及相关BIOS设置  
        固定好正确设过跳线的新硬盘或光驱后,插上电源线和数据线。一般不会插错,因为电源线接头部分往往被设计为特殊形状,错了是插不进去的。而数据线(硬盘线)一侧上有颜色标记(黑或红色),同时接口处又有数字1或小三角标志,因此只要两处对上就绝不会插错。此外,对于安装第二光驱的用户,连接光驱和声卡的音源线可以拔下来用新光驱取而代之。做完这些后,上紧螺丝就可加电进行CMOS有关项目的设置了。设置如下:  
        ①"INTEGRATED PERIPHERALS"设置。如果主板BIOS支持DMA模式,在这里就会有几项相关项:"IDE Primary/Secondary/Master/Slave Ultra DMA",可把它们都设成"AUTO",让主板自动检测硬盘或光驱是否工作在DMA模式下并进行相应设置。如果主板不支持DMA模式,这一步可免做,不过在安装完新硬盘或光驱就只能工作在PIO MODE下了。  
        ②"IDE HDD AUTO DETECTION"设置。该项可用来检测新老硬盘各项参数,并用笔记下来。  
        ③"STANDARD CMOS
      SETUP"设置。在该项设置中将TYPE(接口类型)设为"User"(用户),然后填入刚才记下来的参数,就可正确设定好新老硬盘的工作模式。也可把TYPE设为"AUTO",让主板自动设置,不过这样会影响将来电脑启动速度。  
        设好后,按"F10"或选择"SAVE&EXIT SETUP"保存设置。退出CMOS后重启电脑,就可进入WINDOWS系统进行相关设置了。  
  四、安装后在操作系统中进行调试  
        由于WINDOWS支持新设备的即插即用,所以一般来说,新设备都能被正确识别。新硬盘是不用说了,即使是新光驱,往往也不用再装驱动程序就可在WINDOWS下正常使用,当然如果准备在纯DOS下用它,就还需安装一下带来的原驱动程序了。但是能正常工作并不代表已发挥出新设备的潜力。所以有必要在WINDOWS中进行有关设置。不过,对于主板不支持DMA模式的玩家来说,这以下几步就可全省了。  
        对于用WIN98的玩家来说,由于WIN98已内置了对Ultra DMA的支持,所以设置起来异常简单:只要进入"开始"-"设置"-"控制面板"-"系统"-"设备管理"中,找到新添的硬盘或光驱,双击打开,再点"设置",在其中的"DMA"选项上打个钩,再按提示重启就行了。  
         对于用WIN95 OSR2的玩家来说,设置起来就相对麻烦一些。因为必须安装主板厂商提供的Bus Master驱动程序来给WINDOWS系统打个补丁,系统才能提供对Ultra DMA的良好支持。(不过操作前应先备份注册表和CONFIG.SYS及AUTOEXEC.BAT文件,以防不测)  
      具体步骤如下:(以一块联讯TX430板为例)  
      ① 插入随主板带来的含Bus
      Master驱动程序软盘。双击执行SETUP或INSTALL文件(具体因盘而异),然后依提示删除CONFIG.SYS和AUTOEXEC.BAT中所有的实模式IDE设备驱动程序(多为光驱驱动程序),选择YES后开始拷贝文件,完成后重启。  
      ②  重启后出现构造新硬件信息。并依提示选中驱动程序将要存放的路径:C:\WINDOWS\SYSTEM\IOSUBSYS,拷入程序后,依次安装完"Primary
      Bus Master IDE controller"、"Secondary Bus Master IDE controller",再次重启,系统自动构造驱动程序信息,安装完成。  
        下面所做工作与在WIN98中一致,找到相应的"DMA"选项并打上钩,重启电脑即可享受一下DMA模式所带来的速度提升感了。  
        要当心的是:由于Bus Master驱动程序接管了所有IDE接口设备的驱动,所以极有可能导致原来的老硬盘或老光驱(不支持Ultra DMA模式)工作不正常甚至"失踪",这时可以通过修改注册表,来让WINDOWS用自带的标准IDE硬盘驱动程序部分替换掉到Bus Master驱动程序。方法如下:  
         在"开始"菜单中选"运行"对话框,在其中键入"REGEDIT"并回车来启动注册表编辑器。在左边窗口中点击"HKEY-LOCAL-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CLASS/HDC",逐一打开它的四个分支"0000、0001、0002、0003",下面的修改就要根椐你老硬盘或光驱所占IDE接口位置而定了。
        如果老设备在主IDE接口上(即第一IDE接口),那么找到"DRIVERDESC"项的键值为"PRIMARY IDE CONTROLLER"所在的分支"0003",左键双击它所包含"PORTDRIVER"图标,在弹出的"编辑字符串"窗口中,把键值改为"ESDI-506.PDR"。(这就是WINOWS默认的IDE 设备驱动程序。)
        如果老设备在副IDE接口上(即第二IDE接口),那么就打开分支键值为"SECONDARY IDE CONTROLLER"所在的分支"0004",在同样的位置上做同样的修改。确定后,退出注册表编辑器并重启电脑就会一切正常了。      54.因磁盘上存在错误而无法安装Windows 98        在安装Windows 98操作系统时,“磁盘扫描程序”检测到D盘有错误,致使安装程序无法继续进行。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急着用的话,可以在安装Windows 98时加上一个参数“/is”,即输入“Setup /is”,这样的话,可以跳过磁盘扫描进行安装。等进入Windows桌面后,再选择“磁盘扫描程序”对D盘进行扫描和修复即可。        如果不急着用的话,可以用一些磁盘修理工具进行修复,修复后再进行安装。如在DOS状态下,执行Windows 98启动盘上的Scandisk.exe命令,输入“Scandisk D:”,回车,待检查出错误时会弹出提示框,选择“Fix it”一项,修复完毕后,选择“Exit”退出,再安装Windows 98就不会报错了
            55.主板无法识别硬盘灰尘是凶手         朋友的一台兼容机最近经常无法启动,偶尔能进入系统也是频繁死机,无奈之下只好向本“大师”求援。         根据朋友述说的故障现象,笔者初步判断为病毒所致或者硬盘本身出现了问题。按照先软后硬、先简单后复杂的检修原则,拿出最新的KV3000杀毒软件准备对硬盘进行查杀,可是用启动盘进入DOS模式后,却提示找不到各驱动器,看来杀毒是无法进行了。         重启电脑并进入主板BIOS,发现硬盘参数无不当之处,但自动检测却无法识别硬盘。看来只有检查硬件了,打开机箱,将硬盘电源线与数据线拔下重新插好,开机还是无法识别硬盘。难道是硬盘出了问题?将硬盘拆下接到笔者的爱机上,能够正常工作,也就是说硬盘没有问题。难道是数据线坏了?用笔者的数据线把硬盘重新接到故障机,故障依旧。会不会是电源的问题,换上笔者的长城电源,还是无法唤醒硬盘。仔细观察主板,硬盘接在IDE1接口,光驱接在IDE2接口上,光驱能使用为什么硬盘就有问题。试着将光驱拆下,将硬盘接到IDE2接口上,硬盘竟然能正常使用了。邪门,何以IDE2完好而IDE1出故障,它们可是由同一主控芯片控制的啊!         无奈之下,只好拆下主板进行观察,这时发现其背面有好几处布满了灰尘,其中有一处正好位于IDE1接口的焊点处,堆积的灰尘几乎将焊点覆盖了。将灰尘清理干净,固定好主板,装好各配件,重新启动计算机,顺利地进入了系统,一切恢复正常。         灰尘是电脑的隐形杀手,堆积的灰尘妨碍了散热,易于损坏元器件,在潮湿天气还会造成电路短路现象。灰尘对计算机的机械部分也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定期给爱机做卫生显得格外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