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至今 北大,与新中国同行(新京报 2008-5-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8:48:02
[北大110周年]1951年至今 北大,与新中国同行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8-5-4 11:18:52 · 来源: 新京报

颐和园路5号

颐和园路5号,仅仅只是一个地图上的地标。而实际上,这个地标代表的是中国最高的学府———北京大学。在颐和园路5号,60年前北京大学从沙滩红楼迁移至此。60年来颐和园路5号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本版以颐和园路5号冠名,建筑无言,默默承受着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北大校长马寅初。

60年代后期,北大校园里最惹人注目的风景。

北大百年校庆老校友欢聚一堂。
十年前轰轰烈烈的北大百年庆典,大家津津乐道的,都是蔡元培时期的辉煌以及老北大的韵事逸闻。
自抗战胜利北大复校到“西移”燕园,北大少了韵事逸闻,多了风风雨雨。“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说北大的后一段历史,浮上心头的,竟然是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作为一个局外人和观察者,在北大110周年写北大的后六十年往事,只是希望在这后六十年中择取点滴往事,于北大之外而又关心北大的人们,或许有些意义。
北大校长马寅初及其他
马寅初校长是后六十年中被提及最多的一个北大校长,自1951年被任命,在北大执政近十年,对于北大后来的发展模式影响至深。马校长是从旧社会中走出来的,但是和那个时期的校长却又迥然不同。
且来看看马校长的就职演讲:“同学们或许要听取我的建校方针,这点不免使诸位失望。我认为建校方针是中央所定,一个大学校长只有工作任务,没有建校方针。一个大学校长应以执行中央的政策,推动中央的方针为己任”。马校长还说:“中国已经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我们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倘若还是固步自封,不肯赶上时代,必然落后,甚至于被淘汰。”
担任校长不久,马寅初就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这件事后来成为一场政治运动的导火索。针对解放初期师生员工的实际情况,为倡导师生学习政治、改造思想,马寅初首先在北大教师中发起了一个以改造思想、改革高等教育为目的的学习运动,并邀请周恩来为北大教育学习会作第一次报告。后来全国范围内兴起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就是以此为发端。
陆平校长是现在说得比较少的校长,但是其出任北大校长是北大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如果说马寅初校长时期北大还有一些老大学的影子,那么,后来北京大学学术品格和大学理念的塑造,则是通过陆平实现的。陆平接任北大于风雨飘摇之际,那一段历史至今难以厘清。去年北大出版了《陆平纪念文集》,对于当年事情多有披露,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去找来一读。本文择取作家叶永烈对于陆平的一段回忆,回忆中折射的则是北大独特的魅力:
在结束采访时,他竟问起我来:“你是北大理科六年制的毕业生。当时,我是六年制的积极倡导者之一。你能不能就你毕业之后的工作实践,谈谈六年制的利弊?你对当时北大课程设置,有什么意见?”
这时,他的夫人笑道:“你怎么还像在当北大校长的时候一样?”
他大笑起来:“虽然我现在不当校长,我可以把他的意见转告北大嘛!”
哦,他的心还在北大!
后六十年的北大校长中,陆平的前任江隆基和后任周培源同样也可圈可点。
改革之初打出“小平您好”
恢复高考那一年,中国千万考生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志愿,不是北大,就是清华,人们对于中国最著名的两所高等学府的向往,没有因为历次运动而消减。那一年,北大总共录取了一千多名考生。那些考生,此时正是我们国家的“中流砥柱”。
改革开放之初,能有哪个出自民间的口号比得上“小平您好”?其发源地就是北京大学。1984年国庆节大阅兵时,北京大学的学生队伍走进天安门检阅台,呼啦一下子展开了一幅光彩夺目的大标语:“小平您好!”之后的邓小平百年诞辰纪念册,以及关于邓小平一生功绩的纪录片都是以此口号作为标题。至今我们没有看到关于此事的校方记载,只能从几个当事人的零星回忆中勾勒出当时的大致情景。
作为当事人,原北京大学生物系81级学生郭建崴谈到当年的举动时依然心绪难平:“国庆的前一天,我们在扎花的同时说起游行的事情,大家总觉得通过口号、花束等不足以表达内心的激情。有一个叫常生的北京同学,建议写个标语打出去,我们都觉得很有创意,就准备动手制作。”
郭建崴特别提到,他们的想法并不像一些媒体报道的那样进行了很深的思考。他们只是觉得中国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能够亲历这一历史时刻,真的是很幸运。“我们处在一个历史转型的时期,小平同志对当时的中国走向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通过邓小平,我们看到了国家的希望,因此我们很自然就想到了用‘小平您好’这几个字。”
当郭建崴们打出“小平您好”的标语的那一刻,当时北京大学的校长陈佳洱就在天安门的观礼台上。他的第一反应是“北大学生是不是闯祸啦?!”因为“原来规定不能随便带东西的。同学带了这个标语了,学校可要挨批评了”。“吓一跳”的陈佳洱“看看小平同志”,结果邓小平没有生气,并且带头鼓掌,陈校长才“高兴”起来。
百年辉煌:大学史上之最
1998年,北京大学迎来了自己的一百周年校庆。这是一所世界目光聚集的大学,这是一场旷世盛举。众多国家领导人为北大欣然命笔题词,纵观中国众多的大学,没有哪所大学有此殊荣。然而,这场旷世盛举也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解读:一方面是校方着力把北大的传统向“爱国”这一向度聚拢;一方面是民间,包括出身北大的知识分子对于北大传统的重新梳理。
也是在1998年,国家主席江泽民,向北大校长陈佳洱提出了要求:北京大学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也是在那一年,众多世界知名大学的校长云集北大,世界的目光聚集于此。在卸下北京大学校长这一职位之后,陈佳洱回顾:当时觉得“最关键的还是要能让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学生理解我们国家的现状,理解我们国家关于教育的政策。”
目前已经在北大校长任上度过了8年的许智宏校长:对于北大学生操刀卖肉,他说正常;对于世界瞩目的北京大学,他说需要改革;对于最容易惹人争议的人事改革,他敢大刀阔斧;对于世人所瞩目的大学校长位置,他说累……看起来儒雅的许智宏,内心或许和他的外表带给人的感觉大相径庭。不过,在记者看来,在后六十年的校长中,许智宏也许是最用心体会蔡元培那一代教育家理念的北大校长之一:在今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许智宏与几位校长和其他代表又在呼吁,应加紧修订《高等教育法》,给高校以更多的自主权,能够确保大学规范地行使权利,又能避免“千校一面”,并确保国家资金的持续投入。
然而,要叙述北京大学的后六十年是困难的,老北大流风尚存,老故事仍在流传。平心而论,让人们津津乐道的老故事,不是评判一所大学水平的关键指标,今天的北大期待新的故事流传,这也是当代中国大学向制度化和世界大学迈进的期待。
□本报记者 陈远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culture/2008/05-04/018@1118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