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复戡-近代印人|篆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0:08:03
朱复戡-近代印人
来源: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更新时间:2009-7-9 关键字:篆刻,名家,印人
朱复戡 (一九○二·九·三十·——一九八九·十一·三·),原名义方,字百行,号静龛。祖籍浙江海宁,而诞於上海。中岁尝罹痼疾,既愈,四十後更名起,号复戡,别署伏堪。复戡行而义方晦,世或以为两人。幼承庭训,四五岁即蘸水於大砖练字,稍长得翰林王秉兰授以《说文解字》,并摹习《石鼓文》。七岁在怡春堂笺扇庄挥写《石鼓文》集联,适为吴昌硕先生所见,大加赞许,以『小畏友』称之,由是『神童』之名不胫而走。缶翁爱才,时加提挈,後并绍介加人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俾广见识交游。题襟馆为沪上著名文艺社团,会长为俞语霜,副会长为任堇叔,昌硕先生被推为名誉会长,名誉副会长有曾农髯、李瑞清、王二号、吴待秋、冯超然等,会员皆一时俊彦,以复翁年最幼。十六岁,其篆刻作品人选扫叶山房所刊《全国名家印选》;十八岁有正书局为其出版字帖;而商务印书馆出版《静龛印集》时,年方廿二。南洋公学总理张美翊跋其所制砚铭云:『朱生百行过访,为我琢砚,仿苻秦广武将军碑制铭刻字,使冬心、叔未诸老见之,当畏此後生。』年轻时即以书法篆刻腾誉海上。後游学法国,於艺事益博采兼收。二十八岁,应刘海粟之邀聘,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後又推为中国画会常委。五十年代初,移居济南,从事美术设计工作。『四凶』逞虐,遁隐於泰山之麓普照寺,虽生活艰苦,仍不废书刻二羊勤培养後学。晚年还居海上,欲以余力为弘扬中华文化献其所长;八十四岁为徐葳女士刻『葳娘』一印,并附诗於印侧云:『沉醉一生书画刻,欲攀峰顶岁云迟。晚来红粉感知己,勖起消沉老艺师。』心境可见也。
有两事应一述:秦始皇束巡泰山,丞相李斯等为颂秦德,曾书刻《泰山刻石》於岳巅,书法圆润宛遒,为秦篆典则之作,只二百二十三字,宋拓存一百六十五字,明拓得二十九字。余於一九五九年随容希白师访古北国,道出泰安,在岱庙□廊壁间所嵌,仅见九字。开放以来,闻海外内游客常叩询秦刻石存毁,主事者以复翁久居是间,又精篆法,遂以重书为请。翁欣然允之,经仔细考证、补篆,力求还其旧观,此历史丰碑已於一九八四年重矗岱麓,供人凭吊。另一秦刻石《峄山刻石》,又恳得复翁篆笔,补树山东邹县。篆碑之外,复翁亦以设计青铜器及书铭见称,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华青铜文化复兴公司密切合作,先後为《震泽神鼂》、《荣氏宝鼎》及中外定制之钟鼎等青铜制作贡其睿智,交通大学因聘为兼职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上海分所於一九八八年十月又聘作高级研究员,并设朱复戡艺术研究室,以利开展工作。以其所长,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西泠印社理事等。
复翁於书,余最倾服其金文及草书。金文喜作商末周初之体,气势雄劲,凝重浑穆,每以增点填实及加重捺刀之法调节字之重心;或将笔画改正为斜、变直成曲、易方为圆;而挪移偏劳,变正为反、易左或为上下,亦常用之。非於彝铭烂熟胸中,不易为也。而作草之巧於虚实、浓淡、收放,妙於长短相间、屈曲绕缭、大阖大开,虽至耄耋之年,仍气吞牛斗,阳刚之气,慑人心魄,揆诸历代草书大家,亦不多觐。
复翁篆刻,初受吴缶翁、赵撝叔影响,渐而规矩秦汉,上溯两周;中岁为嘐城汪氏忒翁治印至多,变化彝铭以人玺,曾辑成《复戡印集》,马公愚先生序之,称其拟玺乃千载一人。复翁亦自珍重,於『沥水潜龙乙一印自跋云:『假令簠斋见此,必以为金邨出土三代物也。』『潜龙泼墨』则附跋曰:『混列簠斋印举,亦当巨玺杰出。』夫子自道,皆非妄语。沙孟海先生谓此谱『中多拟玺之作,峻茂变化,殆欲雄梘—世。』堪称确评。复翁亦能画,偶亦为诗,以影响言,当数书刻。
所遗著作,书法有《朱复戡大篆》、《朱复戡草书千字文》、《朱复戡修改补充草诀歌》,篆刻有《静龛印集》、《复戡印集》;及一九八六年选辑上述两谱、益以新作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刊行之《朱复戡篆刻》;综合诸艺者有穴朱复戡金石书画选》。
复翁有《白头吟》诗,节录如下:『我本江南—布衣,自幼爱好金石刻。闻之先辈谆谆言:刻石先须通字学。埋头苦读许慎书,象形会意细咀嚼,九千三百五十三,连首带尾腹中纳;信手写来大小篆,史籀李斯似旧识。汉魏以降重行草,草书本由篆书出,以篆作草宗张芝,出入羲献复颠旭。学画初学阎立本,山水独喜荆关法。浸淫於兹年复年,怡然自得忘岁月。举目但觉远处清,揽镜忽诧头毛白。欲登造极学至老,孜孜一生废寝食。……』艺益求精,至老不懈,令人敬佩。 (一九九四年一月十四日 马国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