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与西藏文化产业的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4:35:17
加入世贸组织,扩大文化市场的准入范围,允许国外文化艺术产品、文化服务的进入,已是眼前的事实。面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冲突的挑战,如何在学习、吸收、借鉴他国优秀文化的同时,弘扬和发展我国优秀民族文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一个崭新而重大的课题。
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第六次党代会提出了新世纪初西藏工作“一加强、两促进”三大任务,并确定了发展地区特色经济与优势产业的基本思路。在西藏发展特色经济与优势产业中,“文化产业”应该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完全可以成为促进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一、文化产业及其发展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为这种生产经营提供相关服务的产业。文化产业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所以它们必须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文化艺术产品可以大批量生产和复制,可以通过现代传播技术在全世界迅速传播,获得亿万观众,同时可以运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通过市场交换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文化产业和市场经济及高新技术相联系,是一种时代的产物。 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在众多产业中后来居上,是增长最快的产业。据一些统计资料表明,美国400家最富有的公司有72家是文化企业,美国的音像业仅次于航天工业居于出口贸易的第二位,占据了40%的国际市场份额;英国文化产业年产值近60亿英镑,平均发展速度是经济增长的2倍;日本娱乐业的年产值早已超过了汽车工业的年产值;加拿大文化产业的产值也超过了诸如农业、通讯及信息技术等行业。
发达国家的事实已经证明,文化产业是潜力巨大、发展速度很快的优质产业。但在发达国家之外广大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经济快速发展国家,文化产业的巨大潜力尚未得到挖掘,因而具有极大的增长空间。因此,国内外很多学者认为,21世纪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或称为“产业集群”有两个,一个是高新技术产业,一个是文化产业。
二、西藏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条件
地处世界屋脊的西藏有着发展文化产业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基础和条件。
一是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文化资源“矿藏”。西藏境内高山巍峨,山川纵横,湖泊星罗棋布,草原、农田、森林镶嵌其间,自然风光奇谲瑰丽,全境遍布着像著名的珠穆朗玛峰、神奇的藏北无人区、魔幻的扎达土林等自然奇观;千百年来,西藏人民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风民俗,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以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为代表的古迹浩若繁星,散布在西藏的山川大地;以藏民族文化发祥地——雅砻河谷为代表的人文、自然景观十分丰富,尤以浩瀚的历史宗教文化艺术在人类文化宝库中呈现出耀眼的“亮点”而享誉世界。
二是和平解放50年来,在党的文化方针政策指引下,在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支援下,西藏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众所瞩目的成就,产生了许多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文化艺术成果,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文化人才。特别是在文化硬件建设上,国家投资建成了西藏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电影院等一大批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文化娱乐设施,结束了旧西藏基本没有文化娱乐设施的历史。到2000年,全区共有各级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400多个,有以自治区歌舞团、藏戏团、话剧团为主的各类专业文艺演出团体25个,群众性业余演出团体160多个,县乌兰牧骑演出队17个,既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也为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人才基础和物质条件。
三是近几年西藏进行了力度较大的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产生了明显的变化。2000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7.46亿元,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50年前的99%下降到30.9%,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至23.2%和45.9%。第三产业已成为西藏第一大产业,增加值达到 53.93亿元,在西藏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居于首位。其中,文化产业的一些行业产值已经占有相当比例。第三产业的崛起给作为朝阳产业的文化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舞台。
四是西藏享有世界性的知名度,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品牌基础。
总之,西藏文化产业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发展基础和条件,完全有可能在西藏的特色经济中成为异军突起的特色产业。
三、发展西藏文化产业的思路
尽管西藏文化产业已经萌芽,但与全国相比较,仍相形见绌。除人文景观的开发已初具产业化规模以外,其它文化类别的产业,如影视、新闻出版、艺术、体育等行业则大多或在传统计划经济模式下,依赖国家事业经费支持;或小打小闹,形成不了规模化经营和规模效益。在第三产业中的比例和对西藏经济发展的支持率明显偏低。
近几年,西藏文化热和藏学热风靡世界,国内外许多有眼光的文化产业公司利用西藏的热度,纷纷进军西藏“淘金”,开掘西藏的文化资源,有的已获得了不菲的经济利益。
令人扼腕嗟叹的是,一些领导缺乏文化经济意识,在一些由内地发起的具有商业色彩的文化活动中,只注重文化的公益性和宣传效果,不讲经济效益,全力予以配合,甚至无偿提供文化资源,结果是身处“近水楼台”让他人“得月”。 当然,我们不能封闭保守,抵制他人利用西藏文化资源进行商业运作,获取经济利益。但是,作为资源拥有者的西藏更应该主动出击,以我为主,放眼世界文化大市场,以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思路全面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首先,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改变那种一提到文化建设只有文化事业建设没有文化产业建设,即认为文化行业不能赚钱,不能成为产业的旧观念。长期以来,我区的文化建设一直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发展模式,文化事业被视为纯粹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完全依赖国家的投资与扶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今天,还未能真正迈开文化与经济、文化与产业相结合的步子。当然,对于国家和自治区的重点文化建设和涉及西藏文化长远发展战略的项目,仍然需要国家强有力的经济投入和支持,已经具备一定产业化发展能力的文化事业如影视业、新闻出版业、演出业等应该全力推向市场,实现文化资源在市场机制下的优化配置,盘活固定资产,使文化从经济后台走上经济前台,向市场要效益、要资金,进而打造出有强大经济实力的文化产业集团。
其次,要组织力量,认真调查研究。对全区的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和价值评估,并对国内外文化产业和市场进行调查,以此为前提,做出科学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事关文化产业的走向。
第三,制定完善的文化产业政策法规,创建适应市场经济的文化产业经营体制和经营组织;同时,鼓励民间资本向文化产业投资。文化产业还是一项新兴产业,需要制定一些倾斜政策予以扶持,如制定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投融资政策等。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退出直接经营文化产业的活动,专司其制定相关规则及管理职能,形成政府“管文化”与社会“办文化”的良好运行机制。
在文化产业的投资、投入上采取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一方面可以把文化产业作为自治区计划发展的一项产业纳入国家投入项目,另一方面争取信贷资金及民间资本的介入,再一方面是以文化产业集团的形式进入资本市场。
第四,培养大批文化产业方面的专家和经营管理人才。人才是一切事业发展的首要条件,特别是对于文化产业这一新兴产业来说更是如此。去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WTO,国外文化产业已经开始大举进入中国文化市场,中国的文化产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是机遇,也是挑战,更是人才的较量。目前,我区真正懂得文化产业经营和管理的人才还相当匮乏,需要通过培训、引进等多种方式予以加强,否则,难以支撑起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的大厦。
文化产业或者说文化工业作为新兴的第三产业,顺应了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的发展趋势,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发展,而且还能推动文化自身繁荣。可以预见,随着知识经济的迫近,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的增强,中国加入WTO在文化领域的逐步开放,以及西藏在西部大开发中改革不断深化,西藏文化产业必将出现一个飞跃。
来源:《西藏日报》/中国西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