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滩区:意义就是用途(黄利平摄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3:05:04

黄河滩区:意义就是用途(黄利平摄影)

(2009-09-03 13:52:27)转载 标签:

纪实摄影

表现主义

黄利平

黄河滩区

情感

分类: 东营(图文)

    广袤的黄河滩区,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当我的前辈在这块新开垦的土地上播下种子时,也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对这块土地难以割舍的感情。

城里撩人的物欲和灯红酒绿曾经一度遮掩过我回望这块土地的目光,那原本纯朴厚重的情愫也在人情世故、穷于应酬的漩涡中自觉不自觉的黯然、轻浮起来了。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已近不惑之年;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我那颗没有着落的心就象高楼间左摇右摆的风一样惶恐。

不知是谁说过:树长得越大、它的枝叶伸展得越远,它对根的依赖也就越强。顺着这条思路,我开始用相机收复那日益失落的对故土的记忆、逐步唤醒那冬眠在心灵深处对故乡人的依恋、小心翼翼地收拾那一度黯淡的故乡之梦。

1998年初,我从喧嚣的都市终于回到了滩区,从浮躁得不知所措的心境中回到了这块依然并不富足,但却坚实沉稳、令人心旷神怡的土地上,回到了我久违了的、至今依然并不张扬却异常宽容、没有粉饰、没有骄妄、平和淳朴而又率意生动的乡亲们中间。

我用一颗平静的心营造了一个记忆中的故乡,而由此衍生出来的乡情,也深切地刺激着我的神经。我看到了自己的故乡——它在我的心中,亦在远方。

台湾著名影像评论家郭力昕在他发表的《当代中国的摄影故事》——浏览中国大陆的纪实摄影出版一文中说:“一份平实而又大气的动人作品,则是生长于东营的摄影家黄利平的新作《黄河滩区》。黄利平的镜头对着自己的家园与乡亲,以及他们简朴、辛劳的农民生话,透过安静沉稳的素静黑白影像,让人也跟着沉静下来,得到一种非常稳定的、几乎有着洗涤效果的精神作用”。

有关于纪实摄影的摄影语言在中国的学术界一直是一个很久的话题。其实,表现也好,再现也好,图像有张力也好,平铺直叙也好,他们并没有高下之分和优劣之判,它们不过是言说的不同方式而已。真正重要的是,摄影师所选择的方法是否有助于他对主题的充分阐述和对情绪的有效传达。就像维特根斯坦为词语所辩解的那样:意义就是用途。合理的选择才是一种真正负责人的态度。即使抛开当下中国有关摄影的审美趋向不谈,表现主义的摄影很大程度上有一种诗化的倾向,它刺激的是人的视觉,却很难在情感和思想上给人以共鸣和启迪。

《黄河滩区》里的影像之所以没有类似的感觉,是因它把它要抒发的感慨在现实中找到了对应物:质朴在那个抱羊羔的农妇身上,率真在那个临风微笑的小女孩脸上,和善在那个老人的眼中,悲切在送葬人们的步态里,浩荡在一望无垠却又生机无限的大地上……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承担着摄影师对故土乡亲的一层感悟。由个人出发、而具有公众的情怀;由图像出发,而具有超出表象的隐喻性,我想这是好的摄影所应该达到的一个指标。

 

《黄河滩区》读后,不敢点评。

黄利平主席的这组片子非常的成功,认真仔细地拜读了几遍,被深深地感动。有人说,摄影的表现到了极致,那就是摄影语言的淡化。这组《黄河滩区》的纪实片,象是一首粗犷而又情感细腻的叙事诗。单纯的黑白影像,细腻的影调,平实的镜头,平视的角度,平淡的用光,以及有些随意的构图,看似是在不经意间抓取的瞬间,摄影语言的淡化,通过这种淡化,能感知出一种深深的隐含——作者的真切情感深深地隐含在这些平实中。片子中的一切视觉元素都在叙述着一种质朴与坚韧。说是记录也好,说是纪实也好,通过这平实的视角,讴歌了黄河滩区父老乡亲的质朴而伟大的人性。在这片广袤的滩区里,有人种地,有人割草,有人放牧,这里有生老病死,有婚丧嫁娶,片子均是用一种平实的角度来表现,带有一种土气,正是这种土气,体现了片子与内容朴实,形式与内容的统一。黄河滩区是一种历史现象,可能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会有,这也是这里人们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片子中,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人物集中着一个宏大的主题,黄河人的生活与性格,乃至一种人性的展现。这些人物、场景看到了一个完整的黄河滩区的风貌,平凡中隐含着壮丽。正如黄先生在前言中所述的,“有关于纪实摄影的摄影语言在中国的学术界一直是一个很久的话题。其实,表现也好,再现也好,图像有张力也好,平铺直叙也好,他们并没有高下之分和优劣之判,它们不过是言说的不同方式而已。真正重要的是,摄影师所选择的方法是否有助于他对主题的充分阐述和对情绪的有效传达。就像维特根斯坦为词语所辩解的那样:意义就是用途。合理的选择才是一种真正负责人的态度。即使抛开当下中国有关摄影的审美趋向不谈,表现主义的摄影很大程度上有一种诗化的倾向,它刺激的是人的视觉,却很难在情感和思想上给人以共鸣和启迪。《黄河滩区》里的影像之所以没有类似的感觉,是因它把它要抒发的感慨在现实中找到了对应物:质朴在那个抱羊羔的农妇身上,率真在那个临风微笑的小女孩脸上,和善在那个老人的眼中,悲切在送葬人们的步态里,浩荡在一望无垠却又生机无限的大地上……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承担着摄影师对故土乡亲的一层感悟。由个人出发、而具有公众的情怀;由图像出发,而具有超出表象的隐喻性,我想这是好的摄影所应该达到的一个指标。”这里面深深地融入了作者对那片土地的认知,对父老们的爱恋,化作摄影人情感的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