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学问是在生活中体验来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6:19:15

【原文】大宰问於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译文】有一位负责管理宫廷事务的官员向子贡打听说:“孔夫子是个圣人吗?为什么他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回答说:“这固然就是上天要使他成为圣人的,所以又使他多有才能。”

孔子听说这话后,就对子贡说:“这位官员了解我吗?我小时候生活很贫困,所以学了很多鄙贱的技艺。真正的君子会有这么多技艺吗?是不会有这么多技艺的。”

【说明】本节亦是对管仲“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批评及“天之未丧斯文也”的说明。上天如果不要丧失这些文化,那么就要由我们来继承这些文化。然而,继承这些文化仅仅是在书面上、字面上继承吗?所以孔子这段话很值得注意。孔子为什么要提出他“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来呢?不用这句话难道就不能说明他的“多能”吗?孔子这段话的真实意思是,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经历了艰难困苦,多受了一点屈折磨难,是必要的;因为学问是在生活中体验来的,是在生产实践中体验来的。这也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延伸,没有体验过艰难困苦与屈折磨难,就不能弄懂生活的真正意义,也不会弄懂周文王“怀保小民”、“有亡荒阅”的富家裕民方针,以及“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念。所以,真正要成大功、立大业、做大事的人,一定要有人情世故都通达的丰富的人生经验。而孔子具有这个人情世故都通达的丰富的人生经验,所以他是“多能”的,是能够继承周文王“怀保小民”、“有亡荒阅”的富家裕民方针,以及“仁、义、礼、智、信”的观念的。

——————————————————

【注释】大宰:官名。负责管理宫廷事务。具体指谁已不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