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何以被称为“中华之列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0:20:30
孙中山何以被称为“中华之列宁”
2010年11月15日 08:24:07  来源: 北京日报


【字号大中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孙中山先生在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斗争过程中,始终关注台湾、关心台湾民众,曾被台湾报纸称为“中华之列宁”。
孙中山曾经派人秘密前往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先后建立了兴中会和同盟会在台湾的组织。辛亥革命胜利,孙中山在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就曾向中外记者表达了复台意愿:“中国如不能收复台湾,即无法立于大地之上。”1924年底,为推动实现南北统一,孙中山抱病北上抵达北京,终因病重住进协和医院。他在病榻上仍念念不忘台湾同胞,1925年2月11日,孙中山专门向身边人谈了和日本有关的三个重要事项,其中又涉及到台湾问题。在其革命生涯中,还多次到过台湾。
孙中山先生“民族、民权、民生”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思想深刻地启发和指导了台湾同胞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争取民主权利、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比如,原籍广东的苗栗客家人罗福星,少时在苗栗公学校读书,因不堪日本人的歧视压迫,于1906年回到祖国大陆,在厦门加入同盟会,曾被派去印尼、新加坡等地在华侨中开展活动,1911年回国参加黄花岗之役和武昌起义。1912年10月,他奉孙中山之命回到台湾,秘密进行抗日活动。1913年3月15日,他在苗栗召开各地抗日志士大会,发表《大革命宣言》,号召台湾人民团结起来,举行全省大起义,赶走日寇,收复台湾。起义失败后,罗福星被日本警察逮捕。他在法庭上慷慨陈词:“此次募集革命党员,系为反抗日本政府,脱离其统治,计划使本岛(即台湾)复归中国所有。”1914年3月,罗福星在台北监狱英勇就义,刑前高唱“祝我民国词”和“绝命词”,其中祝我民国词共8句56字,每句的第一个字合成便是“中华民国孙逸仙救”。
在日本殖民者的严厉统治和残酷镇压下,武装反日活动陷入低潮。但是,以1921年“台湾文化协会”成立为标志,台湾同胞非暴力的反日民族民主运动随之兴起。非暴力抗争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传播中华文化、宣传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
1923年创刊的《台湾民报》,编辑和记者中不少是“台湾文化协会”的骨干成员,成为当时台胞反抗日本殖民统治,对民众进行思想、文化启蒙的重要喉舌。《台湾民报》1925年2月以“革命领袖孙中山”为题的文章,详细报道了孙中山北上进北京时受民众热烈欢迎的情形。当时误传孙中山先生已逝世,他们又发表评论“愿中山先生之死不确”,将孙中山同列宁并列为“世界伟人”,说:“去年(即1924年)我们的世上才失去了一位世界的伟人,俄国大革命家,今年又欲把一位世界的伟人,中国的大革命家从此世夺去,那死神也未免太无情了。”并称颂孙中山“是站在泰山顶上大敲其警醒之钟,把四万万还在打鼾深睡的同胞叫醒”,“同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军阀官僚打仗,屡扑屡起,愈垮愈强,其百折不挠的精神,是为中国所绝无而仅有”。在其先后发表的多篇文章中,还称孙中山为“平民的导师”、“汉民族的领袖”、“中华之列宁”、“弱小民族之救主”,并怒斥日本殖民统治者和岛内反动分子对孙中山的造谣诬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