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中长期走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2:52:12
世界经济中长期走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二)
国家发改委外经所 曲凤杰博士
一、将反周期政策与加快经济的结构性调整结合起来,为全球经济再平衡作贡献
在全球经济再平衡的过程中,有关各国在纠正经济的外部失衡的同时,需要调整内部的结构性失衡。对我国而言,一是要调整投资和消费失衡,改变消费不足和消费率偏低的状况,更多地发挥民间投资和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加内需引导型投资,减少外需引导型投资;二是要调整产业结构失衡,发展服务业,加快制造业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新能源、高技术等战略产业。
目前以财政投资辅之以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反周期政策不能根本解决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问题。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动力来自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来自于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我国的反周期政策既要实现保增长的目标,更要兼顾长期结构调整目标。为此,“十二五”期间要积极推动“改革”和“创新”,积极推动医疗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理顺分配关系,解决收入差距问题,为建立消费拉动型经济创造条件;要加快农村改革,加快城市化进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加强政府资金的引导,着力完善技术支撑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产业升级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条件等。
二、坚持在多边体系下推进全球化,同时积极推动并主导亚洲区域合作
目前世界经济仍然是 “一超多强”的格局。为此,欧盟已经通过建立一体化组织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并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极。从发展趋势看,未来国际经济关系很可能由国家之间的较量转向区域经济组织之间的角逐。随着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我国已经逐步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一席之地。但是,在世界舞台上,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单个经济仍然很难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一极”。为摆脱全球化下的不利地位,我国也需要通过借助区域经济组织的平台、借助区域金融力量和区域金融市场在国际社会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
此次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却使亚洲国家深受其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亚洲多数国家拥有竞争性的产业结构、对美欧市场的普遍的出口依赖、不发达的金融市场以及相似的经济发展模式。亚洲区域内缺少一个内需空间巨大的国家来平衡区域内其他国家的储蓄剩余。金融危机后,我国提出建立新的国际金融新秩序,实现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多极化。但是,基于亚洲经济的现实,亚洲要想成为一“极”,需要通过区域化即通过加强区域金融货币合作来实现,而深层次的区域金融和货币合作要建立在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
“十二五”期间,中国要积极推动并主导亚洲区域经济合作。首先,要认识到主导权的争取不是通过谈判获得,而是实力的体现。中国要在亚洲国家发挥主导作用,要转变增长方式、扩大进口,带动亚洲别国经济增长来实现。第二,要在已有的“10+3”或东亚峰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亚洲区域合作的机构框架。第三,在签定货币互换协议、建立区域外汇储备基金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区域金融合作,完善区域金融市场。第四,加快推进人民币区域化,扩大人民币在亚洲贸易结算比例,使其成为亚洲区域核心货币。
三、应对外需减弱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新形势,继续调整我国贸易战略,切实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十一五”时期,我国已经形成转变外贸粗放型的增长方式的共识。《商务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在继续保持外贸适度增长的基础上,着力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加快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在增长目标上,从规模速度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在竞争方式上,从低成本、低价格优势向综合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优势转变。在结构导向上,从重视出口创汇向进出口均衡发展、实现贸易平衡转变。
“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的低速增长、美国负债消费模式的转变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将使我国面临外需减弱的外部环境。这使我国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迫切性进一步加大。首先,要彻底改变“以量取胜”的竞争策略,着力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价值。贯彻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继续推进科技兴贸。建立与完善扶持品牌出口的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制度。继续完善 “两高一资”产品出口调控政策;要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鼓励企业开拓南亚、中东、中亚、南美、东欧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出口市场。改善贸易融资环境,加大对开拓新兴市场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带动对新兴市场的出口;要扩大对资源产品和高技术产品的进口,争取实现贸易基本平衡。旗帜鲜明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坚持在多边贸易体制下推进贸易自由化的立场,争取发达国家放宽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限制。加强资源产品进口企业的协调,保障我国的贸易利益。
四、加大企业对外投资力度,逐步改善储备资产过多的国际投资头寸结构
由于长期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我国积累了高额的外汇储备。在国际投资头寸表上看,2007年末我国储备资产已经占我国海外净资产的67%(其中外汇储备占99.6%)。这种国际投资头寸结构,表明我国是低收益甚至负收益的债权国。在全球经济再平衡过程中,我们要通过扩大民间对外投资来置换官方储备资产,改善储备资产过多的不合理的国际投资头寸结构。根据我国的经济实力、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以及人民币的货币地位,我国短期不可能(像美国那样)建立以资本项目顺差平衡经常项目逆差的国际收支结构。为了实现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就要加大对外投资,努力实现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的大体平衡。
“十二五”时期,我国要大力促进企业对外投资。国家不仅要鼓励资源和技术领域的战略投资,也要鼓励纺织、轻工、家电、电子信息等优势加工制造业的对外投资;既要鼓励国有企业对外投资,也要鼓励私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既鼓励跨国并购形式的对外投资,也要鼓励绿地投资。要着力完善支持企业对外投资的融资、担保和保险服务体系,除了进一步发挥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支持企业进行战略投资外,也要完善商业融资服务体系满足各类投资主体的对外投资的服务需求,如针对中小企业建立专门的融资服务机构;继续深化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为企业对外投资提供外汇支持;加大企业对外投资的财政和税收政策的支持力度,对海外投资调研和其他市场开拓给予一定的补贴;设立专门机构为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信息咨询;建立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防范体系,对企业对外投资提供风险评估、投资保险和风险担保等。
五、加大新能源领域的投入,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做准备
从发展趋势看,新能源和新环保领域的技术创新、大规模投资以及新商业化模式的开发可能成为带动世界经济走出衰退,并开始新一轮增长的引擎。为了在新一轮增长周期中争取主动,各国纷纷加大新能源领域的投资。从全球来看,全球可持续能源投资在2007年创下记录,达1484亿美元,与2006年相比,增长超过60%。在清洁能源及能效技术方面的研发金额2007年达到169亿美元,其中公司投入98亿美元,政府投入71亿美元。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投资(仅包括风险和私募股权投资,股票市场和项目融资)中所占的份额2007年达到23%。在金融危机期间各国仍继续增加投入,2008年全球新能源领域投资增长幅度超过30%。
我国新能源、节能和环保产业发展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产业发展空间很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新能源和新环保技术方面还比较落后,要在“十二五”期间加大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领域的资金投入,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作好技术、人才储备;注重培育有利于技术创新成果应用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机制,以市场化手段推动新能源的持续开发;健全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激励和引导各类投资主体扩大新能源领域的投资。
六、在国际社会承担大国责任,参与构建新的全球治理体系,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此次金融危机暴露了全球治理体系的诸多问题,需要进行全面的改革。“十二五”时期,我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上升,应该在国际事务和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积极参与构建新的全球治理体系。我国应坚持在多边体系下解决国际问题,主张推进多哈回合谈判,支持IMF的国际监控体系,避免在重要的国际协调问题上(如汇率问题)的双边分歧和争论;要充分利用二十国集团[1]的协调机制和平台,更深入地参与新的国际秩序重建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增加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和投票权,作为金融委员会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成员,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提高在这些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积极主导亚洲区域合作。在已经参加的区域组织中(如东盟“10+1”、“10+3”,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等)争取主导地位。
信息来源:中国产业安全指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