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艺术活动?——Earls360馨醫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4:52:28

什么是艺术活动?——Earls360馨醫堂

 

1、  什么是艺术活动?

艺术活动,是人们运用审美的方式,对于客体世界予以认知、反映和创造的过程。

2、  什么是艺术创造?

艺术创造即指艺术家基于自身的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和方式,所进行的从审美意象到艺术形象、情境或意境的创造性活动。

3、  什么是艺术作品?

即指艺术创造和艺术制作的成果,是由艺术主体创造性审美意识物态化的表现形式。

4、  判断纯粹艺术“准艺术”和非艺术的条件是什么?

判定纯粹艺术、“准艺术”和非艺术的条件有二,一是承认艺术是人的创造物而非自然存在物;二是艺术品均具有审美因素,它的主要价值是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而不是其他实际功利性的用途。非艺术的创造物同样是有价值的,但它主要是具有实际生活中的功利性用途,满足人们生活和存在的需要。“准艺术”是史前艺术的典型形态,他虽然已经具有了相当突出的审美因素,但它实际上并未脱离实际的功利性需要。

5、  简述艺术发生的几种学说及特征?

(1)、摹仿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和现实的摹仿。

(2)、游戏说:认为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

(3)、表现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需要。

(4)、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仪式活动。这是在近代西方学术界最具有影响的一种理论。

(5)、劳动说:认为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和原因,在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6、  艺术是如何产生的?

可以认为,原始文化、原始生产劳动、原始宗教、原始艺术就是这样互相融合在一起,延续了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从这种意义上讲,艺术的起源应当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与此同时,原始人类摹仿自然的本能(摹仿说)、表现情感的需要(表现说)、游戏的需要(游戏说)也渗透其中,尤其是对于原始人类来讲更为重要的原始巫术(巫术说)与原始生产劳动(劳动说),更是在其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现在所理解的纯粹意义上的艺术才逐渐独立出来。

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摹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发生应当是多因的,而并非单因的,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艺术的产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但归根结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必然产物。事实上,巫术在原始社会中同样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对于原始人来说,巫术具有特殊的实用性,他们甚至认为巫术的作用远远大于工具,拥有巨大的威力。原始社会中的这种巫术礼仪活动,同原始人的采集、狩猎等生产活动和社会群体交往活动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渗透到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各个方面的原始文化。正是在这种原始文化的土壤上,艺术才得以产生和发展起来。.

7、  简述或举例说明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

经济基础的发展对于意识形态具有较强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同样,艺术的发展也要受到经济的制约和影响。以生产劳动为中心的人们的经济活动是推动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经济对于艺术的这种作用并不是直接的,而是往往要经过一些中介环节。其中包括政治的、社会的、制度的等各方面的因素。正是借助了这些中介,才使得作为时代精神生活重要方面的艺术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与影响,同时也借助了这些中介,使艺术又对经济基础施加影响。比如,人们发现,真正与一个时代的精神生活(包括艺术)发生直接联系的,往往是与社会内部的冲突以及这种冲突的精神和感情状态有关,而不是经济结构及物质生产过程本身。

8、  举例论述艺术发展的继承性

艺术活动的发展需要适宜的外部条件,更要充分的内部条件。艺术发展主要是由艺术内在的规律和特点决定的,这种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运动法则,它决定着艺术发展的特征和基本趋向。

每一时代的艺术对于后代的艺术来说,都是一种既定的存在和条件,后一时代的艺术注定要在前一时代的基础之上得以发展,中间不可能出现真空地带。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的诗篇明显地继承了古代神话和传说的精神意蕴及表现方法。汉代司马迁的《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见其与先秦文艺的继承关系。

后人的艺术创造也不可能如空中楼阁重起炉灶,而是要以前人的成果作为基础,跨越前人探索过的阶段,踩着前人的肩膀,去作更高层次的探索和创造。

9、  举例论述艺术发展为什么需要创新?

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并不就是对前代艺术的相循相因,新时代的艺术总是要适应新的现实生活的需要,适应人们思想情感的变化及审美需求,表达出新的观念、情感、趣味和理想。因此,后世的艺术对前代的艺术从来也不是全盘接受,而是有所选择、改造和创新。

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其间,继承与创新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没有继承,更不会有创新;没有创新,继承只能是一句空话。在这样一对范畴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研究艺术的继承性,目的是为了推进艺术的发展。历代优秀的艺术家往往善于博览精读,深知前人的成败得失并予以分析批判和借鉴,进而开拓新路,进行创造。

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为了创新,就必须批判地继承前人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在对待遗产的问题上,应当反对两种倾向,其一,历史虚无主义;其二,复古主义和国粹主义。

虚无主义者一贯否定艺术遗产的价值,否定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意义。

复古主义和国粹主义是一种僵化、保守的观念。

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是批判的吸收,这是继承和借鉴的正确原则。所谓批判,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尺度或原则,例如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人民性的尺度、美的规律等,对以往的所有艺术作品进行审视和观照,鉴别出哪些是真的、善的、美的,哪些是假的、恶的、丑的,哪些是积极的、有益的。哪些是消极的、有害的,哪些是思想内容上无害的、形式上可取的等等。

艺术创造使人类审美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

艺术创造不同于一般的人类实践活动,其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审美特质。

人类的审美需求和情感需求是多种多样、无限丰富的。

追求新的美感和新的意趣,是人类艺术欣赏心理的突出特点。

艺术创造的不断更新,符合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性。人们新的审美情感的需求,都迫使和诱导艺术家的创造活动不断推陈出新。艺术不可能停止在一个基点上,即使历史上曾经出现文化艺术发展的萧条和停滞时期,那也只是暂时的现象。随着社会状况的变化,艺术会以更迅猛的态势向前发展。

10、为什么艺术的发展既要继承,又需要创新?举例说明

11、或举例论述艺术发展过程中,为什么要推陈出新

10题、11题答案为8、9两题的结合

12、简述哲学对艺术的影响

(1)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

(2)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出现一批哲理性的艺术作品。

(3)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更表现在它能起到促进艺术潮流形成的作用。

13、简述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科学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它与艺术在本质上有许多一致之处,同时在其发展进程中也有一定的区别。

    科学与艺术一样,也是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之一。在原始社会,人类以此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与科学出现了融合与和谐,达·芬奇等人及作品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事实上,科学的发展与艺术的发展从来也不是对立的,而是并行不悖。

14、艺术的特征和性质

    既然艺术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那么它就应与其他意识形态范畴具有一致性的同时,又呈现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异和区别,凸现出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

    其一,艺术活动是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统一。

    其二,艺术活动是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的统一。

    其三,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

    艺术活动是以特有的艺术语言体系为媒介、以创造艺术形象或意境为旨归的人类的精神文化活动,它凝结为审美的意识形态。

15、简述艺术活动的主要功能

    艺术的具体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主要的应当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这样三种功能。

    简述艺术活动的审美认知功能

    艺术的审美认知功能,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一方面是文艺“可以观”风俗之盛衰,具有认识社会、历史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也就是文艺还具有认识自然现象、增长多方面知识的意义。

    简述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

    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简述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

    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16、简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艺术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艺术教育主要通过指导人们进行艺术创作、艺术鉴赏等活动,实现美育的最终目标。

    早在先秦时期,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中“礼乐相济”的理论基础。在《美育书简》中,席勒将古代希腊社会与近代文明社会进行了对比,感到在古希腊社会中,人的天性是完整和谐的,具有完美的人格,个人与社会之间也十分协调。席勒认为,近代文明社会由于大工业的发达,造成了科学技术的严密分工和职业等级的严格区别,这样一来,不仅使社会与个人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分裂,而且使个人本身也产生了人性的分裂,近代人在物质和精神、感性和理性、现实和理解、客观和主观等方面都是分裂的,已经不再像古希腊人那样处于完美的和谐状态了。他认为,人的天性遭到这样严重的破坏,是由于近代文明的发展和国家成为强制性机器所造成的,使得活生生的个人变成了缺乏生命力的机器。

    广义的艺术教育强调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评价和欣赏,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与此同时,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内容,它对人们道德的完善和智力的开发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可以丰富人的想象力,发展人的感知力,加深人的理解力,增强人的创造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爱因斯坦本人曾讲过,在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里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照亮了他的生活道路,对艺术的爱好,丰富和培养了他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17、简述艺术的五大分类方式(这一篇重在文艺常识) 

18、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

1、  形式的变幻

在所有艺术中,绘画是最注重形式感的艺术样式之一。中国画,简称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中国画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工具材料上,往往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

2、  瞬间的凝固

3、  丰富的意味

唐代画论家张彦远也用形似与神似的结合来解释谢赫提出的“气韵生动”。

19、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

    雕塑是一门直接利用物质材料,运用雕刻或塑造的方法,在立体的空间(三度空间)中创造出具有实体形象艺术品的艺术

    基本特征有:

1、  物质与技艺的统一

2、  造型性与表现性的融合

20、摄影艺术的基本特征

    摄影是指采用摄影手段塑造可视的画面来反映生活、表现主体审美情感的艺术。摄影特别注重纪实性,画面构图、光线和影调是它的独特的造型手段。

    摄影的基本特征有:

1、  高度的纪实性

2、  主题的创造性

3、  光与影的结合

21、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

    书法是以线条组合变化来表现文字之美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

    书法有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书体。

    书法的基本特征有:

1、  线条与组合

2、  具象与抽象

3、  情感与象征

22、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

建筑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以形体、线条、色彩、质感、装饰、空间组合等为艺术语言,建构成实体形象的造型与空间艺术

建筑,是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通称,是人类用物质材料修建或构筑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

建筑的基本特征:

1、  造型的形式美追求

建筑艺术是一种立体作品,属于空间造型艺术,建筑的审美特点主要表现为它的造型美。

2、  环境的人格化体现

3、  多重的象征性意味

23、园林艺术的基本特征

    园林是指利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所创造的景观,它利用技术和艺术,凭借山水、花木、建筑等组合成为实体形象。园林在广义上是建筑艺术的一种类型。

    所谓“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从世界范围看主要由三种,即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和东方园林。东方园林可以将中国园林作为代表。

    园林的基本特征:

1、  浓缩的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北方大型皇家园林和江南小型私家园林两大类型。前者如北京的圆明园、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等;后者如苏州的拙政园、网狮园、西园,扬州的何园,日涉园,上海的豫园。前者气魄宏大,富丽堂皇;后者精巧别致,饶有情趣。总的来看,中国古典园林最突出的特点,是追求一种“诗情画意”的审美境界。另一方面,中国古典园林又非常讲究亭、台、楼、阁、廊、榭等建筑形式的美感,并且十分注意使这些建筑物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2、  综合的形式

3、  意境的追求

24、工艺与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

1、  实用与审美

2、  物质与精神

3、  技能与创造

25、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

    音乐是以人声或乐器声音为材料,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实践的流动中创造审美情景的表现性艺术。音乐以旋律、和声、配器、复调等为基本手段,以表达人的审美情感为目标,具有较强的情感表现力。其中旋律是最具表现力的因素。

    音乐的基本特征:

1、  情感性

2、  想象性

3、  多义性

26、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

    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节奏、表情、构图、造型等要素,创造形象和表现情感的艺术样式。

    舞蹈的基本特征:

1、  动作性

由于舞蹈是以人体的姿态、表情、造型、尤其是动作来表现思想情感,表演在塑造舞蹈形象时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  抒情性

3、  节奏性

27、简述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是一种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在生活素材地基础上用虚构的方式来再现生活,因此,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不可缺少的三要素。

28、简述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

语言艺术(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和影视文学等。

文学是以语言或其文字符号作为物化手段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文学语言是指加工提炼了的人民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语言。主体通过对于语言的审美把握来塑造艺术形象,表现思想感情。

艺术语言的基本特征:

1、  间接性

2、  广阔性

3、  想象性

29、简述戏剧艺术的基本特征

    戏剧是指以舞台演出为存在形式,以演员的动作和声音为主要表现手段,为观众当场表演故事的艺术形式。

    戏剧艺术的基本特征:

1、  综合与多样是戏剧的表征

2、  演员行动是戏剧的基础

3、  矛盾冲突是戏剧的核心

30、电影与电视艺术的基本特征

1、  运动的画面

2、  重组的空间

3、  科技与艺术的交融

31、简述艺术家应具备的修养和能力

    艺术创造主体——艺术家,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体验者和实践者,也是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他们通常具有独立的人格和丰富的情感,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与技巧,具有良好的修养和突出的审美能力。同时,艺术家又是具体的和社会的人。艺术家的生命在于创造。

    艺术家的修养

1、  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倾向

2、  广播的知识

3、  深邃的思想

4、  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

首先,艺术活动是以人的情感为基本动力的活动,是否充满丰富的情感,是艺术地掌握世界与其它各种掌握世界的方式最重要的区别之一。

其次,世界上优秀地艺术作品无不具有情感的力量

    艺术创作,是艺术地掌握世界的主要方式,是一种独立的、自由的生命活动,因而它必然要求艺术家应当具有独立的人格。惟有具有独立的人格,才能自由自在地感知客观事物,不受拘束地开掘事物的本原和真谛;才能真实地展示主体对世界和人生的感受,创造性地渲染主体与客体交融之美;才能淋漓尽致地倾诉和宣泄主体的审美情感,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情感力量。

    艺术家的审美创造力:

1、  敏锐的感知能力

2、  丰富的想象力

3、  精湛地艺术技巧

32、举例说明艺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艺术是人类掌握世界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艺术地掌握世界,是人类以心灵审美地关照世界和创造世界的方式。艺术的本质特征,是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艺术活动,是人类运用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同时也创造自身的实践活动,是一种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交融、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艺术创造的目的,就是要不断生产富有审美价值的精神产品,满足人们的审美愿望与心灵渴求。

艺术主体是指在艺术活动的社会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与审美对象相对应的具有一定创造能力地认识和实践者。

艺术主体具有能动的创造性。

艺术主体需要具有一定的审美和艺术创造能力。

艺术创造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交流运动与相互作用,是艺术活动的核心。

艺术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交流运动是双向的。

艺术主体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主体应处于矛盾统一体的主要方面,能动地把握艺术活动的方向和动力。

33、简述艺术创造的三个过程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在自身对生活的长期积累和深入体验的基础上,注入审美的认识、感受和思考,生成新的审美意象,并运用恰当的艺术语言将其物化和表现的过程。艺术创造一般要经历创作的体验和发生、艺术构思及审美意象的形成、艺术的物化和表现这样一些环节,并相对形成三个阶段。

34、简述艺术体验

    艺术家创作的第一个阶段,是艺术家的审美体验与艺术创作的发生。

    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他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

35、简述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

    简述什么是艺术意象?

    艺术家内心的艺术意象,是艺术家在艺术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段和规律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观念中的艺术形象。艺术意象是艺术家审美理想和审美意蕴追求的体现,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简述艺术家思维中得移情说

    移情,即艺术家在构思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外化,融入所表现的客观物象之中,并生成新的审美情思的心理活动,同时也是艺术构思的重要方式。

    在各个种类的艺术创造中,移情均是不可或缺的。正是由于情感的移入,客观物象或事象中的审美信息刺激丛才被激活,艺术意象才得以逐渐生成。其间,不同的情感因素和情感色彩,将会对艺术意象的情感基调或美感质素产生直接的影响。

36、简述艺术意象的形成?

    艺术意象,是艺术家在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吧我到的客观审美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语言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与主体观念中的艺术形象或情境。

37、简述艺术表现

    艺术意象的物化与表现,或称艺术传达是艺术家将自己在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态化形式得以显现,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境或形象体系的过程。

    艺术创造的物化和表现是艺术创作活动的最后阶段。

    艺术内涵的深化,是艺术表现的重要使命。

    主体在物化的表现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审美倾向。艺术意象是属于艺术家头脑中观念性的东西,它还有待于艺术家用具体的物化方式将其表现出来,才能获得真正的艺术生命。

38、简述艺术创造的心理要素

    审美创造的心理活动,经历了一个由审美感觉、审美知觉、审美想象、审美联想、审美情感,到审美理解、审美判断等若干审美心理要素构成的过程,并突出地表现在其中四个方面: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和审美理解。

39、简述审美感知(包括审美感觉和审美知觉)及特点

    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感觉,是指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映象,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审美感觉是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感觉。审美感觉主要是由视觉和听觉两器官构成的,人的视觉和听觉不是一般动物性的感觉,而是具有更明显的人和社会的特点,更善于把握反映外界事物的本质。

    人们对客观对象的审美感觉可以分解为两个阶段,其一,是对对象本身的感性形式,比如个别色彩、质地和音乐可以给人造成愉快的感觉,是直接由生理和心理的活动引起的,同时它也是美感经验的基础和出发点;其二,更深层次的感受不仅是对象客观物理属性的感受,而且是对其文化属性的感受,比如个别色彩、质地和音乐是有的人产生愉快或不愉快,是他由联想获得的,这种联想可能与人的经历、民族心态以及审美经验有关。

40、什么是艺术体验?

    艺术体验或经验的获得是与知觉分不开的,人们的审美知觉活动的结果和目标就是创造和进入一个独立的审美世界,充分表现人类的情感,就是要将客体世界与人的丰富的内心世界融为一体,并在创造主体的头脑中以表象的形式表现出来。

41、简述审美想象

    审美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或意境的过程。审美想象是艺术家从事创造活动以及获得审美经验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想象又分为再造性想象(知觉想象)和创造性想象,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主要依靠创造性想象。

审美想象是艺术家从事创作活动及获取审美经验的过程中最重要因素之一。

42、为什么说审美想象既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又要符合情感的逻辑

审美想象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和情感的逻辑

首先,它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其一,生活的总体运动的方向;其二,生活的总体与局部、个别与个别之间的必然联系。

其次,它要符合情感的逻辑。在创造性想象的过程中,艺术家面对客体对象,同时又唤起自身的记忆机制,究竟要如何复现和重塑新的形象或意境,主要须由情感的结构模式来决定。亦即,要符合情感的逻辑。创造主体无论怎样驰骋想象,也不会违背内在情感本身的模式和结构。情感的柔和与平静,就会与相应平和的物象相联系,比如清风、白云、平湖、幽谷等;情感的壮阔与雄奇,自然会与相应壮美的物象相联系,比如长河、大漠、古木、雄狮等。鉴于表现感情的需要,创造主体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运用象征、隐喻、夸张等手法,甚至采用抽象的手法来表现。例如线条和色彩,突然转折及生硬的线条往往与愤怒的情绪相联系,曲折多变及柔和的线条则常语温和、柔顺的情感相对应。

43、简述审美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映,审美情感则是审美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审美情感是一种人类所具有的高级情感,它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一种主观体验和感受。审美情感与其他审美心理要素一样,都是人类长期审美实践的产物,积淀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内容。

44、为什么说情感是推动艺术创作的基本动力和中介

    情感在创造活动中是联系感知、表象、想象、联想、理解、判断等心理因素的中间环节,是将诸种心理功能综合在一起的“混凝土”,是推动艺术创造思维进展的内驱力。

    创造主体面对客观审美对象,如果主体没有充实的心灵内蕴,那么对象就不会激起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情和意,反之,如果主体没有面对审美对象,不能对其进行感知和直观,也就难以引发心中的情感。

    创造主体的审美情感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多层次的、多方面的。同时,又具有很强的个性色彩。

    在艺术活动的过程中,主体的立场、观点、愿望等主观条件的不同,具体的审美情感也就不同。

    审美情感在艺术创作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创作。情感不仅是引发艺术家创作冲动的重要因素,而且贯穿于创作过程的始终,是推动艺术创作的基本动力和中介。

    作为创作的基本动力,一是艺术家是由情感为触媒,进行审美感知,发动艺术想象的。同时又要以情感为推进器,不断为创作主体增添能量,激励主体克服各种障碍达到预期的目的,并能稳定地把握创作的动力度;二是艺术家感情的性质和浓度决定着作品的感情倾向、格调的高下。三是艺术家的情感可以激活各种想象和联想的客体材料,使之生发出与主体相契合、相吸引的情感因素,让无生命的材料注入生命的活力,让有生命的对象焕发出更为炽烈的热情。

45、简述审美理解

    审美理解是人在审美过程中对主体与审美对象的相互联系、内容与形式的审美特性及其规律的认识、领悟或把握。

    审美理解是和感知、情感、想象等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的、领悟式的理解,体现出积淀在感性中的理解,是审美判断和逻辑推理的结果。

46、简述审美理解的四个层次

    审美理解包含着若干个层次

    其一,最基本的理解是要把真实生活中的事件、情节和感情与审美中的事件、情节和感情区别开来。

    其二,审美理解是指对于审美对象的象征意义、题材、典故、技法、技巧、程式等方面的理解

    其三,审美理解是对形式中融合着的意味的直观性把握。

    其四,审美理解对于形成审美习惯或审美心理定势有一定的影响。

47、简述形象思维及形象思维的特征

    形象思维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从发现和体验生活、到进行艺术构思、形成艺术意象,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形象思维具有具象性、情感性、创造性等特点。它以具体的形象作为思维的主要材料,以情感作为思维的中介和动力,并体现出浓烈的创造色彩和艺术家对事物的整体把握。

    其一,“具象性”是指形象思维始终要以具体可感的得事象或物象作为思维的材料。形象思维的这种具象性特点,可以为所有艺术家的创作实践所证实。

    其二,“情感性”是指形象思维过程中渗透着强烈的审美感情色彩。

    其三,“创造性”是指形象思维具有突出的审美创造性功能。

48、简述抽象思维及特点

抽象思维是人类最普遍的思维形式,是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思维方式

第一、   它是以形象思维作为科学研究的辅助思维方式,而不是作为主要的方式。

第二、   形象思维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启迪合计或人们的思路,以想象、联想、情感等因素促使科研等活动呈现更加生动、鲜活的状态。

第三、   科学研究需要正确地使用想象和联想,使之在逻辑思维的主导之下进行。

49、什么是灵感及特征?

灵感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由于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艺术家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突然激发的、情绪特别亢奋、极富创造力的精神状态。

灵感具有鲜明的特征,特别是艺术创造中的灵感现象,更是呈现出积极的、活跃的、情感丰富的特点。

第一、         突发性

第二、         超常性

第三、         易逝性

50、简述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

从艺术作品横向的角度来看,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可以被看作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首先就是内容与形式,艺术作品中,内容与形式是统一的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51、什么是艺术作品的内容

艺术作品的内容,是指经过艺术家体验、加工和创造的人类生活,其中包括客体世界和人的主观世界。内容主要指题材、主体、人物、环境、情节等诸多要素的总和。艺术作品的内容来自主观的统一。一方面,艺术作品的内容包含着对于客观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另一方面,它又凝聚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感,融汇入艺术家的知、情、意,包含着艺术家的主观思想感情。

题材,是艺术家对客观社会生活的提炼和概括,它来自社会生活,但又经过了艺术家的选择和加工,成为作品主题得以表现的基础。

主题,又叫主旨、题旨或主题思想。艺术作品的主题是指通过艺术形象所表现和揭示出来的主要思想内涵

52、什么是艺术作品的形式

艺术作品的形式,是指艺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亦即作品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形式。其内部联系表现为内部形式,包括内容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组织方式,主要指结构;其外部表现形态呈现为外部形式,即表现内容的方式和手段,包括艺术语言、艺术手法、类型体裁等。

结构,是指艺术作品内在的组织河构造。著名俄国作家冈察洛夫曾感叹:“单是一个结构,即大厦的构造,就足以耗尽作者的全部智力活动。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它们构成了辩证统一的相互关系。一方面,内容具有主导作用,它决定和制约着形式,在艺术创造中,形式的选择确定都应当以能否恰当地表现内容为原则。另一方面,形式又具有性对独立性,它不但直接影响到艺术作品的内容的表达和体现,而且形式本身也具有自身的审美价值,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优秀的艺术作品应当是进步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有机统一。

53、什么是艺术作品的感性

在艺术作品中,感性更多地是指隐含于作品之中的情感因素,以及寄寓在形式之中的感性特色。

54、什么是艺术作品的理性

在艺术作品中,理性是指通过作品的形象及意境所凸现出的理性内涵。

55、二者的关系

艺术作品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一方面,艺术作品表现为感性形式与理性内容的统一;另一方面,艺术作品还表现为情感因素与理性精神的统一。

首先,艺术作品是感性形式与理性内容的辩证统一。例如,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的代表作品《格尔尼卡》,这幅画把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熔于一炉,在这幅画中,毕加索调动了各种技法,运用了立体主义的变形和任意组合的手法,也采用了超现实主义的夸张、象征等造型手法,全面只用黑、白、灰三色,强调悲剧的气氛和复杂的象征。

在感性形象中蕴藏着理性内涵,如唐代柳宗元的《江雪》,全诗仅四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寥寥20个字,诗人通过群山、小径、寒江、白雪,孤舟上坐着以为头戴斗笠、身批蓑衣、手持钓竿的老翁,咋一看来,似乎是茫茫雪景的一幅山水画。但如果细细品味,会从这种画意中领悟到更加浓郁的诗情,在万籁俱寂的雪海中,老渔翁清高孤傲、敢于抗争的性格似乎跃然纸上、如在眼前。联想到柳宗元写此诗时正遭贬谪,就可以看出诗人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次来抒发自己压抑苦闷的情感和倔强不屈的性格。由于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使这首小诗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

其次,这种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又表现为艺术作品中情感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56、什么是艺术作品的再现

一般认为,所谓再现,是指在艺术创造中将客体世界及人物真实地呈现于艺术作品之中。

57、什么是艺术作品的表现

所谓表现,是指在艺术创造中重在表达主体的情感和理想,以及对客体世界的思考和评判

二者的关系

再现和表现从来都是紧密联系的,在侧重再现的艺术作品中,不可能没有表现的因素;在侧重表现的艺术作品中,也不会没有再现的因素,其间知识存在比重的差别。再现性艺术作品同样需要融入主体的情感和理想,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表现性作品也要注重对客体世界及其规律的遵循,只不过它所表达的主要是心理和情感的真实。

58、艺术作品的层次

由三个层次组合而承德。第一层是艺术语言,它是作品外在的形式结构,就是由文字、声音、线条、色彩、画面等所构成的层次。第二层是艺术形象,它是作品内在的结构,它是艺术家的审美意向的物态化,不同的艺术作品可以分别具有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文学形象等。第三层是艺术意蕴,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具有巨大的普遍性和深刻的思想性,具有象征和寓意、哲理或诗情,这种深藏在艺术作品中的意蕴,常常需要鉴赏者仔细品味才能领会到。

59、什么是艺术语言

所谓艺术语言,是创造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

艺术语言是个门类艺术创造的媒介和形式的总称。同时,艺术语言又可分为文学性语言、音乐语言、绘画语言和电影语言等

60、什么是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它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或意境。

61、什么是艺术意蕴,请举例论述

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它是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典型或意境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艺术意蕴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艺术意蕴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

黑格尔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他认为,就像一个人的眼睛、面孔、皮肤、肌肉,乃至于整个形状,都显现出这个人的灵魂和心胸一样,艺术作品也是要通过线条、色彩、音响、文字和其他媒介,通过整体的艺术形象,来“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作品的意蕴。       

杜夫海纳认为艺术作品的第一层是感性,它包括物质质料(如雕塑用石头,绘画用画布)和艺术质料(如雕塑的形态,绘画的线条、色彩)其实就是指艺术作品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他认为艺术作品的第二层是主题,就是由物质质料和艺术质料构成了再现形象。杜夫海纳认为艺术作品的第三层是表现,使得艺术作品的意义具有多重性,不可穷尽性,它是作品结构的最高层,也是艺术作品最本质的东西。此外,英国著名艺术理论家克来夫.贝尔在《艺术》(1914年)一书中,提出了“艺术乃是由意味的形式”的论点。贝尔认为:“艺术品中必定存在者某种特性:离开它,艺术品就不能作为艺术品而存在;有了它,任何作品至少不会一点价值都没有。这是一种什么性质呢?那就是‘有意味的形式’。这种“意味”则是一种极为特殊、难以言传的审美感情。

谢赫,都对“形神”问题发表了很有见地的看法。

62、什么是典型

典型是指艺术作品中具有一定社会本质概括性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或形象体系,它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

63、举例论述什么是意境

    意境中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这种“情”和“境”不是分离的,而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境中有情,情中有境。意境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熔铸的产物,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如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首诗描绘秋日将晚时山间的景色,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山泉清洌,皓月当空,犹如世外桃源一般。诗人置身景中,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情景交融,以景传情,全诗无一字直接言情,然而又是字字言情,于诗情画意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又如:南宋画家米友仁的传世名作《潇湘奇观图》,画出了苍茫雨雾中山水的特殊景观,湿漉漉的山、朦胧胧的树、水淋淋的雾,采用“米点山水”的画法,在如梦如幻的朦胧感中,增加了这幅画含蓄、深邃的意境。

64、什么是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的创造个性与艺术作品的语言、情境交互作用所呈现出的相对较稳定的整体性艺术特色,风格是艺术家创造个性成熟的标志,也是作品达到较高艺术水准的标志。

65、请简述形成艺术家艺术风格的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有哪些?

    主观因素,也即内部因素,是形成艺术风格的首要原因。

第一,   心理功能

第二,   生活经历

第三,   思想修养

第四,   艺术修养

客观因素有

第一,   时代及社会因素

第二,   民族因素

第三,   文化因素

66、简述艺术风格的基本特征

    艺术风格有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集中体现了风格的丰富内涵。

1、  独创性

2、  稳定性

3、  多样性

67、什么是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派别。一般来讲,某个艺术流派的形成和被人们认可,既要有明确的艺术主张,还要有具体的创作实践、艺术成果和成就显著的代表人物。

68、什么是艺术传播?

    艺术传播指的是艺术信息的传递与交流,是艺术信息在社会系统中的运行。艺术传播具有公共化与个人化相互交融的特点。它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递给艺术接收者,使其得到扩展。

69、艺术传播的五个要素?

    构成艺术传播的5个要素是:传播主体、艺术信息、传播媒介、受传者和传播效果。

70、简述艺术传播的方式

    所谓艺术传播的方式,是指艺术传播活动的形态及运用的形式。艺术传播的方式有很多种。历史上先后出现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等方式。在现代社会中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现场表演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报刊、广播、影视、网络等)方式。

71、什么是艺术鉴赏

    鉴赏性的艺术消费活动就是艺术鉴赏,也称艺术欣赏。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的欣赏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它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艺术鉴赏以其情感的参与性、体验性和精神性与纯粹的艺术性娱乐活动区别开来,又以其强烈的感性色彩与充满了理性的思辨意味的艺术批评区别开来。

72、为什么说艺术鉴赏是艺术创作乃至艺术传播的最终目的?

    艺术鉴赏是艺术创作乃至艺术创作的最终目的。绝大多数艺术作品的产生,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供人观赏和寻求思想情感的交流。因为只有通过这种观赏和交流,艺术作品的潜在价值才能够得以兑现为现实价值,完成其社会化进程。所以在这种意义上,当代接受美学家们认为,艺术鉴赏的意义就在于它是艺术作品的最后完成,假如艺术作品不能进入鉴赏领域,没有艺术接受者的参与,艺术作品是没有意义的。可见,艺术鉴赏其实就是艺术作品的意义实现活动,缺少了它,艺术作品也就是去了其完整性和独立性。同样,作为艺术作品走向艺术鉴赏的舟楫、桥梁或通道的艺术传播,其行为或活动的目的更是为了有效地促进艺术欣赏活动的展开。

73、请具体阐述艺术鉴赏的主体性

    艺术鉴赏具有较强的主体性

1、  对艺术作品审美娱乐属性的享用

出于娱乐的心理需求,是很多艺术接受者进行艺术欣赏的原因,布莱希特在《戏剧小工具篇》中谈到戏剧的“目的”时说过:“戏剧就是要生动地反映人与人之间流传的或者想象的事件,其目的是为了娱乐。其实,人们在辛勤的劳动、工作了一天之后,之所以花钱买票进剧场看戏、听音乐会或看电影,其直接目的也大都是为了在这里得到娱乐,得到其他娱乐方式所无法提供的特殊消遣。毋庸置疑,艺术接受者娱乐心理需求的满足,是通过对艺术作品进行审美并获得审美享受而实现的。

2、  对艺术作品审美认识属性的认知

出于认识的心理需求去鉴赏艺术作品,也是艺术接受者常见的现象。众所周知,艺术作品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本身就具有一种能够使人从中认识社会、认识生活、认识人生的属性。正因为有了这个属性,很多艺术家的艺术作品才被人们看成生活的镜子或“生活教科书”。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给我们提供了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3、  对艺术作品文化价值的阐释

艺术鉴赏的过程,也是对艺术作品文化价值予以阐释的过程。古今中外大量的优秀作品中,也深蕴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正是由于此,许多学者常常把对艺术活动、艺术作品的研究作为文化研究的重要方面,而作为一般的艺术鉴赏者,也把对艺术作品文化内涵的认知和阐释作为鉴赏活动的重要内容,试图通过对作品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文化价值的阐释,获得深层文化精神的陶冶,实现艺术鉴赏的最大收获。

对于艺术作品的文化阐释需要较强的理性思考,但是无论何人,没有对艺术作品作情感体验性的欣赏,也就无从对其进行分析与评价。所以人们即使在欣赏中侧重于文化意义的阐释,也必须以审美的情感领略艺术作品的丰富内涵,在获得充分的精神愉悦和享受的同时,才能以自身的审美体验与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家进行精神的对话,进而实现深层的文化内涵的开掘。

4、  对艺术作品形象或意境的审美创造

艺术鉴赏活动的内容决不仅止于被动接受,而是在接受的基础上,人们从自身的生活经历、人生经验、世界观及艺术修养等出发,对艺术作品作出创造性的感悟和理解。

一般来说,艺术创作的创造程序大概是由对自然的审美观照、心灵化意象到物态化形象,最终产生作品,而艺术欣赏的再创造程序则大概由对作品的审美观照,把握物态化形象,转形为和创造者心灵化意象既相重合又相移位的在创造性心灵意象,最终在审美心灵经受震荡和净化的过程中返回自然,与艺术创作的创造程序正好相反。如果说,艺术作品的创造活动是艺术创作者的精神世界得到了某种表达和结晶的话,那么,每一个鉴赏过程的结束,也使艺术接受者的精神世界得到了一次对话、倾吐和升华。因此,真正的艺术鉴赏,不仅能给人带来新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愉悦,而且还能鼓动和增强鉴赏者的审美创造力。

请简述艺术创造与艺术鉴赏两大过程的特点

一般来说,艺术创作的创造程序大概是由对自然的审美观照、心灵化意象到物态化形象,最终产生作品,而艺术欣赏的再创造程序则大概由对作品的审美观照,把握物态化形象,转形为和创造者心灵化意象既相重合又相移位的在创造性心灵意象,最终在审美心灵经受震荡和净化的过程中返回自然,与艺术创作的创造程序正好相反。如果说,艺术作品的创造活动是艺术创作者的精神世界得到了某种表达和结晶的话,那么,每一个鉴赏过程的结束,也使艺术接受者的精神世界得到了一次对话、倾吐和升华。因此,真正的艺术鉴赏、,不仅能给人带来新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愉悦,而且还能鼓动和增强鉴赏者的审美创造力。

74、简述艺术鉴赏的过程

    艺术鉴赏的过程,在以往的不少艺术理论著述中,往往从感知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开始,途径联想、想象、情感体验、理解和共鸣,最终以领悟作品的情感内涵和思想意蕴为结束。

75、简述艺术鉴赏的流程(前年试题“结合一件艺术作品论述艺术鉴赏的具体流程)

    而艺术欣赏的再创造程序则大概由对作品的审美观照,把握物态化形象,转形为和创造者心灵化意象既相重合又相移位的在创造性心灵意象,最终在审美心灵经受震荡和净化的过程中返回自然,与艺术创作的创造程序正好相反。

一、审美期待

二、鉴赏流程

76、简述审美是审美效应

    审美效应是艺术鉴赏活动具体运作的结果,也是艺术鉴赏的作用和目的。任何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有十分显著的审美效应。

77、什么是共鸣?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论述 

    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不同时代、阶段、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艺术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以称作共鸣。

78、什么是净化?

    净化是指接受者通过对于艺术作品的鉴赏和共鸣的产生,使情感得到陶冶、精神得到调节、人格得到提升的状态。

79、什么是领悟?举例论述

    领悟是指接受者在鉴赏艺术作品时由此引发的对于世界奥秘的洞悉、人生真谛的彻悟,以及精神境界的升华,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效应。

艺术鉴赏活动的第三个审美效应,时能够深化人们的哲思,提高其精神境界。艺术作品富含的意蕴美,往往促人重新审视生活,思考人生,探寻宇宙奥秘。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又称《命运交响曲》的音乐意象里,就融入了人与命运殊死搏斗、个人奋斗与群众洪流汇合正得胜利的哲学思想,当人们在欣赏它时,势必会为之深深触动,从而引发出有关对时代、对人生、对个人命运的思索。这种思索的结果便会带来欣赏者更深层次的人生领悟和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提高其精神境界。

  请论述什么是审美效应,结合自己的自身经历(答案为76题至79题)

80、什么是艺术批评?

    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文化活动。

81、简述艺术批评的特征

1、  艺术批评具有科学性,是其首要特征。

2、  艺术批评除具有科学性之外,由于艺术活动本身的审美特征,还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审美性。

3、  艺术形态性,是艺术批评的另一重要特征,如同艺术创作一定会反映艺术家的思想倾向性一样,艺术批评也一定会并且更能体现批评者的意识形态。

82、艺术批评的门类

    艺术批评的形态多种多样,按照批评对象所属的不同艺术门类,大致可分为美术批评、音乐批评、戏剧批评、影视批评等;按照批评的角度切入,则可分为社会批评、传记批评、心理批评以及文本批评、读者批评等。

83、艺术批评的作用

    艺术批评作为艺术消费活动中的重要方式,不仅有着自身独特的内涵和形态,还对艺术活动乃至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1、  能够通过对于作品的分析和阐释,评判其审美价值。

2、  能够通过将批评的信息反馈给艺术家,对其创作给与帮助。

3、  能够通过批评的开展,对艺术接受者的鉴赏活动予以影响和指导。

4、  能够通过艺术批评,协调艺术与意识形态其他领域的关系,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84、简述艺术批评家应具备的素养

    批评家的素养是其先天素质和后天修养的总和,是决定其艺术批评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说,艺术批评家应主要具有思想修养、理论素养、艺术素养核技术修养等四种。

1、  思想修养

别林斯基说:“真正的批评需要思想。”

2、  理论素养

所谓理论素养,是指艺术批评家应具有较高的理性思维能力和丰富的理论知识。

3、  艺术素养

艺术素养,应该是一个艺术批评家所拥有的起码素质。因为假如不懂得艺术的话,自然就成不了艺术批评家。

4、  技术修养

技术修养,是指艺术批评家应具有从事艺术批评、协作艺术评论的技能。这技能包括一般性的批评方法、推理技术、写作技巧、语言运用能力等。

85、简述什么是艺术批评家应具备的态度

    有了良好的批评素养,没有良好的批评态度,艺术批评家也是难以出现的。批评态度是批评家批评原则的体现,是决定艺术批评是否客观、正确、令人信服的重要因素。

    首先,艺术批评家应持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

    其次,艺术批评家应持全面、公正的科学态度。

    第三,艺术批评家应持艺术民主的平等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