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二流大学怎么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5:59:23
2007-12-15 12:14:00 作者:李开复 来源:《读者》2008.1
今天有点时间,看到很多同学都提到了“二流学校”的问题,我想总结一个帖子,这样也许会对一部分同学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二流的学校和一流的学校在很多方面是有些差距的。比如:学校的学习环境、校风、师资力量、教学设备、与国外院校交流的机会都是名校占优。但是考不进名校、一流院校,不等于你这个人是二流的。不要将自己和学校的优良无端地划个等号,否则就是趋同于你自己、否定自己,承认了一场考试决定了你处于什么水平。
考不上名校的因素有很多。可能是你考试的那个阶段身体不好,考砸了。也可能是你有些偏科,有些科目不错,有些科目没有重视,所以没有考好。也有可能是你不善于临场发挥(我就见过平时成绩超好的人考进了一所很差的院校)。又或许是你考试阶段遇到了一件很影响情绪的事情。原因可能多种多样。同样,话说回来,名校的名额就那么一些,结果肯定是,一部分人会考进去,一部分人会被排除在外。人人都考进名校,请问名校还是名校吗?人人都考满分,那和大家都考0分有什么差别?
那么,回到主题。考入了二流学校该怎么办?
师资条件不好,学校环境差,没有发展空间,这些都是外因。关键的内因在你自己的选择。在没有很好的师资条件下,注定你要付出比名校学生更为艰辛的努力(可能是2倍,甚至3倍。说4倍我觉得也不需要,那太夸张了)。如果你自己要求积极成长是没有人或者事可以随便阻碍你的。没有遇到名师?你想过写信给名师虚心求教吗?据我的经验,往往名师都很谦虚,学生的好学好问,他是不会拒之于千里之外的。他虽然没有亲自教过你,但是你也是他的学生啊,问一个问题有什么不可以的呢?现在很多大学都公布e-mail的,你可以写信去问啊。
社会最终都是很实际的。一个顶着名校光环而没有真才实学的毕业生未必比得过一个有很强操作能力(特别是实实在在的东西)的二流学校的毕业生。到了公司单位,不是大家比赛谁的考分高,不是老板给你一张卷子来做,他看中的是你的工作能力(实际为公司创造的财富)。只不过每个专业讲究的“实实在在”的东西有所不同。可能是要求计算机系的同学编写多少行代码,新闻系的同学完成多少次采访,写了多少篇报道。
如果选择的专业不是自己最喜欢的,很多学生往往就此放弃,就此叹息。我觉得没有一点必要。你完全可以在保证自身专业科目及格的前提下,去学自己所感兴趣的专业。而且,你可以请教那个系里面在读的学生,你还可以去问那个系里的老师应该看些什么书,他们应该都会告诉你的。这样,你有机会还可以发现很多交叉相关的领域。
当然,名校生是占有优势的。这个问题还牵涉到中国的HR(人力资源)体系。因为中国的面积很大,而且有很强的区域性划分,很难把问题一概而论,缺乏一个统一的用人体系框架。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是名校生初期有些优势。毕竟复旦、交大、北大、清华是所有HR都知道的。你说你是某个地方某所小学校里出身的学生,那个HR可能不是很清楚那所学校的情况,所以对你有些先入为主的偏见,这很正常。毕竟站在公司的立场,他希望有保障。所以他要优先考虑你的背景和资质是否可以胜任或者是完全超越职位所需的。一旦你能拿出相关的证据(实实在在的东西),那么即便你出身二流学校你仍然是很有希望的。如果你拿不出,那么坐在你旁边的名校生就凭借名校占了一定优势。在双方都没有实在证据的前提下,那么“读书好”就成了一种支持性的证据,证明他比你优秀。
考入名校固然是好事。但一个大学生最注重的应该是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古人的《大学》开篇就是这么写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意思就是说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如何解决问题,提出自己解决的方法。遇到了“二流”的问题,你要自己去解决“二流”的问题,如何让自己身处二流学校,但自己不是二流的水平。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个人的成功往往取决于三个因素:持续学习的能力、工作经验和人脉。你去看成功人士往往都具备了这几点。持续学习的能力和学历是有些关系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每一天、每一年,或许是每过几年,我们陈旧的知识都会遭到社会无情的淘汰。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我们从学习这段经历、这个过程当中所学会的思考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我们持续的学习能力,可以始终适应社会的需求,在变革当中有自己的解决之道。而工作岗位则提供给我们最直接的学习平台。那个时候,工作的资历、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远远大于学校的排名。人生的前22年读书,余下的时间都在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其实工作中的学习比学校中的更重要,这一点从所占比重当中也已经看得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