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投资理念分析_萧何月夜追韩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2:46:43
投资要把自己看作是企业的运营者。

1,行业和产品。

所在行业发展前景好,产品简明易懂,发展长期稳定(竞争不激烈,或者激烈但处于上风;几无替代品)。

2,企业竞争实力

市场心需求强烈,没有替代品,不受政府控制,进入壁垒高,垄断最好,有提价权

3,运营

销售好—〉成本低—〉毛利率高—〉轻资本,高收益


4,配上好的管理者

再降低成本,良好现金流,内在价值高


5,等待

价格好,空头是买入。

 

    巴菲特认为,股票是个抽象的概念,他并不从市场理论﹑宏观经济思想或是局部趋势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相反,他的投资行为是与一家企业是如何运营有关的。巴菲特相信,如果人们不是被企业经营,而是被某些肤浅的了解而吸引到一场投资中去的话,他们更有可能在刚一看到某些不对或损失的苗头时就吓跑了。巴菲特与这些人不同,他总是集中精力尽可能地了解企业的深层次因素。巴菲特认为,投资者的成功与他对自己投资的对象的了解程度成正比。为了真正全面了解一个企业,它的业务要简明易懂,有贯穿始终的经营历史并且在投资者的能力范围内。


具有良好的行业特征

巴菲特选择的行业具有长期稳定性,“研究我们过去对子公司和普通股的投资时,你会看到我们偏爱那些不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的公司和产业。我们这样选择的原因很简单:在进行两者中的任何一种投资时,我们寻找那些我们相信在现在开始的十年或二十年的时间里,实际上肯定拥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至于那些竞争环境迅速转变的产业,尽管可能会提供巨大的成功机会,但是它却没有我们寻找的稳定性。”行业内部的竞争根植于其基础经济结构,并且远远超越现有竞争者的行为范围。一个产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取决于基本竞争作用力。这些作用力汇集起来决定着该产业的最终利润潜力。以下我们分别从进入1壁垒﹑2竞争的激烈程度和3替代品的威胁等方面来分析巴菲特购买的股票或公司的行业特征。


进入壁垒 垄断最好,并且能提价

新进入者往往会给现有公司带来很大的威胁。原因之一是他们增加了行业总产出,额外的产出会引起价格的下降,从而导致整个行业的收入和利润降低。而且,新进入者通常拥有相当的资源,很想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企业进入一个行业的可能性大小是有两个因素决定的:进入障碍,以及来自行业内当前企业的报复。当企业发觉要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很困难,或者觉得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将处于竞争劣势,那么这个行业就存在着进入障碍。只有在高进入壁垒保护下,企业长期的超额利润才有保证。规模经济能够形成进入壁垒。作为生产技术的重要特征,规模经济是指当逐渐增加规模时,企业的边际效益递增这样一种现象。从生产运作的角度来说,规模经济即意味着当企业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增加时,单位产品的制造成本降低。巴菲特在1993年的伯克希尔的股东大会上,在谈到沃尔玛正在销售山姆可乐时,分析了可口可乐公司因为规模而形成的进入壁垒。可口可乐按照8盎斯装计算,每天的世界销量大约为7亿听,一年的总数大约为2500亿听。1992年可口可乐的税前利润大约为25亿美元,相当于每听1美分。1美分的盈利空间已经是相当有限,销售利润也不必非常之高,即使像沃尔玛这样非常强劲的力量不可能轻松进入。
有的进入壁垒是自然形成的垄断造成的。地方性报纸在美国当地的生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出版业的结构发展成为一种由多个小规模地方性市场构成的集合体。报纸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取决于报纸所处的那个地域市场的大小和富裕程度,也取决于该市场所能容纳的互相竞争的报纸数量。地方报纸往往是在垄断的情况下经营,因为小规模市场的总需求只能容纳一家盈利的报纸。《布法罗新闻报》在巴菲特投资的最初几年,处于与另一家同城报纸《布法罗通信快报》的强烈竞争中,两家都在赔本经营。到1982年底,《布法罗新闻报》报社的税前收入共计损失1200万美元,这时对手再也支持不下去了,从此巴菲特取得了垄断经营的机会,业务蒸蒸日上,1991年它的净资产收益率高达91.2%。《华盛顿邮报》具有相似的垄断特征,只是这个地区是美国的首都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政府可能通过授权或许可要求对进入特定行业进行控制。政府给一家或几家公司颁发许可证,允许他们从事某些业务,而其他公司则被排除在外(需要注意的是,垄断的同时,提价权是否赋予这些公司)。广播电视﹑电信企业等都有这种政府给予的竞争优势,不过近年来这些体制也在变革中。巴菲特最初视为永久持股的大都会ABC公司就面临着这一变化,所以当迪士尼公司想收购大都会ABC公司时,巴菲特一手促成了这个交易,并在不久后卖掉了迪士尼公司的股票。

 


竞争的激烈程度 调好的行业

因为行业内的企业相互制约,一个企业的行为必然会引发竞争反应。因此,在许多行业,企业为了追求战略竞争力和超额利润,都积极投身竞争。如果企业受到挑战,或者有一个显著的市场机会,激烈的竞争行为就不可避免。看得见的竞争包括价格﹑质量和创新。
有许多公司参与的行业,竞争通常很激烈。在另一方面,一个行业如果只有少数几个规模和力量相当的企业,竞争也会非常激烈。庞大的资源,还有相似的规模,允许企业做出强有力的反应。巴菲特最大的失败就是买了伯克希尔公司,这个从事纺织业的公司面临着国际上的激烈竞争,在苦撑了多年后,纺织业务不得不关闭。有时尽管一个行业投资回报很低甚至为负数,企业仍然坚持参与竞争。这样的企业可能面临很高的退出障碍,包括各种经济﹑战略和情感因素,导致企业仍然留在行业内,这样很难获利,整个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自从巴菲特开始投资之后,航空业的状况便很急遽地恶化,尤其再加上某些业者自杀性的低价竞争,这样的结果导致所有的航空业者都面临同样残酷的竞争。


替代品的威胁 产品不能经常变

替代品是指那些来自不同行业的产品和服务,但这些产品和服务的功能与该行业的相同或相似。如果顾客面临的转换成本很低,或者当替代品的价格更低或者质量更好,性能相似于甚至超过竞争产品时,替代品的威胁就会很强。替代者的存在对某一行业的发展前景产生显著的影响,并派生出一系列新的竞争关系。新的替代者的出现可能会将不同的成本结构引入到竞争机制领域。替代者往往会是买方的议价能力增强,同时削弱卖方的力量。巴菲特就遇到过几个这种替代者竞争的情况。蓝筹票证由于商家有其他的促销方法而面临消亡的境地,公司的业绩在1970年时达到了1.24亿美元,创下了巅峰时刻,后于1982年下降到约900万美元,到2001年,仅剩4.7万美元。公司的业绩的下降大部分是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面临天然气短缺,服务台决定不再使用购物赠券作为促销方式,许多超市转向了折扣销售的方式。世界大百科全书也由于CD-ROM光盘和在线内容提供而面临激烈的竞争,这些由于技术变迁而出现的替代品严重影响了世界大百科全书的销售收入和利润。长期来看,替代品的威胁也对报纸﹑电视有所影响,巴菲特感受到这些行业的变化。

令人满意的竞争优势之特许经营权

巴菲特把特许经营定义为:一家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①有市场需求甚至强烈的需求;②没有比较接近的替代产品;③没有受政府管制③。这些特征允许特许经营型企业有规则地提高它们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却不必担心失去市场份额。特许经营企业甚至可以在需求平稳﹑生产能力未充分利用的情况下提价。这种定价的灵活性是特许经营一个重要特征,它使得投资可以得到超乎寻常的回报。特许经营企业另一个明显的特点是拥有大量的经济商誉,可以更有效地抵抗通货膨胀的负面影响。特许经营使得公司在经济不景气时,比较容易生存下来并保持活力。巴菲特认为,持有一家即使犯了错误,利润仍能超过平均水平的企业的股票是很舒服的。“特许经营企业可以容忍管理失误。无能的管理者可能会减少它的盈利能力,但不会造成致命的损失。”④特许经营一个主要的弱点是价值容易降低。成功显然会吸引新的进入者和替代品,产品之间的区别也会逐渐缩小。在竞争期间,强势特许经营会逐渐退化为巴菲特所说的“弱势特许经营”,而后变成“强大的企业”。一度曾经很成功的特许经营企业最终减弱为一般的商业企业。当这些情况发生时,优秀管理者的价值和重要性呈指数级递增。一个特许经营企业可以容忍无能的管理而继续生存,而一家普通的企业则不能。大多数公司的性质介于两者之间,他们或是弱小的特许经营公司或是强大的一般商品公司。前者比后者有更有利的长期发展前景。一个小的特许经营公司甚至也仍有一些定价力量,这能使它赚取超过平均水平的投资回报。在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应视为一般的特许经营公司。但在国际市场上,特别在那些没有直接替代品的市场上,可口可乐公司则是一个强大的特许经营公司。吉列公司的情况也是这样。


令人满意的竞争优势之低成本供应...

强大的一般商品公司要得到超出平均水平的收益率就要成为最低价格的供应商。低成本供应商要求积极地建立起达到有效规模的生产设施,在经验基础上尽力降低成本,抓紧成本与管理费用的控制,以及尽量减少研究﹑服务﹑营销﹑广告等方面的成本费用。为了达到这些目标,管理者应该对成本控制给予高度重视。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弗雷迪迈克公司和富国银行即是处于这样一种一般商品市场中,他们能得到超出平均水平的收益率是因为他们始终是低成本供应商。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就是汽车保险公司中的低成本典型,它没有保险经纪人,而是通过邮件﹑电话等把保单直接卖给保户。世界百科全书也是通过教师来直销营销的。其他巴菲特收购的公司,之所以能够吸引全美各地的生意上门,主要是因为他们有几项优势是其它竞争对手无法比拟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经营的成本,相较于同业的40%的高比率,波仙珠宝店的营业成本大概是营业额的18%,因此可以用其它高成本竞争者无法达到的价位销售,从而持续地增加其市场占有率。由于价格低廉所以销售数量也相当大,因此商家可以备有各式各样的产品存货,比起其它店规模与数量甚至超过十倍之多,除了种类齐全、价格低廉之外,再加上贴心的服务,使得波仙珠宝店成为全美闻名的珠宝公司。内布拉斯家具城成功的方程式与波仙珠宝店十分的相近,首先经营成本很低,1990年相较于全美最大家具零售商Levitz的40%与家用电器折扣量贩店Circuit City的25%,内布拉斯家具城只有15%,第二也由于成本低,所以内布拉斯家具城的产品订价就可以比竞争同业低许多,第三便宜的价格导致销量大增,从而可以让商家备有更多别处看不到,种类齐全的产品。


高的净资产收益率

在年报中巴菲特曾给出了收购公司的标准,其中一条就是高的净资产收益率,巴菲特把这看作是具有良好的长期发展前景的表现。可口可乐在1988年的净资产收益率达到31.8%,大都会在巴菲特投资的前十年,净资产收益率平均达到19%。投资分析家通常用每股税后利润(又称为每股收益)来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巴菲特则认为,每股收益是个烟幕。因为大多数企业都保留上一年度盈利的一部分用来增加股权资本,所以没有理由对每股收益的增长感到兴奋。如果一家公司在每股收益增长10%的同时,也将股权资本增加了10%,那就没有任何意义。在巴菲特看来,这和把钱存到银行,并让利息以复利方式累积增长是完全一样的。巴菲特认为,对经营管理获利状况最重要的量度,是已投入股权资本的收益状况,而不是每股收益。巴菲特更愿意使用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对股东权益的比例来评价一家公司的经营业绩。采用净资产收益率时,需要调整任何非经常项目对公司利润的影响。巴菲特将所有资本性的收入和损失及其会增减利润的特殊项目全部排除在外,集中考察公司经营利润,他想知道,管理层利用现有的资本通过经营能产生出多少利润,这就是评断公司获利能力的最好指标。
另外,巴菲特始终认为,一家企业应能在没有或极少负债的情况下,用股权资本来获得收益。巴菲特非常清楚,提高财务杠杆比率,即增加债务资本,可以增加净资产收益率。但是,通过借更多的钱来提高伯克希尔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想法并未打动他。他认为,优秀企业的投资决策,会产生令人满意业绩,即使没有贷款的帮助也一样。而且,财务杠杆比率较高的公司,在经济增长缓慢或衰退时,是极为脆弱的。巴菲特宁可在财务质量方面发生错误,也不愿意使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东权益因增加债务而受到威胁。

有德才皆备的管理者

巴菲特希望他所投资的公司都能以股东的利益为导向。在伯克希尔购并公司时,他总是要留20%股份给原先的家族所有者,使他们还能保持所有者的激励因素。在伯克希尔公司拥有所有权的公司,巴菲特给予经理人员相当简单明确的任务指示,“那就是①像自己拥有公司一样的心态来经营,②把它当作是你跟你家人在全世界仅有的资产来看待,③在有生之年内,你没办法将它卖掉或是让别人给购并走”。如果管理者将企业视为自己的,那么管理者就不会忘记公司的首要目标——增加股东权益的价值,从而会做出合理的经营决策。巴菲特很欣赏那些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有勇气抵制巴菲特所说的“惯例驱使”影响,并全面﹑诚实地向股东汇报的管理者。巴菲特考虑购买一家企业时,总是仔细考察企业的管理,如果没有满意的管理者,不管这家企业如何他都不会考虑。巴菲特所购买的企业必须是由诚实﹑有能力并且令他欣赏和信任的管理者领导的。

确定公司内在价值

巴菲特在1996年的伯克希尔股东手册中对内在价值定义如下:“内在价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为评估投资和企业的相对吸引力提供了惟一的逻辑手段。内在价值可以简单地定义如下:它是一家企业在其余下的寿命中可以产生的现金流量的贴现值”。企业估值的数学计算过程与债券估价过程十分相似。债券的利息和到期日决定了它将来的现金流。如果把债券所有的利息,以合适的贴现率进行贴现,就能得出了债券的贴现值。同样,为了估价一家企业,分析家们应估算该企业从某一时期到将来会产生的“利息”,并把所有这些“利息”折算成现值。从理论上看,只要应用了正确的变量值:现金流和贴现率,确定一家企业的价值就很简单。然而未来现金流和贴现率很难估算和选择。对巴菲特来说,如果他不能确信企业中到底会产生多大的现金流,他就不会去估价这家公司。尽管他也承认微软公司是一家很有活力的公司,并且高度评价比尔?盖茨作为一个管理者的成就,但他坦言他没有办法估计这家公司未来的现金流。如果这一企业业务单纯﹑可以理解,具有良好的长期前景,而且由具有盈利能力的管理者来领导,巴菲特就可以估算出它未来的现金流。巴菲特始终认为,一个预计未来的能力就决定了他能力所及的范围,在巴菲特心中,公司周期性的现金流应该像债券的利息一样确定。确定了公司未来的现金流后,接下来要选用相应的贴现率。巴菲特所选用的贴现率,就是美国政府长期国债的利率或到期收益率。巴菲特不进行风险补偿,他认为能够尽量避免涉及风险。首先,巴菲特不购买有较高债务水平的公司股票,这样就明显减少了与之关联的财务风险。其次,巴菲特集中考虑利润稳定并可预测的公司,这样经营方面的风险就可以大为减少。如果投资者总是购买市盈率﹑市净率较低,分红率较高的公司股票,则他们通常被称为“价值投资者”。而只投资成长速度高出平均的公司股票的投资者,则称为“成长型投资者”。通常,成长型公司具有较高的市盈率﹑市净率和较低的分红率。股票投资者往往争论“价值”和“成长”两种方法的不同,巴菲特却认为这两种思想体系之间的辩论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成长型和价值型投资在某一点上是统一的,价值是某一投资未来现金回报的贴现值,而成长速度只是一个用于确定价值的计算参数而已。销售额﹑利润和资产等方面的增长可以增加或减少投资的价值。当投资收益率高于平均水平时,成长可以增加股票内在价值。若一家企业只有很低的净资产收益率,那么投资的增长对股东将是有害的。例如,尽管航空业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增长率,但由于航空公司的利润率逐步下滑,使得绝大多数人航空公司的投资者最后处于很糟糕的境地。巴菲特认为,不管一家企业是否在成长﹑它的盈利是否稳定或者相对于企业当前利润或帐面值来说股价偏高或偏低,只要它用贴现现金流计算后确认为最便宜,它就是投资人所应该购买的股票。下面我们分析在巴菲特购买华盛顿邮报公司时,如何确定它们的内在价值。

1973年,华盛顿邮报公司股票市价总值是8000万美元,然而,巴菲特认为“大多数证券分析家﹑中介经纪人和基金管理人本该估计到华盛顿邮报公司的内在价值在4亿到5亿美元之间”。我们用巴菲特的推理来评估华盛顿邮报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1973年华盛顿邮报公司净利润1330万美元,折旧和摊销370万美元,资本性支出660万美元,则计算可知1973年自由现金流为1040万美元。如果我们按无增长进行估价,把这些收益用美国政府长期债券利率(6.81%)去除,华盛顿邮报公司股票内在价值达到1.5亿美元,大约是该公司市场价值的两倍,不过还没有达到巴菲特的估计。巴菲特告诉我们,一段时间后,一家报纸的资本性支出将和折旧与摊销费相当。因此,净利润将和自由现金流大体相等。我们可以简单地同无风险利率去除净利润,华盛顿邮报公司股票内在价值可以达到1.96亿美元。当时,《华盛顿邮报》作为领先的报纸在华盛顿市场中占主导地位,拥有整个华盛顿发行量的66%,而华盛顿邮报公司的98%利润来自于媒体。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即使永远不追加资本,一流的媒体公司的收益也能够达到5%~6%的增长速度,这就意味着传媒公司的收益是无风险的现金流。我们保守估计以4%的速度增长的永续现金流的价值是4.7亿美元[1330/(6.81%-4%)]。

在吸引人的价位上买进
    巴菲特认识到,即使企业的业务易于理解﹑有持续的盈利能力和由股东利益导向的管理层来领导,并不能保证投资成功,还必须以比较明智的价格购买。巴菲特牢记格雷厄姆教导的安全边际准则,即在估算的内在价值超过其市场价格的差额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时,才能购买该公司股票。

    买入时机
    好的买入时机,很少出现,有时需要耐心等待。这样的时机往往是当危机出现时,一个好的公司遇到了可以解决的问题;或是当市场空头气氛浓厚,对优秀的公司视而不见;或者是公司处在聚焦于主业而面临更大发展机会的关口。

    当空头来袭时
    当股票市场处于熊市中或者股票被空头气氛笼罩时,安全边际也会出现。事实上,巴菲特通常都是利用某些事件的发生,悲观气氛到达顶点时,找到最好的进场机会,(什么时候是最悲观的时候?投行也倒闭的时候?)“恐惧是盲从者的敌人,但却是基本面信徒的好朋友”。巴菲特关心的不是道琼斯指数的走势、联储的动向或是宏观经济的发展,而是这些公司本身未来的前景。对于买进股票注意的只是价格而非时间,巴菲特认为因为忧虑短期不可控制的经济或是股市变量而放弃买进一家长期前景可以合理预期的好公司是一件很愚蠢的事。由于巴菲特着眼于长期投资,当股票价格处于远低于内在价值时,他就开始买入。很多时候股票价格还会继续下跌,甚至于一两年都低于他的持有成本。在巴菲特购买华盛顿邮报公司股票之后,公司的股票价格就继续下跌,投资总额也从1973年的1000万美元下降到1974年底的800万美元。华盛顿邮报公司股票的股票价格在1976年一直低于巴菲特的购买成本。(做好一到两年损失的准备)巴菲特对联合出版公司的买入过程,更好地说明了当悲观情绪笼罩市场时,他是如何投资的。在1973年联合出版公司的盈利率增加40%,但是它的股票却一跌再跌。一度以10美元上市的股票,在一个月里连连滑落,先是9美元,然后是8美元,7.5美元——已经低于5倍市盈率了。当一种股票跌幅达到25%时,这对投资者而言是一个考验,人们开始怀疑是否有什么失误之处,但巴菲特坚信自己比别人内行。 1974年1月8日那天,他又买进了联合出版公司,11﹑16日再次买进。在2月13﹑15﹑19﹑20﹑21﹑22日连续多次重返市场。一年中都在不断买进,有107天巴菲特都在买进联合出版公司的股票,最低买价达到5.5美元。 分批买入
    1971年6月,华盛顿邮报公司发行一百三十五万四千股的B类股。两天以后,尽管在政府的威胁下,凯瑟琳仍应允主编班布莱德里刊登五角大楼文件。到1972年,华盛顿邮报公司的股价稳定上升,从1月的24.75美元升到12月的30美元。报纸的业务虽有进展,可华尔街的态度却变得悲观失望。1973年初,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开始下滑;春季时,跌破1000点至921点,华盛顿邮报的股价也同样下滑;到了5月,它的价格下跌到23美元。由于IBM的股价也同样下跌超过69点,跌破它的两百日移动平均价格,因此华尔街经纪人发出警讯,警告这种崩溃瓦解对其他市场是不好的预兆。同时,黄金价格跌破每盎斯100美元关卡,联邦储备委员会将贴现率提高到6%,道琼斯指数也下跌18点,这是三年来最大的跌幅;夏季,贴现率再次升高,道琼斯指数面临900点大关。巴菲特抓住这一时机悄悄地买进华盛顿邮报公司的股票。到6月,他已经以平均每股22.75美元的价格买入了467,150股的邮报股票,总价达1062.8万美元。这些股票在2005年底值13亿美元。


    当机会来临时
    在思考投资一些外表看起来很不错的公司时,是否固守于本业是巴菲特最关心的问题。有一些体质原本不错的公司,由于管理层规划的方向产生偏差,将原本良好的本业基础弃之不顾,反而跑去购并一堆平凡普通的公司。只要这些公司能够回归它们的主业,往往带来新的增长机会,这也是投资的好时机。这些巴菲特的好公司,在本行业中往往处于第一的位置,就如可口可乐公司在软饮料业,吉列在剃须刀行业。在80年代后期,世界面临着全球化的浪潮,也为这些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可口可乐公司巴菲特看上可口可乐公司在罗伯托?格伊祖塔和唐纳德?基奥领导下所发生的变化。70年代是可口可乐公司不景气的年代。1971年,保罗?奥斯汀上任后,没有继续在饮料业投资,而是把钱用于多元化经营。例如投资于水利项目,以及一些无足轻重的农场,而这些投资的利润极其菲薄。奥斯汀还买了一家酒厂,这些投资遭到公司股东们的强烈反对。股东们认为,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是非酒精饮料,不应该与酒精发生联系。奥斯汀的行为加重了可口可乐公司的不景气,这样背景下,1980年在古巴长大的格伊祖塔成了可口可乐公司的第一位外籍总裁。格伊祖塔鼓励他的同事去冒明智的风险。他希望可口可乐公司勇为天下先,而不是亦步亦趋。他从削减成本着手,要求可口可乐公司的每个公司都要使净资产收益率最大化,要抛掉任何不能产生可接受的净资产收益率的业务。在1983年时把葡萄酒业务卖出去了,其他与主业无关的也相继转让出去。可口可乐公司开始把资金用于对灌装厂商的投资,在80年后期增加了在全球软饮料方面的竞争力。1988年和1989年,巴菲特开始大量购入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共用了10亿美元。

    下面我就针对网友对个股的提问,简单讲解一下股神的选股方法
    1.真正全面了解一个企业,它的业务要简明易懂,有贯穿始终的经营历史并且在投资者的能力范围内。
简单说来,巴菲特的理论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买你熟悉的公司。他从来不买科技股,即使是盖次让他买自己的微软,他也仅仅是买一点点(好象只有100股),意思意思,原因很简单,对于主营业务那些不熟悉的企业,自己不好把握。
    而且巴菲特建议买那些主营业务比较简明易懂的股票,但是,广大垃圾股的主营业务往往是一大串,你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个方面比较有优势,更是对公司一点也不了解,这样的股票买了怎么能塌实呢?
    2.具有良好的行业特征
    新手买股票的时候,估计更多的是看该股到底有多少题材,有多少人是在选择股票之前先研究以下该股票所在行业如何的?行业对于股票非常重要,比如本轮牛市就是被人民币升值带动起来的,那么人民币升值最大收益的板块当然是领涨大盘的龙头,而其余那些行业稍微就弱了一些,而有些行业,比如偏向出口的纺织业就受到人民币升值的打击比较大,这时候在选择该行业的股票时就应该谨慎考虑。
    而那些垃圾股,往往都是旁门左道的行业,这些股票除了摆脱散户往上抬轿子以外,庄家还能有什么好办法吗?因为基金是根本不会青睐他们的。
    3. 进入壁垒
    通俗一点说,就是进入门槛比较高的行业。在中国,这样的行业有,这就需要散户去挖掘他们产品的本质,而不是去关注公司的题材。
    4.竞争的激烈程度
    这几天在在线交流里经常被问到波导手机和光明乳业,这两支股票业内竞争非常严重,如果您看过上面的文章,根本连看都不会看这样的烂股票一眼。
    5.替代品的威胁
    这个就比较难讲解了,举个例子,如果有企业主要生产BP机,那么他的股票你不要买,因为BP机早就被手机取代了
    6.令人满意的竞争优势之特许经营权
    这样的企业多是行业的龙头或者垄断企业,或者是国家支持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往往走势都非常强劲
    7.令人满意的竞争优势之低成本供应商
    成本低,这个在对公司资料的查找中很少被提。但最近油价的上涨对于以石油为原料的企业当然不是个好消息,其业绩也会受到影响
    8.高的净资产收益率
    巴菲特认为每股收益是个烟幕弹,我认为现阶段,中国散户初学者还是看每股收益来得更直接一些,那些连每股收益都不能让人满意的公司从中长期考虑,连看都不要看了。因为那些烂公司连看净资产收益率的资格都没有。
    9.有德才皆备的管理者
    你选股票的时候看他们的领导人吗?我想80%到90%的人都不会看,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我当初选三一重工的时候专门研究了他的总经理向文波,三一重工也给我带来了将近8倍的利润。
    10.在吸引人的价位上买进
    很奇怪,散户都喜欢买便宜的股票。其实你投资10000元,买5元的股票能买2000股,买100元的股票能买100股,但是你的投入都是一样的——10000元。当两个股票同时下跌10%的时候,您的损失是10000X10%=1000元,根本不会因为你买的股票便宜而减少。而现在价格相对比较高的股票,多数的基本面都比较好,而那些价格低的股票,基本面多数都比较烂,哪些具有更高的成长性不言自明。关键是什么样的价格才是合适的价格,这就要从估值的角度考虑的,现在很多10元左右的低价股,其估值也就3、4元,如果你买到这样的股票,怎么才能跑赢大盘?而有些价格比较高的股票,其估值比现价还要高,这样的股票才是投资家们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