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四年怎么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2:59:45
金融危机给今天的大学生上了生动一课,就业市场上的种种不如意,让他们不得不回望四年大学生活:所学知识是不是太少?选择专业是不是太盲目?有没有为就业做过充分准备……复旦大学教务处长、化学系教授陆靖与大学生分享自己做学生、做教授、做教学管理者的体会和经验,相信会给校园里的大学生更多启示。
    
    经历过大学以后,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我大学时有一个同班同学,真是绝顶聪明。平时,晚上5点半或6点,我们都抱着书到教室去自修、看书,一般我们会看到10点或者10点半。而他每次看到8点就回去了,所有的书他看完一遍就记住了。
    
    他进实验室做实验和别人也很不同。很多学生进实验室,一般都是手里拿一本书,书上说干什么,就照着干。他每次进实验室的时候,就带一本本子,上面只有一个实验标题。他进实验室后,直接就动手开开关。时间一长,我发现了,他真的是读书方法不一样,他进实验室的时候,其实已经搞懂了为什么要开这个开关,为什么要开那个开关。而我们大部分同学做实验时,都是依照课本按部就班做的。
    
    更重要的是,这个同学做人也做得很好,和同学之间相处得很好。所有的文体活动也都表现出色,唱歌、跳舞、打球都很棒。
    
    我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成为这样的人。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这样的人呢?
    
如何选书  别把眼光局限在教材上
    
    在复旦大学,学生一般看的是三种书,第一种他当然会拿本教材;第二样东西是外文;第三样东西是杂志或者报纸。大家在中学读书时,一直是只读教材与教辅的,但如果到了大学,仍然是只读教材或者教辅,是不是大学教育的悲哀呢?比如一个读中文系的学生,从来没有读过《红楼梦》,永远只读别人点评红楼梦的文章,你能指望他以后去研究《红楼梦》吗?
    
    大学设置了那么多专业和学科,一个学科之所以能够成立,一定有它的道理。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间,一定会留下千古不朽的名著。我建议大家要去啃一啃那些非常厚的书,当然并不是说一定要从头读到底,但是读名著的感觉,和读教材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建议化学专业的学生,去读一读《化学界的本质》。建议读物理专业的学生,去看一看《量子力学原理》。看了这两本书后,你就明白:“秋水文章不染尘”的境界,不仅仅是在文学作品中,在科学作品中同样存在。大学期间,如果要提升自己的修养,只有读这种名著。所以,在大学里不应该只读教材,而应该读你这个领域内的名著。
    
如何读书  不仅要读得细,还要读得粗
    
    读书读得细,其实是不容易的。在很多你们身边发生的事情上,可能你们是习以为常的,是不是你们多长个心眼,问一问为什么?讲一个小的例子,根据中学的知识,氢原子外面的电子一层一层上去,最里面一层叫K,下面一层是L,最外面一层是M,为什么不叫A、B、C、D啊?你们好像以为天生就应该是K、L、M啊,但你从逻辑角度来看,肯定是有问题的,因为最早想到的是A、B、C、D啊。原来,当年科学家发现了氢有这样一个能量状态的时候,不知道还有没有更低的能量状态,为了谨慎起见,他在26个字母当中,取了中间一个。如果是A、B、C、D的话,万一有再低的,就没有字母可以取了。这都关涉到中学的知识,但如果你书读得不够细,你肯定答不出来。
    
    但同时,难得的是读书读得粗。我教书的时候,到期末考试前,总会安排答疑。有个学生来问了几个问题后,我发现不大对劲。我对这个学生说:“你先把书合上,你刚刚问的问题,我暂时不回答你。请你把我这个学期讲过点什么东西,复述一遍。”那个学生冲着我眼睛一瞪:“老师,你可没说过,大考还要考背目录的啊。”
    
    其实,我们的同学读书的时候有个很大的问题,你们有的时候读书过于细,什么叫过于细?每个题目都会做了,但是对一门课的总体的知识结构,是不了解的,或者是忽视的。从来不考虑一章与一节之间,上一章与下一章之间,一章里面的各个节之间,它是怎么串起来的。因为有很多的知识,它是连贯的,不是分裂的,我之所以让学生把目录给我讲一遍,实际上是想看他是不是知道,一门课讲下来,所有的知识之间的连贯性是什么,对一门课有没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你只会做题目,没有对一个学科的宏观的概念,你是不会有发展的。大家应该对自己读的书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
    
如何选课  去选那些最训练大脑的课
    
    大学实行选课制。我经常上学校BBS的课务版,看同学们在交流些什么。看下来,大多数学生在讨论的,是哪个老师不点名,哪个老师给分给得特别好。还有学生会给老师起外号,比如给C给D比较多的,叫“CD刻录机”;给D和F比较多的,就叫“德芙巧克力”。其实,大学的选课制度,是给大家一个充分掌握自己学习机会的权利,你应该怎么学呢?
    
    大学最重要的不是学的那些内容,而是学的过程。一个读过大学的人,和一个没读过大学的人有什么区别?知识倒在其次。你想你大学里读的是什么?微积分,量子力学,那么复杂的东西你都能搞清楚,社会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你搞不清楚啊。既然大学里最大的收获,就是你去搞明白那些复杂高深的东西,你的脑子受到训练了,你变得更聪明了。那大学里应该怎么选课呢?什么课能让你脑子变得更聪明,你就应该去选什么课。越是难的课,你的大脑受到的训练越多,收获越大。
    
    什么是好的课程?如果一门课,你自己看书看得懂,你不会以为这个老师好。如果一门课,有10个人都能教,你也不会觉得这个老师教得好。只有一门课,一般的老师教不了你,你自己看书根本看不懂,而听了这个老师的课,你茅塞顿开,一下子全明白了,胜读10年书啊。这个叫上课上得好。这种课是什么课,一般就是最难的课。
    
如何思考  面对荒诞思想能否独立判断
    
    大学四年是读书最好的四年。但读书也会使人迂腐。第一句话提醒你们一定要好好读书,第二句话提醒你们读书时始终要有自己的观点。中学教育讲的是成熟的、成定式的东西,而大学教育肯定有各种思潮在那里碰撞,你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思想,在碰到各种思想,甚至有的你认为很荒诞,甚至是匪夷所思的时候,你如何把握好自己?你们一定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千万不要被动地被各种思想牵着走。
    
    我和研究生说,一篇论文的引言你是必须要看的,因为你要知道这篇论文到底是做什么的,结论你也肯定是要看的。我的习惯是,这两者之外,中间过程我是不看的。我会思考一个问题,从他的出发点到他的结论,我能走得下去吗?第一,走下去了,也就知道了,这个人的文章不过如此嘛,我自己也会做。第二,我走不下去了,那我会去看他的过程,从中领悟到他比我高明。第三,我走下来的结果和他不一样,那我很高兴,我可以写文章发表了。我想说,在阅读别人文章的时候,你必须始终保持一种独立的判断,你们看书的时候,一定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是大学最宝贵的精神。
    
如何学习  不要把视野仅放在校园里
    
    大学乃至一生的学习过程都是这样的,不断犯错误,不断地改进错误。我和一个美国同行有过交流,美国鼓励学生,一般只挑学生会做的题目出,而中国人讲究谦虚,要告诉学生你还有很多东西是不懂的,所以尽挑学生不懂、不会的题目出。出考题的关键点,在于引导学生的思路。
    
    大学课堂里应该听什么?有的学生说,“我听你的课以为都懂了,回去看书发现有些不懂,一到考试发现什么都不懂。原来你在书上的上一句话和下一句话中间讲了很多话,从上一句走到下一句有很多引导。回家后这些东西都没了,自然看不懂了。”
    
    后来,学生拿来MP3录音,回去写了一本九阴真经版的《物理化学》,把所有这些关联与引导的句子作为重点来写。所以,如果你们的笔记都是书上有的东西,那你回去抄书就可以了。上课记什么?就记“九阴真经”的东西。要达到这个境界,一定要做出判断,一定要预习,只有预习才能知道哪些是书上有的,哪些是老师补充的。
    
    美国的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现在有规定,所有学生在本科四年的学习中,必须有一年的海外学习经历。为什么要把学生派往世界各地,包括像非洲、蒙古等地,耶鲁大学的校长回答说,耶鲁是培养世界领袖的地方,世界领袖需要宽广的胸怀,而这种宽广的胸怀课堂里是培养不出来的,如果一个学生从一种社会环境,到达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能够很好地认同对方的文化价值观念,说明这个学生的心胸很宽广。所以,如果有出境交流的机会,一定要珍惜这样的机会。
    
    (王乐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