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年终特刊:传媒讲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2:26:58

阿加西图片惹了麻烦 图片由《体育画报》提供

姚明图片变成姚明封面,要经过多少周折?  图片由《体育画报》提供

姚明图片变成姚明封面,要经过多少周折?  图片由《体育画报》提供
致敬之年度最具成长性媒体入围者
苛刻抉择中度过
作者:魏寒枫(《体育画报》中国版执行主编)
《体育画报》一直追求的是中国权威体育新闻供应商、优质生活方式倡导者和中国体育意见领袖的地位。话说出口了,苛刻的要求和巨大的成本也就必须时刻承受了。
让姚明举着刘翔
我且试举几个例子吧,和大家来分享。我们杂志每年年终要评“年度运动家”。这个名词,可能就是苛刻的开始。通常来说,国际国内媒体评的都是“年度人物”(PERSONOFTHEYEAR),一个中性词,但我们评的是“年度运动家”(SPORTSMANOFTHEYEAR),一个严重带有价值取向的名词。这意味着该运动员不仅在竞技成绩方面,有着领袖群伦的光芒,还要求他在运动精神和人格魅力方面,有着无可置疑的健康导向。所以,经过层层推选,我们原本准备选择易建联,小伙子今年影响大,篮球技能也高,也有卖相嘛。但左思右想最后还是忍痛割爱,部分是因为他在暑期有些争议的转会动荡,更主要的,是因为姚明。姚明除了在欧美主流职业体育中取得独特的成绩(虽然,球队纯粹的NBA成绩比较一般)和拥有不屈的努力外,更有对中国人来说不无启发的开放意识和慈善精神。因为这个竞技之上的精神附加值,我们最后选择了姚明。
这样的选择,实际上是在向读者传递一种非常苛刻的审美价值观,那就是无处不在的阳光和主流意识。这和《体育画报》原版是一脉相承的,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和好莱坞带有人文操守的主流商业电影一样,是自由社会的经典商业传播法则。还是接着说姚明吧。选择了姚明后,要做报道拍封面啊,这样的封面,我们是不可能从公共图片社里选照片的,都是自己拍,虽然姚明正在美国忙着比赛,虽然他极其注意一碗水端平,不给任何媒体独家采访机会,但我们依然要拍。下面是第二个苛刻,我们专门请美国体育画报的摄影师出动,这一趟下来成本是近3000美金,因为无比昂贵的设备,还有摄影师后边一大串助手和化妆,这可和赛场旁随便逮住姚明拍一个是两回事。就算是这个成本,还根本没算摄影师昂贵的稿费,那都是美国体育画报客气,暂时不算。接下来是第三个苛刻,这个苛刻最系统最复杂,那就是我们怎么拍姚明,我们选择什么样的图做封面。姚明的形象要阳光,准确地来说是画面不要阴暗;同时姚明主体要正面,我们不要那种很怪的造型;关键一点,除了比较深沉的肖像,我们更需要他笑的图片。就这一个要求,足足折腾了摄影师一小时,才第一次看到姚明开怀大笑;姚明的形象还不能同于以往,于是我们要求姚明穿上他一套除了重大场合根本不穿的西服,而且,前所未有的,他在给媒体拍照时,第一次带上了结婚戒指;这还没完,如果是这样的图片,我们也可能成为时尚杂志了,《体育画报》的图片,时刻要求体现运动元素,于是,还得让他左手夹着他的饭碗——篮球;还没结束,基于独立价值观之上,我们考虑一定的传播效果,姚明还破天荒地右手高举体育画报的上年度运动家刘翔的封面,左手边夹着篮球边指向封面。一张兼有体育核心元素(篮球)、主流身份(穿西服带结婚戒指)、阳光意象(笑脸)、商业传播(手指杂志)的封面图片,就这样苛刻地诞生了。
《游骑兵之死》
上面还只是图片拍好了,选择的过程,又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为几百张姚明各种造型的照片都有,有的从影像学上来说非常独到,但都因为不是非常符合阳光和主流传播,最后都弃之不用,静静地存放在体育画报的图片库里。类似的还可以举个穆里尼奥的例子。包括从CORBIS和英国摄影师那里巨额购得的图片,穆里尼奥在中国从未见过的形象,已经有三四种之多,做封面时,最后选择的却是一张看上去比较普通的图片。这种选择是非常痛苦的,同事们从深夜到天亮讨论了几个小时,白班的人都早已上班了,最后才艰难决定。没有其他的原因,就因为封面本来要用的一张穆里尼奥非常好的肖像,神色有些憔悴和神经质,虽然这是摄影师刻意所为,非常吻合穆里尼奥刚离开切尔西的状况,但却不吻合《体育画报》的中立式主流传播,所以弃之不用,而这样的图片是几百美金的代价。
上面说的是图片,我再说些文字报道的例子分享。阳光和主流,不代表缺乏独立和责任,相反,这是相辅相成的。我们的奥运报道,主要突出竞技的英雄和奥运的波澜壮阔,但我们在报道的过程中,同时有一个强行规定,要有一定篇幅报道非人性和那些失意者,同时,如果奥运有违全球化精神和政治文明的东西,决不能放过。全是非人性和失意者关注,可能不是体育而是社会新闻杂志,但全部是英雄,则是变相的文过饰非。所以,我们选择的第一篇重头报道,是穷两个月的时间,采访近30人,记者翻看二十多本参考材料,前后方屡次沟通选题和文字,搜寻出非常多早已布满灰尘的图片和见证物,打造一次名为《再见乒乓》的报道,用波澜壮阔的画卷和残酷的例子,演绎一个国家在乒乓球上的不堪其重。难说有意还是无意,这实际是我们奥运报道的起始之作。这样时刻审慎的独立观念和深入采访精神,实际上是其来有自的。比如我们曾经刊登过的美国体育画报的报道:《游骑兵之死》,写的是前NFL球员派特·蒂尔曼,“9·11”之后,舍弃360万美元合同,成为一名游骑兵,最后死于阿富汗战场的故事。这个故事用客观繁复的材料、优美的文笔和犀利的批判精神,写出了“9·11”前后美国人的精神历程。这篇文章的出炉,不亚于是写一本书,前后共花费了近一年时间,采访了上百人,调阅诸多机密档案,才得以成文。美国体育画报那边,不少的作者,一年就这样写几篇文章。我们也在作一些这样的尝试。
阿加西图片的版权纠纷
我还想略举版权概念方面,我们的一些苛刻举措。我们所有的图片,无论封面还是小头像,一律都要严格地署上作者和供应商的名字,我们购买国际版权的文章,无论它在国内是否可能被侵权复制,我们都要严格地付费购买使用。我甚至可以举一个我们做得不好的例子。仅是试刊号,我们使用《体育画报》原版的《阿加西再见》文章,这是一篇经典的写人文章,在国内引起非常大反响。美国体育画报对我们非常好,甚至有时帮我们做事不收钱,是非常亲密深入的合作,但那一次他们雷霆震怒,因为我们未经允许使用了他们的阿加西图片,那是一张阿加西妻子格拉夫拍摄的阿加西黑白肖像,格拉夫并未授权《体育画报》原版以外使用。体育画报和时代集团严令我们以后绝不能再犯此类错误,否则后果自负。都是一家人,苛刻严格至此。
这是我们工作中为了实现中国权威体育新闻供应商、优质生活方式倡导者和中国体育意见领袖的地位,所做的一些苛刻和大成本的努力。包括如何通过故事刻画人性,书写人的体育,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保证体育专业的准确和精到呈现,都是非常繁复和苛刻的。这样的努力和抉择,几乎年头到尾地在发生着。
[1][2][3][4][5][6][7][8][9][10] [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