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就是一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8:08:37
',1)">
大悲咒
不要把你的生命浪费在判断他人上面
有些人来我这里,是因为对另一个人的行为生气,我提醒他们巴巴(美赫巴巴)对我们说的话:“不要把你的生命浪费在判断他人上面。”
有一天我和一些男满德里跟巴巴一起坐在阿厦那,他突然问:“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并接着说:
有一个经常偷东西的小偷,被人指点说是恶人。一天这个小偷入室偷窃时,发现一个妇女在剧痛中,就要临产了。她独自在家,因此小偷不但没有偷她的家,还帮助她接生孩子,让她舒适躺下。然后他出去为这个妇女偷来食物与衣服。他看守着她,直到她没事了。然后他上路继续偷盗其他人。”
巴巴停下来,用询问的眼光看了我们一下,之后说:“那么,你们怎么看待这个人?他是恶还是善?你们可以说他坏,因为他是小偷,但是他又做了一件好事,你们可以说他善。因此没有‘善’或‘恶’之类的东西。
都只是感受而已
坚决不能求境界,完全把自己放下来放空才行,所以心法上还是有着相的问题在里面,有个贪在里面,执着、急功近利的东西,有所得。
学佛是无所得,有所得你肯定就错,你看你现在的心是有所得还是无所得,你的心在干什么。你认到那个心在干什么,还有一个能看的是谁。你回到那个知道在干什么、能看的心上,自然就超越它了。
有这个贪的心,你肯定就落在阴境里面。心一挂在感受,就被感受盖住,这个感受就是一种阴,你挂在想看的心上去看,这个想看的心也是一种阴,受阴识阴,它就把你的心障住。
所以愣严经讲的五种阴境色受想行识,身体、感受、想法、脾气、情绪,你挂在这几种上面了,就堕在五阴里面。
所以你必须真正从所有的感受里面超越出来,要知道一切一切的感受都是空,完全的让你的心身没有一点点动,没有一点点把持,绝对的休息下来,你才能进入阳气的状态。
无论它感觉怎么变,你都坚决地不管它。如果你一在那个感受上起计较,一管它你就错了。
因为那只是一个受,你不要......你不要被这个受骗,你要知道这个只是感受而已,你的心才能超越出来。
 一切都只是感受。
感受→跟感受相对应的还有一个知道的心。你只要不管感受,知道它只是感受,让你的心停在知道它只是感受这个状态,你就自然地从感受脱离开来。
所以这个感受,你不要排斥它,也不要把持它,你一排斥一把持,你的心就作怪了,你自己把自己往阴境上面绑,所以心法上至关重要。
无论自己在任何状态,首先要知道这个状态,要察觉这个状态。然后察觉这个状态之后,啊你不要说我要怎么改变这个状态,或者我不喜欢这个状态,或者我喜欢这个状态,这都是妄念。
你要知道它只是一个状态,这样子你才能用一个超然的心,从这个状态里面自我解脱出来。
这个超然的心是一个绝对理智的心,你知道它只是一个状态,不是什么好,不是什么坏,我也没有必要跟这个状态计较,想要去计较这个状态的心,只是个妄想。你把这个妄心放下来,休息下来,你就自然地从阴境里面跳出来,这个一定要靠智慧运作。
所以说首先要觉察自己的状态,然后不被觉察到的状态迷惑。知道我所觉察到的只是感受,感受是如梦幻泡影一样,它并不是真实的,没有必要去管它。
如果你想去管,你就妄想了,你就被感受骗了,然后呢你就迷了,迷了你就成天不得自在,就肯定被感受左右。
所以心法上,不管它什么样的感受,一定要老老实实地记住,它只是感受,哪怕天塌下来,也只是一个感受。
坚决不整,没有必要整,只是感受。这个感受本来就是假的,把那个感受弄来弄去像水波一样搅来搅去有什么意义。所以面对感受,一念一念提醒自己:这只是感受而已,感受都是假的,不要去逃避它,不要去管它.....
好,刚才是修智慧,现在修定,就是在这个感觉里面不动,让你的心不取不舍,完全不动,陪着那个烦恼一起不动......

自我与无我
这个会思考"我是怎么样?我正在做什么?"的自我是来自那里呢?它是来自记忆,你的记忆一直在记录发生过的事情,你出生了,你是一个小孩子,然后变成年轻人,然后又变老了,很多事情在发生,爱在发生,恨在发生,记忆继续在记录那些事,当你回顾过去,整个累积的记忆就变成了你的"我"。
我喜欢一个人,其实应该说爱发生了来得比较好些,也比较正确。"我"不是一个行动者,爱发生了,就好象生命发生了,或者好象死亡发生了一样。如果一个人能够知道事情是自然发生的,并没有一个人在做它,那么你只要能够记住这个道理二十四小时,你的人就不再跟以前一样了。
但是即使要记住它一下子都是很费力的,要记住事情是自然发生,而你不是一个做者是很困难的。比方说,我正在讲话,而如果我真的以为是"我"正在讲话,那么我就是误解了这个现象。我正在讲话,话透过我而讲出来,但是我并不知道下一个句子是什么,当下一个句子来临的时候,你就会知道,我也才知道,那是一个发生,某些事透过我而发生,我根本不是做者或主动的行动者,只是事情在我身上发生。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吠陀经是非个人的,它并非某些个人所创造出来的,那些编纂吠陀经的......
空船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风和日丽的一天,一个人撑着自己的小船去湖里吹吹凉风、欣赏风景、享受生活,这个时候,一艘空船被风吹得漂过来,轻轻撞上了他的船,他拨开自己的船,继续欣赏风景。过了一会,又一艘船过来,不小心撞上了他的船,也是轻轻的一撞,但是这艘船上有一个人,这个人就破口大骂那艘船的主人:“你怎么撑船的?撞上了我的船!毁了我的心情!”这个人无心欣赏风景,气呼呼地回家了,即使别人道歉也不听。
两次同样是撞船,都是轻轻一撞,没有发生事故,不同的是,一次船上没人,一次船上有人。这个人的态度却截然不同。面对空船和面对有人的船。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同样的情况。当别人“撞上”我们的时候,不论别人是无心还是有意,我们往往都会生气或者悲伤。
在这里我们要了解一个事实。每个人生活在世间都不容易,所有的人都会受到种种外界的影响而对各种情况做出不同的反应。佛教用“八风”指代人所受到的种种外界影响。这八风就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人人都受这八风的吹袭,然后漂向不同的地方,呈现种种欲求,种种挣扎,无法主宰自己。由此可见,世间的每个人,其实都是一艘“空船”,并不是一艘“有主人的船”。修行就是为了让人从环境对自己的影响中超脱出来,达到对境不起心的心境,让自己成为一艘有主人的船。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人达到这种境界,因此,我们应该把每个人都看做一艘“空船”(包括自己),这样当别人撞上我们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在有任何不良情绪,可以继续欣赏风景了。
所谓的开悟
所谓的开悟到底是什么呢?
就是一个思想彻底转变的起点,新生活的起点,分别心的终点。
所谓的开悟以前,我们看一切都有分别;
所谓的开悟以后,我们看一切都没有分别。
    所谓的开悟以前,我们追求着种种的目标、成就、标准(包括开悟)……
所谓的开悟以后,我们不再追求任何特定的目的,只是顺其自然地生活着。
当我们做尽一切的努力,
都没有获得想要的成就。
(尤其是“开悟”这个不知道到底是什么的东西,更是找不到标准、找不到尽头)。

我们身心疲惫,
于是开始放下一切追求(包括开悟这个目标),
反思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一切所作所为,
这个时候,
忽然意识到,
其实并不存在所谓的成就,
因为万物原本就都是一体的,
因此,并没有一个所谓的“我”和“我的”存在。

忽然之间,
过去看不懂的经典都变得清楚明白。
对生命的种种疑惑都顿然消失,
心中变得一片清明,
头脑也不再被欲望纠缠,
因为已经看到万事万物的一体性,
明白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明白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这个大概就是所谓的“开悟”吧,
即使没有开悟,
现在也已经无所谓了,
因为一切都已经没有区别了,
也就不再追求开悟了。

从此只是安分地生活而已。
不再和别人比较,
因为已经没有所谓的别人了,
不再想获得什么成就了,
因为已经没有了得与失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