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时事政治】60年回顾之中国与世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8:51:51

3.【时事政治】60年回顾之中国与世界

2009-12-07 | 阅读:3539 | 来源: 半月谈 讨论区 [ 大 中 小] [划词 已启用] [ 收藏 ] 阅读提示:60年的沧桑,如翻开一部共和国的恢弘史诗,也弹拨出每位共和国公民的心灵强音。平心看当下,放眼量未来,共和国60年创造了哪些经验财富,又留下哪些沉痛警示?“中国式发展”的后劲、潜能到底有多大?哪些突出矛盾症结亟待求解?未来如何在高起点、新理念之上全面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这里面,至少有九大命题期待国人给予探索性、前瞻性的回答:发展模式转型、价值观建构、民主建设、社会治理、民生建设、文化建设、人与自然、人口与发展、中国与世界。
60载,历史在沉思,未来在伸展……
[1] 打破封锁——为国际生存空间
[2] 敞开国门——为民富国强
[3] 融入全球——为和谐世界
融入全球——为和谐世界

新中国进入世界舞台,参与建立国际新秩序和全球治理,并不是一场轻松的旅行,而是艰苦卓绝的斗争。因为共和国建立在积贫积弱的神州大地上,是相对弱小的后来者。中华文明的智慧——这种被忽视的软实力,是新中国纵横捭阖打入全球的法宝。

抗美援朝让中国人民意识到,经济建设非得有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不可,中国需要同社会主义国家以外的国家打交道,由此催生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它已成为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之一。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为中国参与重大国际会议提供了第一次机会。中国的外交方针,迅速由“打扫屋子再请客”转变为“必须走出去”。

1955年,冒着西方殖民势力的冷嘲热讽和国民党势力的破坏、刺杀危险,周恩来率团参加了第一次亚非会议(万隆会议)。他在会上表达的“求同存异”思想以及与美国坐下来谈判的意愿,震动了世界。

时间进入21世纪,和平发展的中国引起了全世界对“北京共识”的思考,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又提出“和谐世界”理念,一时间引起世界关注。

以上认识、转变和主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开放性和兼容性的生动体现,是新中国的治国智慧为世界和平作贡献的缩影。

中华文明崇尚和谐、兼容并蓄的本质特性,是新中国56个民族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历史根源。反映到国际关系上,中华文明崇尚和平,反对殖民掠夺小国,主张大国“守雌、居下”。新中国参与世界的所作所为,无论是实践上——如睦邻友好,对外援助,发展大国关系,积极开展双边、多边外交,还是理论上——如“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以及“和谐世界”理念,互信、互利、平等、合作的新安全观,都根植于这样的思想、文化沃土。

几年前“铁娘子”、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断言:中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她举例说:中国出口的只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甚至电视节目。她说中国不出口思想,是因为她并不了解中国的历史,不了解中华文明——这种我们至今仍未全面认识的至高智慧。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资源就那么多,环境的承受力就那么大。而高科技的发展,使得人类制造需求的能力无限膨胀。由此引发的全球性问题,如能源短缺、气候变异、环境破坏、经济失衡、贫富差距等,已经威胁到包括中国在内的每一个国家。越来越多的西方政治家意识到,没有中国的参与,任何世界性难题都难以解决。他们甚至说一个美国和中国共同主导世界的时代(G2)正在到来,与其说他们想“捧杀”中国,不如说他们发出了一种时代的呼声:地球危机四伏,迫切需要中华文明的智慧,需要东西方智慧的交融。

俄罗斯和东欧的学者曾羡慕地说,中国有邓小平这样的领导者,是非常幸运的。回首共和国60年的征程,我们也可以自豪地说:世界有中国这样的成员,是非常幸运的。

点此返回 【2010考研时事政治专题】

推荐阅读:>> 沪江考研精华汇:考前四十天必读 <<  

考研最后冲刺欢迎报名参加【2010研英强化班】一个改变人生的选择:考研英语突破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