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清华-与名师同行,与真理同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4:47:45
从2005年春季学期开始,清华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与校图书馆、校团委、教务处联合推出了《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系列(一)“大学理念与人文精神”和系列(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许多知名学者和著名作家从不同的角度讲演和诠释“理念”、“读书”、“行路”和“做人”等人生的重大课题。
——编者
与名师同行,与真理同在
●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基地副主任 曹莉

人文学院王铭同学设计的《新人文讲座》海报
一流大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办学的理念,加强全体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具体表现。通过开设高质量的通识课程将文化素质教育定位在基础性和支柱性的位置上是文化素质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开展多样性的课外活动,如名师讲座、名人访谈、经典带读和艺术欣赏等有可能使同学通过与由名师、名著、名篇、名画等带来的文化思想和文化遗产的亲密接触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均衡协调地发展,并不断在生动活泼的交流和实践中学会发现生活的本质和事物的真理。与人文素质课程相配合的《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便试图为广大同学提供一个“与名师同行,与真理同在”的想象空间。
记得在本学期外语系英语专业三年级的一次《高级英语》(Advanced English) 研讨课上,我们以一篇哈佛大学20世纪50年代的毕业生写的回忆文章“难忘哈佛”(Remembering Harvard)作为课堂学习的素材展开讨论。当有一位男同学用流利的拉丁文讲出哈佛大学的校训“Amicus Plato,Amicus Aristotle,sed Magis Amicus VERITAS”时,在座的同学都感到多少有些惊讶:现如今外语系英语专业的同学除了英语之外还能讲拉丁语!当然,不少同学还知道哈佛的校训译成中英文分别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斯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Let Plato be your friend,and Aristotle, bu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可谓思想巨人,学问大师,然而,哈佛的校训明确要求学生不仅要追随大师,更要追求真理,反映出哈佛大学对全体学生在人格养成、思维习惯、道德责任、探究精神方面的较高要求。一个大学的校训反映了这个大学的品质,更昭示出这个大学对未来的期待与追求。
在教育部的倡导下,我国高校深入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已经走过了10年的风雨历程。将知识提升和内化为素质一直是文化素质教育努力的方向,除了通过开设通选课程这一主渠道来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外,各校都在努力探索文化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举办全校性的人文讲座就是在此方面的一个尝试。自2005年春以来,为了开拓文化素质教育的新局面,我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与图书馆、团委和教务处一起,在原来周末人文知识讲座的基础上,联合推出了《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系列讲座的总标题之所以突出一个“新”字,是想引导同学们在当下国际国内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反思和考察以人为本、人文日新、科学精神、人文底蕴等一系列既古老又新鲜的理念与思想,并在不断的反思和追问中,对固有观念、成规陋习进行“冲泡和松动”(阿诺德语),成为不光知道埋头拉车,还知道抬头问路的高素质的人。
目前,《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已经推出和正在推出的系列有:“大学理念与人文精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来自海内外的数位著名学者从不同的学识背景、观察角度和知识视野出发,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发表不尽相同的看法和见解。当同学们满怀好奇和疑惑追随学者的思路,分享其学术洞见和精神追求时,与名师的对话便自然而然地在心中生成;当学子们一边凝听名师的教诲,一边在知识的殿堂里踽踽笃行时,辨析是非、追求真理的能力和品格便悄然而生。曾经有同学在听完一次讲座之后发来这样的邮件:“讲座刚听完就急忙跑到图书馆,东施效颦地一定要借一套《西方文明史》,好像这样就可以把失去的补回来,结果只有一套还被人捷足先登了。”还有一位同学写到:“在许多日子里,焦急地等待讲座那天的来临几乎构成了我对学习生活大部分的期待和向往。”一场讲座能促使同学找出自身的差距并激发起对知识的真正热情;一个系列能让同学有如此热切的期盼并产生仰望星空的冲动, 仅此这些,就可以被看作是一个令人欣慰的开始。
杨振宁先生曾说:“中国教育发展到今天,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办法,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我想素质教育也许是各位人生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对于一个大学生,将来不管做什么事情,不管朝哪个课目去竞争,素质教育都是十分有意义的”(2000年04月27日《光明日报》)。上个世纪哈佛毕业的学生若干年后能满怀对名师的温情与敬意,以对哈佛学生时代的美好回忆写出“难忘哈佛”,清华的莘莘学子们是否也能由于在清华接受了名师的熏陶和素质教育的洗礼,而书写出可以供后人激赏的“难忘清华”呢?我们期待着。(谨以此文向所有对《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做出贡献的老师、同学和朋友们表示深切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