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清华-范钦珊老师谈学生文化素质培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8:57:24
“良工不示人以朴,磨刀不误砍柴工”
——范钦珊老师谈学生文化素质培养
●学通社记者 石磊 王帅国

范钦珊老师在课堂上 摄影/郭海军
“带录音笔了么?”
“没有。”
“我说过的话可不再说第二遍哦,看看你们的笔记功夫了。”
10月9日下午,在范钦珊老师的办公室里,轻松的开场白之后,我们开始了对范老师的采访。面前这位和蔼的老者向我们娓娓道来他对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和实践。素质培养重在精神
说到文化素质教育,范老师认为:“素质培养,重在精神层面。学习国内外历史,了解人类文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才是素质培养的重点。”他用传统气功中的“提气”一词来形容这个过程:所谓提气,就是把自己的精神和志气培养起来。作为清华的学生,就要敢于立大志、能够有大气。
“提气”是为了“亮剑”。志存高远,方能展翅高飞。
立大志,并不一定将来就要做出多大的事情。范老师说,无论在那一行,首先要具备“做到最好”的气势。能够下功夫干实事,在自己的事业上做到精彩。
谈到目前很多学生太在乎眼前利益,一心只求出国或者好的工作,范老师表示了他的担忧:短期的追求固然重要,出国、找好工作也没有错。但是作为清华的学生,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多地站在国家、民族发展的角度来做抉择呢?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就要起到这样的作用。课程改革是关键
“课程改革,是培养学生文化素质的关键。”范老师说。在大学里,师生交流的主要方式就是上课,课程的改革将直接影响教育效果,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他说,课程改革,核心是授课者自己的改变。首先课程要有吸引力,能够吸引学生去主动钻研。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突破照本宣科的模式,把课讲“活”,讲出自己的、个性的东西。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勇于创新,敢于“亮剑”。
他接着谈到,除了教授学生知识,老师更应该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给学生做出行为、道德、礼仪的表率,言传身教。说到这里,范老师笑道,教室也是学术的“殿堂”,教师的衣着、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起着示范和教育的作用,自己在这些细节上是很注意的。
文化素质培养,不仅仅是人文课程老师的事情,“全体老师都一起来”,范老师说,“不管是业务课还是人文课,文化素质和课程学习都是相辅相成的。激发了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学生也就更容易学好。”重要的是,理工类课程的教师要善于将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中。
他在材料力学课上,常常给学生看案例。“有这么一个案例,东航某架飞机起落架无法打开,在做出了诸多尝试均告失败之后,机长果断选择迫降。终于,飞机‘肚皮’擦地平安降落。在课上,我给学生放了另外一个录像,一架国外飞机也是起落架打不开时迫降,但因为降落时发动机接触地面而爆炸。为什么同样的情况下一个可以平安着地,一个却酿成惨剧呢?学生在思考中,不知不觉受到教育。”
范老师最后补充说:“课程改革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素质培养要在教学中渗透给学生。教师都有责任言传身教,从自己和课程的改变做起,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人文培养要在学生意识上下大力气
当谈到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时,范老师对记者说:“不要往大的说,就是最基本的‘红灯意识’和‘环保意识’,很多大学生都做得很不够。我们的学生首先要学会怎么在路上骑车,怎么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己的行为是不是污染环境了。这些东西都是一个人基本的素养。”在采访中,范老师不断强调,学生只有懂得社会准则,才能适应社会,作为清华大学的学生还应该有一种对社会的责任感,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试图影响别人。
他还提到,现在许多大学生不够上进,需要人文方面的培养来矫正学生的意识,提高修养。配合老师上好课,这是首要的,不要以为自学就足够了,否则何必要大师、大学——精华都在课堂上。无论是对于素质培养还是业务能力的提高,上课都是至关重要的。他开玩笑地说:“我们的社会没有阶级,但有‘层次’,有素质的高低。我们的学生应该自觉、自律,与大学生的身份尤其是与清华大学学生的身份相称。”
采访过程中,范钦珊老师一直都在分析人文素质教育中“教”与“学”的关系。他说,教师要吸引人,学生要自律;教师要重视创造性和能力的培养,学生也要重视自己的全面素质;两者是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
在采访的最后,记者让范老师给全校学生提些希望:首先要记住自己是清华人,以更高的要求来塑造自己;其次要潜心钻研,只有沉下心来才能有所成就。临走时,范老师写给我们一句古语“良工不示人以朴,磨刀不误砍柴工”,让我们送给全校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