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9:54:18
中卫市
百科名片
中卫市位于宁夏中西部宁夏、内蒙古、甘肃交界地带,东与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同心县、青铜峡市接壤。南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西吉县相连,西与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靖远县、会宁县、景泰县交界,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毗邻,地跨东经104度17分—106度10分、北纬36度09分—37度43分,东西长约130公里,南北宽约180公里。全市总面积16986.1平方公里,其中,城区5922.4平方公里,中宁4084.5平方公里,海原6979.2平方公里。
中文名称: 中卫市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
下辖地区: 中宁县,海原县,沙坡头区
政府驻地: 沙坡头区
邮政区码: 755000
面积: 14755平方公里
人口: 114万(2003年)
机场: 中卫香山机场
车牌代码: 宁E
目录
基本概况行政区划历史沿革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交通区位历史文化人口状况民族宗教山川共济社会保障矿产资源建设发展工业经济特色产业城市建设社会事业
基本概况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地形地貌
气候特征
交通区位
历史文化
人口状况
民族宗教
山川共济
社会保障
矿产资源
建设发展
工业经济
特色产业
城市建设
社会事业
展开
编辑本段
基本概况
中卫市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中卫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西部,黄河西岸,东临宁夏吴忠市,南接固原市,西与甘肃省白银市接壤,北连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总面积14755平方千米。总人口114万人(2003年)。  中卫市行政区划图
2003年底设立地级市,市府驻沙坡头区。
市人民政府驻地:沙坡头区滨河西路,
邮编:755000。
代码:640500。
区号:0955。
拼音:Zhongwei Shi。
机场:中卫香山机场。
地形复杂多变,南部地貌多属黄土丘陵沟壑,北部为低山与沙漠(西北部为腾格里大沙漠),中部黄河冲积平原——卫宁平原。
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卫市辖1个市辖区、2个县。
  中卫市行政区划图
中卫市 面积14453平方千米,人口114万人(2003年)。
沙坡头区 面积4633平方千米,人口35万人。邮编755000。
中宁县 面积2841平方千米,人口41万人。邮编751200。县人民政府驻宁安镇。
海原县  面积6979平方千米,人口38万人。邮编751800。县人民政府驻三河镇。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至2003年底。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秦代属北地郡,西汉为安定郡,北魏属灵州鸣沙郡,北周置会州,隋置鸣沙县和丰安县,元设应理州,明永乐年间(1403年)置宁夏中卫,清雍正年间(1724年)改称中卫县(含今沙坡头区、中宁县和青铜峡市部分地区),属宁夏府,海原县属平凉府。1933年中卫县分成中卫、中宁两县。1954年宁夏并入甘肃省,中卫属银川专区。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中卫、中宁先后划归银南地区、吴忠市管辖,海原县先后划归固原地区、固原市管辖。
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3]139号),设立地级中卫市:(1)撤销中卫县,设立地级中卫市。市人民政府的驻地为沙坡头区滨河西路。(2)中卫市设立沙坡头区,以原中卫县的行政区划为沙坡头区的行政区划。(3)中卫市辖原吴忠市的中宁县以及原固原市的海原县。2004年4月28日,中卫市正式挂牌成立。
2000年,中卫县辖6个镇、11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20474人,其中:城关镇 60726人、甘塘镇 3149人、镇罗镇 30890人、宣和镇36059人  黄河中卫段
、常乐镇 18195人、迎水桥镇 12599人、城郊乡 24436人、西园乡 19440人、东园乡 34328人、柔远乡 28115人、永康乡 19303人、新北乡 6966人、东台乡 6064人、西台乡 8904人、红泉乡 2292人、景庄乡 3438人、三眼井乡 5570人。
2003年,中卫县调整乡镇行政区划:原三眼井乡与景庄乡合并成立香山乡;镇罗镇保持不变(其他调整情况尚不清楚)。
(辖9镇1乡,即柔远、文昌、宣和、常乐、镇罗、滨河、迎水桥、永康、东园等7镇和香山乡,148个行政村、2个社区、20个居民委员会。)
2004年2月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撤销中卫县设立地级中卫市的通知》(宁政发[2004]12号):撤销中卫县,设立地级中卫市。市人民政府驻原中卫县滨河西路。中卫市辖从吴忠市划入的中宁县、从固原市划入的海原县和原中卫县。
2004年4月28日,中卫市正式挂牌成立。中宁、海原两县划归中卫市管辖。年末全市总人口102210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55210人,占25.0%;农业人口766898人,占75.0%。
截止2005年11月1日,中卫市总面积16986.1平方千米。辖1个市辖区、2个县,即沙坡头区、中宁县、海原县。市人民政府驻滨河西路。全市总人口104.1821万人,其中回族人口32.2万人,占总人口的31.5%。全市人口密度为61人/平方千米。( 部分数据根据“中卫市政府网站”,人口截止2005年11月1日)
沙坡头区 面积5922.4平方千米,人口35.2817万人。邮编751700。
中宁县 面积4084.5平方千米,人口29.7186万人。邮编751200。县人民政府驻宁安镇。
海原县 面积6979.2平方千米,人口39.1818万人。邮编751800。县人民政府驻海城镇。
编辑本段
地形地貌
中卫市地形由西向东、由南向北倾斜。境内海拔高度在2955米——1100米之间。地貌类型分为沙漠、黄河冲积平原、台地、山地和盆地五个较大的地貌单元。其中西北部腾格里沙漠边缘卫宁北山面积12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8.1%,中部卫宁黄河冲积平原10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8%,位于山区与黄河南岸之间的台地6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4.1%,南部陇中山地与黄土丘陵  文化广场演出
面积119.55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81%。中卫境内有黄河及其支流长流水、清水河三条主要河流。黄河沿市域西北侧自西南向东北流过,境内流程约182公里,距市区约2公里,年平均流量1039.8立方米/秒,平均过境水量328.14亿立方米,清水河北流注入黄河。
编辑本段
气候特征
中卫市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靠近沙漠,属半干旱气候,具有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和沙漠气候的特点。春暖迟、秋凉早、夏热短、冬寒长,风大沙多,干旱少雨。年平均气温在7.3~9.5℃之间,年均无霜期159~169天,年均降水量179.6~367.4毫米,年蒸发量1829.6~1947.1毫米,全年日照时数2800小时。
中卫城区年平均气温8.8℃,极端最高气温34.5℃,年降水量179.6毫米,年蒸发量为1829.6毫米,为降水量的10.2倍。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全年无霜期平均167天,全年日照时数2870小时。
中宁县年平均气温9.5℃,年平均降水202.1毫米,6~8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1%;年蒸发量1947.1毫米,为年平均降水量的9.6倍。
海原县年平均气温7.3℃,年平均降水量为367.4毫米,年蒸发量为1884.7毫米,为降水量的5.1倍,境内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平衡,由南向北依次递减,且大多集中在夏、秋季,6~8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6%,素有“十年九旱”之称,是宁夏最干旱的县市之一。
编辑本段
交通区位
中卫是全国铁路交通大动脉的西部“桥头堡”,是欧亚大通道“东进西出”的必经之地,包兰、甘武、宝中铁路和2006年已开工建设的中太铁路在中卫交汇,形成“x”形布局,可连通京包线、宝成线、陇海线、兰新线、兰青线,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成都、乌鲁木齐等12个大中城市,中卫市是联系西北与华北的重要铁路交通枢纽。位于市区西郊的迎水桥铁路编组站是规划中亚洲最  沙坡头旅游区
大的铁路货运编组站之一。该站的设立使中卫的铁路枢纽地位直线上升,客流量、物流量逐年增加,已成为西北地区继兰州、宝鸡之后的第三大铁路交通枢纽。中营高速公路(中宁—营盘水)从城市南侧穿过,可连接gz25(丹东—银川—兰州—拉萨)、gz35(青岛—银川)、gz45(连云港—武威—霍尔果斯)三条国道主干线,109国道、101、201省道和中营、中郝、中固3条高速公路在境内纵横交错,铁路大桥和2座公路大桥贯通黄河南北,境内乡村道路四通八达,全市公路总里程达3800公里,形成了公路、铁路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正在建设的西气东输工程(新疆—甘肃武威—宁夏中卫—陕西靖边—上海)的输气管道以及2020年前后拟建的俄罗斯、中亚国家到中国的输气管道都从中卫通过,因此中卫市作为联系西北与华北及其它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非常重要。此外,根据国家《“十五”西部开发总体规划》,重点建设四条经济带,实施“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重点开发战略。中卫市位于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与呼包—包兰—兰青经济带的交汇处,地处西部开发的重点区域,受到银川、兰州、宝鸡、西安等大城市的辐射,宏观区位条件良好。
编辑本段
历史文化
中卫历史悠久。3万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春秋时期为羌族和戎族的杂居地,秦并六国后将中卫纳入版图,自此有10代王朝设郡建县。因其东连陕晋,西通甘新,北抵内蒙,南达川滇,是“丝绸之路”边陲要塞;前有黄河之险,后接贺兰之固,扼守宁夏西大门,自古为西北地区兵家必争之重镇。
中卫自古倡儒兴学、崇文重道。集沙、山、河、园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沙坡头、险幽奇绝、以丹霞地貌著称的寺口子旅游区、一碗泉旧石器遗址、古代岩画、中卫高庙、双龙山石窟、海原“环球大震”遗址等多处古迹名胜,既是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又展示着中卫灿烂的古代文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中卫赢得了“塞上文化明珠”的美誉。
编辑本段
人口状况
据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2006年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截止2006年11月1日,中卫市总人口104.1916万人(中卫城区34.9388万人、中宁县29. 8222万人、海原县39.4306万人),其中:回族人口33.8242万人,占总人口的31.5%。人口出生率16.04%(其中中卫城区13.77%,中宁县13.83%,海原县19.96%),死亡率5.01%(其中中卫城区5.45%,中宁县5.05%,海原县4.63%)人口自然增长率11.03%(其中中卫城区8.32%,中宁县8.78%,海原县15.33%),全市人口密度为61人/平方公里。
编辑本段
民族宗教
中卫市现有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壮族、苗族、瑶族、土家族、朝鲜族、藏族、彝族、裕固族、维吾尔族、侗族、锡伯族、布依族、土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等18个民族,其中,回族人口31.8万,占全市总人口的31.2%,蒙、满等其他少数民族人口4276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4%。海原县是一个以回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回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2 %以上,是全区人口第三大县。
中卫市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俱全,信教群众众多。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宗教场所1430处,其中伊斯兰教977处,佛教155处,道教8处,天主教3  回民筵席十大碗
处,基督教9处,民间方神庙273处,各类宗教职业人员2032人,信教群众近43万人,其中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口32.3万人,属典型的民族聚居地区。
编辑本段
山川共济
建市以来,认真落实以川济山、山川共济、加快发展的方针,根据全市山区自然条件和区域特点,按照建设生态带、经济带和山区农民致富带的思路,重点规划了硒砂瓜产业、草畜产业和马铃薯产业,加强山区群众的技术、信息、流通等结对帮扶和指导服务工作,促进了草畜、草原鸡、蔬菜、枸杞、硒砂瓜、马铃薯等特色产业发展。2005年,海原县种植饲草48万亩,马铃薯38万亩,硒砂瓜11.1万亩,枸杞6500亩,实现了产业对接的新突破。推进部门(单位)定点帮扶,抓好第二轮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教育扶贫、项目扶贫,多渠道为山区群众办实事。全市劳务输出16.6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6.3亿元。实施沙坡头移民搬迁等扶贫开发项目,狠抓小流域治理、基本农田建设、水库改造、水土保持、人畜饮水等工程,脱贫人口达到4.3万人,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编辑本段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2005年全市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4166人,其中职工28340人,离退休人员5826人。全市城镇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3038人,其中离退休人员8717人纳入医疗保险范围。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25795人,领取失业保险金2006人。全市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33233人,全年累计发放低保资金2468.5万元、各类救灾救济资金1905.4万元,帮助灾民建房700户2046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进展顺利,城区十个镇(乡)共有57901户203678人参加了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2.56%。
编辑本段
矿产资源
中卫境内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丰富,有煤、石膏、陶土、白云岩、石油、金、铜、铝、锌等30多种,石膏储量达70亿吨,居全国第二位,煤炭资源最为丰富,分布面积近200平方公里,总储量12亿吨。水资源条件优越,黄河流经全市182公里,水能蕴藏量达200多万千瓦,是水能发电的良好地段,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和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中卫将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水电基地。
编辑本段
建设发展
中卫得黄河自流灌溉之利,钟灵毓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是西北重要的商品粮、畜产品、水产品和果菜生产基地,被誉为“塞上江南”、“鱼米之乡”。而今现代农业向精品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形成了枸杞、设施蔬菜、西甜瓜种植、家禽养殖、草畜、马铃薯、优质米、生猪、水产养殖和红枣林果等优势特色产业, “中国枸杞之乡”、“世界枸杞之都”、“中国压砂硒砂瓜第一市”、“西部养鸡第一市”的美名享誉全国;现代工业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交通优势蓬勃发展,形成了造纸、酿酒及农副产品加工、冶金化工、建筑建材、机械制造、电力及能源工业等优势产业群体,培育壮大了美利纸业集团公司、宁夏红集团公司、宁夏发电集团中宁分公司、赛马水泥中宁分公司等优势骨干企业,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78家。机制纸、枸杞酒、珩磨机床、水泥、电石、铁合金等主要产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美利、宁新、石空工业园区及宁夏红科技园、常乐陶瓷园等工业基地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入园企业逐步增多,增强了经济实力。
编辑本段
工业经济
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66.5亿元,同比增长16.4%;工业增加值20亿元,同比增长16.5%。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增加值和利税分别为54亿元、16.3亿元和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19%和15%。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到13家、超5亿元的1家、超10亿元的1家。各工业园区和工业基地建设步伐加快,新入园企业48家,累计达到135家。全市共引进各类项目104个,到位资金19.32亿元。与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合作,成功重组美利纸业集团公司,林纸一体化项目到位资金18.2亿元,使美利纸业跨入国家大型企业500强行列;引进山东茌平铝业公司,使秦毅集团重新恢复生产。科豪陶瓷和新亚陶瓷地砖、大河数控珩磨机床、昊丰伟业生铁等项目已经建成;中冶美利纸业30万吨涂布白卡纸、10万吨杨木化机浆、2台5万千瓦热电机组和宁夏红集团2万吨枸杞饮料、美康陶瓷地砖、兴尔泰硫酸钾复合肥、西安新盟单晶硅、贺兰山清真羊肉等一批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编辑本段
特色产业
全市农业总产值完成28.8亿元,同比增长7.4%;农业增加值14.9亿元,同比增长6.4%。特色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新增枸杞2.4万亩,累计达到18.4万亩;新增设施蔬菜2.4万亩,累计达到8.1万亩;新增压砂地20万亩,累计达到71.8万亩;新增林果7.7万亩,累计达到23.4万亩;种植马铃薯63万亩;种植优质牧草124万亩,全市生猪、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00.8万头、21.9万头、175.2万只。农业标准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培育发展农产品流通合作经济组织43个,累计达到155个,年流通额达到8.4亿元;有11类62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认定,“香山硒砂瓜”取得有机产品转换证书,“宣和牌鸡蛋”获“宁夏名牌”和“中国名牌”称号,中宁枸杞、香山硒砂瓜、设施蔬菜通过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验收。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引黄补灌、山区小流域治理和治河治沟工程成效显著。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启动建设“塞上农民新居”示范点17个。乡村交通环境明显改善,新修乡村道路427公里。
编辑本段
城市建设
全市新建、续建城市项目160个,完成投资15.3亿元。其中:城区119个在建和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12.5亿元。通过积极争取、多方运作,沙坡头机场隆重奠基,目前各项前期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卫一中、中卫六小、体育训练馆等一批公共项目已经建成;环城东路、环城西路、行政办公区单位办公楼、新区生态湖、生态公园、集中供热、中卫中学等城市重点项目正在建设;实施了“一苑”(沙漠风情苑)、“两湖”(新区生态湖、黄河湿地公园湖)、“六带”(沙坡头大道、迎宾路、彩虹路、怀远路、平安路、应理街景观带)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247万平方米,市区绿化总面积达到376万平方米,人均绿地24.5 平方米。完成了“四街八巷”改造工程,旧城改造步伐加快。严格住房公积金管理,理顺了管理体制。实施房地产项目29个,竣工面积34.9万平方米,居民居住条件极大改善。加强综合环境整治,城市面貌明显改观,被评为2006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中宁县枸杞花园、东苑南区、检察院等18个新建项目和平安街、宁安南街等13个续建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投资2.8亿元。海原县城供水工程、垃圾无害化处理、交通巷等工程投入使用,南门蔬菜市场、汽车站迁建等工程进展顺利。
编辑本段
社会事业
加快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科普工作取得新成绩。中卫市城区成为宁夏第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争取和实施教育项目30个,总投资6245万元,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海原县和中宁县喊叫水乡通过“两基”验收,全市实现“两基”目标。文化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广场文艺演出182场次,群众文化丰富多彩。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体育下乡、篮球进村”工程深入实施,成功举办了全区第三届沙漠体育运动会。中宁县和城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进展顺利,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应急能力进一步提高。投资1050万元,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3个、标准化村卫生室187个。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工作得到强化,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工作不断加强。实施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全市农村实现了全部通电。实施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建设了城区香山muds转发站,使城区香山乡和海原县兴仁镇3万多名山区群众免费收看到8套电视节目。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74‰。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取缔了城区灌区内10家粘土砖厂、市区267台小锅炉。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效显著。老龄和残疾人工作进一步强化。加强了民兵预备役建设,支持了驻卫部队建设,强化了军队转业干部、退役士兵安置和拥军优属工作,“双拥”共建活动深入开展。防震减灾、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等方面的工作取得新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