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10年10月CPI涨4.4% 创25个月新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9:09:52

中国10月CPI涨4.4% 创25个月新高
2010年 11月 11日 星期四 10:15 BJT 

    路透北京11月11日电---中国国家统计局周四公布,中国10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4%,高于路透调查中值4.0%;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5.0%,亦高于预估的上升4.6%. 
    统计局并公布,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6%,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1-10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4%.路透访问分析师估测原本分别为增长18.7%、13.5%和24.3%.

    中国人民银行同日并公布,中国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877亿元人民币;10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9.3%;同期,人民币贷款馀额同比增长19.3%.  

以下为市场人士的相关评论: 
    --兴业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 董先安:

    数据显示经济明显偏快,激活紧缩政策.通胀高风险,货币政策强力压制通胀预期.工业好于之前预期,显示经济强劲增长.通胀风险凸显.我们之前强烈提示政策风险,加息准备金必有其一,不排除两者同出.近期股市风险显而易见,中期等待政策明朗.  

**相关背景** 
    --中国央行继上月意外宣布近三年来首次加息後,昨日晚间又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年内第四次.另据消息人士透露,之前中国部分银行被实施差别准备金率,将与昨日央行宣布的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叠加"执行.

    --中国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表示,今年後三个月CPI仍然会高运行;且是次价格上涨的特点不是因短缺引起,而是流动性过剩引发.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称,估计今年的CPI涨幅要稍微高于年初制定的3%目标,物价形势比想象的严峻,但强调今年有信心控制好物价.这也是国家部委有关负责人首次表示今年物价涨幅会超3%.

    --媒体援引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称,中国第四季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不会超过9%,房价不会大涨大跌.中国今年的各季GDP增速已显递减态势,前三季分别为11.9%、10.3%和9.6%.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称,中国当前物价形势比较严峻,利率要适应通胀形势并及时调整.

    --中国央行副行长杜金富表示,央行在适度宽松的前提下高度关注通胀和各项经济指标的变化.(完)

 “量化宽松”是那一路的妖孽
    涯网友 三戟猫 认为,人民币同日元之间因汇兑体制不同,故而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他们的汇兑方法是——当沃而玛的一杯水“美元”准备倒进日本这口缸去的时候,自会有人将等值的一杯水“日元”换走他的一杯水“美元”。 【详细】  点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本来是个相当专业的术语,外国人一般鲜为人知。但在中国,由于媒体的狂轰滥炸,几乎人人皆知了。像什么量化宽松啊、CPI啊、GDP啊,这些经济学术语让很多平民百姓耳熟能详,这事件本身就十分蹊跷!  现在,美国打算第二次启动量化宽松(QE2)政策,使中国政府很紧张,中国的舆论工具 于是就开足了马力,将这个紧张情绪传导给广大平民百姓,结果导致广大平民百姓都很 焦急、甚至有的很愤慨!虽然情绪很激动,但绝大部分平民百姓并不懂其中的因果关系 ,当然,那些“跳梁”般的学者、专家就另当别论了。
  美联储是美元的货币政策制定者,美国财政部是美国经济政策的制定者。虽说两者相当 于美国经济的“左右手”,但由于目标不同而需各司其职。
  一般说来,美联储管理的对象是“美元”,其任务目标是美元的币值稳定。但现在很多 人认为它“违规”了,真是这样吗?他们的理解是:美联储要量化宽松,在2011年6月前 回购6000亿美元的美国中长期国债,从而导致市场增加了6000亿美元的基础货币,美元 的流动性就泛滥了,美元的购买力就缩水了。这个理解是错误的。
  首先,这6000亿美元只是一个额度的概念,美联储未必真正回购那么多的美国国债,如 果认为没有必要,美联储完全可以一美元都不回购。
  其次,时间上,美联储有极大的灵活性,从现在到明年6月底以前,美联储可以随时“出 手”,相当于“在市场的脖子上方,举起了屠刀,但市场却不知何时下落”。再次,这“中长期”怎么理解?5年、10年、30年?比例关系如何分配?这些灵活性都掌 控在美联储手中,市场只有“想象的空间”。     过上述三条的陈述,读者可清楚的发现:原来这“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一个对金融市场的“恐吓”工具!是“狼来了狼来了”的小儿科故事。
  有的读者还是不服气,不要紧,笔者接着讲。
  美联储获得了回购6000亿美元国债的权力,怎么行使权力呢,怎么回购呢?美联储必须 充当“买家”,其他的国债持有人就可能充当“卖家”了。注意!美联储可能回购的那 “6000亿美元国债”早已发行,其对应的基础货币也早已流通,而且那“6000亿美元国 债”早已各有其主。“回购”的操作无论如何是不应该理解为“向美元中注水”。美联 储没有“钱”啊,拿什么买呀?信用!
  “信用”会出泡沫,这个细节非常重要,笔者举例说明。
   比如,2010年3月份,美联储向市场发出要约:购买150亿美元的10年期美国国债,开价 156亿美元。这是此时此刻金融市场中开价最高的买主。在美联储入市前,市场公认的开 价可能是155亿美元。于是,美联储制造了“1亿美元的泡沫”,但却指导了中长期国债 的利率走向。
   刚好某国政府手头有一笔15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要变现,它知道美联储的出价最好,它就 耐心地等待着。这就是“心理预期”,是“量化宽松”的主要目标。所以,美联储制造 了“美元泡沫的心理预期”:相对于例子中的15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产生了可能的“1 亿美元的虚高的泡沫”,当把它扩展到“6000亿美元的国债”时,可能的“泡沫美元” 在40亿美元左右。这“区区40亿美元”怎么就会在堂堂大国,造成了举国上下的紧张和 焦虑了呢?
  所以,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仅仅是一个工具,一个心理工具。这个政策的目标:“让美 元的货币持有人感到某种程度的恐慌”,“恐慌于可能的美元购买力的缩水”,“最后 不得不被动的,把美元投资于实体经济中”。当然,接下来可能的经济现象是:大量的 资金涌入股市去投资保值;大量的资金拥入资源市场(黄金、石油、粮食,可能还有铁 矿石和钾盐)去套利保值。     会产生上面所说的现象吗?美国的第一次量化宽松就没有明显的产生上述现象。比如 ,美国股市就远远没有表现出美国政府所期待的“投资热情”(这也是QE2的动因)。另 外,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石油市场也没有表现出“美元泛滥”而价格暴涨的现象啊。
    那些坚定地认为“量化宽松”早晚会造成“美元泛滥”和“美元流动性的泛滥”的读者 ,可能还有另一个思维误区。认为那“可能被回购的6000亿美元”是毒蛇猛兽,早晚要 跑出来“作恶”。其实,这笔“钱”当初发行时就“花”了,早花了。只不过是美国的 另一个部门--美国财政部--花了!与美联储无关,与后来的“量化宽松”更无关了。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1-08 10:48:11 

 

  对目前的通胀做一下预判:
   1、2009年天量货币的超发程度与1993年相当,1993年的利率加上保值贴补率超过20%才把通胀给抑制下去。当时的恶性通胀持续了将近2年左右的时间物价才开始回落。
   2、2007年的通货膨胀和现在比起来只不过是小巫见大巫,因为2007年的通胀主要是因为2005年开始的出口高速增长导致的巨量外汇占款引起的。当时的利率不过提高到4%就立竿见影。
   综上所述,本次通胀持续时间肯定会超过一年,现在不过是物价上涨的起步阶段。而要抑制本次通胀把利率提高到8%以上将是大概率事件。
  

作者:霜_天_晓_角 回复日期:2010-11-11 18:20:33 

 

  那中国举国上下担心什么呢?担心国家外汇储备的缩水?那国家外汇储备应该不全是美元吧,也不应该全是美国国债吧。如果这个担心有道理的话,中国政府应该减持美国国债,但事实恰恰相反!美国国债的“信誉”和“变现能力”是所有已知大宗债券中最好的品种,所以中国政府几乎一直购买美国国债,只不过“步伐时快时慢”。  
  显然,问题出在国家外汇储备的本身上,它的内部漏洞令一些人不安。  
  当然,美元的购买力正在快速缩水,全世界有目共睹。这个问题出在美国数量达13.4万亿美元的庞大国债身上;同时又与从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政府新增加的约1.3万亿美元财政赤字密切相关。但这些与笔者现在谈论的“量化宽松”相去甚远。为了避免“跑题”,笔者不谈“美国国债的数量”和“美国的财政赤字”。  
  好了,现在我们总结一下吧。  
  “量化宽松”是美联储获得的一个权力,这个权力又是一个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操作起来它有高度的灵活性,它的最终效果又充满了不确定性。美国人没有操作它的经验,美国人的“老师”--日本人--也没有经验。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啊!  
  但太平洋彼岸的“人们”却先入为主、未卜先知。群情激昂地认定“美国的量化宽松”就是向“美元”注水,向美元注水就会导致某国物价飞涨,就是把那个国家的P民往“水深火热”里推啊!  
  P民学会了联想,可能是好事。但学会了“浮想联翩”,P民进化成Q民了,那就有些吓人了。  
  平民百姓怎么办?忘掉“量化宽松”吧,捂紧自己的口袋,眼睛死死盯住“人民币
作者:五一的马夹 回复日期:2010-11-11 10:54:30 

 

谢天谢地谢郭嘉:中国将向左,计划经济和配给制已不遥远  
  本来就是一场物质主义的短期盛宴,压根就没有什么机遇说,自利主义信仰核心,将一如既往地牵着我们国家重返左方。
  中国人再次享受严重欠缺体系化特征的社会思想习惯的好处,没有对政治框架进行根本性变革的物质主义经济行为,必将以失败而告终。组织局部的片段的经济利益,永远不能替代国民整体利益。传统社会生产习惯和自利主义民族精神,会更加激化贫富失衡的社会局面。
  只能说这是一次实验,从头到尾就是一场意淫性的,没有政治高度的实利主义实验,或者源于对西方社会局部的物质化崇拜,或者源于自身对物质利益不恰当的精神追求。既不想在所谓社会政治原则上做出改变和让步,又想维持局部经济利益极大化,这种梦呓似的社会哲学是不成立的。
  所谓的政治原则在这个国度里,成了一种局部的公共信仰价值的替代品,也终造就了这场,实际上以私利崇拜为核心目的的所谓社会改革,其自利的个人化物质主义的消极本质。
  始自今春的中国房地产强制收缩政策,集中反映出这个不能“改变政治原则”的政治组织,对自身根本经济利益损益可能的“先知先觉”,更集中说明了它们对自身经济实质,懂得要比屁民多得多。
  这一系列逆市场经济的操作,最终的成本低押还是来自于其对东方势力的政治依赖。现在,在筑好自己“国家”利益的政治防火墙以后,它不得不面对由于“某元量化”而造成的民生物价飚高问题。
  那么这个会根本动摇中国供养制经济体系基础的,供血阶层生存成本上涨问题,其最后的解决,显而易见,同样要靠东方式的左向的解决方案。
  持续了三十年名为改开的东方国家,局部仿效西方的物质主义实验,是其集团内部相当多的具体组成人员,在长期奴伏于东方强制化政治重压之下,其个人化物欲的集中释放,其行为本质是建立在民族性社会集体思想力低下基础上的,一种中国传统的逃亡哲学的产物。
  只有真实地去面对,才会有改变的第一步。 作者:铁树心 回复日期:2010-11-11 17:53:03 

 

  从外面进来的巨量美元兑换成天量人民币后,就像干燥的黄豆遇上了水,只需要经过时间的催化发酵,到最后通过自体膨胀即可胀破我们的肚皮。这些进来的财富并不是平均分配给每一个中国人,而是集中在少数利益集团手上,人的贪欲是永无休止的,当这些人手上有了巨额财富之后,不是满足,而是更加饥饿,想要攫取更大的利润,这也就是为什么中石油、中电力们一再提价还不满足的原因,到了这个地步,外国人根本无需自己动手,完全看着我们自相残杀就可以灭了咱们这个强国盛世,发改委提价是官鼠吃私鼠,此起彼伏的强拆,自然就是强鼠杀弱鼠了。而这些赢了的老鼠们,攫取来的钱愈加膨胀,无处发泄而精力过剩则更加四处乱窜,见什么咬什么,碰什么吃什么,股市涨的不过瘾就金市涨,金市涨到头了就菜市涨,菜市吃完了粮市涨、、、、、、最后,疯狂的情绪传递到这个鼠窝的每一个角落,所有的人都疯了,又岂是老周那不入流的“中医疗法”所能救治的?
  靠加息,能够把涨到十块的油价降到五块吗?不能,靠威吓抓人,能够把三万块一吨的棉花打压到一万五吗?不能。靠爱国唱红歌,能够解决嗷嗷要吃却无钱买菜的人们的饥饿感吗?还是不能。老周们用尽办法推拉弹唱冰火毒龙弄完之后,最终还是只有乖乖的把生殖器凑上去让对手强奸才能爆浆泻火。  
   只有人民币从一比六升值到一比三,才能把油价从十块退回到五块,才能够让三万块的棉花变成一万五,才能够让人民不用唱红歌也能从微薄的收入中抽出大部分钱去买相对于比较便宜的面粉和蔬菜。只是,这样一来,中石油的市值缩减了一倍、所有“世界级”的央企国企们又变成了武大郎一般的矮挫子,这却让领头羊们脸上光溜溜油滑滑的面子如何保存呢?他们呼喊了几十年天天增长年年增长的GDP忽然一夜之间变成了消散在风中的尘土,这又是情何以堪呢?   对于他们来说,能够死守着不升值,那便坚持到最后一刻,如果再坚持下去要动摇到自己利益集团的统治地位,他们也就只有选择妥协投降,以求苟延残喘,活一时算一时,过一天算一天。但无疑,升值是他们最后的出路、最后的生路,也是最后的死路。 作者:梦想公正  发表日期:2010-11-11 21:13:00         
  
  上调准备金不过是一场危险的秀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大型金融机构已经达到了17.50%。与2008年6月最后一次上调准备金达到了一个高度,即17.50%。存款准备金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点,弹性也已经丧失。从2010年一月份起,到现在已经上调准备金4次。这说明,在“适度宽松的货币”口号下,央行实质上是在不停的收紧。非常滑稽的是,四次上调准备金和加息,竟然还是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们只能佩服中文词汇有这么丰富的内涵,并为之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
  
  
  
  上一轮调整准备金,是从2003年9月开始,到2008年6月为止,前后一共进行了19次上调准备金的行动。其中,一次性上调准备金幅度高达1个百分点的有三次,一个是2003年9月,一个是2007年12月,最后一次是2008年6月。但是,我们都知道,从2003年到2008年这五年时间,是中国通胀和房价上涨最快的时段之一。在超额货币供应下,存款准备金上调并没有使得通胀率降低,也没能制止房价上涨。
  
  
  
  三个上调准备金一个点,其中最后两个对中国的经济影响非常关键。一个是2007年12月定调的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的起始点,一个是这轮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的末尾,即2008年6月,当央行宣布上调准备金一个点后,随之而来的是实体企业大量倒闭。存款准备金成为一道不能存水的沙漠,大量的民企因为资金链断裂,纷纷倒闭。直到措施恢复正常,中国的企业才有了一丝生气。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作为数量型的紧缩工具,不但不能解决房价上涨的问题,反而助涨了房价。不但没能对通胀有所制约,反而促使实业资本游资化,信贷热钱化和高利贷化,从而助推物价上涨。
  
  
  
  为什么要提高存款准备金和加息呢?我们看不住其中的高明之处。如果不管住增发货币的动能,信贷成为大国企利益输送的工具,民企贷款依然难于上青天,可以肯定的是,这种上调准备金和加息的政策,再“广积粮、深挖墙”,也难以阻挡大硕鼠的疯狂啮噬。
  
  
  
  货币超发如今成为焦点,随着9月份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到69.64万亿元,引发了业内对于未来货币泛滥的担心。经济学家们认为,过去十年M2已增长450%,继续的话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人民币大幅贬值、泡沫升腾,甚至严重的金融危机。目前我国的M2是GDP的1.8倍,而美国只有0.6倍,日本、韩国不过是1倍左右。
  
  
  
  但我们认为,更重要的问题不在于这里,而是在于信贷结构不合理,信贷监管不严格,大量的信贷资本变成嗜利的热钱,炒房子、炒股票、炒地皮,充当利润,整天吹嘘自己的业绩有多么的好。在这种嗜利主义的浪潮中,缩水的是百姓的储蓄和财富。产业资本空壳化,大量的贷款被这些空壳公司吸取,使得国家的货币政策工具效力大为减弱。日益空壳化的实业格局,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动力造成重大威胁。警惕美国式和日本式实业空心化的危险,是当前我们最应当做的事情。
  
  
  
  有位理财师给人们算了一笔账,10年前,你的100万元肯定可买一套相当不错的房子,但若放着不动,就贬值了17%。如果你在20年前有100万元,你绝对可以买一个很好的别墅,但如果放到现在,没有做投资,就只剩下65万元了。
  
  
  
  事实上,这种以房价为参照的价格体系,其实还不能体现货币自身的贬值。很多物品的价格比房价涨得更快,特别是一些资源和能源类等基础性的产品。其实根本的是货币自身的贬值速度太快,导致价格水准的上调。更重要的是,在涨价的过程中,食利集团利用金融杠杆和银行信贷,转移了大量的居民财富。这些已经壮大的老虎,一个个形成炒作的游资蝗虫,已经开始对整个中国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不解决这些畸形的信贷结构,不结束货币超发与嗜利主义的结合,上调准备金和加息,对于壮大了的化妆成为游资的信贷资本和产业资本来说,都是毛毛雨,反而因为卡死了其他的资本,特别是实业资本,发了一次次“难财”,你越是收紧,对他们越有利。通过正常的途径贷不到款,你只能到他那里拿高利贷,而且他们更有钱去炒作某一个物价。
  
  
  
  事实上,与其说现在宏观调控是为了防通胀,不如说是为了抗贬值更为准确。现在的经济,更不谈不上通胀,我们依然处于过剩周期之中,威逼我们的物价上涨,只不过是财富抗贬值的一种本能反应,从这个角度来看,央行根本就没有打准毒蛇的三寸。只要你认真的落实信贷监管政策,不用收紧政策,甚至大放松政策,物价和房价都会下来。但是,我们不停地向市场展示,我不是没努力,我也努力了,你们看看我也加息了,我也上调准备金了,物价和房价还在涨,我们也没办法。但问题是,你最核心的监管政策藏起来了,用的都是偏方甚至是相反的政策,你能控制住物价和房价吗?我们担心的是,我们是以出口制造品为主的国家,实际情况和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差不都,不是和澳洲出口资源一样,因此,我们现在大规模的搞紧缩政策,人民币又在升值,还听从海外专家不停地捅房市马蜂窝,这三个资金资本的政策叠加起来,可能会更加扭曲我们的经济结构,使得经济出现更多的两难。
  
  
  
  但是,这已经不是我们这些小民能够关心的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便吧。上调准备金和加息不过是一场危险的秀,是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下进行的一场秀。如果谁能找四次上调准备金和一次加息政策,还属于“适度宽松的政策”,我们只能佩服中文的广博已经超越了历史。但这并不是文字游戏,而一旦债务危机爆发和企业倒闭潮出现,我们的何以应对,难道再如同2008年那样狼狈不堪的突然逆转吗?当大量的资金转为游资,我们何以面对大量的就业者和进行结构调整,重构我们高速增长的发动机呢?
作者:辉煌的泡沫 回复日期:2010-11-12 10:46:30 
    “量化宽松”与“大宗资源性商品的涨价” 有关联性,但没有中国媒体宣传的那么强烈!“涨价”主要是中国自己造成的!中国的经济快速失衡造成的!中国买什么,什么就涨,如铁矿石、糖、棉花、优质焦炭、大豆、植物油、玉米、有色金属、铝土等。中国不买的大宗商品就几乎不涨,如咖啡、可可、棕榈油、牛肉等。石油和黄金比较特殊,其定价权不在“美元”中!
作者:辉煌的泡沫 回复日期:2010-11-12 09:51:53 
    妖化“量化宽松”是中国政府一相情愿的政治愿望!希望在G20中,转移公众视线,转移“人民币升值”的舆论压力。但是错了——G20中大家一定会“群殴”人民币汇率的!事后,“量化宽松”失去了味道,中国的媒体很快就会忘掉它,很快的!经济学家充当小丑——更快地被人忘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