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难立”也是社会机制的难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19:34:59
导读:30岁就是一个门槛,一座高山,必须要迈,必须要翻,必须要对自己的过去与未来有个基本的评价:是否“成人”?是否有房?是否娶妻生子?是否有个稳定工作?纵横比对,我们无法不焦虑。
零点研究咨询公司最新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对上海、深圳、天津1553名常住居民进行入户调查,结果显示,55.3%的人认为稳定的工作是“长大成人”的最重要标准,“有自己产权的房子”(52.3%)、“婚姻美满幸福”(43.8%)、“有稳定的收入”(41.0%)等紧随其后。若参照这些标准来衡量,当前一大批30多岁的青年可以被定义为“三十难立”的一代了。
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传统国人眼里,30岁就是一个门槛,一座高山,必须要迈,必须要翻,在这个节点上,必须要对自己的过去与未来有个基本的评价:是否“成人”?是否有房?是否娶妻生子?是否有个稳定工作?纵横比对,我们无法不焦虑。
这些年来,我们看到了太多对青年的指责。比如“啃老”、“月光族”、“好高骛远”,更有甚者说现代青年是“垮掉的一代”。但很少有人把当代青年真正放到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全面地考量:在校学习时间一再拉长,踏入社会相对较晚;就业压力巨大,难以“乐业”;住房昂贵,难以“安居”;社会关系复杂,也令他们一再彷徨……大家都觉得这是“蜜罐里长大”的一代,但真的独立面对生活的时候,有谁理解过他们的压力?如果真的要把“三十而立”作为标准,那么笔者也很想大胆说出自己的结论:当一个社会大多数的人到了应该“立”的年龄而无法“立”的时候,一定是我们的社会机制出现了某些难题,亟待解决。
另一个问题是,当孔圣人说出“三十而立”的时候,当时人的平均年龄只是50-60岁。2000年前成家立业的标准是否仍然能作为今日的金科玉律?英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曾得出结论,如果把“是否完成学校教育、是否与父母分居、是否经济独立”作为进入成人的标志,英美要有2/3的人通不过这样的“成熟测试”。我们也一样,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里,如果仍把“是否有房”、“是否有妻”、“是否有铁饭碗”作为“而立”的标志,认为租房子就不能创业,经常跳槽就是不成熟,这未免有些狭隘,社会评判的标准本来就需要“与时俱进”。
被称为“学术超女”的于丹教授在她的《论语心得》里说:“三十而立”并不是一种外在的社会坐标,衡量你已经如何成功,而是内在的心灵标准,衡定你的生命是否开始有一种心灵的内省,并且从容不迫,开始对你做的事情有一种自信和一种坚定。钱穆先生则这样解释“三十而立”:“立,能确有所立,不退不转,则所志有得有守。”用内心的坚定维系自己的平衡,用对不断变动的社会生活的体悟与理解收获内心的坚强,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这,才是对“三十而立”最有现实意义的阐释。(上海青年报 毕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