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的物价压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0:18:12
 

民众的物价压力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徐达内 字号最大 较大 默认 较小 最小 背景                    收藏 电邮 打印 评论[29条]  

2010年11月10日

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今天凭借一种特殊的原因成为市场化媒体议论对象。这家堪称中国最严肃的媒体在最重要的大标题中使用“给力”一词--这是一个新近流行起来的网络词语,用以形容“带劲”等意,甚至有很多年长些的网民都还不甚明了其间准确含义。根据凤凰网在资讯首页推荐的截图和报道全文,这篇叙述江苏如何加快建成“文化强省”的主旋律报道,在引题中使用“动力”、“活力”、“能力”的排比句式,最终推进至“给力”。

入夏以来,对中国物价上涨的描述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报端,直至近一个月,气氛急剧升温。昨日,中国发改委主任张平公开承认全年CPI“要比3%稍微高出一点”,得到广泛关注引述,财经记者和评论员们就此分析通胀成因、前景。

那些精彩的招数包括:腾讯推荐“通胀猛于虎”的图片专题,让网友对比看看“如今100元钱能买到什么”;新浪在“多种商品价格上涨”的专题里列出几十种日用产品的价格浮动;北京晚报找到几位“海囤族”作为典型,请专家分析“战胜CPI,可能吗”;中国青年报用头条评论位置叹息“深圳主妇脑筋再快,也跑不过CPI”。

南方都市报深度周刊的今日封面图案是一个巨大的红色箭头,设计者用它来表达“姜你军”、“蒜你狠”、“油它去”、“苹什么”给民众带来的物价压力。这家报纸提供了来自北京、成都、武汉以及深圳香港的生活案例,并配发一位山东菜农的账本:1.8元→8元,一斤苦瓜的身价之旅。在这一组民间画像的开端,作者们写道:这种轮番滚动的物价上涨,正考验着政府的治理能力...许多商品的价格已经在一年内完成了倍增。长此以往,如果管控不力,“支出倍增”将迅速抵消“收入倍增”带来的幸福感。

你研究苦瓜洋葱,我调查食糖酱油。根据媒体引述的复旦大学物价调查结果,上海生鲜农产品阶段性贵过香港,而洗护用品已全面赶超香港物价。前日列出沪港物价一一对照表的东方早报,又派出记者去往广西监控糖价。根据报道提供的数据,“糖高宗”到了最后,蔗农多赚34%糖厂增收43%,而炒家获利50%,上游市场的疯狂涨价,最终都将由下游的食品企业和消费者来承担。根据这个名为物价大检查的三版专题描述,“炒糖大军成分复杂:公务员家庭主妇退休人员都有份。”

搜狐专题在记述了“一棵菜的历险记”后,也发现了其间的资本市场元素。叹息菜农、商贩其实赚不到什么钱、批评“管理、摊派费用”之余,编辑们感慨:“如果还有一些非市场作用在里面起作用,那么城市菜价不贵、不扭曲,那才怪呢”。

对通胀的关注促使四大门户午后都把发改委的解释放在了显要位置。根据副司长今天出面分析,货币发行过量是物价上涨的第一原因,“特别是最近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这几天国际市场大部分商品价格在急剧上涨”。网易编辑从问答稿中找到了一个角度作为副题:“涨幅平稳,群众可承受”。

从媒体制作的标题来看,不是所有的群众都能情绪稳定。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刊出题为《除了工资,还有什么不涨》的报道,感慨“人们已经很久没有这样清晰地感受到物价飞涨”,并得到了人民网的转载推荐。甚至还有社科院报告来“添乱”,根据搜狐上午引用央视网的消息,意指“中国CPI被人为调整,5年间被低估7%”:城镇储户对物价水平的满意度指数,已经接连创出2001年有数据以来的最低点21%左右,这一满意度甚至显著低于2007-2008年通货膨胀时期的水平(30%)。而另一方面,统计局公布的CPI指数却保持淡定,始终在3%左右水平波动。 

鸡毛蒜皮的故事适合放在社会新闻版,央行副行长的全球视野则适合放在要闻版。马德伦“不会放任通货膨胀加剧”的许诺,与对美国货币政策的批评得到广泛报道。环球时报今天动用头版,宣告“滥印美钞引发众怒,多国威胁准备摊派——美国在G20面临围攻”,用“美国处在‘被告席’”、“奥巴马感到心虚”来形容美国在货币政策中失职带来的被动地位。新华每日电讯亦在评论版头条刊文,引用经济学家的观点指责美国借助印钞机人为压低美元汇率,可能导致形成新的金融泡沫,使汇率失衡,损害别国利益。

晚间,新闻联播口述消息,央行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新华社迅即引用专家分析称,这体现出政策制定者对当前流动性过剩和通胀压力的担忧。

来华掘金的卡梅伦现在看上去比挺印入常的奥巴马要可爱多了。央视播出对他的专访画面,这位英国首相关于“应该将中国的崛起视为一个机会,一个让世界发展的机会”的表态亦成为新浪网推荐标题。根据环球时报的描述,首相大人经历了一场来自“自己人”的“道德拷问”,因为有英国媒体指责他在此次访华中“见利忘义”、回避“人权问题”。

面对国务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新指令,人民日报今天发表评论,强调“依法行政是政府公信力的生命线”;南方都市报社论则说,建设法治政府重在有效监督权力,需要不遗余力强调权力监督;东方早报就更进一步,“建法治政府不能只靠体内监督、自我问责”。

眼前就有鲜活的例子。湖北安陆引进“第三方监督”机制,出资8万元请调查公司对该局全体民警执法办案等进行监督。中国青年报、南方都市报、云南信息报今均刊发评论,对这种监督方式的真实性和公开性表示质疑,认为这只是当地公安局的作秀,不如落实群众的免费监督。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文章认定,“雇来的监督不是真监督”:调查公司拿了报酬之后,与公安局之间是平等的商业关系,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监督关系,这样“作秀”式的监督,没有推广价值。

陕西富平“公开处理”上访农民时依据的“法”,今天也遭到沉重打击。新华社播发通稿,旗帜鲜明地抨击“陕西公开处理上访群众没任何法律依据”:对于民众而言,法律没有禁止的都是可以自主行为的空间;而对于政府和司法部门而言,没有明确的法律授权,任何对公民自由的处置都是违法。这是现代文明社会最基本的法治理念。另一份在京大报--光明日报,也刊文批评“非常时期非常措施”的说法,同“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不拆迁,知识分子吃什么”说法类似,反映了部分干部对法律完全抱着无知和轻蔑的态度。

“居委会组织法20年未作修改,中央近日发文对一些工作予以规范”,这是新京报今日引述中办国办文件的开篇之语。根据这份报道,密布在人民群众身边的居委会被中共中央定义为维稳功能突出,成员报酬获准纳入财政预算。腾讯网在推荐有关此事的报道时,一并推荐了早前中国青年报评论--“各地维稳成本巨大,陷“越维越不稳”怪圈”。 

是血荒,还是血疑?有媒体报道称,一些被称为血托的人低价雇来献血者,然后以高价转卖给急需用血的患者。今日京华时报对此表以关注,认为一些医院及血液中心不对献血者身份进行核实是导致血托行业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新京报则在今日评论《公布血液成本有何难?》中发问:既然“七成民众期待卫生部门公示监督用血成本”,卫生部门何不顺应民意,把血液回收生产过程的各项成本公之于众?不过,中共中央机关报今天果然“给力”,已经帮卫生部门做了这件事。人民日报从济南发出报道,记者详细描述献血、采血、验血、输血一系列过程中的账目。

继续有时评家无情讥笑着“调渤海海水经内蒙古入新疆”的方案,奉劝“专家们面对大自然还是谦虚些好”。不过,已经论证出运输方案的专家们不认为自己是在痴人说梦,根据新闻晚报引述当事工程师的回应,“海水西调”绝不是无稽之谈,不危害环境且每吨水可赚8元。

从昨晚就被网易推荐的重庆大学生再学“工农兵”消息,今天得到了更多门户的发现。根据重庆晚报消息,薄熙来治下的这个直辖市发出通知,要求每一名大学生积极参与种树,每所大学建一片大学林;带薪实习一个月;到农村“三进三同”一个月;到企业做工一个月;学军一个月;撰写一篇有价值的社会调研报告。

3Q之战接近落幕。360公司晚间通过官网宣布,“在相关部门的积极协调下,目前QQ软件与360的全线产品已恢复兼容”。根据财新网引述中国日报的消息,工信部部长李毅中曾于昨日声称,中国国家领导人已经关注到此次冲突,希望尽快解决,“要求双方作出让步”。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联系邮箱:xudanei@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