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音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9:10:17
汉字的音韵
作者:东方羿
  第一节 语音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而语言必须借助声音才能表达,语言的声音,即语音。语音是同意义紧密结合着的。每种语言的语音成分及其结构方式,都有系统性和一定的特点。
  一、 音素
  音素是语音的最小单位。音素可以分成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一)元音
  1、什么是元音
  元音也叫“母音”。元音的发音特点:
  ①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发生振动,而在通过咽腔、口腔、鼻腔时,不受任何阻碍。
  ②除声带外,发音器官的各个部分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
  ③呼出口腔外的气流,不如发辅音时那么急促因为元音是声带振动发出的,声带的振动减低了气流呼出的速度。
  2、 元音分类
  ①根据舌位的高低或口腔的开闭,可把元音分为高元音(闭元音)、中元音、低元音(开元音。
  ②根据舌位前后,可把元音分为前元音、央元音、后元音。
  ③根据嘴唇的圆展,可以把元音分为圆唇元音和不圆唇元音。
  ——汉语中还有一种具有特殊音质的元音:卷舌元音。儿、而、二、耳都是卷舌元音。
  3、复元音
  在一个音节里两个或三个元音的组合叫复元音,也叫复合元音。在复元音中,通常总有一个元音是发音比较清晰和肌肉比较紧张的,其余的元音并不那么清晰和紧张。
  如: ﹝uai﹞,其中a是比较清晰和紧张的,u和i就比较不清晰、不紧张。
  ① 二合元音
  由两个元音组合而成的一种复元音。如﹝ai﹞﹝ao﹞﹝ua﹞﹝ia﹞等。
  在二合元音中,有前一个元音比后一个元音响亮,叫“前响复元音”如﹝ai﹞﹝ei﹞﹝ao﹞﹝ou﹞;有后一个元音比前一个元音响亮,叫“后响复元音”,如﹝ia﹞﹝ie﹞﹝ua﹞﹝uo﹞﹝ǖe﹞。
  ②三合元音
  由三个元音组合而成的一种复元音。如﹝uai﹞﹝uei﹞﹝iao﹞﹝iou﹞。
  (二)辅音
  1、什么是辅音
  辅音也叫“子音”。辅音的发音特点:
  ①呼出气流一定要在通过发音器官的某一部分时,受到阻碍。
  ②只有形成阻碍的那一部分器官特别紧张。
  ③声带不振动或振动比较轻微,而且气流总要克服某种阻碍,因而呼出口腔外的气流就比较急。
  2、 辅音的分类
  ①根据发音部位,分为双唇音、唇齿音、齿间音、舌尖齿龈音、舌尖前颚音、舌叶前颚音、舌根音、小舌音、喉音等。
  ②根据发音方法,可分为塞音(也叫“爆发音”“破裂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清音、浊音、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等。
  如:
   (三)半元音
  是一种摩擦很轻的音。发音时声带颤动,开口度比擦音大一些,但不及发元音时的程度,介于元音和辅音之间。
  如:﹝j﹞﹝w﹞﹝ǖ﹞
  二、 音位
  (一) 什么是音位
  在一种语言里,用来区别词义的最小语言单位。
  1、 区别意义
  如:(1)古(gǔ)、苦(kǔ)g k都出现在(u)的前面,整个音节的调值都是(214)它们的意义靠辅音g k 来区别,g k 便是普通话中两个不同的音位。
   (2)大(dà)地(dì)度(dù)开头的辅音一样,调值也都是(51),意义的不同靠元音a i u来区别,a i u即是普通话中三个不同的元音音位。
  2、不可分割
  如:买(mǎi),“mai”能区别意义,但可以分割成m ai ,ai还可以分割成a i 所以“mai”和“ai”都不是音位,而m 、i、n、a却不能再分割,所以它们是汉语普通话中的音位。
  (二) 各种语言都有各自不同的音位系统
  语言中的音位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处在相互对立和联系中,构成一个系统。
  如:(1)/b:p/ / d:t / /g:k/ /j:q/ /zh:ch/ /z:c/——送气:不送气,对立。
   (2)/sh:r/——清:浊,对立
   (3)/b:d:g/ /p:t:k/ /m:n:ng/——双唇:舌尖:舌根,对立。
  (三)语言中的音位有一定的组合规则
  如:f z s g k h zh ch sh 等音位不能出现在i y的前面;
  b p m d t 能出现在i前面,但不能出现在y的前面;
  j q x只能出现在I y 的前面。
  三、 音节
  (一)什么是音节
  音节(也叫音缀)是语音结构的最小单位。在听觉上自然感到的一个发音片段就是一个音节。音节可以由一个音素组成,也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素组成。
  (二)音峰和音谷
  1、什么是音峰音谷
  实验证明,每发一个音节,发音器官的肌肉都有一次紧张:或者先增强再减弱,或者一开始就是紧张的顶点,再逐渐减弱。音节中紧张的顶点叫音峰,音节交界处是紧张的最低点,也就是前一次紧张过程完了,将要开始后一次紧张过程的地方,这地方叫音谷。
  如:“我”肌肉紧张一次,所以是一个音节。“干部”,肌肉紧张两次,所以是两个音节。“卡宾枪”肌肉紧张三次,所以是三个音节。
  2、音峰的位置
  ①在有元音的音节里,音峰总是落在元音上,就是说,开始发元音时肌肉最为紧张而后就逐渐减弱。
  ②在一个音节之内,元音之前的辅音,是紧张增强的;元音之后的辅音,是紧张减弱的。
  ③在没有元音的音节里,音峰落在紧张最强的辅音上。
  (三)开音节和闭音节
  以元音结尾的叫开音节,以辅音结尾的叫闭音节。
  ——汉语普通话的音节结构以开音节占优势,闭音节比较少,只有以n、ng等结尾的少数几种。
  三、汉语的音节构成
  一般说来,一个汉字相当于一个音节(但也有例外,如“花儿”,在发音上“儿”,只表示元音的卷舌作用,这个词只有一次发音器官的紧张,所以是一个音节。)
  汉语音节分为声母、韵母两部分。声母是音节起首的辅音,声母后面的音素合起来构成韵母。最完全的音节, 如“天”, 用图形来表示就是:
   声 母 韵 母
   t i a n
   辅音 介音 主要元音 收音
  ——韵母可以是单元音,也可以是 二合元音或三合元音。
   单元音作韵母: a
   前响复元音(元音前加介音) ua ia
   后响复元音(元音后带收音) ao an
   三合元音(元音前后带音 ) i a o i a n g
  
  第二节 汉语拼音
  拼音就是用符号给生字注音。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不能直接表示出读音,为了学习的方便,需要给汉字注音。
  一、汉字注音方法
  (一)历史上汉字注音的方法
  1、反切法
  汉字最早的注音方法是“反切法”,这种方法在汉代末年就产生了。所谓反切,就是用两个字拼合成另一个字的音,反切上字与所切之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切之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即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
  如:“叨”土刀切。(《广韵》)
  “哗”胡瓜切。(《集韵》)
  2、切音新字
  清末拼音字方案最早的一种。卢憨章创制。用“两字合切即成音”的方法,仿拉丁字母笔形制定字母55个,在厦门一带推行十多年。1906年后,字母改用汉字简单笔画,韵母居中粗写,声母各按四声细写在韵母的四角,增订为官话、福州、泉州、漳州、厦门、广东六种。
  3、 官话合声字母
  清末较重要的拼音字方案之一。王照仿效日文假名而作。以北京音为标准,专拼白话。1900年起,曾在北方推行十年。
  4、 注音字母
  1913年由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是在《汉语拼音方案》制定之前通行的为汉字注音和学习普通话的一套音标。
  5、国语罗马字拼音法
  为方便西方人学习汉语,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最先采用拉丁字母(也叫罗马字母)给给汉字注音。后作为拼写汉语的重要方案,在1926年由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制定发表,1928年经国民政府大学院公布。方案的特点是用字母变化表示声调。
  如:(1)幽﹝iou﹞由﹝you﹞有﹝yeou﹞右﹝yow﹞
  (2)汪﹝uang﹞王﹝wang﹞往﹝woang﹞望﹝wanq﹞
  6、威妥玛式
  英国人威妥玛设计的一种英文中用来拼写汉字的形式,用在他编写的汉语课本《语言自迩集》里。
  7、拉丁化新文字
  也叫“新文字”。是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的重要方案之一。产生于1931年在海参崴举行的中国新文字第一次代表大会,至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后而止。方案特点是:不标记声调,不写出舌尖元音,分别尖团音。
  (二)现代汉语拼音方案
  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语音的方案。1958年2月11日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推行。方案采用二十六个拉丁字母,在字母表里规定顺序和名称,在声母表和韵母表里规定拼法,另有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的规定。
  1、字母表(音序排列)
  Aa Bb Cc Dd Ee Ff Gg Hh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Xx Yy Zz
  2、声母表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玻 坡 摸 佛 得特 讷 勒 哥科 喝 基 期希 知 吃 诗 日 资 雌 思
  
  3、韵母表
  A o e ai ei ao ou an en ang eng ong
   啊 喔 鹅 哀 欸 熬 欧 安 恩 昂 亨的韵母 轰的韵母
  i ia ie iao iou ian in iang ing iong
  衣 呀 耶 腰 忧 烟 因 央 英 雍
  u ua uo uai uei uan uen uang ueng
  乌 蛙 窝 歪 威 弯 温 汪 翁
  ǖ ǖe ǖan ǖn
  迂 约 冤 晕
  ①第一行12个韵母,其中“a o e”是单元音;“ai ei ao ou an en”、 “ang eng ong”是前响复元音。
  ②第二行“i”行,10个韵母,是“i”以及“i”与“第一行的9个韵母组合,“i”行韵母都是后响复元音 。
  ③第三行“u”行,9个韵母,是“u”以及“u”与第一行的8个韵母组合,其中“ua uo” 是后向复元音,其余都是三合复元音。
  ④第四行“ǖ”行,4个韵母,是 “ǖ”以及“ǖ”与第一行的3个韵母组合,其中
  “ǖan”是三合复元音。
  4、拼写规则
  ①“知、吃、诗、日、资、雌、思 ”等的韵母用“i” ,写作zhi chi shi ri zi ci si。
  ②韵母er用作韵尾(即儿化音)时,写成r,如“花儿”拼作huar。
  ③“i”行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i in ing前加y写成yi yin ying ;其他i变y,写成ya ye yao you yan yang 。
  “i”行韵母,除i外,都不和zh ch sh r z c s拼。
  ④“u”行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u前加w,写成wu;其他u变w,写成wa wo wai wei wan wen wang weng。
  除u外,都不与b p m f 拼。
  全行都不与j q x 拼。
  ⑤ “ǖ”行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加y且去两点,写成yu yue yuan yun ;
  声母为j q x 时 ǖ 去两点,写成ju qu xu ,与n l拼时,不去两点,写成 nǖ lǖ 。
  ⑥iou uei uen 前面加声母时,写成 iu ui un ,如:niu gui lun 。
  ——拼音口诀:
  i行开头变作y,u行开头变作w, i in ing u 是例外,不去i u 加y w ;
  前无声母 ǖ 打头,加个y 字在前头,ǖ 上两点来去掉,ǖe变yue有根由;
  ǖ字前面j q x , ǖ 上两点不用写,倘若前面n 和 l ,保留两点要注意;
  iou uei uen 真荒唐,前拼声母挖肚肠,单独注音有变化,i u 必须变 y w 。(摘自薛树礼、于云秀《语文大观园》)
  5、声调符号
  ˉ ′ ˇ ‵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① 声调符号标在音节的主要元音上,轻音不标。
  如:妈(mā)麻(má) 马(mǎ)骂(mà) 吗 (ma)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轻声
  ②元音上标声调符号的位置先后为:a →o→e →i→ u→ ǖ ,如:miáo ;a o e在前则标在前一个元音上, i u ǖ 在前则标在第二个元音上,如:liú shuǐ yuán。
  ——标调口诀:
   见a 不放过,无 a 标 o e ,o e 也不在,方可标 i u ,i u 并列时,调号标在后。(《语文大观园》)
  6、隔音符号(’)
  a o 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如:嫦娥(chang’e)。
   第三节 汉字音韵
  汉字字音是由声母、韵母和声调构成的。音韵,就是字音中声、韵、调三要素的总称。
  一、声母
  (一)什么是声母
  声母就是一个汉字音节开头的辅音。
  (二)声母的分类
  按发音部位可分为:
  1、旧称:五音(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音加上半舌音、半齿音)
  2、新名:双唇、唇齿、舌尖中、舌尖前、舌面前、舌面中、舌根
  按发音方法可分为:
  全清:指不送气,不带音的塞音、擦音、塞擦音。
  全浊:指带音的塞音、擦音、塞擦音。
  次清:指送气,不带音的塞音、塞擦音。
  次浊:带音的鼻音、边音、半元音。

二、韵母
  (一)什么是韵母
  韵母是指一个汉字音节中除声母以外的其余音素。(其中有包含一个元音的,如“马(mǎ)”字;有包含几个元音的,如“表(biào)”字;有由元音和辅音结合而成的,如“天(tiān)”字。)
  (二)韵母的构成
  韵母通常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一个韵母不一定具有韵头和韵尾,但韵腹必不可少。
  1、韵头:也叫“介音”,是介于声母和韵腹之间的高元音 i u ǖ 。如:家(jiā)广(guǎng)宣(xuān)
  2、韵腹:韵母的主要元音。如槐(huái)中的(a)基(jī)中的(i)陆(lù)中的(u)
  3、韵尾:也叫“收音”,是一部分韵母后面的收尾成分。韵尾分元音韵尾,如“快(kuài)”、“沟(gōu)”中的(i u );辅音韵尾,如“满(mān)”、“江(jiāng)”、“红(hóng)”中的(n ng)。
  (三)韵母的分类
  1、单韵母:只有一个元音构成的韵母,如:a o e i u ǖ er 。
  2复韵母:由两个或三个元音构成的韵母,如:ai ei ao ou ia ie iao iou ua uo uai uei ǖe 。
  3、鼻韵母:韵尾是鼻音的韵母(n ng),如:an en ang eng ong ian in iang ing iong uan uen uang ueng ǖan ǖn 。
  4附声韵:韵尾是辅音的韵母,也就是“闭音节”里的韵母。
  5、不附声韵:没有辅音韵尾的韵母,也就是“开音节”里的韵母。
  (三)韵母的发音方法
  1、口音
  ①语音中气流完全通过口腔而不经过鼻腔的声音,叫口音。
  ②口音的发音方法:软腭上升,使鼻腔通路闭塞,气流只从口腔流出。
  ③除鼻辅音外,所有辅音都是“口音”。
  2、四呼
  音韵学家根据发音时口腔共鸣空隙的大小,将韵母的发音分为四类即“四呼”: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开口呼和合口呼,没有i介音,发音时口腔共鸣的空隙较大,故称“洪音”;齐齿呼和撮口呼,都有i介音,发音时口腔共鸣的空隙较小,故称“细音”。
     
  三、声调
  (一)什么是声调
  声调,也叫“字调”。由一个音节内部的音高变化构成,主要是指某些语言中每一音节所固有的,能区别意义的声音的高低和升降。如:妈、麻、马、骂,都念(ma),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声音的高低升降不同,如果声调错了,意思也会改变。
  ——汉藏语系(汉语、藏语、缅甸语等)的语言,以及南非、西非和北美的不少语言都有声调。英语、俄语是没有声调的语言(每个音节的发音不是没有音高,而是音高并不固定,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二)调类
  声调的类别。汉语普通话有四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平、阳平合起来叫“平”,上声、去声合起来叫“仄”。语句中,平声字和仄声字有规则地出现,可产生强烈的节奏感。
  ——不同声调的音节往往也有长短的差别,普通话上声字比其他声调长些,去声字最短。不过差别相当小。
  (三)调值
  就是各种声调的实际读音。指的是音节的相对音高及其升降变化的实际情况。标记调值用五度制调号,5度最高,1度最低。调值的升降变化有平、升、降、曲折等几种类型。汉语普通话里有高平调、高声调、降升调、全降调四种调值型式,用调值来表示:高平调为55,高声调为35,降升调为214,全降调为51,
  如:妈、麻、马、骂,单念是调值是(55)、(35)、(214)、(51)。
  ——声调口诀:阴平高而平,阳平往上升,上声先降后升有拐弯,去声高处往下冲。(郑林曦《怎样合辙押韵》)
  (四)连读变调
  汉语的每一个音节(一个汉字),都有一定调值,字与字连续时,原来的调值往往会发生变化。
  1、两个字连读变调
  ①两个去声字连读,前一个去声字调值从(51)变为(53)。
  如:“下降”、“注意”,念时,调值都是(51),但连起来下降中的“下”,注意中的“注”调值都变为(53)。
  ②两个上声字连读,前一个上声字的调值从(214)变为(35)。
  如:“美满”、“老虎”、“蒙古”,单念时,调值都是(214),连起来“美满”中的“美”,老虎中的“老”、蒙古中的“蒙”调值变为阳平(35)。
  2、三个字连读变调
  ①前一个单音节的上声字和后一个双音节的上声字连读。
  如:(1)纸老虎,因“老”已经变调,“纸”实际上是和阳平连读,因此只须读半上(21-只降不扬)。
  ②前面一个双音节上声字和后面一个单音节上声字连读。
  如:如:展览馆,因第一个字“展”已经变调,因此前面两个字都读阳平(35)。
  3、其他
  一、七、八、不等字的变调。
  单用和作词尾都念本调,去声前变阳平,非去声前,“七、八、不”读本调,“一”跟非去声字都读去声。序数“一”字在词尾读本调。“一、不”若在词中间,应该变调读轻声。
  (五)轻声
  1、什么是轻声
  ①轻声也叫“轻音”,是汉语中一个重要的语音现象。
  如:先生、姐姐、衣服等不少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都读轻声。
  
  ②轻声音节是比较弱的音节,表现为发音比一般的音节短而轻,失去原有的声调,有时也会引起音质的变化。
  ③普通话轻声音节往往能区别意义。
  如:
  例字 意义 一般读法 轻声读法
  好些 许多(他吃了好些药。) 好了一点(你的病好些了?)
  大意 梗概(写出段落大意。) 粗心、疏忽(不要太大意了。)
  干事 做事(光吃饭,不干事。) 职务(他在军区当干事。)
  火烧 用火烧(火烧赵家楼。) 饼类食品(我买两个火烧。)
  2、轻声的语音特点
  ①发音短促
  ②不送气清音声母在轻声音节里一般弱化为浊音声母。
  如:喇叭、你的
  ③在轻声音节中,元音音质发生变化,复元音变为单元音,除(i ǖ)外,元音也往往因弱化而变得含混。
  如:木头(muto)——复元音(ou)弱化为单元音(o)。
   妈妈——第二个“妈”变得含混。
  ④轻声音节的声调也会发生变化,失去原有的声调,变得短促。轻声音节的调值要看前面一个音节的声调而定:前面是阴平、阳平念3度,前面是上声念4度,前面是去声念1度。
  如:桌子、房子、椅子、凳子中的“子”,调值各为3、3、4、1。
  ⑤在轻声音节中存在语音脱落现象。
  如:(1)豆腐(doufu)读成(douf),脱落了“u ” 。
  (2)东西(dongxi)读成(dongx),脱落了“i”。
  2、儿化音
  ①韵母er跟什么声母都不拼音,可以单独作音节,如:而、二、儿、耳等。
  ②儿(ér)作为词尾,带在别的音节后面,常常不再成为独立音节,而跟前面的音节结成卷舌音节,这种音节叫儿化音。汉语拼音方案规定,儿化音节一律不改变原音节的写法,只加一个r尾。
  ③音节儿化以后,本来的韵母也起了一定的变化。
  如:(1)棍儿(gùnr)读成 (guer)收音n变轻了,或者简直含混不清。
  (2)小孩儿(xiaohair)读成(xiaohar)竹竿儿(zhuganr)读成(zhugar)板凳儿(bandengr)读成(bander)
  二、语音的发展
  (一)历史音变
  很多古诗,按照诗律应该押韵的字,并不押韵,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些字在诗人创作的时候是押韵的,到了现代,之所以不再押韵,那是语音演变的结果。语音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所发生的变化叫作历史音变。
  (二)发生音变的原因
  1、中古汉语–i –j -jw 前声母g k h和z c s到现代汉语都变成j- q- x-。
  如:肌(qi) →(ji) 启(kiei)→(qi)
  酒(zjou)→(jiu) 秋(cjau)→(qiu)
  香(hjang)→(xiang) 絮(sjwo)→(xu)
  ——这是因为受﹝i j jw﹞的影响。﹝q k h﹞移前部位,﹝z c s﹞移后部位,都变成了和i j jw﹞同位的﹝j q x﹞。
  2、浊音清化,在浊音清化的过程中,发生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分化。
  ①中古汉语的双唇浊塞音声母一律清化
  如:b‘ → b p
  ②双唇浊塞音声母,凡是平声的一律变为送气音,凡是仄声的(包括上、去、入三声)一律变为不送气音。
  如:b‘(平声) → p
   b‘(仄声) → b
  ——其他浊塞音声母也有类似的变化。
  ③浊塞擦音声母也有清化和分化的变化。
  如:d‘→ t g‘ → k dz‘ →ch
  d‘→ d g‘ → g dz‘ →zh
  3、音位合并
  d t d‘ 三个音位合并成 d t 两个音位。
  如:斗(dou)d→d
  偷 (tou) t→t
  豆 (d‘ou) d‘(平声) → d
  头 (tou) d‘(仄声)→ t
  4、音位关系变化
  中古汉语 /b:p:b‘/ /d:t:d‘/ /g:k:g‘/ 三组各有清浊的对立,在清塞音音位又有送气不送气的对立,到了现代汉语普通话, ﹝b‘ d‘ g‘﹞的消失,引起清浊对立消失,只剩下/b:p/ /d:t/ /g:k/ 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
  5、音位间的组合规则(包括音节结构)的变化
  ①中古汉语塞音音位﹝b d k﹞可以在音节末尾出现,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都不能在上述位置出现。
  如:
  音位 位置 中古读音 现代读音
  p 音节尾 塔(tap) (tǎ)
  d 音节尾 泼(puad) (pó)
  g 音节尾 速(sug) (sù)
  ——这种变化意味着汉语丧失了以塞音音位收尾的闭音节
  ① 中古汉语舌尖齿龈音位﹝z c s﹞和舌根音位的﹝g k h﹞都能出现在﹝i j﹞之前。
  如:酒(zjau) 心(sjam) 饥(gi) 欺(ki) 现代汉语中却没有这种可能。
  6、声调的变化
  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古代汉语的调类略有不同:古代汉语四个调类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古汉语的“平声”调类里的字,在普通话里分成两个调类,所以这两类也都叫“平”,同时又分别冠以“阴、阳”加以区别,清音声母变为阴平,浊音声母变为阳平。古汉语的上声,清音声母,仍为上声;浊音声母的一部分变为上声,另一部分变为去声。古汉语的去声仍为去声。古代“入声”调类里的字,在普通话中全部并入其他几个调类,所以普通话没有“入声”。
  
  如图:
  平↗清音声母(如“诗”) →阴平
  ↘浊音声母(如“时”) →阳平
  
  上↗清音声母(如“使”) →上声
  ↘浊音声母(如“你” ↗
  “是”)
   ↘
  去(如试、事) →去声
  
  入(湿)↗阳平
   (食)↗阴平
   (脚)↗上声
   (剧)↗去声
  
  三、普通话与方言
  1、汉语是中国的主要语言。在语言分类上属于汉藏语系,同中国境内的藏语、壮语、傣语、侗语、黎语、彝语、苗语、瑶语等以及境外的泰语、缅甸语等都是亲属语言。
  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主要方言有:北方话、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闽北话、闽南话、粤语等。
  3、各地方言和现代汉语普通话,除了词汇和语法方面有些差异外,在语音方面也各有特点。
  ①声母、韵母和声调数目各不相同。
  ②汉语普通话和各方言里,各个字单念时的调值都不完全一样。
  如:同是一个“妈”字,普通话调值是(55)、天津话(11)、西安话(31)、上海话(51)、广州话(53)或(55)。
  ③普通话和方言的调类名称相同的,调值不一定相同。
  如:
  调类 例字 普通话 天津话
  阴平 妈 55 11
  阳平 麻 35 55
  上声 马 214 24
  去声 骂 51 42
  ④普通话和方言中调值相同的调类名称不一定相同。
  如:普通话调值为(55)属于阴平,西安话调值为(55)的却属于去声,西安话“骂”和普通话“妈”调值相同。 怎样把字读准
  一、建立字形与字音的联系
  现代汉字中约有10%的字,没有表示读音的字符,这些字主要是传统的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即现代的会意字、记号字、半意符半记号字。它们的字形不具备表音能力,只有通过学习,建立了字形与字音的联系以后,才能读出字音来。
  二、根据词性、词义和语体的不同来区分多音字。
  (一)明“性”确音
  词性不同,读音往往不同。
  如:(1)处,名词读chù——办事处、处长,动词读chǔ——处理。
   (2)笼,名词读lóng——牢笼、笼屉,动词读lǒng——笼罩、笼络。
   (3)种,名词读zhǒng——种子、种类,动词读zhòng——种地。
   (4)弹,名词读dàn——子弹、弹丸,动词读tán——弹棉花、弹球
   (5)好、恶,形容词读hǎo、è——好看、丑恶,动词读hào、wù——好逸恶劳。
  (二)名“义”确音
  字义不同,读音也不同。
  如:(1)咽,咽喉,读yān;吞咽,读yàn;呜咽,读yè。
   (2)阿,阿拉伯,读ā;阿谀奉承、刚直不阿,读ē
   (3)强,强化,读qiáng;勉强、强迫读qiǎng;倔强读jiàng
  (4)差,“参差”读cī,“差错”读chā,“出差”读chāi,“差不多”读chà。
  (三)明“体”确音
  口语和书面语的读音也往往不同。
  如:(1)露,书面语读lù——露营、风餐露宿;口语读lòu——露馅儿、露怯、露马脚。
  (2)色,书面语读sè——颜色、花色;口语读shǎi——掉色、变色儿。
  (3)熟,书面语读shú——熟悉、深思熟虑;口语读shóu——饭熟了、熟透了。
  (4)血,书面语读xuè——血液、呕心沥血;口语读xiě——流血、血淋淋。
  三、成组记忆有相同字符的汉字。
  有相同字符的汉字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都是形声字或半音符半记号字
  音符的表音情况有两种:一种整字和音符的声韵调完全相同,一种整字和音符的声韵相同,调不同。利用这个规律可以记忆成组的普通话字音。
  1、整字和音符声、韵、调完全相同,即音符能准确地表示读音。——能够准确表音的音符,它们的组字能力往往很低。
  如:(1)胡——湖、糊、蝴、葫
  (2) 皇——簧、煌、惶、蝗、凰、篁
  (3)府——俯、腐、腑
  (4)善——膳、缮、鄯、鳝
  (5) 奂——焕、换、涣、痪
  2、整字和音符的声韵相同,调不同。
  如:(1)安(ān)——氨、鞍、胺(ān)按、案(àn)
   (2)畐(fú)——匐、幅、辐、蝠(fú)富、副(fù)
  (3)元(yuán)——园(yuán)、远(yuǎn)院(yuàn)
  (4)方(fāng)——芳(fāng)、房、防(faáng)、访、纺(faǎng)、放(faàng)
  3、多音字音符有两个读音,有的形声字也有两个读音。
  如:暴(bào/pù)——曝、瀑(bào/pù)爆(只读bào)
  4、多音字音符有多个读音,每个读音都有一组形声字。
  如:(1)夫,一个读音“fū”,形声字:肤、麸、呋
  一个读音“fú”,形声字:芙、扶
   (2)齐,一个读音“jì”,形声字:济、剂、霁、荠,济(jǐ)、挤(jǐ)、跻(jī)
   一个读音“qí”,形声字:脐、蛴
  (3)会,一个读音“huì”,形声字:绘、烩、荟、桧
  一个读音“kuài”形声字:脍、侩、哙、狯、郐
   (4)兹,一个读音“zī”,形声字:滋、孳;
  一个读音“cí”,形声字:磁、慈、糍、鹚。
   (5)令,一个读音“líng”,形声字:零、龄、伶、铃、玲、翎、聆、羚、苓
  一个读音“lǐng”,形声字:岭、领
  一个读音“lìng”,形声字:呤
   (6)单,一个读音“dān”,形声字:郸、殚、箪,掸(dǎn)惮(dàn)弹(dàn/tán)
  一个读音“shàn”,形声字:禅、墠
  一个读音“chán”,形声字:禅、蝉、婵、阐(chǎn)
  ———认读形声字,特别是比较生僻的形声字,可以根据音符确定念法,不必硬记。
  (二)一部分是形声字或半音符半记号字,一部分是半意符半记号字或合体记号字。
  如:形声字——清(qīng)、晴、情(qíng)、请(qǐng);半意符半记号字——精(jīng)、睛(jīng)菁(jīng)、靖(jìng)、靓(jìng/liàng)、婧、(jìng);合体记号字——静(jìng)、猜(cāi)。
  ——有相同字符“青(qīng)”
  (三)多数是形声字,个别的是半意符半记号字或合体记号字。
  如:(1)涸(hé)——固(gù)形声字:锢、痼、崮、堌(gù)
  (2)愎(bì)——复(ù)形声字:腹、覆、馥、蝮(fù)
  (4)收(shōu)——丩(jīu)形声字:纠、赳(jīu)
  (5)靸(sǎ)——及(jí)形声字:芨、极、级、岌、汲、笈(jí),圾(jī)
  (6)殍(piáo)——孚(fú)形声字:浮、莩、孵、俘(fú)
  (7) 排、徘(pai)、罪(zuì)、靠(kào)——非(fei)形声字:菲、啡、扉、霏、绯fēi)斐、匪、诽、翡(fěi)、痱(fèi)
   (四)一部分是形声字,一部分是与形声字声母或韵母相同的半意符半记号字,个别的是声母韵母都与形声字不同的半意符半记号字。
  如:(1)果(guǒ)——形声字:裹、猓、馃、蜾(guǒ);记号字:颗、棵、稞、窠、髁(kē)、课、锞、骒(kè)——踝(huái)
   (2)马(ma)——形声字:妈(mā)、吗(má)、码、玛、蚂(mǎ)、骂(mà);记号字:冯(féng)——笃(dǔ)——羁(jī)——闯(chuǎng)
   (3)昔(xī)——形声字惜(xī);记号字:借(jiè)——错、措、厝(cuò)
  (五)全部或大部分都是半意符半记号字或合体记号字。
  如:(1)寺(si)——待(dai)、特(te)——诗、恃、峙(shi)
  (2)田(tián)——佃、钿、甸(diàn)——苗(miáo)——男(nán)——累(lèi)——胃(wèi)——畐(fù
  四、怎样记忆半意符半记号字、合体记号字
  半意符半记号字、合体记号字,有一部分是古代的形声字,音符由于语音的演变,失去或部分失去表音功能。但它们仍带有形声字的痕迹,仍然有规律可循。
  (一)有的半意符半记号字和有相同字符的形声字的声母相同。
  如:(1) 演(yan)——寅(yin)形声字:夤(yin)
  (2) 悖(bèi)——孛(bó)形声字:饽(bō)、勃、脖(bó)
  (3) 沸、狒、费(fei)—佛(fó)——弗(fú)形声字:佛、拂、怫(fú)
  (4) 腊(臘)、蜡(蠟)、邋、鱲、镴、蝋、爉、擸(là)——鬣(liè) 形声字:猎(獵,有的方言也读“là”)、鬣、躐、犣(liè)
  (5) 屡、缕、褛(lǚ))——娄(lóu)形声字:搂(lōu)、楼、髅(lóu)、篓(lǒu)、瘘(lòu)
  (6) 瘦(shòu) ——叟(sǒu)形声字:搜、艘、馊、飕、瞍(sōu)
  (7)钵(bō)——本(běn)形声字:苯(běn)、笨(bèn)——
  (二)有的半意符半记号字或合体记号字和有相同字符的形声字的韵母相同。
  如:(1) 诞(dàn) ——延(yán)形声字:筵、蜒(yán)
  (2) 救(jìu) ——求(qiu)形声字:球、裘、逑、俅(qíu)
  (3) 技、伎、芰、妓(jì)——支(zhī)形声字:枝、吱、肢(zhī)
   (4)炼、楝、练(liàn) ——柬(jiǎn)形声字:拣(jiǎn)、谏(jiàn)
  (5)谈、痰、毯(tan)—淡、氮、啖(dan)——炎(yán)形声字:剡、琰(yán)
   (6)悄(qiāo)、俏、诮、鞘、峭(qiào)—稍、梢、捎、筲、鞘(shāo)、哨、艄(shào)—— 肖(xiāo)形声字:消、销、削、逍、宵(xiāo)
   (7)辊、绲(gǔn)、棍(gùn)—混(hún/hùn)——昆(kūn)形声字:琨、鲲(kūn)
   (8)校、效(xiào)—咬(yǎo)—— 交(jiāo)形声字:胶、茭、跤、郊、蛟、(jiāo)、皎、姣、狡、绞、铰、饺(jiǎo)较(jiào)
   (9)蹄、啼(tí)—啻(chì)——帝(dì)形声字:蒂、缔、谛(dì)
  (三)与形声字韵母相同的半意符半记号字,有的声母的发音部位相同或相近。这是因为历史音变,浊音清化,在浊音清化的过程中,发生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分化:b‘分化为p、 b , d‘分化为 t 、d , g‘分化为 k、 g ,dz‘分化为ch、 zh等原因。
  
  如:(1)b、p(绷—棚;镖-飘;饱-跑;编-偏)
  (2)d、t(蒂- 蹄;洞-铜;荡-烫)
  (3)g、k、h(姑—枯;瑰-愧;隔—翮;垢-逅;坷—河;抗-杭;跟-恳-很)
   (4)z、c、s(综-淙;遭-槽;镞-簇;词-饲;紫-疵;澡-操-臊)
   (5)zh、ch、sh(钟-冲;啁-绸;张-伥;怵-述;锥-椎-谁)
  (6)j、q、x(精—情;警-擎;谨-勤;酵—哮;揭—歇;贱-钱-线)
  ——有些多音字也有这个规律,如:膀baǎng-páng;提dī-tí;弹dàn-tán;扛gàng-káng;颌gē-hē;强qiáng-jiǎng;长zhǎng-cháng;朝zhāo-cháo;传zhuàn-chuán;曾zēng-céng;藏zàng-cáng;伺cì–sì;校xiào-jiào;颉xié-jié)
  (四)有的有相同字符的半意符半记号字与形声字,有的韵母相同,有的声母相同。
  如:(1)劈、霹、僻、譬、甓、鷿(pì)、癖、擗(pǐ)—擘、檗(bó)——辟(bì) :避、臂、壁、璧、薜、襞(bì)
  (2)敝(bì)——弊、蔽(bì)——憋、鳖(biē)——蹩(bié)——撇、瞥(piē)——撇(piě)。
  (3)皮(pi)——披(pī)——疲(pí)——坡、颇(pō)婆(pó)、破(pò)、——波、玻(bō)
  (4)呙(guo)——涡、锅、埚(guo)——祸(huo))——窝、涡、蜗(wo) ——剐(gua)
  (五)有的有相同字符的字,与形声字,有的声母相同,有的韵母相同,有的声母韵母都不相同。
  如:(1)工、功、攻、红(gōng)、巩(gǒng)、贡(gòng)——红、虹、讧、魟(hóng)——扛、肛、缸(gāng)杠(gang)——扛(káng)——江、虹、豇(jiāng) 。
  (2)浚、骏、俊、峻、竣(jùn)——唆、梭、睃(suō)——酸、狻(suān)——悛(qān)
  (3)赖、籁、癞(lài)——懒(lǎn)——獭(tǎ)
  (4) 辍、啜、惙(chuò)——掇、裰(duō)——缀(zhuì)
  (5)彖(tuàn)——椽(chuán)——缘(yuán)——喙(huì)
  (6)曷(hé):——喝(hē)、鞨(hé)褐(è)、——渴(kě)——遏(è)——揭(jiē)、竭、碣、偈、羯(jié)
  (六)有的半意符半记号字虽然没有表音字符,但有相同字符的字读音大部分相同。
  如:(1)葵、睽、揆、暌(kuí)——字符“癸”,本字读“guǐ”。
   (2) 掘、崛(jué)、倔(juè)——字符“屈”,本字读“qū”。
   (3)喔(wō)、握、渥、龌、幄(wò)——字符“屋”,本字读“wū”。
  (4)读、犊、渎、牍、黩、椟(dú)个别字:窦(dòu)、觌(dí)。.——字符“卖”,本字读“mai”。
  (七)有的半意符半记号字,虽然没有表音字符,但与和字符的相同字的声母或韵母相同。
  如:(1)拨(bō)-泼(pō)——字符“发”,本字读(fā)
   (2)睹、都、堵、赌(dù)-暑、薯、署(shu)-褚(cǔ)-诸、猪(zū)——字符“ 者”本字读(zhě)
   (八)有两个读音的多音字符,其中一个读音有形声字。
  如:率,一个读音“shuài”,有形声字:蟀、摔(shuāi);一个读音率(lǜ)没有形声字
   (九)多音字符,每个读音都有一组形声字,其中一组或每组形声字还有韵母相同的字。
  如:(1)奇,一个读音“qí”,形声字:骑、绮、崎;
  一个读音“jī”,形声字:畸、犄、寄(ji);韵母相同的有:倚、旖、猗、椅(yi)
  (2)氏,一个读音“shì”,形声字:舐
  一个读音“zhī”,形声字:纸;韵母相同的有:芪(qí)
  (3)召,一个读音“zhào”,形声字:招、昭、诏(zhāo)、——沼、照(zhǎo)
  一个读音“shào”,形声字:绍、韶、邵、劭、苕(shào);韵母相同有:迢、笤、苕(tiáo)
  (4)区,一个读音是“qū”,形声字:驱、躯,韵母相同有:伛(yǔ)、妪(yù)、一个读音是“ōu”,形声字:欧、讴、鸥、殴、呕(ǒu)、怄(òu),韵母相同的字有:抠、眍(kou)。
   (5)句,一个读音是“jù”,形声字:拘、驹,韵母相同的字有:朐、劬(qu);
  一个读音是“gōu”,形声字:佝(gōu)、狗、苟、枸、岣,韵母相同的字有:齁、呴(hōu)。
   (上述内容是根据汉字存在的一些现象进行归纳和梳理,使之成组便于识记,而非研究考证,不一定科学,也不一定符合形声字发展的实际。)
  五、字符不表音的原因
  (一)语音的变化。
  音符的读音有变化,形声字的读音也有变化。有些形声字的字音是根据音符的古音或旧读音、异读音而来的。
  如:(1)声旁“我(wǒ)”,形声字:硪,“我”旧读“ě”,形声字:蛾、娥、峨、俄、鹅(é)、饿(è)。
   (2)声旁“谷(gǔ)”,形声字:逧,——同韵母的有:俗(sú);“谷”古音读“yù”,形声字:峪、浴、欲、裕(yù)。
   (3)声旁“且(qiè)”,形声字:趄,“且”古音读“jū”,形声字:沮、狙、咀、趄、疽、龃、苴;同韵母的有:蛆(qū);韵母相近的有:粗、徂、殂(cū)——租(zū)、组、阻、俎、祖、诅、菹(zǔ)。
   (4)声旁“白(bái)”,形声字:伯、柏(bǎi),同韵母的有:拍(pāi)-与“拍”同声母的有:怕、帕(pà);“白”异读“bó”,形声字:泊、铂、舶、伯、柏(bai/bó)-与“泊”韵母相同的有:魄(pò)
  (5)声旁“每(měi)”,形声字:梅、霉、酶、莓,——海(hǎi)古音读“mèi”。
   (6)声旁“骨(gǔ)”,形声字:馉、蓇、鹘,——滑、猾(huá)古音读“gǔ”。
   (7)声旁“喦(yán)”形声字:癌(ái),原读“yán”,因与“炎”同音,口语不好区分,如“肺炎”和“肺癌”,才改读“ái”,台湾等地区仍读“yán”。
  (二)不是形声字或不是以此字符为音符的形声字。
  这些字中,有的是会意字,有的是简化字、假借字,有的是口语异读,也有的是以另一个字符为音符。
  如:(1)良,形声字:粮、踉(liang)——郎、狼、朗、浪(lang),而娘(niáng)和酿(niàng,声旁是“襄”的简化。
   (2)令,形声字:零、领、龄、伶、铃、玲、岭(ling),而邻(lín)和怜(lián),是“鄰”“憐”字的简化。
   (3)永,形声字:泳、咏,而脉(mài)是“脈”字的简化。
  (4)巳,形声字:祀、汜,而异(yì)是会意字。
  (5)牙,形声字:呀、鸦(yā)、伢、芽、蚜yá)、雅(yǎ)、讶、砑、迓(yà),而穿(chuān)是会意字。
  (5)灰,形声字:恢、咴、诙(huī)——盔(kui),而 炭(tàn)是会意字。
  (6)它,形声字:铊、咜(tā)——陀、驼、舵(tuó/duò)、鸵、沱、跎、砣、坨、酡、铊(tuó),而蛇(shé/yí)是转注字。
  (7)见(jiàn/xiàn),形声字:舰(jiàn)——现、苋(xiàn)、蚬(xiǎn),而觅(mì)是会意字,视(shì)的声旁是“礻。
  ——字符与形声字或形声字之间,声、韵、调若大部分不同。这类字多半是会意字或会意兼形声。
  如:(1)足(zú)-捉(zhuō)-促(cù)-趸(dǔn)-踅(xué)
  (2)耳(ěr)-茸(róng)-耸(sǒng)-耷(dā)-聂(niè)
  (3)言(yán)-唁(yàn)-信(xìn)-訇(hóng)
  ——俗话说“秀才识字认半边”,这就是指认读形声字而言的。但也有可能识错,因为现代汉字中很多看似音符的字符却不能准确而有效地提示读音。因此,在认读有相同字符的字时要仔细分辨, 以免读错。
  六、利用声、韵、调的配合规律类推纠正方言字音。
  (一)韵母错读的纠正:
  有些方言常常将eng韵的字读成ong 韵。
  纠正方法是:b、p、m、f,不和ong相拼。
  如:崩、朋、蒙、风,的韵母不可读成ong。
  (二)平舌和翘舌的区分:
  1、韵母ua、uai、uang,只和翘舌声母zh、ch、sh相拼,不和平舌声母相拼。
  如:爪、耍、拽、踹、率、装、床、双等全是翘舌。
  2、普通话没有 shong读音,只有song,因此送、松、耸、讼、嵩等只能是song。
  3、普通话ce、se只有去声字,不是去声的车、扯、舌、摄等,应断定其声母为翘舌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