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一切的缅甸军政府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5:42:12
11月7日,为实现军政府“路线图”的第五步,缅甸举行20年来首次大选,表面上看来,军政府似乎有意改变军人专制,但回顾缅甸军政近半个世纪的历程不难发现,军人触角已经遍布整个伊诺瓦底江流域。[详细]
 
早在1963年,以奈温为首的军人势力通过政变的方式就已攫取最高权力,但由于推行社会主义改革,造成缅甸经济崩溃而倒台。1988年,现任军政府正式上台,虽然取消社会主义改造,但对缅甸的高压统治从未终结。
混乱中军政府强权上台,迫于国际社会压力解除戒严
1962年,由于不满吴努政府对少数民族叛军让步,军事将领奈温发动政变,缅甸民主议会制度终结,军人强权从此建立。由于此后推行不切实际的计划经济,并采取闭关锁国政策,1980年代,缅甸局势日益动荡。
1989年7月17日,为控制国内局势,新上台的缅甸统治者苏貌废除社会主义制度,发布“1号主席令”,命令并授权仰光、中部和西北军区司所管辖的范围内实行军事戒严。覆盖缅甸钦邦、马圭省北部与曼德勒省北部等缅甸核心区域。1992年后,迫于国际社会压力,以丹瑞为总理的缅甸军政府解除戒严,开始同包括反对派在内的各政党和社会各界人士对话。
军政府建立“巩发会”控制民众,该组织人数超过2167万
另一方面,军政府则在民间支持和扶植“联邦巩固发展协会”作为拥护军人政权的社会基础。起先,该协会只是一个从事市政公共工程的“福利组织”,从事社区服务、城市基建等工作,作为社会基层组织,它在政治上支持军政府。1997年军政府决定将其改组为政府外围组织,并组织成员接受训练,为军政府转型做铺垫。军政府首脑丹瑞大将亲任领导,制定严格的组织规则。
从1997年起,“巩发会”频频召开群众大会,在主要面向公务员和中学生的基础上,大量吸收新成员。截止1998年3月,该会已建立16个省邦会,1999年成员已至1100万人,约占15岁以上缅甸人口35%。截至2005年7月24 日,巩发会已有17个省邦协会、65个县级协会、320个镇区级协会、15327个村级协会。据中国驻缅使馆公布的资料,巩发会会员人数目前已达到2167万,除接受军训以外,还接受政治和经济管理方面的训练,甚至已经登上国际舞台,参与外交事务。[详细]
1985年奈温访华,受到邓小平接见。今天的缅甸军政府与1988年上台,脱胎于奈温政权。
 
奈温政权两年内对15000多家机构进行国有改造,1987年缅甸人均GDP跌至197美元
1963年2月,奈温正式宣布实行国有化政策,10月,联邦革命委员会颁布企业国有化法令,规定政府无需经过任何法律程序,有权按照自己的方式将任何私营企业收归国有,并于当年对私营银行,大米贸易、石油和木材加工实行国有化。1964年又将经销商,百货商店实行国有化。1963到1965年间,缅甸政府强制推行国有化猛烈程度,在第三世界国家中也属罕见。短短两年中,15000多家工厂、商店和银行被收归国有,国有化一直持续到1970年,较大的厂矿都派军人接管。很多工厂、银行、商店冠以“人民”称号。
奈温政府进行的国有化运动使生产和流通梁道被打乱,缅甸国民经济陷入混乱。截至1987年,奈温政府“五四”计划的第一年,与过去两个四年相比,国民经济增长率降至最低,人均GDP仅为197美元,仅略高于孟加拉国和埃塞俄比亚,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1981到1986年,缅甸出口度共下跌26%,1996/87年,又进一步下挫,缅甸的进出口额不平衡,连年出现赤字,并最终促使奈温政府倒台。
缅甸现任领导人丹瑞大将,上台后用更加灵活的政治手腕瓦解了缅甸内部分裂势力,同时积极推进国内经济发展。
现任军政府5000万筹建缅玛公司,成为东南亚商界军队
1988年9月18日,苏貌为首的缅甸国防军接管政权,成立“缅甸联邦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现任军政府正式上台并全面对经济改革。在开放国内市场、积极加入东盟的同时,1990 年4 月27 日军政府组建缅甸经济控股公司(UMEH,也称缅玛公司),实际成为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垄断企业。
该公司股东包括国防部采购局及有关国防军事机构、退伍军人协会等, 批准的资本金为100 亿缅元(当时约合5000万美元)。该公司特殊的背景使其很快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已涉足珠宝玉石、银行、饭店、旅游、百货零售、房地产开发、成衣制造、烟草、啤酒酿造等领域,并垄断了其中的部分行业,成为缅甸实力最强大的国营集团公司,在东南亚被称为“商界军队”。同时,为了促进其发展, 缅甸军政府从1995/1996 财年开始免除其商业税和收入税。[详细]
 
缅共武装与北部少数民族进行罂粟种植,金三角海洛因曾占世界70%
缅甸共产党失去外部支援后,1970年代后在北方建立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同时靠毒品贸易支撑,分裂后的彭家声、克钦军以及以坤沙为代表的掸邦势力也缅北金三角立稳脚跟,大肆发展罂粟种植业。80年代初,金三角毒品产量已达700吨左右,1988年增至1200吨,1989年翻一番,产量达2400吨,1991年已突破3000吨大关。从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期,缅甸金三角地区贩运的海洛因占世界总量的60%-70%。
1989年,缅甸最大的反政府武装力量缅甸共产党武装内部瓦解,原来由其领导的两万多人的武装分裂为四大股,缅政府对其采取怀柔政策,分别承认四股民族武装占领区为缅甸第一至第四特区,给四股民族武装头目以特警警官头街和较好薪水摘掉“叛乱分子”的帽子,同时在与政府控制的缅玛公司挂钩前提下,允许民族武装在一些大中城市开设办事处、公司。[详细]
坤沙,又名昆沙、张奇夫,名噪一时的缅甸掸邦军阀,美国曾悬赏200万美金缉拿这位世界第一大毒枭。
金三角毒枭投降军政府,缅甸获得5 .7亿日元罂粟种植补偿金
为铲除割据势力,军政府利用族武装矛盾使其互相消耗。军政府曾利用彭加声部和克钦军间的矛盾,鲍有祥、赵尼莱部也曾在政府支持下攻打“金三角”坤沙势力。1992年6月,缅甸军政府与中国,泰国及联合国的禁毒组织,四方签署了《地区性禁毒协定》,缅甸军政府对金三角地区加大清剿力度,截至1995年,掸邦16支主要的反政府武装,有15支坐下来与政府谈判,并达成停火。1996年,在内外打压下,最后一支武装力量,曾被称为世界第一大毒枭的坤沙正式向军政府投降,同时也标志着缅甸国内最大的割据势力瓦解。
为打击毒品势力,从上世纪90年代起,国际社会对缅甸进行了补偿,中国方面累计投资5亿多元人民币在金三角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罂粟替代种植,替代种植面积达60多万亩。国家禁毒委直接投资50万元在缅甸掸邦第二特区南部万宏地区实施了龙眼烘烤加工替代发展,同时,1998年日本再次恢复对缅援助,并先后投资2亿美元在缅甸建摩托车厂、微波通讯工程和勘探沿海天然气田。尽管受到美国的压力, 日本仍免除了缅甸1400万元的债务,并提供550万美元的粮食基金和5.7亿日元的罂粟替代种植款项。[详细]
 
僧侣曾经积极参与缅甸的民族解放斗争,并且一度担当了这场斗争的领导角色。自1962年军人执政以来,缅甸僧侣甚至参加了历次反对军人统治的政治斗争。在1988年的民主运动中, 部分僧侣甚至直接参与了激进的反政府活动。1988年9月18日以苏貌为首的军队接管政权以后, 僧侣们的大规模反政府活动有所减少, 但并未放弃斗争。
僧侣拒绝为军政府做法事,遭军政府铁腕打压
1990年8月27日,曼德勒8000多名僧侣拒绝为军人及其家属举行任何宗教仪式, 并且拒绝接受他们的布施。这种宗教抵制运动随即波及到仰光、望濑、实皆和瑞波等大中城市。僧侣们的宗教抵制使军政府在缅甸这样笃信佛教的国家里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因为僧侣的上述行动,僧侣与大学生和民盟在被视为反政府的三大力量。
军政府认识到了僧侣在缅甸社会的崇高声望和巨大的政治影响力,从1990年底起大幅度地修改了佛教政策,一方面积极主动地弘扬佛教,充分发挥佛教思想和僧侣在巩固军人统治以及维护国家统一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僧侣的控制。由于粮食价格暴涨、通货膨胀加剧,2007年缅甸再次爆发大规模僧侣示威活动,军政府最终不顾国际社会舆论压力,再次用武力平息抗议活动。[详细]
缅甸军政府建立以来,僧侣与大学生和民盟在被视为反政府的三大力量。
军人已经进入了缅甸社会的每个角落,今天的缅甸,军官们管理着一切, 包括人们的生老病死都与军人发生着联系。据粗略估算, 40 多万现役军人加上其家属, 再加上退役或转到地方任职的前军人,总数超过500万,约占缅甸全国人口的10%,军政府也通过各种渠道,窥视着这个东南亚佛国的每个细微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