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 拿什么拯救钱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08:28:42
用户名:   密码:登录注册
满天风雨
五柳村对地球村的观察与思考
主页博客相册|个人档案 |好友
查看文章
物价上涨 拿什么拯救钱包?/南方网
2010-11-10 19:57
“涨”潮中的民间画像 拿什么拯救钱包?(组图)
加拿大华人网www.sinonet.net 2010-11-10  来源:南方网

南方都市报深度周刊封面:“涨”潮生活

双目失明的陈基老人独居北京西城区一间六七平方米的老屋内。 南都记者 孙涛 摄

7年前,老人专门向一家香港机构学过盲人按摩技术,可他设想中的盲人按摩店始终没有开业。 南都记者 孙涛 摄
“涨”潮生活――物价飞跃年代的民间画像
作者:杨晓红 孙涛
物价上涨一点都不新鲜了,明天早上的菜市场,青菜的价格或许又要高于今天。物价,是一只虫子,正蚕食着经年累月上涨不多的薪水。
这一年来,已让每一位普通民众感受到了物价的压力,舆论分析的各种原因喧嚣纸上,管控的措施出台了一次又一次。可是,我们看到的却是,每一波的议论和管控之后,是新一波物价上涨的开始。
这种轮番滚动的物价上涨,正考验着政府的治理能力。据悉,有多位政策建言者已上书,在十二五规划里明确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意图十年内居民收入翻一 倍。可是,民众所看到的却是物价正在向倍增的道路上迈进,许多商品的价格已经在一年内完成了倍增。长此以往,如果管控不力,“支出倍增”将迅速抵消“收入 倍增”带来的幸福感。
本组报道来自民间,他们生活的琐碎,正是繁重物价压力下的普通民众生活写照。
北京 金融街,贫民陈基的生活
南都记者杨晓红 实习生 李晓荣 发自北京
中国最高档的写字楼群矗立北京金融街,附近的胡同里住着一个失明的退休老人,物价持续上涨没有中断金融街上白领们的“星巴克时光”,却让这位老人将一日三餐改成两餐。
在武汉,月收入6000元的中产阶级家庭,为了给孩子交一笔“奥数班”的课外培训费,取消了补拍婚纱照的计划。而除去每月必须支出的固定开销,能剩下来 的只有300元!这还不包括应酬交际等额外开支,而且不能出大的意外,如家庭的某个成员生大病等。而且也基本要与任何哪怕略显“奢侈”的生活方式绝缘。
在网络上,继“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之后,又出现了“苹什么”、“糖太宗”等谑称,每一个谑称背后,都代表着一种物价的呼呼上涨。一些有趣 的省钱个案开始受到追捧。一份“菜奴省钱攻略”走红成都,许多“80后”称,当了“房奴”、“卡奴”后,如今遭遇蔬菜涨价,又成了“菜奴”。
我们选取了北京、武汉、成都三地,作为样本城市,这场蔓延全社会的涨价风波中,看起来无人幸免,只是底层的抗压能力更为脆弱。
越来越多的地区制定了物价补贴,试图通过公共财政贴补最低层的家庭,但对于目前看起来尚无尽头的涨价风波来说,已经引发了一定的恐慌,并且由此孳生了不少社会矛盾。
个人如何应对?政府如何调控?各地情况不一,答案不尽相同,我们对物价上涨风波中的人群素描,试图找到其中共性。
北京西城区,有著名的金融街,中国最高档的写字楼群矗立在那里,也有不少曲曲折折的小胡同。胡同内,繁茂高大的槐树在这个秋末正涂写着一地金黄。73岁的陈基,就住在这条街朱苇箔胡同最里的拐弯处。
他已经失明20多年了,几天前,他给原单位哈尔滨铁路局寄去了困难补助申请。通常情况下,在往年,这份申请会换回500元生活补助。“今年听说是千年寒 冬,往年要700元燃煤才能过冬,今年得备900元”,他说,除了盼望得到单位的生活补助外,剩下的就靠拼凑了,“生活上或许还可以再挤挤吧!”他穿着一 件半世纪前缝补断袖的夹衣,脚上蹬一双裂了大口子的老皮鞋。
吃不吃鸡蛋,要下很大决心
陈基的父亲曾在铁路系统工作。1951年,随着父亲工作调动,举家搬迁到北京。
大学毕业后,陈基分配到了哈尔滨铁路局工业总公司下属的汽修厂,54岁那年,他双眼患上病毒性角膜炎,治疗无效后彻底失明。陈基内退回到北京,成为一个北京盲人。
到去年,退休金涨到1300元/月,陈基算计着:付给阿姨每月500元工资,街道办每月给200元补贴,这样还剩下1000元。他有低血压,经常头晕, 这又要扣除200元医疗费,再就是每月电费平均100元、电话费100元等。这样下来,不计算饮食支出,每月可支配收入不足600元,低于北京市最低生活 标准800元/月。
他尽可能压缩开支,“平时多半下面条,搁点油,撒点盐就行了,再就是泡方便面、吃速冻饺子,或者蘸点酱豆腐、榨菜就可以应付一日三餐了。”
可是,今年8月以来连续上涨的北京物价,使得陈基不得不将一日三餐减少为一天两餐。“大不了少吃一顿”,他说。
一天天蹿高的物价在青菜、鸡蛋、食用油价格上表现十足,像73岁的陈基一样,北京若干个社区的居民也感同身受,他们开始自发在网上讨论起如何节省生活开 支,以及自测恩格尔系数。在网络上,继“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之后,又出现了“苹什么”、“糖太宗”等谑称,每一个谑称背后,都代表着一种物 价的呼呼上涨。
“按恩格尔系数,59%以上算贫穷,那我是赤贫”,恩格尔系数这个曾经只是在高等教科书里出现的词汇,就这样以真实的 生活让陈基领会了它的含义。他平均每月用于生活开支的费用大约300-400元,飞快上升的物价在这几百元钱维持的生计里非常明显:“以前胡同口的刀削面 5元一碗,现在要6元;以前鸡蛋3.4元/斤,现在要4.7元/斤,都不敢吃了”。
当鸡蛋涨至4元/斤时,他曾下定决心不吃鸡蛋,以便一天省下两个蛋,结果最终熬不过,还是又吃鸡蛋了,“算来算去还是鸡蛋最便宜”。
冬天逼近,他家的炉火还未生
陈基是北京数十万贫困人口的真实生活写照。2007年,北京曾向23万户低收入家庭每人每月发放20元物价补贴。
金融街正在朝世界一流迈进,始于去年夏天的拆迁正在让胡同里的人口一天天减少。陈基所在的小院本来住了5户人家,他是中间的第三家,其中两家的房屋已被 推倒,一片残瓦断墙。他隔壁的另两家,一家房主已经搬走,将房子出租了出去,另一家则还留有一个瘫痪老人居住。
“是重残,北 京户口,但还不属于低保对象”,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街道大院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冯宝良说,陈基每月有1300元退休金,所以不属低保户。社区依然每 年冬天都会来帮老人升炉子取暖,直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平时逢年过节也会过来探看,为老人添一些米、油、窗帘等日常用品。
这是陈基 可以感受到的来自政府的“温暖”。“家里吃的、用的,比如一天要开上20个小时的电视机是区残联送的,牙膏牙刷是开会参加活动送的,油和米也是社区逢年过 节送来的,还有被子、衣服类,也总有些老同学会送一些来”,但陈基老人承认,但有一项支出他非常在意,即每个月都要事先预扣200元的医疗费,几十年铁打 不动。
而针对高速上涨的物价,2007年10月,北京市还首次出台了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变动应急救助方案,按规定,若副食品价格 大幅度上涨,并连续3个月涨幅超过上年同期15%时,即对低保家庭进行特殊物价补贴。这年连续5个月内,北京23万困难人群首次领取了物价补贴,平均每人 每月20元。
“今年还没有下发物价补贴,民政部门还在观望”,冯宝良估计,今年即使下发物价补贴,每户每月也应该不超过50元。
数年前,央视敬一丹采访陈基时,问他生活中最感到困难的事时,他的回答是“害怕东西掉下来,否则就得到处乱摸”。
如今,他对自己最盼望解决的问题,已经有了不同答案,“按照国家规定,困难人群的生活水平,应该与当地平均居民生活水平持平,北京市去年人均收入2.7万元,今年3万元,我的退休金如果能相应提高到每月2500元,就好办了。”
他还希望医保可以早日异当地转账,而不是转回哈尔滨报销就更方便了。
冬天正一天天逼近,家里的炉火还未生,屋子内已有了重重寒气。
他说,再过两天,他准备给社区志愿者打个电话,委托他们帮忙买回20公斤大葱,“葱白要长一些的”,这样放在厨房地上,每顿就着馒头吃,就可以度过今年冬天了。
刚成“房奴”,又跨入“菜奴”
南都记者 刘伟 发自成都
在红星路某公司工作的郭小姐昨天更改了自己的msn签名:这么涨下去,“糖高宗”要成“糖玄宗”了!她发现,一个月以来的白糖涨价已经影响到了她爱吃甜食的喜好,她喜欢吃的米花糖已从上个月7元/斤涨到了8元/斤。
因为平时有记账的习惯,今年9月底,她把记了3年的账本翻了出来,对照着一看,愣是把自己吓了一跳:伙食费这一栏,2008年1-9月的支出是4663元,2009年涨到了5840元,而到了今年这项开支已经7300多元了“涨幅超过25%。”
于是,棉布、卫生纸、奶粉、糖和食用油,不断传出涨价消息的生活必需品,让精明的省钱达人们果断出手。这些囤积生活用品的达人被形象地称为:囤囤族。不少囤囤族能将一些可存放的物品买够一两年的用量。
一些有趣的省钱个案开始受到追捧。近日,一份“菜奴省钱攻略”走红成都,许多80后称,当了“房奴”、“卡奴”后,如今遭遇蔬菜涨价,又成了“菜奴”。
原本,这是一名成都女孩将自己省钱买菜的经验发到了网上,本想跟大家分享生活心得,结果帖子里的“买菜省钱36计”立刻引来了全国各地网友的热烈追捧,被网友们称为“最行之有效的买菜宝典”。
“菜奴省钱攻略”发布者刘小姐,刚刚成为“房奴”的她,又跨入了“菜奴”的行列。“不愿参加同事的饭局,宁愿顶着烈日去菜市场买菜自己做饭。基本保证一 菜一汤,有时间会自己煲汤……”。她说,“平均一天下来,5元钱左右……”“‘房奴’压垮我脆弱的脊背,‘菜奴’成为我应付‘房奴’的省钱之道。”
她同时列举了诸多买菜招数,如“避开早高峰,改早上买菜为晚上买菜”的建议,被称为“人气最火爆的方法”。
“菜奴省钱攻略”一出,立刻有网友从该攻略衍生出林林总总的其他招数,比如“瞄准男摊主,一般不会斤斤计较”等等。还有人提出了更绝的观点―――“多看天气预报,明天下雨,今天就多买菜,不会错的。”
此外,大概是受到游戏“种菜偷菜”的影响,有人颇有创意地提出―――DIY种菜。“我在花盆里种了几棵葱,用的时候拔一棵。”
此前,中国经济在2004年和2008年,也曾经历过类似的物价上涨局面,消费者物价指数涨幅分别达到3.9%和5.9%,均高于当前的统计数据。自上 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放开一般商品的价格管制以来,在物价上涨最为猛烈的1994年,当年物价同比上涨了近四分之一,家庭突击囤积米面油盐酱醋茶,成为 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近期四川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的成都市居民生活成本调查结果显示,有64.3%的受访者表示今年上半年家庭生活消费支出增加,当问及增加原因时,选择“物价上涨”的最多,占76.2%。
四川大学教授、社会学系主任陈昌文认为,收入没涨,物价率先上涨,已成为应引起重视的问题。“水电油气等哪怕上涨一分钱,也会带动下游产品连锁涨价,企业经营者自身不会把涨价消化掉,最终所有的涨价影响都会转嫁给消费者,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具有刚性需求的低收入群体。”
9月份成都CPI已逼近黄灯区
在决策者的眼中,事情正变得复杂起来。根据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公布的数据,9月份成都C PI同比上涨4.9%,创近27个月以来的新高。这是成都CPI连续8个月上涨。9月份,成都CPI涨幅高出全国水平1.3个百分点。
成都调查队消价处阳云广说,9月份,在大米、面粉、猪肉、油脂、蔬菜、调味品、鸡蛋、牛奶及奶粉、水果、在外用膳等价格的强力推动下,成都食品类价格环比上涨3.6%、同比上涨9.9%。
这也是成都市食品类价格环比自7月份以来连续上涨3个月,同比则从2月份开始连续上涨9个月。在食品类价格指数16个种类价格中,环比“13涨3跌”,同比“15涨1跌”。其中,粮食、蔬菜及鸡蛋价格涨幅较大,价格涨幅均创新高。
但这还不是最坏的。
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了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价格监测情况。在监测的31种产品中,近80%价格上涨。商务部3日发布的商务预报监测显示,10月25日至31日商务部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与前一周相比,均小幅上涨。
10月份的CPI涨幅将与本周内公布,但几乎所有机构都给予了悲观的预测―――各家机构对CPI的预测都接近或超过4%。成都市物价局拒绝对此评论,但其也强调,成都必将仍在全国的水平线之上游走。
成都市物价局综合法规处处长何亚军告诉南都记者,9月中旬成都出租车调价,影响8大类消费中的交通价格环比、同比均上涨,而天然气、自来水调价将影响到 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至明年。“食品类价格在C PI中占权重较大,未来一段时间内猪肉、蔬菜、粮食等价格变化将成为影响CPI走势的关键。”
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负责人则告诉南都记者,从过去20多年5轮经济增长周期的研究来看,CPI在5%以内比较正常,是绿灯区;CPI在5%到9%之间是黄灯区;9%以上是红灯区。由此来看,9月份成都4.9%的CPI已逼近黄灯区。
物价上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在一项调查中,48%的人表示近期各种物品价格上涨对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四川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的《成都居民生活压力调查》结果显示,七成被访者每月基本生活开销大幅上涨,生活压力增大。

物价飞涨时期的武汉街头打油诗。 南都记者 占才强 摄

武汉人常吃的热干面,如今涨到2.5元到3元。南都记者 占才强 摄

通涨压力过高,深港购物逆转
武汉 中产物价之忧
南都记者 占才强 发自武汉
结婚十年,家住武昌南湖花园的温倩想和老公补拍一套婚纱照的计划最终落了空―――8岁儿子这时恰巧要交一笔“奥数班”的课外培训费,攒了大半年的窘迫积蓄最终让给了孩子的未来。
“说出来不怕你笑话,我们在婚纱店选的是价格最低的那种,打特价880元一套,但给儿子交了1100元报名费后,就是这点钱都拿不出来了。”谈起如今的拮据生活,32岁的家庭主妇略显尴尬和无奈。
现在仅仅是为了能“活着”
当年和丈夫结婚,也是为了省钱没拍婚纱照,在家境渐渐转好后,夫妇俩又萌生并商定在结婚十周年的日子,补拍一套婚纱照了却多年的遗憾,没想还是撞上了如今的“通胀”年份,“都30多岁了,做女人最后的一点浪漫都没机会了。”温倩打趣的话让人听来心酸。
开支的拮据,已经不是第一次让武汉这个普通的家庭吞咽失望。今年国庆假期,丈夫提议带儿子去咸宁泡一次温泉,但最终也未成行,原因是旅行社报价涨了20%―――其实也只多了不到200元钱,但这对近来已被迫习惯节衣缩食的温倩来说,还是“太贵了,玩不起”。
其实,在以市民化著称的华中大城市武汉,温倩一家在外人看来还算得上是个“准小资”:温是小学老师,月收入接近2000元;丈夫在一家企业做内刊编辑, 月收入2900多元―――而就在几年前,武汉人在网络上讨论“月收入多少才算是白领”时,一度还将“月收入2680元”作为武汉“白领”与“蓝领”的分界 线。
“小资”的日子也曾经有过,但对温倩来讲,那已经是几年前的记忆了。自从2005年贷款在南湖花园买了一套2居室的二手房后,温 感觉一家人的生活“被绑架”了:自己的工资仅够还每月的房贷,而丈夫的工资也仅够一家五口―――还有两位年近七旬的爹爹婆婆(尽管爹爹每月也能领到 1200元的退休金)―――的最低日常生活开支;以前还经常可以到亚贸广场(武汉一家中高档商场)等买买衣服,每逢周末全家人出去下下馆子,平常水果零食 不断,而这些统统在做了“房奴”之后成为一种奢侈。
眼下,像温倩这样的家庭面临的最大困惑,就是不断攀高的物价。尤其是今年以来,从 “菜篮子”到“米袋子”,从“气坛子”到“油瓶子”,从“穿的”到“抹的”,从“吃的”到“坐的”,价格翻着筋斗往上蹦―――连开锁的都涨了价,今年下半 年,温倩丈夫杨波一次开门,将钥匙断在锁孔里,喊来开锁匠,原来50元的收费涨到了80元,面对杨波的不满,开锁师傅反问他“现在还有什么没涨呢?”
“以前还仅仅是‘房奴’,现在成‘菜奴’、‘饭奴’了,现在我们活着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能‘活着’。”温倩如是理解疲于应对的每天生活。
近30万人群受涨价冲击最大
在910万常住人口、城镇职工年平均社会工资27213元(2008年数据)的武汉,温倩夫妇的年均收入刚好靠近平均线,位居中游。远不是最困难的家庭。
11月5日,武汉市民政局救灾处副处长李超向南都记者提供的一份最新文件显示,截至今年10月,武汉市享受城市、农村低保的对象共29.9万人、13.5万户,占全市户籍人口比例为3.54%。这近30万人口,才是对物价更敏感、受物价上涨冲击最大的人群。
在物价凶猛的当下,武汉市已在考虑对这个人群的保障问题,但还远未制度化。李超介绍,武汉市仍在摸索一个让最低生活保障的增长,能随物价上涨指数变化而作出相应调整的机制。
“我们每年会大致测算上一年度物价指数对低保人群生活造成的影响,然后向政府提出适当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譬如今年从5月1日起,我们就对低保标准做 出过调整,中心城区的低保对象从每月300元调到360元,远城区的低保对象从每月240元调到300元,虽然上调的几十元还比较低,但我们还会进一步探 索。”
另外还有直接的物价补贴。南都记者从武汉市民政局获得一份2010年10月29日最新“物价补贴”内容为:因从8月22日起居 民天然气价格上调,为确保低保家庭不受影响,从2010年9月起到2011年8月止,对使用天然气的城市低保家庭按每户每月给予4 .6元补贴,每季度发放一次。
对仅有4.6元的补贴标准,李超给出了解释:武汉天然气调价从以前2.3元/立方米调到2.53元/立方米,涨了0.23元/立方米,而经物价部门测算,武汉每户每月大约使用量为20立方米,乘以0.23元,每户每月的补贴标准则为4.6元。
对非低保户的中低收入人群,李超说,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救济政策,但对低收入人群中的低保边缘户,经审查确系困难的,可申请临时救助,一次性给予城市1500元、农村1000元的现金救助。
但据南都记者了解,申请临时救助的审查极为严苛,要向居委会申请,经区局审核,市局审批,还得街道入户核查,并非所有申请者都能获批。而即便申请到一次性救助资金,相较于不断飞涨的物价,也仅是权宜之计杯水车薪。
而临时救助遭遇的现实情况则是,据李超介绍,到目前为止,武汉市因物价上涨而提出临时救助申请的低收入家庭可谓寥寥,除了审批把关严的原因外,许多低收入家庭还碍于情面,不愿暴露隐私。
逆转的深港物价
南都记者 张国栋 发自深圳、香港
在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钟坚看来,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恢复阶段,货币发行较大,因内地物价高涨和汇率变化所产生的深港物价扭转现象会持续加强。
11月6日,周六上午9点多,深圳师奶COCO麦拉着拉杆箱经过罗湖口岸向香港进发。两小时后,她返回罗湖的家里,拉杆箱里装满了奶粉、沐浴露、洗发水。
COCO麦出生在一个典型的深港家庭,她的母亲和妹妹15年前移民去了香港。以往,多是母亲和妹妹越过深圳河来相聚,顺便带些便宜的肉菜返港,如今,变成是COCO麦手持购物清单,频繁往香港跑。深港往来的悄然逆转,背后隐藏的是物价曲线。
越来越长的购物单
COCO麦还不算最早的鸟儿,周六上午9点多,在罗湖口岸深圳方,两个港货店小老板已经满载而归,每人的小推车上堆了5大箱“益力多”优酸乳,足有1米多高。
这两位不愿具名的小老板告诉南都记者,深圳超市“益力多”今年的售价达10个17.6元人民币,而在香港上水,售价为10个16.9港元,再加上1港币兑换人民币约0 .88元的汇率,相当于才14.8元人民币,低了近3元,所以他们经常相约去香港屯货。
而类似赴港购物或旅游的内地客,仅在今年9月,经过罗湖口岸就多达730.5万人次。过关旅客梁先生来自深圳盐田,“2003年香港对深圳开放自由行之 后,我们就开始到香港购物”,2009年4月,香港对深圳居民实行可办理一年多次往返的签注后,梁先生赴港更频繁,每个月至少一次甚至数次。
以购物为目的的深圳客基本只在香港上水停留,目标也非常明确:在万宁超市买生活用品和化妆品,在与万宁一墙之隔的优之良品店买零食,再到药店买药,三站逛完立刻返程。
在他们的购物清单上,以往多是“三宝”:婴儿奶粉、纸尿裤、化妆品。在万宁超市,深圳宝安的任先生说,香港奶粉的价格比内地低三四十元,且品质更可信 赖,纸尿裤则要便宜20多元,自从1年前双胞胎女儿降生后,这里成了他的婴儿用品购买专场。而万宁相邻的SASA化妆品店,深圳的尹小姐说她每次来都要消 费一两千元,因为香港品牌化妆品的价格比内地低三四成。
今年以来,深圳客的购物清单逐渐丰富起来,日常必需品甚至包括水果、纸巾、油盐酱醋,媒体在新闻标题中还调侃了一把:深圳师奶香港打酱油。
COCO麦的前上司何子龙是香港人,2008年因工作调动定居深圳,如今往返深港的频率为每周三四次,家中所需日常用品基本都是他和太太用双肩包从香港背回。他说,“我可以很绝对地讲,香港的东西比大陆便宜。”
2008年移居深圳时,何子龙在福田一家大型超市考察过日用品价格,当时绿色外包装的飘柔洗发水,香港两瓶约35港元,大陆约30元人民币,相差无几, 但大陆货品使用感觉略逊,所以他仍选择在香港购买。然而到了今年,750毫升装的“飘柔”,深圳超市卖39元人民币,香港61港元就能买两瓶。
更令何子龙惊讶的是,由内地供给香港的粮油、水果蔬菜,原产地本该更便宜,但今年以来,这些生活必需品价格已超过香港。比如在深圳超市买5公斤装的大米,需五六十元人民币,香港一般只要50港元。
他还“随便举个例子”说,250ml的维他奶饮料,6盒装香港售价为11-12港元,但在深圳的价格是14-15元人民币,又如新奇士橙,香港是10元港币3枚,大陆的超市则随便一枚都要三四元人民币,而且味道比他在香港吃的要“飘忽”――― 时甜时不甜。
即使是以往很有价格优势的菜心,深圳也已贵过香港。而一年前,深圳的菜心四五元一斤,香港还要6元港币一斤。何子龙的太太几天前在深圳超市购买了某品牌 的鸡汤,1公斤1盒售价为15元人民币,而香港买3盒特惠装只需30元港币,平均10元港币1盒。幸而肉类价格深圳仍有优势,何太太煲汤用的骨头,三四元 人民币买到的一块在香港要15-20元港币,否则两口子不得不考虑在双肩包里塞入猪肉和牛肉。
南都记者在深港两地的大型品牌超市做了 一项对比调查,除上述奶粉、化妆品、纸尿片“三宝”之外,深圳不少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确已高过香港,如食品:10斤装丝苗大米,深圳售价约42元,香港售价 38.25港元;深圳鸡蛋每斤约5.98元,部分超市12个鸡蛋需要12 .9元,在香港花30港元能买到30多个;深圳食盐2元一包,香港超市为1.1港元;
生活用纸:10卷装的维达卫生纸,深圳超市售价32.5元,香港超市卖28港元;
水果:红富士苹果在深圳6元一斤,香港价格为4.98港元。有些水果深圳的价格甚至比香港贵3倍左右,如绿奇异果,香港售价8.8港元/5个,深圳售价3.9元/个;柚子蜜1公斤,香港售价18.9港元,深圳售价为46元。
此前媒体在物价报道中提到李锦记510克装财神蚝油,深圳售价10.9元,而香港价钱折合人民币9.4元。就在11月6日,在深圳蛇口的一家大型超市, 一位深圳主妇指着一款李锦记酱油16.8元的价格标签,不解地问售货员:“前几天不是还只是10.9元吗?”售货员答道:“那是搞活动的优惠价,现在恢复 正常价格了”。
港人赴深买菜的往事
如今COCO麦拿小推车赴港扫货,恰如当年自己的母亲前来看望女儿时,不忘随手推个小推车,返港时带回蔬菜等价格更低廉的食品。
早在1986年1月11日,新华社香港分社播发了一则电稿,“到深买菜港人,平均每天两万”,称“由于深圳农贸市场零售的蔬菜、瓜果、海产、肉类比香港的价格便宜,因此香港许多家庭主妇或休假的人,由九龙乘火车经罗湖海关到深圳的集市采购鲜活农副产品”。
家住香港上水的香港师奶陈朝蓉在上世纪80年代中就开始到深圳东门市场买菜,那时候在香港一天的菜钱,可以在深圳买三天的菜,而且可用港币交易,港币的汇率高于人民币,相当划算。
曾给香港供菜多年的深圳人杨锐堂回忆,两地农贸市场当时销售的农产品,价格与品种都存在巨大落差,如菜心,1985年深圳卖3元一斤,香港却高达30元港币。
自1979年始即在罗湖边检站工作的陈先生曾在2007年做过粗略统计,周一至周五,到深圳买菜的香港人每天早上有1000人左右,周末和节假日将可能达到3000人。自从1997年以来,香港与内地的往来程序变得简便,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港人来得更加勤了。
陈先生举例说,2007年在深圳,每市斤猪肉卖10元左右,而香港折合人民币要卖20多元,那么如果一些家庭主妇一次来深圳买5斤猪肉就可以省下50元钱;还有蔬菜的价差,如菠菜深圳3元1斤,香港折合人民币6元1斤,这也吸引不少香港主妇长期坚持来罗湖买菜。
从深圳购物返港的不仅是精明的师奶,也不仅限于肉与菜。香港工联会深圳咨询中心助理主任潘志辉告诉南都记者,几年前深圳的可口可乐只需9毛钱1罐,他有个香港朋友每次过来深圳玩,总会带上个小推车,回去时就拉上几箱。
失落的“后花园”
潘志辉2008年由香港调往深圳工作后,深圳就成为了他与许多香港朋友聚会的基地,那时的深圳被称作港人的“后花园”。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的一项统计,2007年港人到内地旅行达6970万人次。以深圳为目的地约占55%,香港居民到内地私人旅行的消费总开支达 291亿元,每人次的平均消费开支约为620元。其中49%(92亿元)为住宿及膳食,37%(70亿元)为娱乐、交通及其它服务,购物则占14%(25 亿元)。
起初与朋友相聚深圳,潘志辉经常主动埋单,四五个朋友在罗湖的餐馆吃顿饭不过百元左右,饭后洗脚或者按摩,价格也就是三四十元。
但汇率变化越来越快,以往100元港币兑换116元人民币,到了2007年,人民币对港币汇率中间价首次突破一比一的关口,现在则恰好倒了过来,100元人民币兑换116港币。
深圳的物价上涨也非常迅速,今年9月,深圳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与上年同月比上涨3.8%,再超3%的警戒线,高于全国3.6%的水平。其中,食品价格 更是上涨8.3%,遥遥领先于非食品价格。这是自今年3月以来,CPI连续7个月站在3%高位,而近5个月更是月月突破3%通胀警戒线。
这些数据真实地体现在潘志辉的饭桌上。今年以来,他发现与朋友在稍好的一点餐馆聚餐,像往常那样吃下来得三四百元。于是,大家开始重拾在香港的习惯:AA制,而渐渐地,香港朋友也来得少了,因为算上交通和时间成本,深圳消费优势渐失。
即使是日常打发午饭的一份快餐,潘志辉发现深圳的价格也已追上香港。他所在的罗湖区域,一份快餐20多元人民币,不包饮料;而在香港上水,记者发现包含一杯可乐或奶茶在内的快餐在30元港币左右,而饮料在深圳一般需多加5元。
感触更深的则是在深圳养老的香港人,潘志辉曾经帮助过的几位老人,他们带着毕生积蓄想在内地终老,却被过快上涨的物价打破了如意算盘,只能无奈返港。
96岁的香港老太太潘焕金就是其中之一。13年前,老人家带着几十万港元返广州打算“叶落归根”,但近两年在内地物价上涨和港币贬值的双重压力之下,潘婆婆的积蓄消耗迅速,被迫从老家重返香港。
来自香港工联会的统计数据称,2008年港籍老人返港求助个案只有90多宗,2009年就增加到110宗,但在今年前5个月,这个数字就已经达到了65 宗。工联会分析,今年以来,受内地物价上涨加快、人民币升值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生活在深圳、广州的大量香港老人,已经明显感知到经济上的压力。
潘志辉估算,如今香港人在深圳生活,每月平均开支比10年前增加了三四倍,已经没有太多实惠可言,以往有些老人为了方便会自掏腰包在深圳就医,如今为了减少医疗开支,则宁愿奔波赴港,以便于享受到每天只需50元即可全包的医疗福利。
除了在珠三角颐养天年的老人外,在内地工作的香港人数也开始减少。据香港统计处统计,2009年约有21.8万香港人在内地工作,主要集中在深圳及东莞,这个数字比2005年时的23.7万减少近两万。
有人为了节约开支不惜两城奔波,也有人看准“商机”,试图从差价中牟利。11月6日,南都记者在罗湖过关返回深圳时,身后几位带着沉重行李的通关者都被截住了。一名海关关员摊摊手对记者说,“你都看到了,两地价格差距这么大,有这么多的利益,就会有这么多事。”
这样的局面似乎还会继续。在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钟坚看来,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恢复阶段,货币发行较大,价格上涨是必然,而因内地物价高涨 和汇率变化所产生的深港物价扭转现象会持续加强,在高价格的时代来临后,内地的工资水平并未随之上涨,在通涨的压力下,居民才会选择异地消费来减轻生活压 力。

山东菜农刘刚拿着他大棚里的苦瓜。今年的单价虽然高过去年,但他赚的钱还不及去年的零头。南都记者 石玉 摄

刘刚今年卖苦瓜的价格、斤数及总价清单。 南都记者 石玉 摄
1.8元→8元 一斤苦瓜的身价之旅
南都记者 石玉
山东寿光菜农1.8元/斤出手的苦瓜,到了长春的大型超市,售价高达8元/斤。据记者调查测算,苦瓜种植成本1.33元/斤,菜农获利0.47元/斤,批发商(一级)获利1.05元/斤,终端销售商获利3.55元/斤。
通胀导致蔬菜的种植、流通诸环节成本上升,而流通环节的繁冗尤是沉疴。另外,今年异常气候导致的蔬菜减产亦不容忽视。
山东菜农刘刚的苦瓜账本
去年他种的苦瓜平均卖1.45元/斤,获纯利1.5万元左右;今年他的苦瓜涨到了1.72元/斤,但由于减产以及成本的增加,他只赚了3000元左右
11月7日凌晨2点多,山东省寿光市马店镇刘桥村39岁的菜农刘刚,将新摘下苦瓜送到寿光市农产品物流园,以1.8元/斤的价格卖给物流园中的一家批发商―――寿光新建经贸公司。
寿光是著名的蔬菜之乡。公开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蔬菜总产量6.02亿吨,寿光一地为79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32%。寿光是全国最大的 蔬菜集散地。“整个北方的各大中城市、南方的各大城市都可以见到从寿光的批发出去的蔬菜。”寿光市农业局蔬菜站站长刘立功告诉记者。
刘刚所在的刘桥村是著名的韭菜专业种植村,不过,种苦瓜的也有十多户。
今年6月,刘刚在自家760平方米的大棚里载下苦瓜种子,9月开始采摘。每次摘后的翌日凌晨,便拉到物流园去卖。至11月7日,刘刚卖了16次苦瓜,共计5202斤,得8818元。
到11月15日,这些苦瓜的秧将被拔去,换上茄子种子,茄子将在春节前后收获。这5、6年以来,刘刚都是这样种植的:一季苦瓜、一季茄子。
“估计到拔秧前,(苦瓜)还能有2000多斤的收成,总的产量也就7000多斤,不到8000斤,总共收入1 .3万元左右,种植成本1万元左右。”刘刚告诉记者。
刘刚种植苦瓜的成本清单如下:种子2000元、塑料薄膜600元、肥料3400元,农药4000元。
刘刚介绍,去年,苦瓜的成本仅为7700多元。今年,他明显感到农资价格上升的压力。
蔬菜大棚棚顶的薄膜,每年需要更换一次。去年薄膜的价格是1.6元/平方米,今年单价涨了0.28元,达到1.88元/平方米。
种菜对农药的需求非常大。寿光永光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庞金忠告诉记者,种植苦瓜每周都要喷洒一次杀菌和杀虫类药物,今年天气异常,苦瓜的虫害多,每5天就得喷药。而今年的药物价格整体涨幅超过30%。
“一小袋喷雾剂(杀菌类药物)去年是3块,现在涨到4块;甲维盐(杀虫类药物)由3元涨到3.5元。”刘刚说。
“整体上,种植成本比去年增加了30%。”庞金忠告诉记者。
去年,刘刚的苦瓜结果1.5万多斤,平均1.45元/斤,共卖了2.2万元左右,获纯利1.5万元左右。
虽然今年上涨到了1.72元/斤(按平均交易价格计算),但由于减产以及成本的增加,他只赚了3000元左右,还不及去年的一个零头。
今年,以1万元的成本、7500斤的总量计算,平摊到每斤苦瓜的种植成本为1.33元。按照11月7日1.8元/斤的交易价格,刘刚获得的纯利为0.47元/斤。
流通环节:什么都涨了
去年,装一车(20吨左右)蔬菜的劳务费用是500多元,今年涨到了600-700元。从寿光到长春,每斤蔬菜的运输成本上升到了0.3元以上
寿光市农产品物流园则是寿光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每天凌晨1点以后,物流园内便开始熙熙攘攘起来,交易持续到凌晨5点方才结束。
寿光市新建经贸公司是物流园中比较大的批发商,有20多个摊位。11月17日凌晨2点,该公司买下刘刚的这批苦瓜。
“苦瓜是不能等的,最不容易存放,三天以上就会泛红,没人要。”庞金忠告诉记者。17日白天,新建经贸公司把凌晨收购的大批苦瓜包装好(包括从刘刚处购买的),发往长春,以保证18日早上上菜摊。
在包装、装车的环节,今年的人工成本也骤然增加。“包装工去年每人每天180元,今年涨到了200-300元。”寿光市新建经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新华告诉记者。
在寿光市农产品物流园劳务服务处,一位装车工告诉记者:去年,装一车(20吨左右)蔬菜的劳务费用是500多元,今年涨到了600-700元。
王新华介绍,包装、装车费用分摊到每斤蔬菜中,成本在0.1元左右。
“运输也是一个问题,现在运输成本整体上涨40%。”王新华说。
新建经贸公司发往各地的蔬菜均由运输专业户承担。去年,从寿光到长春,每斤蔬菜的运输成本平均为0.2元以上。
今年10月,柴油价格上涨0.5元/升以上。最近半个月以来,华北、华东等各地柴油供应紧张,高速公路上的加油站均限量供应,每次加油限制在100元-200元不等,这样,造成货车行驶距离不长,便得下到服务区排队加油。
“这些耽搁的时间同样也是成本。”王新华说。11月8日上午,该公司运菜货车从郑州赶到寿光市农产品物流园,700公里的路程,本来6、7个小时就能走完,这次却走了10个小时,路上加了9次油。王新华不得不给司机200元额外的报酬。
这样,从寿光到长春,每斤蔬菜的运输成本便上升到了0.3元以上。
11月8日夜间,中国农业信息网(农业部主办)显示当日长春市一级批发市场的苦瓜平均批发价格为3.25元/斤。
刘刚的苦瓜,减去收购成本1.8元/斤、包装、装车成本0.3元/斤、运输成本0.3元/斤,一级批发商手中获得利润为1.05元/斤。
超市:菜价在这里翻了几倍
“菜到了零售商手里翻倍是常有的事”。蔬菜从菜农直接到超市,实现“农超”对接,是减少流通费用的最佳方式
10月以后,东北地区蔬菜产量锐减,一位长春本地人士告诉记者,长春本地苦瓜的产量,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11月8日,长春大雪,积雪足有5厘米厚。长春市核心城区临河街上的一家不大的“远方”超市里,苦瓜的价格为5.5元/斤。
而在“远方”超市斜对面的100多米处,有一家长春大型的连锁超市―――欧亚超市。在鲜活蔬菜柜台里,洗净的苦瓜用塑料包装袋包好,价格为8元/斤。
根据农业部“农产品价格形成及利润分配调查”的调研报告统计,二线城市连锁超市的蔬菜销售成本,平均每斤不超过0.7元。按照上述长春市3 .25元/斤的批发价格,一位零售业业内人士初步测算,“远方”超市从每斤苦瓜中获利1.55元,欧亚超市(加上包装和人工成本0.5元)获利3.55 元。
苦瓜在东北热销,而在南方的价格则相对稳定一些。
11月8日,江苏常州的凌家塘市场(一级批发市场)的苦瓜价格为2元/斤,到了附近无锡市区的天惠连锁超市,则卖到3.4元/斤。
无锡国顺运输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刘胜也是一位一级批发商,在寿光收购蔬菜,然后贩运至凌家塘市场。因为没有利润,这几日,刘胜手里的采购单里一直没有苦瓜。
“对于批发商和零售商来说,蔬菜市场是瞬息万变的,第一天能卖5块钱的,可能到第二天就几毛钱了,甚至等一个小时出手行情可能就变了。”刘胜说,“菜到 零售商的手里,可能还要经过小一点儿的二级批发商,这中间会剥去利润;零售商在核心城区,各项成本费用是比较高的;再一个,他们手里的菜损耗率也高,有 20%以上,所以,菜到了零售商手里翻倍是常有的事。”
早在2008年初,农业部“农产品价格形成及利润分配调查”的调研报告就曾指出:“农产品从农民手中传到市民手中,经过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要发生多种费用,使得蔬菜价格层层上涨。稳定农产品价格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从各个环节入手,切实降低生产成本和流通费用。”
蔬菜从菜农直接到超市,实现“农超”对接,是减少流通费用的最佳方式。据有关专家测算,这种流通方式至少减少40%的流通费用。
寿光市永光蔬菜合作社负责人庞金忠就想把国内其他地方蔬菜合作社联合起来,将寿光的蔬菜技术推广到其他地方,开辟蔬菜基地,形成与大型超市的谈判能力。他成立“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筹备会”,担任副主任,但是事情进展却极为缓慢。
“至少目前寿光的蔬菜交易,还是小菜农对经销商,所谓的合作社都是一些宣传而已。”寿光市农产品物流园副总经理任志武告诉记者。
今冬:蔬菜价格还会更高?
今年夏季,阴雨连绵;秋季,寒流来得早。刘刚种了五六年的苦瓜,像今年这么低的产量,还没有出现过
“南方发水发得(蔬菜)没法种,严重影响蔬菜供应。今年冬季到春节前,蔬菜价格还会更高。”任志武说。
蔬菜之乡寿光同样也受到了异常气候的影响。今年夏季,阴雨连绵;秋季,寒流也来得早。
“今年苦瓜结果慢,去年是每隔一天摘一次,今年得每隔三天才能摘一次。”刘刚说。刘刚种了五六年的苦瓜,像今年这么低的产量,还没有出现过。
减产的蔬菜品种不止苦瓜。“寿光的黄瓜也有所减产,但是影响量不大。”庞金忠告诉记者。
“我们在河南种的大白菜今年亩产只有7000到8000斤,去年是1.2万斤。”寿光市新建经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新华告诉记者。
王新华介绍,由于雨水太大,大白菜育苗期推迟了20天,育苗期的滞后,导致公司的大白菜无法整批上市。“一批一批送进市场交易,所以价格也就被抬起来了。”王新华说。
寿光市新建经贸有限公司在河南、山东、福建和浙江共租用了近3000亩土地种植蔬菜,品种达6个以上。“今年的总体产量下降1/3左右。”王新华告诉记者。
但是,国内蔬菜整体产量尚未得到官方的确认。寿光市农业局蔬菜站站长刘立功告诉记者,寿光今年的蔬菜产量预计在52亿-53亿斤左右,大体保持往年的水 平。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高旺则表示,农业部尚未发布蔬菜减产的相关信息。“今年蔬菜的总产量、各个主要品种产量等信息,要等到明年年初了。”
1.33元 山东菜农刘刚每斤苦瓜的种植成本
1.72元 山东菜农刘刚每斤苦瓜的平均售价
3.25元 长春市一级批发市场11月8日苦瓜的平均批发价格
5.5元  长春市一小型超市11月8日的苦瓜售价
8.0元  长春市一大型超市11月8日的苦瓜售价
类别:中国社会观察 | |添加到搜藏 |分享到i贴吧 | 浏览(126) |评论 (0)
上一篇:学术道德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汉...    下一篇:王传涛:方舟子获赔500元像一场...
最近读者:
登录后,您就出现在这里。
527912917疑似猪头z149812054耳朵瞎了蒲厷愥じ☆ve谢枫华backye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内 容:

");//-->
©2010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