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管理办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5:09:19

教学常规管理办法

 

 

 

    为规范教师职业要求,培育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依据《中华人们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和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芜湖县教育局《教学常规基本要求》等有关精神,特制订《教学常规管理办法》。
  

第一章  教师守则
  

第二章  教学管理说明

    一、教学常规管理的真谛

  教学常规管理的真谛就是把大量的,反复出现的日常教学管理事务,按其各自内在规律,制定出都必须遵循的规定和规则,并使之成为相对稳定的工作准则和行为规范,保证正常的教学管理工作秩序。只有一手抓常规管理,一手抓课程改革,才是一切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必由之路。
  

    二、教学常规管理与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的关系;学校教学管理的概念。
  教学常规管理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保证。学校教学管理包括教与学两部分,主要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借助教与学过程管理来实现的。
  

   三、教师教学常规

  教师教学常规主要是:备课,课堂教学,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实验,考试,教学研究等。
  

   四、备课常规常规要求

  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通过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过程,备资源,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体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做到教学目标明确,资源开发充分,教材钻研透彻,主体地位突出,教法合理有效,过程设计缜密,教案规范完整。
  

   五、教案常规要求
  教案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板书设计,教学步骤,练习反馈,作业布置,教学反思等。青年教师应备详细教案,重在规范。中青年教师应有教案,重在创新。
  

   六、上课常规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应做到仪表端庄,语言规范,板书设计合理,书写工整,实验操作正确熟练。有严格按学校课表上课,不得擅自调课、停课、不得擅自推销教辅资料,准时上下课,并举行必要的仪式;上课不得无故离开教室,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教师要尊重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严禁在学生中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信息。
  

   七、作业常规要求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针对性,做到精心布置,细心批改,及时反馈,方法有效。
  

   八、考试常规要求
  考试是教学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期中,期末考试时,监考老师考前15分钟领取试卷,考前5分钟进考场做好准备,按规定时间开卷和结束。监考时不做与监考无关的事,不的擅自离开考场,杜绝作弊等不良现象的发生,考试结束时认真清点并整理试卷,如实填好考场记录。
  

   九、教研的作用与要求:
  教学研究是教学过程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中,有关注教学问题,强化教学设计,立足教学行动,重视教学反思,优化成果表达。
  

   十、学生学习常规管理要求:
  学生学习常规管理是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益的重要环节,更是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和学生获取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学生学习常规主要由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作业,实验,考试等方面组成。学校要通过这些学习过程的管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成长。
  

第三章  教学管理规范细则

    一、备课
  备课是教师的职业劳动,它的基本任务是在把握课标、吃透教材、了解学情的情况下,依据教学规律进行课堂教学的创造性设计,因此,它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关键。
  备课形式分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两种。
  集体备课以年级备课组或学科教研组的形式进行。着重研究重要的教学章节及课文,针对主要问题集思广益,统一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原则上每两周一次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是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个人再创造的过程。主要内容是根据集体备课的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人的教学风格,将集体备课的要求具体化,从而制定出个人的教学实施计划:
  1、熟悉一册:熟悉本册教材内容及单元组成,领会教材编排意图及单元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依据课程标准,联系学生实际,理出学科知识序列,写出全期教学计划:
  ①教材概况分析
  ②全册教学目标
  ③学生基本情况
  ④主要措施及教改设想
  ⑤教学进度安排
  2、把握一组:建立单元概念,把握单元内容,领会编排意图,抓住章节(课文)特点,设计教学措施,写出单元分析:
  ①本单元教材内容及特点
  ②本单元教学要点及重点
  ③相应的教学措施及手段
  3、备好一课: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明确本课在单元及全册的地位,从对象出发,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分课时备课:
  ①课序与课题。
  ②教学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分类制定,做到明确、具体、可行。
  ③重点和难点。分条书写,做到准确、无误。
  ④教学准备。列出教具、学具、课件等名称及数量。
  ⑤教学过程。要有清晰的教学环节安排和具体可行且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设计,要有师生双边教与学的活动过程展示。
  ⑥作业布置(见第三条《作业》)。
  ⑦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次分明,美观大方。
  ⑧教学反思。记录教学的得失体会及改进的设想措施,全期不得少于20次。
  附:备课可参考有关资料或利用网络资源,提倡使用电子备课,但严禁抄袭行为;教案呈现方式应以电脑文档为主;各教研组将电子教案统一上传到指定电脑上保存;教案的详略应视教师的工作年限、业务素质及任教学段、科目的数量区别对待。
  

   二、上课
  4、按课表上课。教师不得擅自停课,私自调课、代课。
  5、做好课前准备。上课前10分钟准备好教材、备课本、教具、学具、仪器、图片等。教师进入教室,不应中途出入。
  6、使用普通话教学。举止文明,穿着大方,仪表端正,教态亲切、热情。课堂上禁止使用手机,专职体育教师必须着运动服、穿运动鞋上课。
  7、依案施教,并适时利用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改进课堂教学。
  8、课堂上处理好主体与主导、全体与个体之间的辨证关系,提倡学习方式的变革,激发兴趣,启迪思维,重在学生观察、思维、表达、操作以及自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9、教师的讲授保证做到准确无误,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益,课堂作业当堂完成。
  10、板书工整,书写、演示规范,可视性好。
  11、上课不迟到,下课不拖堂。注意教学卫生,保护学生健康,注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坐姿、握笔方法和其它不良的学习习惯。
  12、充分发挥教学设施、设备和媒体的作用,从内容出发,有所选择,讲求实效。
  13、师生平等,互相尊重,教学民主,不允许讥讽、漫骂、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上、下课师生行规定礼节。


  三、作业
  14、语文、数学等课程必须布置课堂作业。语文一课一练,数学每周3次。中、高年级每期大作文10篇、小作文10篇;低年级造句(写话)练习每周1次。语文按教材要求完成背诵、默写等课后练习。作业设计力求体现科学性、趣味性、有针对性,减少无效劳动。
  15、严格控制课外作业总量,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课外作业日总量,三、四、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二年级不超过0.5小时,一年级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班主任要与其他任课教师作好协调平衡工作。
  16、提倡作业形式多样化。教师应布置学生适量的、切实可行的课外非书面作业,如观察、调查、制作、朗读、阅读、预习等,教师应作相应的指导与评价。
  17、对学生的作业要求格式统一,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不合要求的要重做,未做的要补做,做错的要更正,但不允许以做作业来惩罚学生。要训练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自我检查,自我订正、修改作业的习惯,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之间互批自改,但不允许用学生批改作业来代替老师批改作业。
  18、教师批改作业要认真及时,按要求布置的作业要全批全改。其中,课内正式作文(大作文)至少要精批一半,课外作业要给予评价,评价采用等级制,分可以一颗星、二颗星、三颗星、四颗星……教师一律用红笔批改,写在每次作业的右上方。学生每次作业要写明练习序号,教师要注明批改日期,并写在作业的右下方。
  19、对作业批改的符合规定国家批改符号。
  20、教师批改作业时应作适当的批改摘记,特别是对具有独创性或有代表性错误的应予详细记录,以作为讲评和辅导的依据。
  

   四、辅导
  21、从认知基础、情感态度、学习习惯等多方面对后进生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辅导及转化措施。
  2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到分学习能力层次的学生辅导,做到辅导课上人人有收获,每次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23、辅导要耐心细致,对学生充满爱心和信心,辅导时要讲究语言策略,要讲究技巧,尽量做到启发辅导,对于作业辅导,争取做到面批。
  

   五、检测
  24、按教学计划开设的课程都要进行考查或考试,统一采用我校规定评定学生学业成绩。教师应在全册新课结束前根据全期教学内容制定复习计划,组织学生全面复习。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与社会举行期末一次考试,小学的科学、品德与社会为开卷考试。此外,各学科还应按要求对学生的操作、应用或实践等方面由任课教师进行考查,由教导处组织验收认可后,学科教师评定学生综合素质,记入学生手册及档案。
  25、各科检测成绩均采用等级制评定,分为“优”、“良”、“合格”、“待合格”四个等级。教师要进行全面质量分析,成文备案,学校或教师不得按学生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
  26、在考查考试中要严肃纪律,禁止弄虚作假。
  

   六、管理
  27、学校要严格按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开课,任何人员不得擅自改变课堂门类和增减课时。确因教育、教学改革实验需要调整课程计划的,学校必须写出详尽的实验方案,报上级教育科研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执行。对无故或未经批准而改变课程计划的学校,要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28、教学计划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计划,各科教学工作计划”等,每学期制定一次,开学前一周完成。学期工作结束写好工作总结,交由有关部门备案、审查。
  29、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于这一中心。学校校长以及教导主任,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教学工作上,深入教学第一线调查研究,每期听课不少于30节,教导处要忠于职守,扎扎实实地抓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30、学校要经常性地安排教师培训活动,组织各类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各学科的课题实验,并有活动记录备查。教师要加强学习,主动参与各类教研活动,每期听课不少于10节,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或心得体会,以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及业务水平。
  31、学校要建立教学常规的督查制度,制定执行教学常规的细则和措施。每学期对教师执行常规情况检查不少于三次。检查的内容包括执行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教研活动以及工作总结等。检查要有记录、有数据、有评价,并记入教师的业务档案,作为教师期末或年终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和依据。对工作有成效的教师或教研组给予表扬和奖励。
  32、学校行政要在教学老师有困难之时,要为其尽量分担、协助进行处理解决,保证教师教学的正常进行为第一要务,学校行政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脱帮助。
  (本管理规定自2006年7月开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