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价高企恐非暂时现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8:42:31

于所有那些盼望粮食价格高企现象只是昙花一现的经济学家和消费者来说,如下这个理由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失望:农耕成本急剧攀升,使得将粮食价格长期保持在高位对农民继续扩大生产来说至关重要。
通货膨胀正在影响全球各地的农民。今年,新西兰的农场工资已经上调了20%之多,一头奶牛的平均价格现在已经突破了1,900美元,较去年的约1,000美元增长了近一倍。
在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农民们对化肥和柴油价格的飙升抱怨不已。
在美国中西部,土地价格大幅上涨,能源和农用化学品的价格亦是如此。举例来说,常用化肥磷酸二铵在美国市场上的售价已经从去年的约450美元/吨涨至当前的约1,200美元/吨。
57岁的农民萨米尔•鲁安瑞特(Samear Ruengrit)表示,柴油、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等化学品的价格都在上涨,就像一片挥不去的阴影。这位在距离曼谷市北部45分钟车程的地方种植水稻的农民表示,平均成本和上一季相比增长了约50%。
农耕成本的上升有以下几个原因。燃油价格上涨使得拖拉机等农具的使用费用加大,而天然气(用于生产某些种类化肥)涨价也产生了一定影响。由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农机设备需求旺盛,再加之钢材等原材料涨价,农用设备价格一直在上涨。为了满足不断上升的市场需求,更多的耕地也投入了使用,某些地区农场工资也随之增加。这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了压力,特别是像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因为当地许多劳力已被矿业等大宗商品贸易领域锁定。
成本压力在过去六个月中不断加大。许多土地供应商和设备交易商曾在2006年和2007年压住了价格的涨势,尽管他们自己也面临能源和劳工成本上升的影响。现在考虑到玉米等农作物的价格已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保持强劲,这些供应商认为农民可以负担更高的成本,因此他们开始把价格压力转嫁到了后者身上。
许多农民曾采取对冲策略,或在2006年和2007年趁化肥、化学品及其他农用物资较便宜之时大量买进,以此延缓农耕成本的上涨。但如今这些商品的库存日益减少,上述策略已是强弩之末。
成本上涨在改变农业经济结构。由于燃油之类的大宗支出预计将保持涨势,和几年前相比,农业生产者需要把自己的产品开出更高的价格,以求保证盈利水平。
对消费者而言,这些都意味着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他们还将承受粮价上涨之苦。自从2008年年初以来米价已经上涨了一倍有余,这促使一些农民开始屯积稻米,以求日后卖出更高的价钱,此举造成了米价的进一步上扬。
与粮价引发通货膨胀相关的抗议活动在多个发展中国家都激起了波澜,其中包括墨西哥、印尼、埃及和巴基斯坦等地。
其他大宗商品也出现了成本上涨之势,特别是在矿业领域。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驻伦敦的全球商品研究负责人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 表示,成本上涨席卷了整个商品市场,农业领域也难以幸免。他认为最终的结果就是农产品价格发生彻底的结构性改变,涨至新的高度。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农产品价格不会较当前水平出现回落,事实上,许多经济学家都做过这样的预期,因为全球经济出现了放缓,而且有新的耕地开始有所产出。如果美国出现严重的经济问题进而引发全球性衰退,各种大宗商品的价格都有可能出现下降。
尽管如此,经济学家表示,当前成本上升影响范围之广表明农产品价格很难回到上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期时的低位,当时的亚洲经济危机和美国经济衰退使农产品市场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状态。
事实上,不妨回顾一下历史。粮价继上世纪70年代大幅上涨之后曾在80年代中期出现跳水。1986年每蒲式耳玉米连1.50美元都卖不到,而几年前,玉米的价格还在3美元/蒲式耳以上。
但在随后大约两年的时间里,玉米和小麦的价格就出现了反弹。在此后十年时间里,玉米结算价都基本保持在2.25美元/蒲式耳上方,而在70年代粮价飙升前,玉米价格还不到1.25美元。今天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日后的粮食价格将遵循同样的上行走势。
那时许多农民面临的难题是高企的成本侵蚀了他们的盈利水平,最终迫使他们转做它行。这也清楚地表明成本上涨对农民来说将多么危险。
在农业蓬勃发展的头几年时间里,生产成本上涨的影响往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农民可以在这个早期阶段赚取到丰厚的利润──过去两年里差不多就是这样。
但成本上涨造成的后果往往也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即便一些造成农作物价格走高的动力已消退。这样一来,一旦农业增长进入成熟期,农民就可能面临很大的风险。农民因此可能会变得不愿意尽力扩大生产,以期减少自己的风险。当然这样就会给农产品供应带来更大的压力,甚至造成价格的进一步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