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路决定新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2:59:57
新思路决定新发展 本报记者 张国圣 刊发时间:2010-11-10 03:57:05 光明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何事忠

    访谈嘉宾 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事忠

    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既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线。这些年,重庆坚持改革创新,促进了文化发展质量与效益不断提升。近日,记者采访了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事忠。

    记者:重庆作为全国首批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地区,在推动文化又好又快发展上有哪些亮点?

    何事忠:七年多来,重庆作为全国首批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地区,确立“改革、创新、民生”三个方面的新思路,狠下功夫,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改革,就是对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文化体制机制进行调整。目前,重庆市文化宏观管理体制基本理顺,合并市文化局和广电局,成立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组建重庆市国有文化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区县全部实现文广新三局合一、局台分离和组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出版、发行、文艺院团、非时政报刊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基本完成;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广播电视集团完成经营性资产剥离,成立重庆广播电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做好了准备。

    创新,就是整合文化发展要素,借助先进技术手段推动文化发展。广泛深入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已成为群众文化的好平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好载体、群众自我教育的好形式,以此激发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创作热情,推出了一批“唱读讲传”精品节目,创作了一批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红歌、新文学作品、新箴言。

    民生,是文化层面的人民生计,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重庆探索“亦城亦乡、先急后缓、建管结合、持续发展”的思路,以公共财政为支撑,投入向基层倾斜,兴建一大批公益性文化设施,构建起了市、区县、镇街、村社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别是斥资3亿元,实施“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攻坚行动,建党90周年之际,全市每个村组都将响起广播、家家户户都有彩色电视机并能看到30多个频道的电视节目。实施城乡文化互动工程,坚持送戏、送电影、送图书、送展览到基层,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了人们基本文化权益。

    记者: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四项重点任务,为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请问您是怎样理解的?

    何事忠: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四项重点任务,是一个辩证统一体,犹如一辆“高速列车”。“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好比“发动机”,否则列车就失去动力无法前进;“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好比“两轮”,缺少任何一个“轮子”,列车就难以平衡协调前进;“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就好比“方向盘”,没有“方向盘”,列车就会偏离轨道走向危险。

    抓好四项重点任务,一定要正确把握和处理五个关系。一是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关系。主旋律是主导,多样化不可或缺。弘扬主旋律要坚持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提倡多样化要讲究格调品位,不搞低级趣味。二是速度与效益的关系,要统筹兼顾文化的“两种属性”、“两种效益”,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促进内涵发展与外延扩张的有机统一。三是大众化与小众化的关系,要按照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民性的要求,努力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对“精英式”的小众文化,要坚决反对。四是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的关系,要建立健全以城带乡的文化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进而使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谐发展。五是促进繁荣与加强管理的关系,要坚持统筹兼顾,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记者:重庆在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上面临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何事忠:近年来,我国文化建设快速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文化布局、文化结构、产业集中度、资源配置等方面,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极不适应。这些问题在重庆也不同程度存在,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举措,调整结构、优化配置,推动文化又好又快发展。一是以改善民生为根本,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用新的平台、新的载体、新的方式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二是以结构调整为重点,推动国有和民营相协调,抓大与扶小相结合,城市与农村相统筹,避免同质化,形成富有活力的优势文化企业群体。三是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的融合,大力推进文化领域的科技自主创新,积极发展创意产业。四是以培育市场为抓手,加强文化产品和文化要素市场建设,积极培育文化消费市场,通过市场拉动文化发展方式转变。五是以培养人才为关键,文化产业是智慧型产业,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关键在人。要切实加强宣传思想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人力资源的积累、开发和价值实现。

    记者:站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高度,请您从全国层面谈一谈对转变文化发展方式的建议?

    何事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标、新思路、新举措。发展理念决定发展方式,发展方式决定发展质量。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是现阶段我国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发展所需。建议在以下四个方面积极探索:

    一是在体制机制改革上要有新突破,进一步深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促使文化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改革相衔接相适应。特别是对出版发行、文艺院团、电影院线等重点领域改革,既要深化又要完善配套政策,绝不能“一改了之”,而应“扶上马、送一程”。二是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要有新突破,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建设标准,延伸服务网络,丰富内容建设,把街道社区文化中心和村民小组“文化中心户”建设作为“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特别是要尽快明确各级财政投入文化建设的比例,切实保障基层文化阵地正常运行。三是在文化产业发展上要有新突破,在政府引导下发挥市场机制积极作用,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规划建设“西三角”(重庆、成都、西安)文化产业带,使之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形成四大文化产业带,争取设立政策性国家文化发展银行,研究制定扶持微型文化企业的优惠政策,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切实解决文化产业的结构性问题。四是在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上要有新突破,制定和实施“文化大师”培养、使用、选拔和奖励的制度体系,建立重大题材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统筹机制,研究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文化产品评价、评奖机制,形成转化文化发展方式的正确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