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炮高工崔亦斌研制成导弹推进剂新式防护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2:50:22
二炮高工崔亦斌研制成导弹推进剂新式防护服 2010年10月12日 10:31 科技日报

发射场上,口令声声,泵车轰鸣。突然,号手报告:“发现推进剂泄漏!”乳白色液体喷溅在官兵防护服上,可是毒液一滴也没渗进防护服,号手个个安然无恙。这虽然是一次实装演练,但却全面检验了二炮装备研究院高工崔亦斌研制的防护服。

艰难起步 初尝胜果

那年孟春,导弹推进剂防护服研制任务,落在崔亦斌领导的课题组,这是全军重点项目。

研制任务对崔亦斌来说是新课题,他认真分析老式防护服的局限,结合新战标,确定方向和节奏。他首先从防毒面具求突破。原来使用的防毒面具是小眼窗,如老电影中“水鬼”面罩,滤毒罐体积也较重,必须加以改进。

新式潜水服的大眼窗对崔亦斌很有启发,但潜水服的作用主要是防水,做到密闭就行了,而防毒面具要降毒,不仅要密封,还要有很强的抗渗透性。他带领课题组,到科研院所和工厂调研,协作冲击难点,不仅研制出全新的面罩材料,还大胆创新,采用大眼窗、阻水罩等设计,增加了面罩的气密性和舒适性,开阔了视野,使呼出的气体及时排出。

滤毒罐是防毒核心,滤毒效果直接关乎整个防护性能,而滤毒关键又在于催化剂,也就是滤毒材料。崔亦斌带领大家反复试验,最终研制成一种重量轻、体积小、效能高的催化剂,使滤毒罐体积和重量减少一半,滤毒性能却增强数倍。

滤毒罐迎刃而解,新型防护衣料却久攻不下。困惑中,崔亦斌独出心裁,采用挤出和干法复合等先进工艺,研制出对推进剂具有高隔离性的复合材料,而且重量比原衣料轻得多。他与厂家巧手剪裁,从双重袖口,到拉链密封,从颈部曲线,到立裆设计,一道道工序地抠,使防护服“铁桶”一般。

仲夏的一天,部队官兵在高原某靶场试穿防护服,大家感觉很爽,但崔亦斌认为滤毒罐通畅性还不够,也可能与高原缺氧有关。但在他看来,新式防护服要适应不同地域。那么,怎样才能提高通畅性呢?一天,他在地下室感到清风拂面,抬头一看是通风管道。于是茅塞顿开,带领课题组苦战数日,一个重量仅几十克的送风器研制成功!既能送氧,又能降温。很快,崔亦斌研制的防护服就大批量装备部队。初尝胜果的崔亦斌,一开始就表现出干大事的气象。

使命召唤 目标延伸

未来战争的环境非常恶劣,很可能“遭袭”后或“冒袭”发射,要想打赢,必须有效保护自己,不仅加注号手需要防护,发射人员都应有一套多功能防护服。

他的创意很快得到上级批准,列为全军重点课题。如果说推进剂防护服主要在于防毒,那么,单兵防护服除防毒,还必须具备防水、防油、阻燃等多种功能。然而,这些功能同在一种面料上很难兼容。

崔亦斌带领课题组认真分析特点,弄清各自作用机理。因为单兵防护服是常服,要有一定透气性,不能像防毒服那样与外界完全隔绝。他们在防毒机理上,突破拒毒于服装之外的模式,采用拒毒加吸附的方法,也就是“两道防线”,外层拒毒,内层吸附,这样就使毒剂无隙可乘。

通过上百次的样品试制和工艺摸索,崔亦斌带领课题组先后解决了阻燃纤维、织物防静电等关键技术,攻克了隐身染化体系上的一系列难题,实现了各功能“协作共赢”。

特种防护服,经6大类40多项检测试验,完全达到战标,装备部队后,取得重大军事效益。

执着追求 创新不止

崔亦斌把科研当生命,在他的心路空间,永远是追梦的奋飞。他的目标更高远:研制一套新式放射性防护服,这无论对加强操作人员防护,还是处置突发情况,都有重要意义。

放射性防护服对面料要求更高。他了解需求,走访厂家,决心立足国内现有技术,高起点开展研制。他设计不同方案模型,取得基本数据后,又进行上百次小样、中样、大样试制,一个个碉堡地攻。

研制在解决矛盾中进行。面料透湿与防护是一对矛盾,两难中的他从网上看到坦克复合装甲,灵光一闪,能否在面料中设一道特殊夹层,滤除放射性物质,提高透湿性。他像高空走钢丝,用心智和体姿寻找平衡点,走出了一片新天地。他们打造的特种复合面料,过滤性和透湿量,都超过进口面料,而且手感好,结实牢靠。

防护眼镜是防护服的窗口。崔亦斌虚心请教光学专家,研制出高强度镜片。镜片涂膜直接关系能否有效滤除放射性物质。崔亦斌将信念、责任、使命和拼搏融合成特殊“涂膜”,不仅对射线屏蔽效率高,而且防雾和耐磨性也超强。经鉴定,整体光学性能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巧裁新装护神兵。崔亦斌已获10余项军队科技进步奖,数项国家专利,多次立功受奖,被誉为降毒专家。目前,他正在研制更高端的防护服。(特约记者 王铁 通讯员 尹祖国 孙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