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阅读:我是资讯海里的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3:01:44

  “媒介即资讯”。我们经历口头、手写、印刷和电子四个传播过程。阅读的大环境已改变。海量资讯与兴趣分化同时展开。深与浅不再是问题,重要的是在资讯的漩涡中学会自救、冲浪然后享受。一切事件报道包括新闻都在加入娱乐因素。所有产业都在搭娱乐的便车。或任何经济都可转化成娱乐经济,包括图书产业。凤凰卫视说得好,“让李敖去读书,我们去读李敖”。
只要醒来,我们的眼球已基本没有空白,总是处于浏览状态。只有浅阅读,才能在这个“一马平川”的地球上“认路”。我们就像电影《最终剪辑》(Final Cut)中的那个剪辑师,人生就是一次浏览,我们只对感兴趣的东西留意,然后剪辑成“完美人生”。
浅阅读:我做资讯海里的鱼
资讯海洋中一天到晚游泳的鱼

经典被装进电视里浮光掠影,畅销被放进浏览器大肆横行,晦涩被制成胶片反复解读。在层出不穷的载体之前,我们很难摆出“做思考状”的造型,只能全情投入自己的注意力,深陷其中。阅读变成以注意力决定效果的娱乐方式,浅得可以一眼望穿。>>>

专家统计,一份厚报的文字量超过一个19世纪人一年的阅读量。而这样的厚报每天来一次,考验着我们眼球的耐力。通常,一条电视新闻被记忆的时间不会过夜,一个报纸头条能吸引的注意力不会维持超过一天,一期杂志专题被谈论不会超过一周,如果没什么新鲜的就只有靠精美版式和冲击力图片苟延残喘。什么都不会关注过久,什么都不会停留。我们对事物的关注耐心每天都在降低。这实际上是为避免信息超载的自我保护。>>>
消费指征:快速、快感、快扔

  “碎片化”的信息迷宫形成,事物的整体风貌被打破,而细节先于整体出现了,通过阅读提取信息之海变成了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这更接近于国际的通信方式惯例,先有精确定制的人名和街道,然后有区和城市,省份和国家,而在此之前,人们的习惯思维是相反的。“消费浅阅读”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阅读变革,无论是读图时代的叫嚣,还是阅览当代人物事,大到一件国际时事,小到一份办公文件,浅阅读能够消费最大的信息量。>>>
浅,全球化的“变形术”
世界被拉平了

 浅阅读作为一种新需求给媒体提供了一个新的市场,一方面,信息的提供可以从广度上作文章,另一方面,可以对于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给予一种更加平易的解读方式。>>>
麦克卢汉暗示世界将面临一场新的“透视学”变化,而提出“变形的世界观”这一著名论断的《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则更为明确地告诉我们:世界被拉平了。电脑和网络是人阅读世界的USB接线口,而电脑屏幕则充当了这个“扁平化地球”的隐喻。>>>
全球化的“变形术”最为严重的后果,就是在世界被拉平的同时,阅读视野内的“变形术”也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浅阅读”就是拥抱全球化的必然产物,换句话说:只有浅阅读,才能在这个“一马平川”的地球上“认路”。>>>
深度不再重要,注意力决定一切

  浮嚣,浮躁与喧嚣,一个表征当下社会心态的新词。那些资讯海洋里游泳的鱼,这儿吃点儿那儿吃点儿,没有什么能令其长久逗留。教育人士担心这样的阅读方式导致营养不良,新生代文字阅读弱化,他们对卡通、动漫和图多字少的读物更感兴趣,对文字的“消化”功能将萎缩。成人亦然。 键盘抹平了会写字不会写字之间的差别,同时让句子越写越短,对网络长文越来越没兴趣。同时烂文章与好文章享受同样待遇。一次点击、一次浏览然后跳到下一篇,这就是我们的阅读节奏。>>>
浅,还是深,不是个问题
阅读的流向:从潜阅读到浅阅读

  深阅读的包围圈在渐渐萎缩。对大众阅读尤其是消费形态的阅读来讲,阅读各种信息更多是出于了解、扫描的目的。在阅读媒体时,人们经常能看到类似于“声音”和“语录”的栏目,它使阅读的跳跃性更大。>>>
  浅阅读有时候更意味着“精准化”,更具有细节的力量。面对浅阅读,人们唯一能做的是像一个美食家一样不断浅尝辄止,迅速消化与吸收、抛弃与更新、理解与遗忘。>>>
浅,还是深,不是个问题

 有人把浅阅读看作是“浅薄”,“浅”实质是轻松、轻快、轻灵。“浅”与“深”,每个人可根据职业、立场、心态不同,选择不同阅读方式。毕竟,选择的自由,这是浅阅读时代最大的进步。浅阅读保持速度,为不与时代脱轨。深阅读则另当别论,主妇们对韩剧的深阅读,商人对政策的深阅读,目的结果均可以不同。也许我们未来的阅读方式应了传统绝学“九浅一深”吧。人生就是一次浏览,我们只对感兴趣的东西留意,然后剪辑成“完美人生”。所以,浅,还是深,不是个问题。阅读是享受,还是负担倒是个问题。>>>
深浅阅读观:不对决的分立

  两代人的阅读观之间只有分立,没有对立。 现在的年轻人在资讯汪洋中嬉戏冲浪比挑灯夜读更愉悦,多媒体、流媒体、博客、电子小说,早已不是发黄的巴尔扎克可以只手遮天的年代。所有的迥异都是时代赋予的选择权所决定的。深浅阅读之间泾渭分明但绝不相生相克,对阅读者而言,只是意味着宽泛的选择和不同的快感。浅阅读及其衍生的"读图时代"、"动漫时代",都是文化工业进化的一种必然。>>>
 5%,这是一个调查数据,显示着中国目前保持读书习惯的人数比例。但“读书”和“阅读”之间并没有等号存在,而是“分子”和“集合”之间的关系。深浅阅读辨别不出精英和文盲,两种阅读观的意义在于它们都能同时存在。途径各自迥异,目的殊途同归,除去睡眠的时间,人人都活在阅读的框架内,避无可避。>>>
在“浅”中寻求秩序和逻辑
浅阅读:缓解“信息缺乏症”

  麦克卢汉说:“媒介的‘内容’好比是滋味鲜美的一块肉,破门而入的窃贼用它来对付保护思想的看门狗,分散它的注意力。” 阅读具有心理学上的从众效应:阅读短信、阅读博客、阅读电邮、阅读关键词等等,阅读早已不是纸质阅读的代名词,阅读是与社会发生联系的触点,我们几乎不能一天不读报纸、不看电视、不上网浏览或不打电话,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了解外部世界,但人类的安全感却并没有增加,反而越来越感到自己置身于一种从未有过的不确定性之中。只有浅阅读,也许是唯一缓解这一症状的方式。>>>
意义和利益,只选取与你相关的

 关于一件事意义如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你的要闻可能是我的垃圾。阅读不再是知识精英的事。百度的国学搜索与Google的学术搜索预示着引经据典不再是学者的专长。未来搜索技术将图书馆搬到网上,精确到你想挑哪个段落读就从哪个段落开始读。>>>
喻国明:在浅阅读中寻求秩序和逻辑

  浅阅读作为一种新需求给媒体提供了一个新的市场,一方面,信息的提供可以从广度上作文章,另一方面,可以对于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给予一种更加平易的解读方式。
单就传播信息的媒体而言,浅阅读作为一种新需求给媒体提供了一个新的市场,一方面,信息的提供可以从广度上作文章,另一方面,对于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或者对于人们影响最深刻的东西,再或者人们解读起来有困难的问题,给予一种更加平易的解读方式,和一种更加浓缩的信息产品的呈现。
  浅阅读作为一种新需求给媒体提供了一个新的市场,一方面,信息的提供可以从广度上作文章,另一方面,可以对于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给予一种更加平易的解读方式。这并不排除在一些重要问题上,需要更深入更专业的信息的获取。>>>
浅阅读现象学:从潜阅读到浅阅读
喻国明专访:在浅阅读中寻求秩序和逻辑 浅阅读:海量资讯时代的阅读大法
深浅阅读观:不对决的分立  逃不掉的浅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