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实名推荐制的“掐尖”本性曝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1:38:19

北大实名推荐制的“掐尖”本性曝露 

若真的想为填补教育鸿沟作点实事,真想为公民平等享受公共教育资源献份力,那就该掉头方向,将推荐制的目光照向那些“非窗口”学校,那群因不公带给他们心灵灼痛的孩子需要这样的关爱,当然这些学校一样有很多不错的孩子。

全国161所中学及校长被北大确认具有“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资质,7日公示结束,北大称未收到投诉,名单不变。记者查询发现,161所中学,超过六成学校近3年出过省级状元,如湖北省10所中学有7所近年都有省状元身影。有人称,学校推荐学生多数还是以分数论英雄,大众质疑“实名推荐”有变相抢生源之嫌。对此,北大有关人士回应称纯属巧合。(11月9日《武汉晨报》)

北大本想重拾苍生责任,重铸大学精神,让公众对其刮目相看,拟另掘路径选纳奇才、怪才,从面打破“一考定终身”的选才怪圈。但现在看来并非如此,对外宣讲的与行为本身却迥然不同,而且北大似乎还是一如既往地行走在“掐尖”的道路上,对高招公平的贡献率不仅未增,还在堕落。这161所中学均系省重以上的窗口中学,有超六成的“窗口”近三年出过省状元,这岂能一句“纯属巧合”便可忽悠得过去?

明眼人虽嘴里不说,心里明白得很,北大惯有的贵族形象一直在国内高校中自感良好。自高招改革以来,北大背靠着较为厚重的历史优势,或者说仰仗着先贤躬耕铸就的大学精神(现在被后生们丢失得差不多矣),一直揽尽华夏大地的优势生源,“掐”尽各省状元、探花。北大在去年11月推出2010年“校长推荐”制后,争议不断。争议的焦点集中在北大是否该继续以“掐尖”的方式来垄断优质生源的问题。

现在看来,北大仍是往“高招不公、惟分数论”的伤口上撒盐。名义上是为了选 “实才”,实际上仍是把那些占尽优势资源不给别人一片空间的重点中学 “能考”的学生一推了事。这么做虽然成功化解了舆论风险,却并未荡涤此制度带给“高招不公”的沉疴,相反加剧这一局面。因为省级重点中学一个地方只有那么几家,百姓的子弟要挤进去可谓比登山还难。这里有数字为证,北大低收入家庭和农村学生的比例从上世纪50年代的70%下降至如今的16%。道理很简单,有背景有金钱的权贵子弟才上得起窗口中学,无背景无银子的贫家子弟就只能干瞪眼。

教育不均衡发展已成广泛诟病,有的重点中学动辄出资数亿元搞中学教育扩张,甚至成立名校集团,公开将教育弄成赚钱产业,将公办中学拆分为多家民办中学,巩固和提升自己垄断一地生源与师源的地位,加深应试教育之弊。一些重点中学,好教师从未流动,或仅是“佯装流动”,最后还是做摆摆花架子罢了。有的学生只因中考少考一分,便需多交数万之巨的择校费。所以北大推荐制是省级重点中学的个体喜剧,却是一场公开上演给整个时代的教育不公的悲剧。

温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上强调,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部长袁贵仁也曾说,要解决择校难题,首先得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全民供养的中国名牌高校,作为时代精神与思想的操练之地,北大理当以倡导民主、公平、责任为已任,不应继续去追加重点中学的特殊待遇。若真的想为填补教育鸿沟作点实事,真想为公民平等享受公共教育资源献份力,那就该掉头方向,将推荐制的目光照向那些“非窗口”学校,那群因不公带给他们心灵灼痛的孩子需要这样的关爱,当然这些学校一样有很多不错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