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作文名师点津系列――震人心魄的立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6:23:51

         巧立意,赋予文章以震人心魄的力量。

【作家在线】

[作家范文]

多看了一眼

       有一回,一位老人对我讲了一个他自己的故事:我年轻时自以为了不起,那时我打算写本书,为了在书中加进点"地方色彩",就利用假期出去寻找。我要在那些穷困潦倒、懒懒散散混日子的人们中找一个主人公,我相信在那儿可以找到这种人。

       一点不差,有一天我找到了这么个地方,那儿是一个荒凉破落的庄园,最令人激动的是,我想象中的那种懒散混日子的味儿也找到了—一个满脸胡须的老人,穿着一件褐色的工作服,坐在一把椅子上为一块马铃薯地锄草,在他的身后是一间没有油漆的小木棚。

       我转身回家,恨不得立刻就坐在打字机前。而当我绕过木棚在泥泞的路上拐弯时,又从另一个角度朝老人望了一眼,这时我下意识地突然停住了脚步。原来,从这一边看过去,我发现老人椅边靠着一副残疾人的拐杖,有一条裤煺空荡荡地直垂到地面上,顿时,那位刚才我还认为是好吃懒做混日子的人物,一下子成了一个百折不挠的英雄形象了。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对一个只见过一面或聊上几句的人,轻易下判断和做结论了。感谢上帝让我回头又看了一眼。       (马里杰·斯比勒·尼格)

 

[范文启示]

       我们从一个角度看到的,可能是事物的假象;换了一个角度,多看了一眼,却看到了真相。

       我们千万不要在匆匆看了一眼之后,妄下结论。

       本文的立意也是因为“换了一个角度”,读来别致、深刻,震人心魄。

 

 

【实用兵法】

“震人心魄”六法

1.高屋建瓴

(1) 放出眼光,抛弃小我。

         用大眼光、大视角,审视生活、生命和人生。忌就事论事。

[例题]

话题:习惯。

        拘于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性格习惯等,则流于一般。你可以——

◇从宗教谈到哲学,从理性高度对习惯加以思考;

◇从科学谈到政治,从历史发展的层面对习惯进行反思;

◇从我国改革开放的现实,对习惯发出挑战。

(2)拓开思维,纵横驰骋。

表现为高远、大气——这需要才识。

请读“佳作验招”例文《凭心灵选择》

 

2.深海探珠

“深刻透彻”,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第一要求。

(1)“深”,就要有的放矢立意准。

       作文篇幅短小,论点必须单一,思想必须统一。像唐吉·诃德那样与风车搏斗,只能白费气力。

(2)“深”,就要收小口子深开掘。

        蜻蜓点水,只能浮在表面;“这儿没有水,换个地方再挖”永远掘不到水。

[警示]

“深井”必须在地上

       “收小口子深开掘”并不意味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因为“井”在地上才能显出“深度”。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既追求“重点论”,又不忘“两点论”,这恰恰是“深”的一种标志。

(3)“深”,就要透过表象看实质。

       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善于发现规律性的东西。

       当然,这需要你把自己的眼光磨成一把“解剖刀”,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能够揭示出事物的具体内涵和深刻底蕴。

[举例]

       父母吵架,本是生活中烦恼的事儿,可有位同学透过现象发现了其中的本质意义:

父母都是因为热心于工作,而疏于家务,于是因“柴米油盐”而“吵架”。这“吵架”的表层现象中却蕴含了父母一心为公的敬业精 神。

       据此立意,则文章既富生活气息,又具深刻的现实意义。

 

3.多维视角

      “站在什么立场说什么话”,站在什么位置有什么样的视角。巧妙转换视角,会有惊人发现。

[举例]

       变一般性的歌颂为思考——

◇从人文角度来批判,表达忧思;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纵论价值;

◇从生物科学的角度表述,推因析果。

[点拨]

“多维视角”四原则

(1)避熟求生——用“人无我有”的;

(2)避正就侧——正中见反,异中求新,从“柳暗”中找“花明”;

(3)避同就异——人多的大路不要走;

(4)避静求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4.借象传意

       表现为:作者从客观事物或事件中悟出了某种道理,产生了某种情感,从而形诸文字。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是最常见的“借象传意”手法。

 

5.烘云托月

        表现为:借助对“第三者”的记叙、描写、议论等,来暗扣原定的主旨。

有三种情况:

(1)正衬

        即以同类事物互相衬托,如以悲衬悲、以美衬美。通常以景烘托人物为多。

[举例]

       如鲁迅在《祝福》中写鲁四老爷书房的陈设——

墙上挂着陈抟老祖写的朱拓的大“寿”字,半边对联,窗下桌上放着“一堆似乎末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四书衬》”。

       蛰居在这种环境中,必然是个迂腐不堪、没落了的封建卫道士。

(2)旁衬

        即不从正面落笔,全从观者角度侧面烘托。

[举例]

      《陌上桑》描写采桑女罗敷——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悄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作者不从罗敷本身实写她的美貌,只从旁观者的神态动作中加以虚摹烘托,表现罗敷美到极点。

(3)反衬

        即用对立面来衬托,如以假衬真,以悲衬喜。

[举例]

       莫泊桑的《羊脂球》——

       羊脂球虽然身为妓女,却深明大义,富于民族气节,不愿委身敌寇。作为对照,作者还写了一群资产阶级和贵族的庸人。她们对敌人卑怯恭顺,却都鄙视羊脂球,羞与为伍;可是为了逃命,又百般怂恿羊脂球,甚至引经据典,逼迫她向敌人献身。

 

6.独有异见

        “独”,就要不落窠臼,另辟蹊径,“意”在人外。

        请读“佳作验招”满分作文《考场上的美好感受》。

  

【佳作验招】

 [上榜佳作]

题目: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有位登山者,途中遇到暴风雪,他深知如果找不到避风之处必死无疑。他走啊走,突然脚下碰到一个僵硬的东西,他扒开雪一看,原来是一个冻僵的人,他心想:是救他呢还是继续前行?经过心灵翻江倒海的思量之后,他决定救这个人。于是,他脱下手套,开始给那个冻僵的人全身按摩,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把他救醒了。于是,两人搀扶着走出雪地。

       也许不是人人都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是我们生活中也会面临一些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选择?为什么会做这样的选择?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例文:

凭心灵选择

       正如每一条大道总有许多岔路,每个人

在一生中总会遇见不少抉择的关口。是啊,

许多事情需要选择。其上者,如鲁迅为改造

国民性而弃医从文;其下者,如张爱玲所说

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之类。一条道路固然             类比开篇,有厚

单调,但有时候,太多或太难的选择未尝不        重感。

是一种痛苦。这种痛苦是心灵的痛苦。

       前些日子,在看陈寅恪的著作——一些               由例子引入,在

唐宋史论及《柳如是别传》。我感慨于陈寅        叙述中渐显心灵在选

恪坚硬的品格,他始终保持着一个人的独立        择中的作用。

人格,尊重事实,保持着对史学、对民生的

终极关怀。国民党时期,他曾写下“九鼎铭               以陈寅恪为人生

辞争颂德”;十年动乱之中,他又写下“文        榜样、信念支撑,使

章唯是颂陶唐”。由于他的坚贞不阿,他屡        述理不显空洞与说教。

遭迫害,以至于哀叹“泪眼已枯心已碎,莫        从陈寅恪的选择到

将文字误他生”,但他从未放弃一个知识分        “我”的选择,作者

子的责任,于目盲脚膑后写成辉煌巨著《柳        始终围绕着“选择高

如是别传》。“读史早知今日事,对花还忆        尚的人生道路,纵有

去年人”,从陈老的诗中,我们读出了他的        痛苦,我亦无怨无悔”

那份坦荡,他是心甘情愿地选择了这条艰辛        (结尾)这一中心来

道路的。是什么给了他这种惊人的勇气呢?        写,主旨突出。

余英时的一句话给了我答案。他说:“知识

分子天生就是文化价值的捍卫者,正是因为               述及鲁迅、张爱

有了超人的精神力量,他才能对现实中的不        玲,论及《柳如是别

平提出批判。”是的,知识分子的责任,是        传》,引述陈老的诗

对民族、民生的关切,对历史的严肃认真,        句,反映了作者开阔

让陈寅格选择了这条道路,最终流芳百世。        的文学视野与较好的

而在同样的考验面前,有些人却表现出软骨        文化底蕴。

头,虽为新儒大师,却甘愿做了江青的“侍

臣”,与陈恪俗的节操相比,天壤之别。                对比论证。

       由此,我懂得了,面对人生选择,靠的           

是心灵的力量,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又谈            在析事中悟理。

何容易。

        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新思潮、

新事物层出不穷,整个社会面临着将传统文            更进一步,赋予

化、旧体制下的思路与新思潮加以整合的任        新意。

务。但遗憾的是,这方面的工作刚刚起步,

已稍滞后于社会的变革。不错,我们目前的

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 但人文学科绝不可放

松。相反,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人文知识

分子应发挥更大作用,而我,也决心选择人              扣紧话题,凸显

文科学为我终生的事业。因为,中国国民最        论题。

缺乏人文精神,而这一空白需要几代人文工

作者贡献一生才能弥补。我也明白这样的 选

择,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意味着要放弃很

多物质的享受,吃很多苦。但我甘愿,只为

着我对人文学科的热爱,对社会、民生的关

心。

        用心灵选择的人生道路,纵有痛苦,我            卒章显志。

亦无怨无悔。

[总评]

       文章从社会责任感的高度对历史和现实进行了对照。首先在平日阅读、感悟、思辨的基础上,将目光聚焦于选择的痛苦,从艰难的选择中凸现陈寅恪的风骨;接着又由陈寅恪的选择联想到社会新型时期,作者自己对人文学科的选择。

       文章切中时代脉搏,表现出难得的大气。

 

[满分作文]

考场上的美好感受

       面对考试,摇头者有,叹气者多。一进            生 动真实,幽默

考场,便会听到“考考考,老师法宝”之类        深刻,入木三分。

的怒吼,也会听到“分分分,学生命根”之

类的哀鸣。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考试是校园里最让

人头疼的事情。不过,我例外!                            岂不怪哉?

         进入考场,手捧着散发着墨香的试卷,

我总情不自禁地有种难言的喜悦。那一道道            用拟人的修辞手

的题目就像一位位的朋友,面孔是那么的熟        法,把自己对学习的

悉,既便是遇上一些不曾见过面的题目,我        热爱之情状写得那么

也从未胆怯过。                                                   美好。

       那记录下来的一个个文字,就像我亲手            再用一个比喻句,

插下的一株株秧苗,让人倍感亲切。                    贴切地写出了自己勤

        我喜欢考场上那种安静却又带着点诡秘        于耕耘、发奋攻读的

的氛围。看看学友们,一个个正襟围坐,生          形象。

怕有半点闪失,就连那些平日里活泼有余的                  由内心的感受,

同胞们,此时都一概皱紧眉头,扮出一幅誓        转入对周围环境的描

不低头的傻样。再看老师,往日的笑脸,一        写,通过对师生种种

律换上了严肃。在那里,你可以见识到真正        不同神态的描写,营

的严师威风。                                                      造出了考场的紧张气

       我喜欢感受答题时的那种激动。“扑扑”       氛。

的心跳,时刻提醒我集中精力,即使在酷暑,     

也不会为汗水而挥袖;在严冬,更不会为寒              本段与上文对应,

冷而叫屈。那份冷静和清醒是多么的宝贵。        写出了“我”喜欢考

没有这种投入,作文时怎会文思泉涌,下笔        场的第二个理由。

成文,答题时又怎能锲而不舍地冲锋陷阵呢?

        我也喜欢倾听考场上的钟声,这在平时            这一段用优美的

总被忽略、被埋怨的钟声,此时是多么可爱        句子,写出了自己对

啊!它像一个个欢快跳动的音符,奏着美妙        考场的第三种美好感

的乐章,它又像一面永不停摆的警钟,“嘀         受。

嗒,嘀嗒”地,让你体会着光阴似箭的滋味。

        我还喜欢在做完试卷后,利用最后的一            不落窠臼,把考

点时间看看窗外的天空,想像着老师阅卷时        场写得如诗如画,美

的感叹,想像着报分数时同学们的表情,想        不胜收,让一个勤奋

像回家时父母的喜悦。那是一种经过苦战后        的中学生在考场上展

的片刻轻松,它让我感到了秋天收获稻谷时        现得如此淋漓尽致,

的惬意;我还喜欢注视交上试卷后,三五成        让人读来心生羡慕。

群在一起对答案的身影,瞧瞧他们,有笑脸、

有哭相,有欣慰、有后悔。可谓人生百态,

尽显考场之中。

        我要说,有了考试,我的性情开始变得            由分而总,进一

成熟;有了考试,我的生活抹上了新的色彩。      步表达自己对考试的

                                                      (陈爽)        喜爱。

 

[美文清赏]

请多看一眼

       二战期间,在一座纳粹德军的集中营里,关押着数万名犹太人,他们中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由于长期见不到阳光和营养不良,他们大都脸色苍白,骨瘦如柴。

       在每次放风的时候,有一名小男孩总是欢快地跑出很远,不顾看守的训斥和谩骂,而走到场地边上的一块草坪,摘一两朵小花送给他的父母和姐姐。由于他的热情和开朗,大家都愿意叫他“小天使”。

        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人,人们都为明天是否活着而担心。唯有“小天使”不同,他一有时间就唱歌,或者爬在小小的窗口上向外面眺望,有时候他会安静得不发出一丝声响。

       不久,“小天使”的父亲被叫走后再也没有回来,大家都哭了。“小天使”没有哭,他问:“爸爸去了天堂,那儿有快乐和鲜花吗?”

       很快,母亲也被折磨死了。“小天使”对痛苦的姐姐说:“天堂里的世界比我们的世界还美好吗?我想是的,他们去了天堂就不愿意再回来了。”

       最后的日子到来了。数万名犹太人在纳碎的威逼下,缓缓地走向刑场进发。刑场是一个早已挖好的大坑。人们都沉默不语,死亡是如此真实地贴近每一个人的生命。面对死亡,恐惧使数万人没有任何声音。

       一个清晰的童音响起,像阳光一样照壳了每个人的心灵:“我们这是去天堂吗?这太好了,天堂里有自由与快乐,为什么我们要留恋这儿呢?”“小天使”天真的话语使每个人的心灵为之一震。

       一批又一批人倒在了纳粹的屠刀之下。轮到“小天使”了,忽然他向前跨出一步,大声说道:“请等一等,好吗?”他环顾了一下四周,又向远处的草坪望了一眼,继续说:“我很喜欢这个世界,请让我多看一眼吧,让我记住它的美丽。”人们都流泪了。一起尽情地多看了一眼这个世界。然后他们和“小天使”一起昂起头,以笑着面对纳粹的枪口。

       暴力能摧毁什么呢?在伟大的爱和无邪的童心面前,暴力只能使施暴者看清自己的丑恶与渺小;无论是如何地身处险境,如何地悲伤失望,请多看一眼吧,在这个世界上,生命中的许多细节是多么地美好与真实啊!

 

 

【班门练斧】

 

任选一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农民,听说某地培育出一种新的玉米种子,收成很好,于是千方百计地买来了一些种子。他的邻居们听说这个消息后,纷纷找到他,向他询问种子的有关情况及出售种子的地方。这个农民害怕都种这样的种子而失去竞争优势,便拒绝回答。邻居们没有办法,只好继续种原来的种子。

       谁知,收获的时候,这个农民的玉米并没有取得丰收,跟邻居家的玉米相比,也强不到哪里去。为了找原因,农民去请教一位专家。经专家分析,很快查出玉米减产的原因:他的优种玉米接受了邻人田中劣等玉米的花粉。

       故事中的农民不肯帮助他人而遭受损失。请以“帮助他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齐白石85岁高龄时,有一天连画了四张画,午饭时还没有停笔。画完第五张以后,他在画上题字道:昨日大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制此以补充之,不教一日闲过也!

       请以“不教一日闲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春天,啄木鸟在一棵柳树的枝干上啄了一个茶碗粗的洞来营巢。这引起了燕子呀、喜鹊呀、杜鹃呀等许多鸟对它的批评。

      “把好端端的树身上啄了个大窟窿,嘴巴也真狠。”

      “造窝儿也得选个合适的地方,这树也不是你的家呀!”

       “只管自己方便,也不管柳树的死活。”

       “哼 ,损害树木,还叫益鸟呢。”

        ……

        听见大伙儿的批评,啄木鸟委屈得掉下了眼泪,它大声为自己辩护:“让这棵柳树自己说吧,是谁辛劳了一冬,从它体内掏出几百条大蛀虫的?我没有功劳,总有苦劳吧?我啄木鸟救活了它,不过在它的身上啄一个洞做窝,难道还有什么不应该吗?”

       根据所给材料,提炼中心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相传有一画师,出了一个“花衬马蹄香”的画题,叫许多学生各画一幅。大多数的学生都从题目的正面着想,画了许多落花,上面再画一个骑马扬鞭人,只有一个聪明的学生却不画一片花瓣,只画一匹马,另外加上许多只随马蹄飞的蝴蝶,画师非常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