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引领学生走进有意义的学习(二)今天——在进步的基础上反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7:13:21

二、引领学生走进有意义的学习—对教育实践的反思与展望

(二)今天——在进步的基础上反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和深入,新课程的理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内化、践行。教师们认识到“有趣、有效、有用”三者的关系并不一定对立和矛盾,而可以共存和兼容,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促进。

在新课程改革下,同样的一堂物理课,却可以选择和以往风格迥异的另一条道路,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

[案例 5] 一堂物理课(二)

基于与案例 4 中相同的导入材料,老师介绍了那段有趣的历史之后说:“我通过对大量日常生活现象的观察,确实认为重的物体一定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你赞成或者反对我的观点都可以,但要找证据讲道理才能让我信服。”

学生们思考或讨论后开始发表各自的观点——

学生1 :“老师,我可以做一个实验反驳你!”她两手拿着两张不同样式、不同大小的纸片,说:“我右手的纸片比左手的轻,你看我放开它们(说着顺势放手),右边的纸片先落地,所以老师你的看法不对!”

老师摇摇头:“你这样不科学,凭什么说右手的纸片比左手的轻呢?我就说它比左手的纸片重!不行,我不服!”

学生2 :“老师,同一张纸片平分成两半,他们一样重吧?”老师点头称是。“那么,我将其中一半揉成纸团……”说着学生顺势释放纸片和纸团,结果纸团先落地。

“不行,不行,我怎么知道你有没有偏袒纸团呢?不公平!”

学生拾起纸片和纸团,想了想,答道:“我再做一次,请看好,它们高度一样……我同时放手……”

“哦,在同一高度释放,同时释放!公平!”

“老师你看,结果还是纸团先落地!”学生很高兴,老师赞许地点点头。

学生3 :“我认为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看法都不对!我可以做实验证明!”

“大纸片是小纸片的一倍,我把小纸片揉成团,同时释放,发现小纸团下落得快,说明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看法都不对!”学生们都试着做这个实验。

当大家都认可这个实验结果时,学生4 说:“同样是大纸片和小纸片,不同的是,我竖着同时释放它们,你看,结果它们几乎同时落地!”说着,该生又重复做了一遍,结果还是两张纸片几乎同时落地。面对这个实验结果,刚才发言的学生3 瞪大双眼看着纸片,连连抓头。

“好!问题越来越有趣。同样大小的两张纸片,以不同的方式释放,得到的结果互相矛盾。大家想想该怎么解释呢?”此时教室里一片沉默。从学生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正进行紧张的思考,久久没人做声。

老师开始总结:“刚才大家做的实验有力地反驳了我的观点,我服了,打算放弃这个错误的观念。可是,为什么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的多数是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呢?让我们回到刚才两位同学的实验带出的问题。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伽利略说重的物体与轻的物体下落得一样快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不考虑空气阻力!而在实际生活中物体下落时是要受到空气阻力作用的。在刚才那两位同学的实验中,相同的大小纸片以不同的方式同时释放,受到的空气阻力就不一样,实验结果也就不同,这里面有看不见的空气阻力的影响。科学家伽利略正是在实验中看到了不同的实验结果,因而猜测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影响了物体下落的快慢。于是伽利略推想,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的作用,那么重的物体与轻的物体应该下落得一样快。近代在真空中做的实验也证明了伽利略的推想是正确的。”

  (改编自吴娴,《自由落体运动的探究》,选自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   
《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2001 年出版)   

在这堂物理课上,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通过实验挑战教师观点的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究欲,让学生以一种快乐有趣的方式轻松地获得了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并培养了质疑精神和探究能力,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知识,一定比灌输式的被动接受更为长久稳定,更便于迁移和发展。

新课程改革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当我们反思这五年的教学实践时,仍能发现一些困惑和偏差。如有的教师感到难以将追求“有趣”、“有效”的过程和实现“有用”的目标统一起来,因此采取“打补丁”的方法,在“有趣”过后又用过去的灌输的方法恶补知识,以使学生能考出好成绩,这样难免会造成教师身心疲惫、学生内心困惑。再如在追求“有趣”时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从过去为了追求单维的“有用”牺牲“有趣”、“有效”变为只强调趣味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忽视了教学的效果和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质量。

[案例 6] 一年级上册《 0 的认识》

上课开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 0 ”,问:小朋友们,知道老师在黑板上画的是什么吗?

学生急忙举手回答:“零”。

老师似乎不满意其回答,暗示其坐下。启发道:谁再动动脑筋, 0 又像什么?

生2 :像轮胎。

老师:你真会动脑筋,想得非常好。

生3 :“ 0 ”像太阳。

生4 :“ 0 ”像十五的月亮。

生5 :“ 0 ”像西瓜。

……

与此同时,教室里的学生都是抡起手臂把桌子敲得震山响,纷纷抢着发言,各种想象应有尽有。

(老师分别予以表扬,表扬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

活跃的课堂的气氛持续了将近 20 分钟。学生所描述的都是有关“ 0 ”像什么。

即将下课,师进行着课堂小结。

老师:小朋友们我们这节课学了什么?

生1 :我们学习了“ 0 ”,我知道“ 0 ”像鸡蛋、像地球、还像……

学生还想说,师马上暗示其坐下,让其他的学生回答。

生2 :我知道了“ 0 ”像太阳……

生3 :我还知道“ 0 ”像车轮胎。

连续叫了 4 个学生,学生的回答都是“ 0 ”像什么。老师只能作罢,草草说了有关“ 0 ”的作用与意义,就宣布下课了。

  (摘自林在凑博客文章,《这样的热闹图个啥―― “热热闹闹”的数学课堂的困惑与思考》   http://www.cersp.net/userlog/16954/archives/2006/33633.shtml )  

这是一堂很热闹的数学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很注重对学生想象思维的启发,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这的确是一堂十分贴近生活、能让学生发挥主动性的课,然而尽管如此,我们不难看出这堂课偏离了数学教学的目标,“数学知识”几乎成了生活例子的附庸。

新课程理念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和文化前提。这种基础和前提,在我们过去的生活中都不曾凸显,因而教师难以在短时间内真正理解和内化,更难以将其转化为完美的教学行为。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一些困惑和偏差,既是我们在达成新课程目标的尝试和努力中必经的一个过程,又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宝贵经验和动力。

二、引领学生走进有意义的学习(二)今天——在进步的基础上反思 二、引领学生走进有意义的学习(一)昨天——简单对立带给我们的经验教训 走进新课程,引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孙立平:在反思改革的基础上推进改革 二十八.创造、创新必须要在一定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之二) 孙立平-在反思改革的基础上推进改革(在改革:时局与选择研讨会上的发言) 主题二 点燃学习的动力 二、为什么面对挫折,有的学生屡败屡战,有的学生却一撅不振?(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 孙立平:改革,反思基础上的再出发 孙立平:改革,反思基础上的再出发 主题二 点燃学习的动力 二、为什么有的学生屡败屡战,有的学生却一撅不振?(一)归因方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让学生学会有意义的合作学习13 浑序组织——一种建立在复杂性基础上的新型组织--金吾伦--中国学习型组织网·学习型组织研修... 我的办学之道五:引领教师读书、学习、反思(上) 什么是有意义的学习 什么是有意义的学习 指导学习方法 教会学生学习——之二 王先胜:揭开易学界的神秘面纱——当代中国易学研究反思录(二) 走进孟加拉(二) ? 学诚法师的博客 抢救你的学习力(二)——注意 让每一天有意义:一生的学习方法图书推荐(二) 刘伟新老连长——学生二连的保护神 引领孩子进步的暗示法 引领孩子进步的暗示法